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和孩子分清界限
14094900000010

第10章 你所要知道的亲子关系(2)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一生中最早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所以,父母不应该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而是需要理解孩子的心情,并通过与孩子的沟通让他理解你的想法。不要总是以父母式的权威对待孩子,而应该时刻以赏识的目光看待孩子,时刻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尊重你、信赖你。

3.理解孩子的心情

作为父母,遇事多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进行一下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的心情。比如,孩子约好了要和同学去看电影,而父母却坚持要孩子陪他们出去买东西,于是,孩子顶撞了父母,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这时,如果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孩子和同学的约定肯定是很正规的,如果孩子不去,同学们可能会看不起他,觉得他不守信用。如果这样想父母就应该对孩子说:“真是一个守信用的好孩子,我们理解你的心情,快去吧!”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的一些看起来非常难以理解的行为和做法,其实都是可以理解和宽容的,并且这些做法中可能潜藏着孩子的一些优点和值得赏识的方面。

4.理解孩子青春期的变化

陶行知先生说:“人人都说孩子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其实孩子像大人一样,也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往往觉得自己已经是成人了,这就更需要父母耐心地教导,并给予正确的示范。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往往想主动摆脱父母的束缚,割断与父母之间的心理依赖关系。这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因此,父母要正视孩子的这种心理,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氛围,促进孩子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发展。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出现了这种变化而惴惴不安,应该充分理解和支持这种变化,并给予积极的引导。比如,妈妈可以说:“看来小姑娘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妈妈真为你感到自豪,如果有什么需要妈妈帮助的,妈妈一定乐意帮忙。”这样反而可以引导孩子与父母交流。

在这个阶段,孩子除了基本的物质需要,可能更需要和别人进行精神上的交流。父母应该切实从精神上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鼓励和支持,再也不能把他们当做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子。正如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所说:“聪明的父母总是考虑孩子的感受,在适当的场合轻松地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

5.理解孩子不同的意见

许多父母总是习惯于替孩子作选择。在家里,孩子的事情都是父母包办,孩子的选择自然也是父母代劳。其实,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他往往不愿意父母越俎代庖,抹杀自己的想法和选择。事实上,当一个人为他人活着的时候,他的人生是没有目标的,当然也是没有激情的。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掌握自己前途的主见,他就不可能有成就动机,必然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也会存在着巨大的障碍。

对孩子由于经验不足而产生的幼稚行为,父母应该能包容,进行开导纠正,而不是打骂和压抑。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时,父母一定要认真倾听,这表示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说得不完整,父母可以补充;孩子说的有偏差,父母可以纠正。比如:“妈妈的意见和你不一样,我觉得……更好,你觉得呢?”或者“妈妈认为……你再仔细考虑考虑,总结一下再下结论。”但是,千万不要对孩子的不成熟想法泼冷水或是讽刺和嘲笑,这样会使孩子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因此父母要用理解的心去接纳他们。

3.4 爱孩子也要有“分寸”

天下父母谁不对子女倾注一片爱心?谁没有过望子成龙的一片痴情?有些父母更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把所有的爱和希望全部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对孩子过分地溺爱、迁就和顺从,缺乏应有的道德教育,使孩子成为家庭中至高无上的“小皇帝”。

久而久之,孩子就有可能在父母“爱”的怀抱中养成自私自利、不尊敬长辈、不爱惜财物、任性、骄横和依赖等不良品性,做出有害于他人的事情,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被溺爱的孩子能够让父母感到很欣慰的固然不少,但事与愿违的却为数更多,这种情况古往今来不乏其例。

曾有这样的一篇报道,讲一个父亲把一生积攒下来的二十万块钱给了二儿子做生意,二儿子发了财却一分也不肯还给父亲;大儿子找人借钱,父亲给他做担保,在借条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结果大儿子做生意失败,赔了钱,父亲被债主告上了法庭。

有人或许会说:“父母就是应该无私地爱着孩子嘛,父母不为孩子还能为了谁呢?”可是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那些溺爱孩子的父母往往得不到孩子的回报,所谓“宠狗上灶,宠儿不孝”;而那些鼓励孩子独立,适度爱孩子的父母却常常得到孩子的孝顺。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把握对孩子爱的“分寸”呢?

1.让孩子学会独立

格鲁吉亚山村里有一个铁匠,他有一个独生子。铁匠的妻子对独生子过分溺爱,因此,当儿子20多岁时,还整日在村里游荡,什么活儿也不会干。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铁匠老了,铁锤已不再听他的使唤,老人预感到死神即将来临。

有一天,铁匠将儿子叫到跟前,对他说:“我离开人世的日子已经不远。在我死之前,如果你不能依靠自己的劳动,挣回一个卢布,那我将立下遗嘱,取消你对财产的继承权。”

“得了,挣几个卢布有什么了不起。”儿子撇了撇嘴,摇晃着走出去了。

他在村里走了一天,没人请他干活。当他回家时,铁匠的妻子偷偷塞给儿子一个卢布,要儿子去骗骗铁匠。铁匠拿到儿子给他的卢布,不屑一顾,朝炉子里一扔,并生气地对儿子说:“你不要骗我,我知道这钱不是你挣的。”

第二天,儿子离家前,铁匠的妻子又塞给他两个卢布,并对儿子说,你回家时应该汗流满面,这样老头子才会相信你的钱是干活挣来的。

到了该回家的时候,儿子拼命地在田里奔跑,跑得浑身衣服湿透。然后走进父亲的房间,把钱交给铁匠。铁匠把钱捏在手里,看了看气喘的儿子,又像上次一样把卢布扔进了炉子,并对儿子说:“你又在欺骗我,这卢布不是你挣的,哪怕你跑得断了气,也骗不了我。”

儿子想,真奇怪,怎么两次谎话都被老头子看穿。于是他下决心,带了行李,到小镇上去打工。他给人家搬运东西,当建筑工人的下手……一周的劳动,使他懂得挣卢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周后,儿子洋洋得意地将用汗水换来的十几个卢布交给铁匠。铁匠一声不响,将卢布朝炉子里一扔。儿子可急得不得了。他顾不上炉火正烧得旺,用手拼命去捞烧着了的卢布。这时,铁匠对儿子说:“孩子,我知道这次卢布是你自己挣来的,因为只有用劳动挣来的钱,才懂得爱惜。”

从此,儿子变了,变成了一个像他父亲一样爱劳动而又珍惜钱财的人。铁匠也就高高兴兴地将全部遗产传给了儿子。再后来,儿子的生意蒸蒸日上,把父亲的铁匠铺变成了小有名气的企业。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的路自己走,做父母的必须转变观念,父母的责任毕竟是有限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不能呵护孩子一辈子。所以,父母能给孩子受用一生的财富就是让他学会独立。

2.满足正当的需要,抑制不合理的要求

父母都知道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但是在这个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年代,五花八门的东西都在诱惑着孩子。所以对于孩子提出的意见和要求,父母要善于倾听,如果是正当的需要,就给予适当的满足;反之,就应当和蔼地拒绝,坚决抑制,千万不要因孩子的无理哭闹而迁就顺从。

除此之外,父母还要抵挡发生在他身边的重重诱惑,在控制孩子购买欲的同时,完成他的财商第一课。

3.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父母应该把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大量事实充分证明,品德高尚的人,一定是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

众所周知,成绩优秀的学生,一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便用不着借记忆,就很容易发挥作用,因此,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习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关键。

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

(1)正确地使用餐具,独立进餐。

(2)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

(3)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的好习惯。

(4)按要求定时按量喝水,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渴随喝。

睡眠习惯包括:

(1)睡前大小便,独立安静地入睡。

(2)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右侧卧睡或仰睡)。

(3)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

自理能力包括:

(1)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2)玩具、图书不乱扔乱放,会自己整理玩具。

(3)学会有序地穿脱衣服,不穿反鞋,会系鞋带。

(4)喜欢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父母要时刻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千万不要包办代替,应及时教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孩子玩完玩具后让他自己收拾好;吃完饭后把凳子放回原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教他洗自己的手帕、袜子,帮父母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如扫扫地等。

4.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

父母两人不要一个严一个宽,今天要求孩子这样做,明天又要求孩子那样做,一天一个样,各唱各的调,使孩子思维没有定规,无所适从。这样无形中削弱了父母的威信,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制造了“防空洞”。

只要父母把握好了宽严尺度,在正确的引导下,孩子一定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美好的品德。

总之,爱孩子就应该从教育目的出发,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正确把握住爱的尺度,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5 给孩子一个民主的家庭气氛

中国人习惯的思维方势是:家中父母第一,孩子有什么观点和父母不一样,那么孩子的观点绝对是错误的;如果孩子不听从大人的观点,那么父母就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这是中国的传统,孩子在父母面前永远矮半截,有父母在,就没有孩子的发言权。即使是在现在较为开明的家庭环境里,父亲的权威还是依然存在的。

父母对待孩子在生活上百般娇宠。所以,双方的老一辈也对孩子恩宠有加,让孩子吃最好的食品,让孩子玩最好的玩具,让孩子变成了以“我”为中心,什么人都要让着“我”,使孩子养成没有自主能力、什么事情都要依赖父母的坏习惯。

但是在思想方面,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在控制着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孩子们一定要听父母的话,不能让孩子超越父母的权威。孩子们要发表意见、发表看法,只能在孩子的同伴之间交流,在家中所有的意见、所有的观点孩子只能是听父母的。

其实这种观点的教育从小就让孩子形成了一种奴性教育,让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让他们没有主见,遇事都是听从父母的。尽管孩子们的思想不成熟,而且很幼稚,但是父母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孩子产生的新奇的想法,做父母的不要认为是天方夜谭,应该鼓励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有利于孩子的进一步成长,有利于发挥孩子们的创造力。

因此,要给孩子一个宽松、民主的家庭生活环境,自由、轻松,充满着爱,充满了和谐、温馨的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能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其独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那么,如何为孩子创设宽松、民主的家庭环境呢?

1.给孩子创设一个独立而自由的空间

孩子能说话会走路后,父母要给他安排一个相对独立而且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那里不放父母的任何杂物,只放孩子喜爱的东西。孩子想改善空间布局,做父母的只需做孩子的助手,让孩子自己做主。因为孩子自己动手做的东西,更能给他个人空间的感觉。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自己和大人一样,产生平等感。他们在自己的小空间中会积极地学习、活动。

2.尊重孩子的人格,给孩子个人自主权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教育孩子尊重父母、尊重他人的同时,父母也要尊重孩子,把他们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在与孩子交谈时,语言要平和、亲切,不要粗暴地训斥孩子,即使在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也要晓之以理,循循善诱,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平等地参与到家庭事务及活动中,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对孩子的正确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

3.为孩子创设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

(1)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

特别是夫妻间的互敬互爱、互谅互让至关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即使父母之间发生矛盾,双方也要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妥善处理,而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大吵大闹、拳脚相加,用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