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帮孩子克服胆小怕黑
常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如何胆小、如何怕黑,并担心这种状况会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父母没有想到许多时候恰恰是他们自己给孩子埋下了“胆小”的种子。
成人的吓唬
一些父母为了自己教育孩子更简单方便些,常用吓唬的方法来对付孩子,使孩子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结果导致孩子产生不正常的恐惧心理。如,孩子哭闹时,有的父母、师长缺乏制止的良方,就伪装“狼叫”、“鬼嚎”等来吓唬孩子。这样,孩子虽然一时安静了下来,但由此而产生的恐惧也同时保留了下来。
又如有些幼儿害怕去幼儿园,那是因为在孩子入园前,父母或其他长辈经常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如果你再不听话,我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让老师来治治你。”
过分保护
很多父母怕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在一起会学坏,或怕孩子受到欺负,因而不让孩子出去与其他小朋友玩闹,一起做游戏。孩子因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经验,缺少处理相互间矛盾的技能与经验,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出现以人际交往为内容的恐惧。
逃避现实或获得他人关注
恐惧可能是孩子逃避现实或获得他人关注的一种方式。比如,有些孩子怕上幼儿园后会失去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或失去某些好处,因而他有意无意地声称怕幼儿园、怕某个小朋友、害怕某个老师等。
又如,有些孩子希望能跟父母睡在一起,当开始与父母分床或单独一个人睡时,就声称怕黑暗、怕鬼、怕老虎等,以促使父母答应他的要求,重新回来和父母一起睡。
恐惧是经验积累的结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恐惧与其经验有密切的相关。比如,有的孩子怕洗澡,那是因为他曾有过洗澡痛苦的经历;孩子怕打针,那也是由于打针曾给孩子带来过痛苦。
例如,小孩在两岁前是不怕打针的,但是两岁后的某一天,由于连续几天高烧不退,结果被几个医生摁住手脚和头,从头部上打吊针,孩子当时哭得声嘶力竭……从此,孩子便害怕打针,甚至一见到穿大白褂的人就哭。
研究还表明,孩子害怕的对象往往与他亲近的人害怕的对象有密切相关,这是害怕经验传递的结果。很多孩子的胆小怕事是因为受胆小怕事的父母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
恐怖影视、图书的影响
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认识世界能力毕竟有限,经常阅读带有恐怖内容的图书,或观看过多的恐怖影视,或听过多的鬼妖故事……这些也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恐惧心理。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克服胆小怕黑的心理?
1.多和孩子沟通交流
鼓励你的孩子说出他害怕什么。有的父母会认为与孩子谈论他害怕的东西,会使他们更加害怕,因而索性避而不谈。其实,让孩子发觉他所害怕的东西是什么,并且一五一十地告诉你,这是克服胆小怕黑的第一步。
即使说出来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也能够教会你的孩子用这种有效的办法,去应付令他焦虑不安的情绪。如果孩子并没有告诉你他的全部感受,那么,你想倾听的这个愿望却能够使他逐渐明白,他所害怕的东西并没有可怕到无法对付的地步。
2.认同他的恐惧
好好和孩子谈一谈。和孩子们谈论他所害怕的东西的时候,父母该如何说、说什么这都是很棘手的事情。通常父母会试图对孩子的恐惧开个玩笑,或者表现出把这不当一回事,因为父母知道这些确实是没有什么可怕的。也许父母会说:“怎么那么容易就被吓着了?!没什么可怕的。房间里根本没有怪物。”显然,要让孩子知道我们不怕,而且我们也没有看见任何怪物,这一点很重要。
但是,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理解他害怕的感受。父母可以先对孩子说:“我知道你感觉黑暗很可怕。”然后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孩子:“但是,我也知道黑暗里没有藏着任何伤害你的东西。”
最后,你可以和你的孩子绕着房间走一圈视察一下:“这是你的衣服,这儿放着你的积木,这儿放着你的小车……”
告诉孩子不要害怕并不能使他勇敢起来,反而给他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恐惧。为什么呢?因为他不敢告诉你他害怕了,他怕你把他看成一个胆小的孩子。取笑和轻视同样会使你的孩子把他的恐惧掩盖起来。
总而言之,重要的是千万不要取笑孩子,或者小看他的想法、忽视他的感觉。你可以告诉孩子你有不同的想法和观点,但是不能表现出你小看他。这是因为你的孩子正处于对自己认知世界的观点逐渐产生自信心的阶段,父母是否尊重他的观点和想法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强迫你的孩子与恐惧对抗也是徒然的,不会有任何效果,因为让你的孩子完全依赖于你的保护还是不能使他不再去害怕那些他想象出的怪物。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害怕晚上自己去厕所,那么你就先陪他去一段时间。过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后,你再慢慢增加让他自己去的次数。
3.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
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能够自立的时候,你肯定会感到很高兴。同样,当你的孩子觉察到自己能够自立的时候,他也会兴奋不已。但是,当他害怕的时候,他还是非常需要你的支持和鼓励的,这对他来说很重要。
孩子们都很信任自己的父母,其实,解决孩子胆小怕黑的问题只需要父母给予孩子一定的耐心就可以了。要知道,3、4岁大的孩子是最容易受到那些可怕念头的影响的,恰恰是父母这边适当的反应能够帮助孩子减轻他们的不安和忧虑。
有一个4岁的小女孩丹丹,突然有一天晚上,她不让她的妈妈离开她半步,但是又没有表现出她的害怕。她的妈妈最后问她:“什么能使你感觉好点儿呢?”令她妈妈奇怪的是,她想要一个创可贴贴在被子上。她的妈妈就拿了一个创可贴帮她贴在了被子上,没多久,丹丹就睡着了。显然,对她的妈妈来说,这样做没有任何的意义,但是却能够使丹丹感觉良好,效果不错。
4.允许他对恐惧的“痴迷”
令人吃惊的是,大多数孩子都有一种源于自身的动力去克服他的恐惧。他们也许会不断谈论他们害怕的事物,也许一遍又一遍地问一些问题,也许让父母重复讲同一个恐怖故事,还可能把他们害怕的事物融入他们的游戏当中。通常这种“痴迷”是孩子们本能地自我抵御恐惧和克服恐惧的一个方式。
孩子们可能会关注一件可怕的事情几个星期,有时会几个月。如果几个月后,你孩子的恐惧心态没有任何改善,或者更加严重了,那么你就要寻求专业人事的帮助了,可以让他们直接与你的孩子接触,或者只是与你探讨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以便你去帮助你的孩子。
5.帮助他学到解决问题的技能
克服恐惧心理固然重要,但是同样重要的是,你孩子的这种经历能够使他有机会在实践中学会如何解决问题,这将使他终身受益。
你可以教他探究他的恐惧,学会面对他的恐惧,并且最终找到一个能够使他感到安全的解决办法。“探究”的意思是,他会询问其他人,或者自己在房间四处查看一下,看看是否有一些可怕的东西。“面对”是指他能够自然地从黑处到亮处、从亮处到黑处,没有任何心理阴影。比如,你可以和他做一个捉迷藏的游戏,让他自己用毯子先把头蒙起来,然后再露出来。寻求解决办法是说找到一个使他认为安全的做法,比如,在房间里安一个灯光比较暗的夜灯或者小台灯,也可以让他抱着心爱的小熊使他有一种安全感。无论怎样,最重要的是让你的孩子也想办法,献计献策。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害怕使他变得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的攻击,但是想办法解决它,就又能够使他重新得到他失去的那些力量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