达尔文在《自传》中曾说:“就我记得的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产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趣味,沉溺于我感兴趣的事物,喜欢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达尔文青年时代的兴趣对他创立生物进化论起了重要的作用。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常常看到祖母抓一些虫子给鸡吃,每当祖母给小鸡喂虫子的时候,小鸡总是互相抢夺。于是,法布尔就经常帮助祖母抓虫子。渐渐地,他居然对各种各样的小昆虫产生了兴趣。通过观察和研究,法布尔掌握了许多昆虫的习性。后来,尽管法布尔考了师范学校,但是,他对生物学还是十分感兴趣,尤其喜欢收藏昆虫标本。他常常把美丽的蝴蝶做成标本,他还在毕业的演讲会上向大家演讲区分害虫和益虫的方法。毕业后,法布尔在中学教学工作之余,致力于昆虫的研究工作。他提出了“人工养殖益虫”、“利用益虫去治害虫”等方法,后来,他又完成了《昆虫记》这部伟大的巨著。这一切都得益于他对昆虫的浓厚兴趣。
因此,只有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那么,父母要怎样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呢?
1.从孩子的发问中去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经常听到一些父母这样讲:“孩子提问,别理就是了,烦都烦死了……”殊不知,孩子爱提问题正是一件好事,说明他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孩子爱提问,是受好奇心的驱使,是兴趣爱好的标志,也是其智力活跃的征兆。
父母要善于从发问中,挖掘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解决“为什么”,认识“是什么”。例如:大发明家爱迪生小的时候就喜欢问“为什么”,他的母亲充分肯定了他敢于问“为什么”的发问精神,并加以培养,使他成为人所共知的大发明家。
2.从孩子与父母的活动中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在周末、节假日,与孩子一起进商店、逛公园或到树林里散步时,父母可留心孩子感兴趣的商品、书籍、景物等。此外,父母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写字、画画、做纸工、修理日用品、一起搞烹饪……一般来说,孩子在与父母共同活动时,其兴趣和才能便会清楚地表现出来。
3.从孩子的劳动成果中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以手工劳动和绘画为例,有的孩子喜欢做汽车、火车、轮船,喜欢描绘打仗的场面;而小女孩大多数喜欢画装饰图案和制作穿着各种服装、梳着花样发式的布娃娃等。从孩子的劳动中,就可以发现出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加以培养和引导。
您可以通过以下表现来发掘孩子的特长:
(1)能出色地记忆诗歌和电视播放的专栏乐曲。
(2)善于体察父母的心情,领悟父母的忧与乐。
(3)善于识路辨别方向,极少迷路。
(4)落落大方,举止优雅懂礼貌。
(5)爱伴随乐器的弹奏唱歌。
(6)爱提些怪问题,如问:天为什么会下雨,人为什么不会飞,公鸡为什么不下蛋等。
(7)给孩子朗读时,要是你更换了经常朗读的故事书里的某个词,孩子就会说读错了,并加以纠正。
(8)喜欢自己动手,什么东西一学就会。
(9)特别喜欢模仿戏剧电影中人物的动作或对白。
(10)乘车时,对经过的站名或路标记得清清楚楚,并向你提起什么时候曾经来过这个地方。
(11)喜欢倾听各种乐器发出的声响,并能根据音响敏捷地判断出是什么乐器。
(12)喜欢东写西画,物体勾勒得形象逼真。
(13)爱把玩具分门别类,按大小和颜色放在一起。
(14)善于把行为和感情联系起来,如说:“我气疯了才这样干的。”
(15)喜吹对人讲故事,而且讲得有声有色。
(16)善于描述所听到的各种声响。
(17)当孩子看见生人时,会说“他(她)好像某某人”之类的话。
(18)善于判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如果您的孩子第(1)、(8)和(15)条表现突出,可能具有语言才能;(5)、(11)和(16)条突出,可能是个音乐苗子;(6)和(13)条表现突出,说明有逻辑——数学方面的天赋;(3)和(10)、(12)条表现突出,说明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4)、(8)条突出,可能是体育运动的苗子;(7)、(14)和(18)条突出,说明能善于控制自己,自持自重;(2)、(9)和(17)条突出,说明具有了解别人、擅长社交的能力。
6.4 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
在重大事件中不丧失勇气的人不得不算是一个好战士。即使没有事干也不感到烦闷,遇到随便什么事情都能够忍受,不管你要他怎么样,他总是坚持自己的主张,这才算得上是一个好战士呢。
——果戈里
很多父母把自己未来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不如让他们自己作选择。
——张满意
人生就是一个又一个的选择,一个人的选择往往决定了他的生活。他有权选择成功,也有权选择平庸,没有任何人或任何事能强迫他,就看他如何去选择了。
卡耐基的事业刚起步时,在密苏里州举办了一个成人教育班,并且陆续在各大城市开设了分部。他花了很多钱用于广告宣传,同时房租、日常办公等开销也很大,尽管收入不少,但在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连一分钱都没有赚到。由于财务管理上的欠缺,他的收入竟然刚够应付支出,一连数月的辛苦劳动竟然没有什么回报。
卡耐基很是苦恼,不断地抱怨自己的疏忽大意,这种状态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整日里闷闷不乐,神情恍惚,无法将刚开始的事业继续下去。
最后,卡耐基去找中学时的生理课老师乔治·约翰逊。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老师的这一句话提醒了卡耐基。“是的,牛奶被打翻了,漏光了,怎么办?是看着被打翻的牛奶哭泣,还是去做点别的。记住,被打翻的牛奶已成事实,不可能被重新装回瓶中,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找到教训,然后忘掉这些不愉快。”
卡耐基经常将这段话说给学生、也说给自己听。事实确实如此,人经常会作出错误的、遗憾的选择,事实上,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惟一可以做的就是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完美。
许多孩子都缺乏自主选择的能力。一位心理学工作者去一家中学调查中学生的自主性状况,在被调查的150名学生中,当被问到“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难题,一时解决不了,该怎么办?”时,150名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有困难当然是找父母解决。”没有一名学生回答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找父母帮助;当被问到“今后准备从事什么职业”时,竟有70%的学生说要等回家问过父母后才能回答。
这位心理学工作者在总结他的调查结果时,不无忧虑地说:“缺乏自主性,对自我选择冲动的麻木,已是当代一些青少年综合素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弱项。”
孩子不会自主选择的责任主要在于父母。许多父母出于对孩子的宠爱,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得最好,又不放心孩子的能力,于是干脆以自己的选择来为孩子代劳。
很多事情孩子没有自主决定的权利,久而久之在孩子观念中就会认为自己的选择总没有别人的好,凡事都由父母决定好了,也就不爱思考、没有主见了。上述案例就反映出这一点。
而学会自主选择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很多父母会误认为孩子只有长大懂事后才好做自主选择,殊不知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一位幼儿园老师这样说:
“又到午餐时间了,香香的饭、配上西红柿炒鸡蛋,小朋友看见了都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咦,飞飞怎么了?他用筷子拨弄着饭,眉头也皱了起来。”
我关切地走到他的身边问他:‘怎么了,飞飞?’他低头不语。‘是身体不舒服了吗?’我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没有呀!刚才还和小伙伴们一起开心地跳绳呢?怎么一到吃饭时间,他就又犯愁了呢?‘老师,我不想吃里面的西红柿!’噢,原来如此。
飞飞小朋友从小班到现在,他在生活活动的行为表现方面很不适应,特别是午餐时挑食现象严重,如果碰上不喜欢吃的东西一口也不吃。我对他反复劝导,他低着头看也不看我。
我从他的父母那里得知他的偏食从小就开始,家人一直想要改变他的偏食现象,可在家中老是实行不了,他们希望老师能在幼儿园里改变这一不良习惯,但我知道,习惯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不能强加要求孩子,使他有心理负担。
在园长的指导下,我们觉得可以换一种方法试试,比如允许他少吃一点。于是,我对飞飞说:‘这样吧,你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吧。’他听了我的话,马上点点头,拿起筷子吃起来,一会儿就吃下了半碗饭菜,还一边吃一边瞄我一眼,我只是高兴地对他拍拍肩。
从这件事中,我醒悟到:孩子不吃饭其实是有他的想法和原因的。满满一碗饭对他是来说是个心理负担,而我采取的是:给他一个选择的机会,使他减轻心理负担,于是了他就能愉快而轻松地进餐了。
由此我联想到,每个孩子有他内心的想法和需求,而有些想法他还不善于用言语表达只好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现在我才对‘多给孩子一点选择’这句话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如果我们能多站在孩子的立场想一想,采取一些他们能接受的方法来进行教育和引导,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有的父母说:“我也想锻炼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毕竟我们不想他长大了成为一个没想法的人,但又觉得他太小,怕他自己做不好正确的决定。”也许还有很多父母有这样的疑惑。那么,面对这样的问题,父母要怎么做呢?
1.相信孩子能处理好自己的事
很多父母不放心让孩子自主选择,就是因为对孩子没有信心,害怕他们会做错事,也就导致孩子对自己也没有信心。不少父母对孩子照顾得十分周到,从早晨起床、吃饭到上学、回家、做功课,能想到的、能做到的都替孩子包办了。
从表面来看,这是关心孩子的表现,实际上却“培养”了孩子的依赖性。其实,对孩子来说,他们也都希望父母能够信赖他们,能够让他们自主地选择。如果父母能够经常说“你能行”“你能自己决定吧”之类的话,无疑会鼓励孩子去尝试。
不要代替孩子作出生活的选择;要懂得倾听孩子的心声,并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作出选择,但要给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加以指导。
2.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观念和判断。也许他们的生活经验还不足,可能会出现错误的判断,但这种错误是可以理解、也是必要的,他们需要从中吸取教训。
没有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没有足够的实践,将来需要作出自主选择的时候就很可能束手无策,毕竟谁也不会一开始就能自主选择。
当然,这不是说父母对孩子就无事可做了,就可以撒手不管了。父母可以试着了解孩子作出选择的依据和动机,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告诉他们,如果孩子的选择确实存在问题,也可以和他们一起来商讨解决。
和每个成年人一样,孩子也拥有自己的时间。如果时间的安排完全由成人包办,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远也培养不起来了。
3.及时为孩子提供帮助
让孩子自己选择不是让他盲目选择,在孩子进行重大决定时,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收集资料,了解和熟悉各选项,这有助于孩子进行科学选择。
如果孩子没有很强的自主选择能力,父母也可以和他一起分析资料,找出各选项的利弊,最后了解孩子做出选择的动机。如果孩子有较强的自主能力,父母则可以让他自主完成选择。
只要父母在重大的事情上帮助孩子把好关,防止出现重大的错误即可。当然,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自主能力,父母这种把关的尺度也应该不一样。
4.教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句名言:“认识你自己!”为进行科学选择,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很多时候面临选择时,有人常会不知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是全世界有名的金融巨子。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力非常大。但是,他小时候却是学音乐的。
格林斯潘的母亲是拉小提琴的,格林斯潘从小就在妈妈的教育下学习音乐,而且自认为也有音乐才能。后来,他报考了音乐学院。毕业之后,就跟着乐团四处演出。
但是,格林斯潘越来越发现自己并没有音乐才能,真正感兴趣的是金融。于是,他又选择离开乐团,到纽约州立大学学习金融,毕业后去华尔街闯荡。
正是因为格林斯潘正确地认识了自己,并选择了最适合的发展道路,他才会当上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主席,取得了金融领域内的巨大成功。
5.尊重孩子的选择
孩子的自主性往往表现在他的选择上,但父母由于怕孩子自己选择错了,总是不敢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可是,如果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他也就永远学不会选择,永远没有自主性。
有的父母在把某些选择权交给孩子时,会事前为他提供有关情况,帮他分析各种可能,并且还要教育他如果是自己选错了,自己就要负责任。他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选择错了,也是一次教训,是很值得的。
有一位父母带孩子去少年宫报名,就先让孩子看看小组活动,本来,父母的意愿是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发现孩子在舞蹈组门前看得出神。于是,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她报舞蹈班,但要求孩子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一定要坚持把舞蹈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