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13851600000098

第98章 金融危机以来党报经济报道研究综述

李曼青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中国社会经济生活领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2008年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以来,经济新闻和经济媒体也呈现急剧发展的态势,成为新闻界的一大亮点。正是由于媒介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经济报道的内容和要求都有所改变,对经济记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挑战。

此次对于党报经济报道的研究,参考了2008年以来的相关新闻传播类学术杂志,所选定的刊物是《中国记者》、《新闻记者》、《新闻战线》、《新闻知识》、《现代传播》、《当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研究》、《传媒》、《传媒观察》、《中国报业》等十余种新闻传播类的核心期刊。同时由于党报经济报道的历史延续性,所收集的资料中还包括了与党报经济报道相关的,但不属于以金融危机为背景研究的论文。撰写本文时,笔者已经阅读了以上刊物2008年10月以来所发表的相关130余篇论文。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针对我国党报经济报道大背景的变化,对近几年来党报经济报道的研究作一个简要的总结和分析,同时对比国外媒体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些经验,对我国党报的经济报道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一、关于中国经济报道的概念

要想研究党报的经济报道,首先要了解一下经济报道的概念到底是什么?

笼统的经济报道一般涵盖工业经济、财政金融、商贸市场、交通城建、农业农村、房地产、企业改制等等这些宏观经济领域。

陈力丹在《经济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几个问题》中提出,与其他新闻不同,经济新闻很少是有关人物的、切实可接触的事件的报道,而是有关数字和一些抽象的决策、趋向、预测等等。经常使用数字,这就给报道者一种要求受众能够理解的压力;另外它们通常不能给受众以具体事实的立体描写性感受(文字报道),或者带来视觉冲击(图像报道)。人们无法实在地看到利息率下降、股市上升、国民经济状况,只能通过图表、曲线、比喻、举例说明等等方式来报道。经济新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涉及物质财富的生产和消费,另一类是象征性资产(货币、股票、期货等等)的流通、专业性的预测、风险评估等等。

二、关于党报经济报道大背景的变化

邓的荣《金融危机给经济报道带来哪些改变》一文中提出,金融危机改写了经济报道环境: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发展转型的双重挑战;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性矛盾更加尖锐;新媒体与“媒体融合”的强劲崛起改变着传媒业的生态与规则。

同时也提出经济报道如何顺应时代变局:“全球视野”是每一篇经济报道的底色;“跨界采访”将成为经济报道的常态;让每一次重要报道都“有声”“有色”;将每一个经济专栏(经济专版、专题节目)都办成公共经济话语平台;“即时播报”与“及时评论”同等重要;寻找“象征性新闻事件”永远是新闻记者的天职。

丁波在《全球化:党报经济报道的那道坎》中指出了全球化浪潮给党报经济报道带来的挑战,表现在:时间上变成了瞬间发生,地域界限的模糊,价值判断的多元,文化影响的深入。

罗争光、王煜在《探寻金融危机下的经济新闻传播创新思路——“2008党报经济新闻传播创新论坛”综述》中指出,经济新闻报道面临不断变幻的挑战:经济新闻传播大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经济新闻价值判断趋于多元;党报经济新闻的处境尴尬。

蔡尚伟、王理的《传媒业“口红效应”现实性初探》,朱春阳、曾培伦的《传媒业如何面对“口红效应”的诱惑》,郭全中的《“口红效应”究竟能给传媒业带来什么——金融危机下的传媒业应对之策》,廖秋红的《换个角度看经济衰退下的媒体经营——媒介行业如何实现“口红效应”》几篇文章,都从金融危机对中国传媒业的影响来进行探讨,对党报的生存背景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关于经济新闻报道的研究

陈发赐在《金融危机报道重在提振信心》中提出,危机萌发时,着重于信息采集,当好“经济雷达”;危机蔓延时,着重于典型引路,当好“显微镜”;危机猛烈时,着重于冷静思考,当好“透视镜”;危机紧逼时,着重于提振信心,当好“指南针”。

何刚在《借助热点增强经济报道的知识性》中提出,要梳理历史,强化经济热点的纵深感;中外联通,增加经济现象的对比度;定量定性,注重经济分析的逻辑性。

周跃敏《提高紧环境下党报经济报道的舆论引导力》一文认为,紧环境下的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党报经济报道更应该以多维视角,对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观察、分析、扫描,努力实现宏观视野与微观视点、现实生活与未来走势、内在规律与典型案例的有机衔接和完美结合。引导人们迎难而上,增强经济报道的思想性;融入新闻规律所强调的及时、生动、具体,增强经济报道的贴近性;确立多元视角,增强经济报道的说服力;不回避热点、难点,增强经济报道的影响力。

王丽芳、李成在《新形势呼唤经济报道新思维——金融危机报道的重点转换和模式创新》一文中提出,经济新闻不可忽视“终端报道”,同时解决了怎样让报道走进生活,包括“家计”类报道、经济政策引申类报道、“生钱”类报道。

周跃敏的《应对金融危机党报经济报道的辩证思考》认为,要辩证把握“危”与“机”的关系,坚定信心,以“为”求“机”;辩证剖析“热”与“冷”的关系,解读政策,理性引导投资;辩证比较“大”与“小”的关系,促进产业升级,带动民工就业。

四、党报经济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赵宗符在《当前经济报道的问题及创新》直言不讳地对经济报道提出了六大问题。问题一:文章思想陈旧、肤浅、空洞、僵化。问题二:语言枯燥、乏味,形式呆板、拘谨,内行不愿看。问题三:新闻源狭隘、单调,大量的财经现象没有进入经济报道的视野。问题四:采访手段落后,方法简单。问题五:经济报道的读者定位不明确,文章风格游移不定。问题六:对经济新闻理解片面,宣传味、工作味太浓,引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同时在文中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创新之道,例如用故事的形式报道财经事件,用形象表达抽象,用特殊表现一般。还比如充分认识到新闻学是一门交叉科学,作为记者要努力地把社会科学中的许多手段、方式吸收到采写稿件的过程之中,把社会科学的一些技术手段转化为新闻生产力等。

罗争光、王煜在《探寻金融危机下的经济新闻传播创新思路——“2008党报经济新闻传播创新论坛”综述》中指出,经济新闻报道的应对思路与创新策略包括:开拓经济新闻报道的创新视野;以专业性、权威性形成报道的影响力;加强服务意识,关注民生民情;冷静独立的分析取代浮华猎奇式报道;经济新闻人才培养亟待加强。

丁波在《全球化:党报经济报道的那道坎》中提出了党报经济报道保持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对策:树立大局观,关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和国家利益;确立权威思想,通过核心选题体现影响力;平衡地使用信源,保持报道的公正;冷静看待摩擦与冲突,不追求表面的虚华和热闹。

五、国外经济报道的经验研究

陈力丹在《谈谈我国经济新闻的发展和变化》一文中提出要借鉴国外经济报道的经验,在改进经济报道的时候,我们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主要经济类媒介的经验,例如美国的《华尔街日报》、英国的《金融时报》和《经济学家》新闻周刊、《日本经济新闻》和《产经新闻》,要学习他们在一般经济新闻、财政金融新闻和经济新闻分析方面的经验,以及报道这类新闻的职业道德准则。

陈力丹在《经济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几个问题》中专门讲到了关于《华尔街日报》的经济报道手法,提出学习“钻石体新闻”方式。这类报道的开头均是关于普通人的生活情景,具有穿透力,很容易将读者引导到他们熟悉的情景中,然后由这样的生活故事转而讲述一种新的经济现象。结尾,再次进入另一个相近的生活情景,与开头讲述的情景呼应。读者只要想到这类生活情景,就会联想到这类情景说明的经济现象。这种写作方式的结构特点是“感性——理性——感性”。陈力丹在此文中还提出学习其他类型的经济报道模式,包括通过报道人来反映经济问题、让枯燥的新闻幽默起来、深化经济报道等观点。

尹良富在《〈日本经济新闻〉的信息供应模式》中介绍了《日本经济新闻》所建立的日本最大的综合经济数据中心。日经集团通过3000余名记者收集到的从宏观景气到产业动向、企业、商品动向等微观信息以及个人、家庭经济等国内外所有经济信息的数量,可以用“庞大”两个字来形容,这些信息集中到编辑局里,进行严格的筛选分类,并通过经济专家的分析,以及与过去蓄积的信息及研究机关的分析数据相结合,被加工成高附加值的信息产品,再通过信息处理系统被蓄积到数据库中,并通过集团的各种媒体直接提供给读者或需求者。

李国华在《美国报业衰落对中国报业的启示》一文中所提到的观点,对于党报的网络版操作也有一定的意义。他指出美国报业衰落对中国报业集团有三个启示:中国报业应该及早研究如何与搜索引擎分享他们的广告收入;在媒体聚会大潮流下(Media Convergence),报纸网络版要脱离纸质报纸的规律,网络报纸产品开发要以消费者为主导;如何利用报业集团其他媒体资源捆绑起来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网络新闻及资讯服务。

祝兴平在《财经记者培养的改进策略》一文中提出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从世界各国人才培养的模式来看,西方发达国家的新闻教育大致可分成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美国模式,重视新闻高等教育和大众化教育;第二种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学徒式”模式;第三种是日本模式,大学很少设置新闻专业,各媒体通过考试从政治、经济、法学、社会学、商学等学科专业中录用大学毕业生,再通过媒体机构内部严格的教育和训练系统将其培养成合格的新闻人才。

六、小结

纵观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有关党报经济报道的研究,发现研究的领域非常广阔,从党报的生存背景到报道方式、手段的变革,同时结合国外媒体经济报道的有效经验,对党报的经济报道提出了应对策略。不过较为全面的论述很少,大多停留在某一两个角度,没有从宏观全面发展地看待党报经济报道这一问题。同时对党报自身的论述较少,应从党报经济报道的地位、作用,以及与都市报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党报经济报道的重要性。运用发展的眼光,从国家经济政策入手,分析党报经济报道的变革方向,这些研究的缺失就使得对于党报经济报道的全面研究成为必要。在综述中还发现,对于经济报道与财经报道、金融报道等相关概念没有充分进行界定,对于研究也就有指向性不清的问题;在所收集的资料中较少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加以研究,所以还需要加入更多可行的研究方法,例如比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等,从而丰富这一研究领域,争取对我国党报经济报道研究提出一些有创意性、建设性、可行性的建议,对党报的新闻实践有更多借鉴意义。

〔李曼青:中国传媒大学2007级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