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14089400000006

第6章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惠能

禅修是一个发明本心的过程,六祖在《坛经》中时时提醒众人顿悟的妙蒂,《波罗蜜多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万事万物都是虚空,只要把握了这层意思,照见本心的佛性,人人都可成佛;照见本心的佛性,现象界的妄念自然远离修行者。

六祖的这些洞见一方面源自与生俱来的天分,另一方面也是因缘际会的结果。六祖本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没读过书,靠放牛、打短工为生。一次听人读《金刚经》,忽有所悟,他听说弘忍大师是当时的大德,便不远千里,历尽千辛万苦,从广东来到湖北,拜见弘忍。

弘忍禅师每天都会见到很多仰慕者和求经者,当他第一眼看到惠能时,并没有在意,还拿惠能的长相和出生地开了玩笑:“你生在教化不兴的广东外藩,长得又和大猩猩一样,也来学法?”

惠能毫不含糊,说:“佛性无南北,我长得丑,但不妨碍我学佛。”

弘忍禅师听后,大喜。世间良师固然难求,天赋禀异的徒弟也很难得。对于良师而言,有人继承衣钵比自己生了儿子更安慰。

弘忍禅师非常喜欢惠能,但当时寺中情况复杂,他深知如果表现出对新来弟子的优崇,必将给心爱的徒弟带来嫉妒、诽谤甚至杀身之祸。佛门号称清静之地,可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权力之争,弘忍禅师的大弟子神秀羽翼已丰,弘忍禅师为惠能安危考虑,便打发他做舂米的粗使活。

到了选接班人的日子,弘忍让寺中弟子做偈语,以此考察弟子们的修行程度。这里有一个细节一定要注意,寺中的和尚都说神秀已经是内定的人选,其他人不必认真做了。可见当时神秀的势力有多嚣张。后来他不惜派杀手追杀六祖,弃佛门戒律于不顾,也难怪北派日渐衰落。其根不正,苗又怎么能长茂盛呢?

神秀作了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弘忍看见此偈,只说依此修行也有大益用,仍没有参悟佛的真谛。神秀满心欢喜等着师傅夸奖,不想碰了一鼻子灰,只得闭门造偈。弘忍鼓励其他门人做偈,可是大家都慑于神秀的势力,无人认真应对。

神秀本来以为会通过这场不公平的竞选比赛轻松地得到师父的衣钵,谁知惠能从斜刺里杀出。惠能听了神秀的偈子,反应和弘忍一样,他恳请别人代笔,作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看到大喜,为了保护惠能,他若无其事地表示这个也不怎么样。另一方面,他三更半夜叫来惠能,传他《金刚经》,还将象征正统的袈裟传给惠能。

《西游记》中有一个情节,孙悟空学艺也是在三更天,他的授业恩师敲他头三次,聪明的猴子马上明白师父的意图。很明显,这个情节借自六祖学佛的典故。弘忍托付衣钵之后,又是在三更天,亲自送惠能下山过河。

在船上,弘忍亲自把桨,经此一别,师徒恐怕再无见面之期。惠能坚持要摇橹,弘忍说:“我来渡你。”惠能答曰:“我已经得到您的衣钵,您已经渡过我了,现在应该是我来渡您。”弘忍欣然,过河后,师徒坦然相别。

其后,神秀的爪牙果然来夺袈裟。惠能遵从弘忍的安排,隐姓埋名,甚至脱下僧衣,留起头发,远离湖北,回到广东,多次遇险,侥幸逃脱,才将禅宗一脉传承。

后来,惠能烧掉象征权力的袈裟,从修道而言,他比弘忍更为通脱,悟道更深。本来无一物,万相皆是空,有没有袈裟又有什么关系?这样一来,也避免了弟子为夺法器而互相陷害,乃至杀戮。

“五蕴山头一段空,同门出入不相逢。无量劫来赁屋住,到头不识主人公。”世人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最后空落落死去,一头一尾映照出生命的本真。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平静的接受自身的有限性,好运歹运在因缘际会时光临,不必太过在意,当它们离你而去时不带走一片云彩,如果你念念不舍、紧抓不放,便堕入妄念,失去珍惜当下的心境,迷失本心,掉入尘埃中。

学佛的最高境界在见佛灭佛,万物皆空,把佛当作宝珠,心心念念去求,你要那个宝珠做什么?所以六祖才说:

何期自性本自清静。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佛性就在每个人的身上,只是你的眼睛盯在哪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