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13851600000084

第84章 实力与创新成就经典——《人民日报》北京奥运报道评析(2)

其次,策划注重轻重结合、疏密结合、大小结合、常规与机动结合。北京奥运会,《人民日报》的报道规模是其历次大型报道中最大的。“截至2008年8月7日——奥运会开幕前,已经使用版面112个版。奥运会期间,奥运报道共用版面288块,刊发报道和文章1042篇,图片1062幅,评论186篇。”[3]这样大型的策划,《人民日报》注重了各种武器的搭配。第一是重视报道节奏,疏密结合。《人民日报》的奥运报道启动早,规模大,分阶段运行,重视不同阶段的报道密度。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0天时,《人民日报》每周推出1个《全景奥运》专版;2008年1月,《全景奥运》增加为每周2个版。7月1日起,《奥运特刊》推出,每天2个版;7月21日,增加到每天4个版;8月8日—25日,《奥运特刊》每天12个版。第二是轻重结合。作为体育赛事报道重要武器的轻骑兵——短消息和大型策划专稿结合。赛事报道多数以消息为主,短平快。但是重大报道给予足量版面,例如8月9日打通10版、11版,推出特大型报道《北京时刻:2008年8月8日纪事》。再次,策划大小结合,奥运报道中既有大型策划,如奥运会前、奥运会后均推出过大型系列报道,也有小型策划,如一些专栏编辑会根据需要策划栏目所需稿件。此外,《人民日报》的策划也体现出常规与机动灵活的特点。《人民日报》成立策划组,使策划变成日常工作,“昔日的陈述今日的现实”等系列报道都经过提前计划。但是出席开幕式的外国政要和国际主流媒体负责人的访谈由于随时都有变动,随机性就很强。

第三,策划体现出极强的创新能力。奥运报道有很多非常有创意的策划。“大碗茶”、“我在北京”等栏目非常新颖,从设计风格到内容都别具一格。而“奥运启示录”、“奥运提升中国”等系列报道雄浑大气,落点深刻。这些富有创新的独家策划,提升了《人民日报》奥运报道的影响力。

三、彰显大报优势,打赢多媒体新闻战

网络、广播电视大行其道,都市报积极备战,《人民日报》的奥运报道实则是在多种媒体竞争的环境下开展,特别是网络和广播电视的实时传播给纸质媒体的报道带来很多挑战。多重竞争中,《人民日报》的奥运报道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了权威党报的优势。

第一,《人民日报》发挥了资源优势。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在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和政策资源等多方面汇聚了很多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权威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给《人民日报》带来了很多独家报道。例如,权威专访展示了超强的新闻信息采集能力。奥运会开幕前夕,《人民日报》策划了《昔日的陈述今日的现实》专栏,采访了李岚清、刘淇等当年申奥的重要人物。奥运会开幕临近,《人民日报》又设置专版刊登了对各国将要出席北京奥运会的政要的访谈,专访出自《人民日报》驻外记者的手笔,来自世界各地。这些独家重量级专访令《人民日报》的奥运报道显示出国内诸媒体不可复制的强大实力。

第二,发挥评论优势,发出权威声音。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承担着每天向全国和世界传播与介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方针、政策及主张的重任,《人民日报》的言论(尤其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等),已成为《人民日报》的一面旗帜,被认为直接传达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声音,备受重视。在《人民日报》的奥运报道中,其评论优势得到发挥。一方面,《人民日报》的奥运评论立意高,显示出其权威性。例如奥运会开幕当天,《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社论热情洋溢,高屋建瓴,被世界各地的媒体广泛转载。另一方面,《人民日报》的奥运评论注重对热点问题的引导,在关键问题上起到“减压”、“解气”的作用。例如刘翔退赛,《人民日报》为新闻《今日伤别离明朝再奋起》配发评论《刘翔依然是心目中的英雄》,引导群众正确看待此事,这给风波之中的刘翔减轻了压力,也还体育本来面目。

第三,大量深度报道展示了平面媒体优势。广播电视与网络媒体传播信息的迅捷和直观给平面媒体带来巨大挑战。即便在人民日报内部,《人民日报》、人民网、手机报也是既合作又竞争。北京奥运报道,《人民日报》考虑到多媒体竞争的环境,独辟蹊径,注重挖掘报道深度,形成差异化优势。纵观奥运报道,《人民日报》发表了大量深度报道。综述《情越万水千山》是关于火炬传递的独家报道。8月24日,《奥运特刊》刊出四个版的“奥运启示录”,全面解读奥运精神。这些深度报道弥补了平面媒体不能24小时传播的劣势,独显大报魅力。

四、版式和图片创新,读者的视觉盛宴

《人民日报》的奥运报道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奥运特刊》的设计,异常精巧,可圈可点,报纸实现了从阅读到悦读的突破。

第一,版面设计意识强,体现独特风格。异常令人注目的是《人民日报》的《奥运特刊》较之平日主报风格迥然不同,版面融进大量设计元素,作了大胆创新。不过,在追求现代感时尚感的同时,报纸版面也保持了《人民日报》一贯的庄重典雅。创新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大图片大标题短消息的运用,这使阅读更为轻松愉悦。再例如版面有很多特殊的充满中国传统美的设计,8月9日第5版相当精彩,版面只有《五洲共阅中国画卷——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侧记》和“人民论坛”的一篇评论,左侧设计了一幅中国画的卷轴,卷轴上摆放了四幅开幕式文艺演出照片,侧记标题下一幅奥运主火炬熊熊燃起的照片,版面主色调为非常考究的传统中国色红和黄,整个版式浑然一体,中国味道浓郁。《奥运特刊》还有很多这一风格的版式,富于变化,既有独特风格又保有了《人民日报》版面风格的一致性元素,设计大胆而庄重,总体而言非常成功,这与《人民日报》的奥运报道引入美术编辑岗位有关。

第二,图片使用大胆突破常规。奥运版面视觉美构成的一个重要元素是图片。图片使用的突破一是在数量。奥运会期间刊发文章1042篇,图片使用量却达1062幅。另一个突破是图片运用完全打破《人民日报》原来的图片使用规则,大图片、异型图片比比皆是。图片是版面重要元素,往往成为版面的视觉中心,《人民日报》以往图片多采用矩形图片,尺寸也不突出。《奥运特刊》图片运用风格大变,大胆剪裁,在版面上运用大图片,运用异型剪裁的图片,收效颇好。例如,8月9日16版,《第一时间解密开幕式》配了开幕式副总导演陈维亚、制作总监路建康、委约作曲家赵季平的三幅照片,都作了特殊处理,人物在版面上活灵活现。

第三,图示的使用便利读者阅读。奥运版面还使用了大量图示、漫画、插图等,这些特殊图片与照片一起点亮版面。图示不仅美化版面,而且便利读者阅读。例如8月8日10版,《场馆导航》版面上半版是场馆地图,这样的用图示方法对于《人民日报》常规而言是一个突破。

〔王佳航: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博士〕

[1]人民日报社奥运报道领导小组:《实现“有特色、高水平”的目标——人民日报社奥运报道纪实》,《中国报业》2008年第10期。

[2]人民日报社奥运报道领导小组:《实现“有特色、高水平”的目标——人民日报社奥运报道纪实》,《中国报业》2008年第10期。

[3]人民日报社奥运报道领导小组:《实现“有特色、高水平”的目标——人民日报社奥运报道纪实》,《中国报业》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