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13845200000022

第22章 美术绘画(2)

(八)黄永玉

黄永玉,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1924年出生于凤凰县沱江镇,土家族人,由于黄家兄弟众多,黄永玉13岁时便外出当学徒谋生,浪迹福建、安徽等地,尝尽人间辛酸。但他性格倔强,在颠沛流离的生涯中艰苦读书、习文作画,后在香港为报纸作版画插图,以聪慧的灵感闯入了美术宫殿的大门。1952年偕同夫人张梅溪由香港回北京,被安排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先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黄永玉早期对木刻造诣颇深,卓有成就,1956年就出版过《黄永玉木刻集》,其代表作《春潮》、《阿诗玛》曾轰动中国画坛。其中国画《荷花》在形态、风韵、色彩上独具一格。此外,黄永玉有很高的文学功底,也是个幽默家,人称一代“鬼才”。其杂文集《罐斋杂记》、《力求严肃认真思考的杂记》、《芥末居杂记》,散文《太阳下的风景》等影响较大。2006年10月8日,在家乡湘西,黄永玉无偿捐赠的个人博物馆在湖南省吉首大学落成,该馆陈列了黄永玉近200件作品和收藏,并展示有黄永玉极具创作代表性的大型青铜雕作品《山鬼》。

五、南宋四家、扬州八怪

(一)南宋四家

“南宋四家”为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南宋四家”发展的大背景是南宋王朝在临安的建立。在政权稍稳定后,赵构重整宫廷画院,江南地区的绘画在继承北宋成就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天地,代表这一时期绘画成就的便是“南宋四家”。这四家的艺术风格既有共同特征,又有各自的艺术个性,他们的画风在南宋150年盛行不衰,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李唐在北宋徽宗时入画院,南渡后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时年已八十。他创格变体,开南宋绘画一代风气。

刘松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住于清波门外而被人称为“刘清波”或“暗门刘”(清波门俗称“暗门”)。淳熙初画院学生,绍熙年间(1190~1194年)升为画院待诏。代表作《四景山水图卷》描绘西湖庭院别墅的四时景色,春景图中春风绿柳,芳草萋萋,外游寻春,生机盎然;夏景图中花繁树茂,新荷初展,主人端坐,静心纳凉;秋景图中老树经霜,秋色甚浓,庭院深深,长者独坐;冬景图中白雪飘飘,朔风凛冽,骑驴过桥,踏雪寻梅。四时变化清晰,四景描绘入木,笔墨严谨细密,刚健兼有滋润,既继承了界画用笔精细的传统,又把人物与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笔墨生妙,诗意浓郁。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出生于钱塘,其曾祖、祖父、伯、兄及其本人均为画院待诏,活动于南宋光宗、宁宗年间。马远对于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其山水画的成就尤为突出。马远有“马一角”之称,意指马远多作山水一角之景致,所画的树石线条刚劲坚凝,有如折钗股似的弯折之角。《踏歌图轴》系马远大幅山水的代表作,也是大斧劈皴法的经典之作。图中远山矗立,雾霭迷蒙,宫阙隐现,小桥通垄,老翁醉酒,且歌且行,安居乐业,景象和谐。图意可见宋宁宗赵扩在图上题的五言绝句:“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

夏圭,字禹玉,钱塘人。宋宁宗朝画院待诏。初学人物,后工山水。夏圭有“夏半边”之称,意指夏圭多作山水滩岸林带半边之景致。代表作《梧竹溪堂图页》用浓墨作双勾,苍劲质朴,画竹叶分出浓淡不同层次,茅屋中的人物以简笔勾出,远山以花青轻勾淡染,下笔果断,墨色淋漓,笔法苍老,但气韵清幽。

(二)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是指清代乾隆年间活跃于扬州一带的郑燮(号板桥)、金农、罗聘、黄慎、高翔、李鱓、汪士慎、李方膺八人。他们对当时盛行于官场的卑污、奸恶、趋炎附势、奉承等作风深恶痛绝,八人中除郑板桥、李鱓、李方膺做过小小的知县外,其他人均一生以“鲁连”、“介之推”为楷模,至死不愿做官。“扬州八怪”一生的志趣大都融会在诗文书画之中,绝不粉饰太平。他们用诗画反映民间疾苦,发泄内心的积愤和苦闷,表达自己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向往。郑板桥的《悍类》、《抚孤行》、《逃荒行》就是如此。“八怪”最喜欢画梅、竹、石、兰。他们以梅的高傲、石的坚冷、竹的清高、兰的幽香表达自己的志趣。“扬州八怪”有相近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感。他们大多出身于知识阶层,有的终生不仕,有的经过科举从政,一度出任小官,却又先后被黜免或辞职,终以卖画为生。他们的生活都比较清苦,深知官场的腐败,形成了蔑视权贵、行为狂放的性格,借助书画抒发内心的愤懑。他们的艺术大都取材花鸟,以写意为主要表现方式。他们在创作中重视个性,力求创新,不同程度地突破传统美学规范,带有某些反传统的意义,作品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六、工笔画与写意画

(一)工笔画

工笔画即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工笔画在唐代已盛行起来。工笔画之所以能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一方面缘于绘画技法日臻成熟,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绘画材料的改进。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经过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覆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二)写意画

写意画就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多画在生宣纸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

七、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大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成就最高的“复兴三杰”分别为: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

(一)达·芬奇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师、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发明家。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这三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二)拉斐尔

拉斐尔(1483~1520年),意大利画家,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作品不同,他的作品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带金莺的圣母》、《草地上的圣母》和《花园中的圣母》。1512~1513年绘成的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量,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另一幅更为高大的祭坛画形式的《福利尼奥的圣母》和稍后创作的《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都堪称是他完美无缺的作品。1509年后,他被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邀去绘制梵蒂冈皇宫壁画,其中签字厅的壁画最为杰出。这批遍布大厅四壁和屋顶的绘画,分别代表了人类精神活动的四个方面:神学、哲学、诗学和法学。作品除发挥了他特有的绘画风格外,还特别注意到了绘画表现与建筑装饰的充分和谐,给人以庄重显明、丰富多彩之感。这期间的重要作品还有:为埃利奥多罗厅绘制的《埃利奥多罗被逐出神殿》和《波尔申纳的弥撒》,为火警厅绘制的《波尔戈的火警》和为法尔内西纳别墅绘制的《加拉泰亚的凯旋》等。这些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色运用都达到了新的境界,被誉为古今壁画艺术登峰造极之作。他的肖像画也有很高成就,特点是形神兼备,气韵盎然,多采用微侧半身姿态,将背景隐去,唯以人物自然亲切的神态突出于画面。代表作为《卡斯蒂廖内像》和《披纱女子像》。

(三)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1475~1564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1496年,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创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库斯》和《哀悼基督》等。1501年,他回到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卫》。1505年在罗马,他奉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之命负责建造教皇的陵墓,1506年停工后回到佛罗伦萨。1508年,他又奉命回到罗马,用了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1513年,教皇陵墓恢复施工,米开朗基罗创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1519~1534年,他在佛罗伦萨创作了他生平最伟大的作品——圣洛伦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1536年,米开朗基罗回到罗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时间创作了伟大的教堂壁画《末日审判》。之后他一直生活在罗马,从事雕刻、建筑和少量的绘画工作,直到1564年2月18日逝世于自己的工作室中。

八、印象画派的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印象派的产生是西方绘画发展的必然结果。西方绘画自16世纪威尼斯画派起就关注光和色彩的描绘,尤其是提香,尔后经鲁本斯、委拉斯开兹、伦勃朗、哈尔斯和维米尔,在他们的作品中都闪耀着迷人的色彩。尤其是善于描绘阳光的维米尔,他曾描绘过充满阳光的房间,可谓印象派的先驱者;英国风景画大师透纳和康斯太勃尔的画中充满阳光和空气,让法国的德拉克洛瓦如获至宝,他在自己的画中就已竭力表现过,人们称他是“打开印象主义天窗”的画家;巴比松画派的画家将自己的画架移到室外大自然中去对景写生,为印象主义画家开了先河;库尔贝的画中充满了阳光,有人称他是“印象派之父”,在所有这些大师们的探索成就之上,必然产生印象主义画派。

(一)莫奈

克劳德·莫奈(1840~1926年),法国画家,印象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印象派的名称,就是从当时批评家对他的《日出印象》一画的嘲笑而来。初从布丹学习,并受容金和柯罗的影响;后转向外光的描写,马奈和透纳的作品给了他很大的启发。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受。莫奈在运用色彩方面有所突破。代表作品有《日出·印象》、《睡莲》、《鲁昂大教堂》、《伦敦风景》、《庭院里的女人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