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员工的36个绝招
14094400000010

第10章 巧妙激惩,形成最佳调动力(2)

善于恰当地夸奖员工的管理者,必定能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团队中每个人都能齐心合力地为集体利益服务。有位领导人说得好:“虚荣心是人类的天性,不要将它视为敌人。这是一种渴求别人肯定和成功的愿望,管理者善用它就能得到巨大的收益。”

最强有力而且不需要花钱的一种激励方式,就是夸奖。没有比赞美和肯定更能使人反应强烈的东西了,善于夸奖能让你的员工和事业都获得成功。如此简单而成本低廉、效果巨大的方法,为什么你不学呢?

§§§第3节 批评留余地,日后好管理

再优秀、再受管理者重视的员工,也会有出现问题的时候;再亲切温和、再没有脾气的领导人,为了管理的需要,也会批评员工的。尽管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重视如何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引导,提倡多作肯定、少作批评,但批评毕竟不能被完全抛弃,它也是一种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手段。

就像戏剧中总会有一两个反面角色一样,管理者的团队中也不会总是清一色忠诚老实的人。心术不正和蓄意破坏的人暂且不说,比较常见的是有一些骄傲和刁钻的员工,要么仗着自己以前取得的成绩比较骄人,一贯得到管理者的宠爱,就得意洋洋不思进取;要么专门钻公司和管理者的空子,破坏纪律,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却不肯多花费心思。

如果对这样的员工放任不管,他们就会破坏整个团队的良好风气。我们都知道,摧毁比建设容易得多。建立一种良好的秩序可能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但只需要几天就能将它毁掉。所以,一旦员工中出现这种“反面模范”,管理者就必须马上进行批评,以抑制不良现象的蔓延,保持工作环境的安宁,保证其他员工的心态不受影响。

对于这些员工,该批评的时候坚决要批评,不可因碍于人情面子而犹豫。但是,批评只是手段,其作用在于让员工端正思想、纠正错误,而不是一棒子把人打死。有些管理者批评员工时总是不留余地,常常出语伤人或是让员工下不了台,这都是现代管理人所忌讳的。像撕破脸面的这种批评手段,能不能起效果尚且不知,但首先就刺伤了员工的自尊,甚至可能永久性地毁灭了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某管理者A先生是个很严厉而又情绪化的人,一旦员工在他面前犯错,就勃然大怒地当场批评,完全不顾员工的承受限度。而且,刚开始往往还能针对员工的错误,但说着说着他就越来越愤怒,完全失去控制发起了脾气,说话越来越伤人自尊。为此,很多员工干不了多长时间便走了,他们说A先生“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我们来看看另一位管理者B先生。他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员工要求也并不严厉,可是手下的员工对他的批评仍然抱着反感的态度,间接地也导致了不少人才的流失。他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原来,他批评时不给员工留面子,总是当众点名批评,从来不注意场合。不管被他批评的员工犯了多大的错误,他们从来不会主动改正,因为他们首先注意到的是被损害的脸面。

第三位管理者C先生呢,他既不是暴躁易怒的人,也很讲究场合和时机,几乎没有在第三者面前批评员工的记录。但是,员工对他的批评接受程度也很低,因为他不懂得批评的技巧。比如,他在批评员工时爱用尖酸刻薄、讽刺挖苦的语气,喜欢旧事重提,还老拿别的员工来作比较,夸大其词,以刺激员工的神经。他的气量让员工们非常不屑,凡是他作出的指示,员工们总是要打个折扣执行。

这三种类型的管理者是批评不留余地的常见典型。他们共同的特征,就是批评员工缺乏艺术和技巧,时常惹起员工的不满,不仅达不到他们预期的教育、警告的效果,还往往适得其反,招致员工的逆反心理。他们的批评已经造成了许多员工的对立,造成了管理中危机四伏的局面,而自己还懵然不知,认为只是员工们的故意抵制。

显然,做管理者做到如此地步是失败的,而批评作为一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手段,被用得这么失败也是可悲的。

幸好,并不是所有的管理者都爱犯这样的错误,大部分的管理者都能准确把握批评员工的分寸,既达到教育目的,又给员工留有余地,让他们有台阶可下。这样的管理者,才是善用批评手段的聪明人。他们的批评往往能让员工感到羞愧和感激,一方面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省,一方面折服于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和人性关怀。

即使员工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管理者在批评时也别忘了补上两句安慰或者鼓励的话,不要让他产生心灰意冷的念头,觉得在这个团队已经没有脸面再呆下去,在管理者和同事面前永远抬不起头来。只要员工还留在你的团队,他就是你要教育和引导的对象,他的自暴自弃对你决没有好处。而批评过后的一两句安慰和鼓励的话,往往能让员工牢牢地将教训记在心里,不断鞭策自己努力。

§§§第4节 把惩罚制度化

对于现代管理者来说,“人和”固然重要,黑脸也总是要唱的。众多员工聚集在一起的公司,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矛盾,管理者要管好一个团队,就要保证整个团队健康有序地发展,对干扰和影响正常工作的现象就必须进行管制和处理。

在管理过程中,有时候光是口头批评或警告,总是缺乏力度和难见实际成效。比如有的员工上班迟到,或者上班违纪,管理者想让他引起重视,下次不要再犯。可是,狠狠地批评吧,大家天天相处,重话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说得出口,而且说了也未必有用:对自尊心强的员工,会伤了他的感情,冷了他的心;对那些无所谓的员工,口头批评对他只不过是不痛不痒。而且,第一次是批评,第二次怎么办呢?如果扣薪水,扣多少合适?如果还有第三次呢?还有,扣掉的钱怎么处理,会不会被员工认为是自己中饱私囊……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混乱的情况,就是因为没有把惩罚制度化。如果没有统一的、固定的标准,光靠管理者自己来进行处罚,恐怕很难做到绝对公平。所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把惩罚制度化,就是一个公司或企业成立伊始便要做到的第一要务,也是管理者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

光是向员工献鲜花,却不懂得挥舞“制度大棒”的管理者是不合格的,他们不明白管理松弛有度的道理,不懂得用奖励和惩罚两种利器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固然,用奖励能够促使员工勤奋地工作,可是人都是有惰性的,没有制度来规范,没有惩罚来作为保障,怎么能互相呼应,产生最大的调动效果呢?

制度中可以明文规定违纪应受的处罚,员工如果违反或触犯,直接就按照制度来处理。这样,就免去了一些管理者“开口难”的尴尬和“无法可依”的盲目,同时杜绝了任何不公平现象的产生,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员工对此也往往不会排斥,他们事先便明白违规的后果,一旦违规便应该作好承担的心理准备。

联想集团有项制度:开会迟到就要罚站。连集团主席柳传志也被罚过三次。据说,被罚过的人员还真是不少,但柳传志仍然十分肯定它的作用,称在无数人被罚之后,出了问题就要受罚的观念就深入人心了,不管谁都不例外。所以,“公司员工都觉得很公平,联想这个团队的精神也就上去了。”越是成功的公司,严格按照制度惩罚执行得越彻底,员工行为越规范,团队的工作越有效率。这种调动力之强大,从中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考虑到制度对团队中每一分子所具有的强大影响和约束力,管理者也要学会从根本上寻找不良现象的原因,并及时引起重视,对制度加以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管理更全面,实施惩罚时依据更充分,员工们也有更多的规范可做参考,有目的地进行避免。惩罚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管理者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调动员工遵守规范。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锅粥。因为粥总是不够,所以他们决定采用轮流分粥的办法。结果七天下来,每个人都只有在自己分粥那天才能吃饱,其他六天都要挨饿。于是,他们又推选一个品德最好的人负责分粥。可是,其他六人从此都挖空心思地想要讨好他、拉拢他,搞得乌烟瘴气。他们只好成立了三个人的分粥委员会和四个人的评选委员会,每天都为分粥争吵不已,谁也吃不上热粥了。

最终,他们建立了一个制度:还是每天一个人轮流分粥,但要等别人都分完了,最后剩下的那份才是分粥人的。为了不让自己分得最少,分粥的人每次都会仔细地做到平均,七个人终于可以和气安乐地过日子了。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制度就产生了不同的风气。同样,一个团队如果有不良的风气或现象,一定有制度上的缺陷。管理者应当认识到:在惩罚员工之前,首先要寻找制度的原因,对它不断作出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清除妨碍调动员工的不利因素,最大化地让员工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