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电影编剧学
13847300000048

第48章 影视剧的风格样式(12)

第四节表现性观念形成的风格样式

在影视剧的审美观念中,有一对带有对立色彩的观念,这就是再现和表现。再现是指逼真地去反映生活,表现是指反映人物内心世界。所以,前者强调客观,后者强调主观。在这一节中,谈的是表现性的观念所形成的风格式样,并特指西方现代主义影片中的一种。即受西方意识流小说手法的影响产生的西方意识流电影。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且以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广岛之恋》为例。

先介绍一下影片《广岛之恋》。

这部影片由法国著名导演阿仑·雷乃执导于1959年,是一部黑白影片。它不仅“震惊了西方影坛”,成为西方电影史上的一部名作,而且也使导演本人名声大噪,成为具有国际声誉的电影人物。(继《广岛之恋》后,1960年,他又运用意识流电影手法,拍摄了《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这部影片的编剧叫玛格丽特·杜拉。她是法国著名“新小说派”的女作家。她所写的《广岛之恋》这个电影剧本,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

第一,影片《广岛之恋》可以说是导演和编剧合作得非常出色的一个例子,阿仑·雷乃在把文字转化为银幕形象的过程中,无论是在细节上,或是在思想意图上几乎都原封不动地把杜拉所写的保留了下来。之所以能如此,首先是由于杜拉的本子具有极强的电影意识,她充分调动了电影的画面和声音这两种手段,即所谓的“视听语言”。(请参阅本书“影视剧本是叙事和造型的结合”中所举《广岛之恋》开端一段的例子。)

我想,这也就是导演阿仑·雷乃能把杜拉所写的东西都保留下来的重要前提。

第二,这部影片的独白、内心独白或旁白被写成祷文式的叠句。用杜拉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种歌剧吟唱般的谈话。”

如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当她在向日本建筑师倾诉了初恋的故事(与一个德国士兵)之后,回到自己的房里,有一段独白和内心独白。让我们来重温一下前面已经引用过的这段独白和内心独白:

你还没有完全死,

我把我们的故事告诉别人了。

我今天晚上在这个陌生人面前对你是不忠实的。

我把我们的故事告诉他了。

你看,这是一个可以告诉别人的故事吗?

十四年了,我没有再尝到……不能实现的爱情的味道。

自从内韦尔以后,

看我怎样正在忘掉你……

看我怎样已经忘掉你……下面再概述一下这部影片的故事:1957年,一个法国女演员来到广岛,拍摄一部宣传反对原子战争的影片。她遇到一个日本建筑师,产生了短暂的爱情。在他们的相处中,她深深地陷入了痛苦的回忆之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一个叫内维尔的城市里,她曾和一个德国士兵相爱,并因此而遭人辱骂。旧恨新愁,使她意识到他们不过是萍水相逢,最终是要分手的。影片结束时,他们互唤对方的地名。

杜拉的电影剧本共分“五个部分”,我们拟将它分成七个段落。在这七个段落中,贯穿着女主人公的旁白和独白。而每一个段落,有的属于现实动作,有的则属于现实和回忆的交织。(请读者参照附录在书后的《广岛之恋》电影剧本来阅读。)

第一段:第一天早晨,凌晨四点,旅馆房间里。法国女演员向日本建筑师倾诉她来广岛拍摄电影期间,见到的广岛当年遭受原子弹破坏的种种情况,包括一些资料影片。(这一段落相当于原电影剧本中的“第一部”。)(现实和回忆交织)

第二段:第一天早晨,旅馆房间里。法国女演员告诉日本建筑师,她的影片已拍完,明天要回法国。日本建筑师要求她留下。法国女演员对日本建筑师说,她在内韦尔曾经疯狂过。她过去和德国士兵相恋的故事在这里开始露头。(这一段落相当于原电影剧本中的“第二部”。)(现实)

第三段:当天上午,拍摄场地。日本建筑师到电影拍摄现场,要求法国女演员跟他回去,第二次做爱。法国女演员感叹道:“不过是萍水相逢的爱情。”(这一段落相当于原电影剧本中的“第三部”的上半段。)(现实)

第四段:当天下午,日本建筑师家里。法国女演员向日本建筑师讲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巴黎附近的一个小镇内韦尔,她曾和一个德国士兵相爱。(这一段落相当于原电影剧本中的“第三部”的下半段。)(现实和回忆的交织)

第五段:当天晚上,美国化的咖啡馆里。法国女演员向日本建筑师讲述,她和德国士兵相爱后,被父母关在地下室里,被剃光了头,遭到人们的辱骂,以及德国士兵被打死,她恢复理智后去巴黎的种种情况。(这一段落相当于原电影剧本中的“第四部”。)(现实和回忆的交织)

第六段:当天深夜,旅馆。法国女演员回到旅馆,独白:不该把过去的事告诉别人。她又漫步街头,日本建筑师走来,要求她留下,她内心矛盾痛苦。(这一段落相当于原电影剧本中的“第五部”上半段。)(现实)

第七段:第一天凌晨,“卡萨布兰卡”夜总会。法国女演员和日本建筑师来到夜总会,他们坐在两张桌子上,标志着他们永别的开始。法国女演员回到旅馆房间里,日本建筑师跟随而来,他们在互唤对方的地名中告别。(这一段落相当于原电影剧本中的“第五部”下半段。)(现实)

我们从以上七个段落中可以看到:

第一,整部影片是依据法国女演员的意识活动结构起来的。

第二,影片包含了两个时空。一个是现实时空(时间是1957年),在这个时空里,人物及动作是法国女演员和日本建筑师在一起,他们相爱,虽然难舍难分,最终还是分手了;另一个时空是过去的时空(时间是1943年,距现实时空为14年),在这个时空里,人物及动作是法国女演员和一个德国士兵相爱,以及她被关在地下室里,并遭到人们的辱骂。影片就是把这两个时空交织起来,形成时空交错式的叙事结构的。

第三,影片采用这种叙事方式的目的,在于剖析法国女演员的内心世界。

影片映出后,引起不同的理解。有人说,影片的主题是描写异国男女爱情的;有人说,是为了宣扬和平、反对原子战争;也有人说,是要人们忘却痛苦的过去……我们似乎又都可以从银幕上找到它们各自的根据。这恰恰显示了现代电影的一个特点:它不主张把现实分析给观众看,而是把现实展示在观众眼前,让他们自己去分析,这就必然会造成主题的多义性。

为了准确理解这部影片的创作意图,我想借用编剧玛格丽特·杜拉在她所写的“剧本大纲”中的一些话来做说明。

1.关于编剧给剧本确定的规定情景

杜拉说:“故事发生在这个法国女人回国的前夕。她参加演出的这部电影实际已经拍完,只剩下一组镜头要拍摄。”

杜拉又说:“她遇到一个日本人(工程师或建筑师),于是,他们之间产生了一段过眼云烟的恋情。”

2.关于影片开始时,编剧对画面的要求

杜拉说:“影片开始时,既见不到她,也看不见他。见到的是一些残缺不全的躯体——被齐头齐腰截去的部分——在蠕动着,在欲海情焰中或在临终挣扎中蠕动着……”

3.编剧对独白和旁白的要求

杜拉说:“这是一种歌剧吟唱般的谈话。”

4.关于为什么要把广岛和情欲结合在一起来写

杜拉说:“如果不坚持这个前提条件,那么,这部影片只能是一部‘遵命’电影,索然寡味,不过是一部小说体裁的纪录片而已。如果坚持了这个前提,那就将摄制成一部近于杜撰的纪录片,而在汲取广岛事件历史教训方面却要比一般的新闻纪录片更具有说服力。”

5.关于法国女演员为什么如此渴望经历萍水相逢的恋情,而面对爱情为什么又如此懦弱胆怯呢杜拉说:“这场短命的爱情就像内韦尔的爱情那样,也将被扼杀。因此它注定要被遗忘掉,因此它是永恒的。”

杜拉又说:“她有着一切人所有的怯懦。”

6.关于影片结束时,为什么不互唤对方的名字,而互唤对方的地名

杜拉说:“他们只拥有地名,这些不是姓名的名字。就好像一个在内维尔被剃了光头的女子的灾难与广岛的灾难准确地互相映衬。”

从杜拉在“剧本大纲”中所述的创作意图中,我们可以把握到,这部影片主要还是要让人们去“汲取广岛事件的历史教训”,而杜撰的爱情故事,是为了让创作意图“更具有说服力”。

这部影片荣获1959年戛纳国际电影节国际评委会奖。

有关影片《广岛之恋》的介绍就到这里。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受西方意识流小说手法的影响,产生了西方的意识流电影。到了70年代末,中国某些导演又受西方意识流电影的影响,拍摄出中国的心理电影。第一批中国心理电影有:1979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小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苦恼人的笑》,以及由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樱》。到了1980年,则又有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天云山传奇》等。

为了证实中国的心理电影确实是受西方意识流电影的影响而产生的,我们引用《小花》的副导演黄健中的一段话来做证明:在《小花》这部影片里,我们承认,在电影语言上汲取了新浪潮和意识流电影的长处,为我所用。影片里多次出现闪烁般的穿插,把过去和现在、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这是新浪潮的手段,它不受时、空的约束,自由奔放浪漫多端。但是,中国的心理电影不同于西方的意识流电影。由于借鉴西方的意识流,两者有相似之处;又由于仅是“借鉴”而非照搬,因此肯定又有相异之处。究竟它们的同和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为了更好地比较,下面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中国心理电影的一些特征。

如果将心理电影和戏剧式电影做比较,那么戏剧式电影是依据外部冲突进行结构,而心理电影则是依据人物的意识活动来进行结构的一种风格样式的影片。也由于这种结构样式在叙述方式上不同于戏剧式结构要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而是根据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变化,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相互穿插起来进行,所以也有人把戏剧式结构称为顺序式结构,而把心理结构称为时空交错式结构。

所以,心理结构的特点在于:它着力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物内在感情的剖析,以达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目的。1981年获“金鸡奖”的影片《天云山传奇》,在改编中采用的也是这种结构样式,因而这部影片保留了原小说中“许多心理结构的东西”。可见,这种结构样式是比较重视对人物的内心状态和意识活动的描写,并以此来结构全片的。

这种结构样式的另一特征是,追求叙述上的主观性和心理性,并根据人物的心境变化,用回忆倒叙的“闪回”形式,把过去的事情交织到现实的动作中来,以此进行布局和裁剪,加深影片的感人力量。

为了说明这种结构样式的特征,我们不妨将影片《天云山传奇》的情节先按照时间顺序分段叙述一下,然后再将已摄制成的影片分成几个段落,从比较中来看它是怎样以人物的心境为依据进行结构的。

按照传统的写法,这部影片的情节结构大致如下:

1. 1956年,宋薇在天云山考察队和新来的政委罗群相识。罗群尊重和团结知识分子,找到了丰富的矿藏资源。宋薇爱上了这个博学多才和对党的事业赤胆忠心的新政委。

2. 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前任政委、现任地区特委运动办公室的领导吴遥,把罗群错划为右派。宋薇在“党组织”撮合下,嫁给了吴遥。

3.宋薇的好友冯晴岚却作出了一般人难于理解的抉择,她找到罗群,主动提出和他结合。她帮助罗群在忍辱负重的生活中,写下有关天云山的科学考察资料。

4.十年动乱中,林彪、“四人帮”又给罗群加上“反革命”的帽子。为了拼死不交出罗群的著作,冯晴岚被折磨成疾。

5.“四人帮”被粉碎后,宋薇接到冯晴岚的来信,得知罗群20年来的遭遇。此时宋薇已是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她欲替罗群改正错案,但遭到丈夫——地委副书记吴遥的反对。后来,宋薇得到地委书记的支持,罗群的错案终于得到改正。

6.宋薇想把好消息亲自带给罗群和冯晴岚,遭到吴遥的殴打。宋与吴决裂。宋薇回到天云山时,冯晴岚已与世长辞。宋薇面对冯晴岚的新坟,痛切地反省了自己的人生历程。

下面我们再将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天云山传奇》的“电影完成台本”划分一下段落结构,大致是这样的:

1.镜头1-204:1978年冬天,女青年周瑜贞从天云山回来,向已是地委组织部副部长的宋薇讲述她在天云山见到的一个“怪人”。宋薇从她口中得知,这个“怪人”就是罗群,罗群和他的妻子冯晴岚现在的生活很困难。(现实)

2.镜头205-506:周瑜贞的讲述,引起宋薇对21年前往事的追忆——她在天云山认识了新来的政委罗群,罗群的博学多才和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使宋薇和他相爱。但在“反右”运动中,前任政委——现任地区特委运动办公室领导吴遥将罗群打成右派分子,并在“党组织”的撮合下,与宋薇结成夫妻。(回述)

3.镜头507-540:宋薇欲替罗群改正错案,遭到吴遥的亲信朱科长的阻拦。吴遥曾表示,这个案子不予复查。(现实)

4.镜头541-730:宋薇接到冯晴岚的来信,从信中得知罗群被错划为右派后的种种情况——冯主动提出和罗结婚,罗在忍辱负重的生活中写下天云山考察资料,十年动乱期间罗又被加上“反革命”的帽子,冯为不交出罗的著作而被折磨成疾。但冯告诉宋,她和罗群虽一直生活在逆境中,但精神生活却是昂扬和丰富的。(回述)

5.镜头731-894:宋薇为改正罗群的错案召开会议,与吴遥发生冲突。宋薇找第一书记,得到支持。宋薇想去天云山见罗群和冯睛岚,并亲自带给罗群错案得到改正的好消息,遭到吴遥殴打,宋、吴最后决裂。(现实)

6.镜头895-951:冯晴岚去世。宋薇重回天云山,在冯晴岚坟前反省自己的人生历程。(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