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用教材
13845100000006

第6章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

三、1000米跑(男)与800米跑(女)

1000米跑和800米跑作为台阶试验相对应的可选指标,用以评价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耐力是指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并对抗疲劳的能力。对于没有参加过专业训练的学生来说,1000米跑(男生)和800米跑(女生)既测试有氧耐力,也测试无氧耐力的水平。由于耐力是衡量人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劳动工作能力的基本因素之一,是从事各项运动必不可少的一种运动素质,因此测试耐力水平对于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2001年的调查发现21.8%的学生不愿意参加长跑锻炼。在不愿意参加长跑锻炼的原因方面,76.7%的学生认为太累,30.4%的学生认为枯燥。目前,有些人把学生不愿意参加长跑锻炼归罪于体育考试或“达标”的1000米跑(男生)和800米跑(女生)的测试。认为这种测试的运动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人体要在接近生理极限的状态下运动,这种大运动量刺激,使学生感到非常难受,给许多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有人认为耐力测试前的心理压力,测试中的痛苦,测试后的反感,严重影响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伤害了学生的身心,甚至出现因长跑死亡的事件,建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不设置长跑项目。而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表明:与1995年相比,我国学生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爆发力素质、力量素质等均出现全面下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全国学生的耐力素质和柔韧性素质是在1995年比1985年下降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大幅度下降。而2005年连续调研结果显示,2005年与2000年相比,13~18岁、19~22岁城乡男生1000米跑成绩平均下降12.4秒、13.8秒与11.9秒、9.7秒;13~18岁、19~22岁城乡女生800米跑成绩平均下降10.3秒、12.6秒与9.2秒、9.8秒。

有专家指出:要想阻止住学生运动素质下降的趋势,首先要阻止住耐力素质的进一步下降。同时,过去多发生在老年期的心脑血管疾病,现在正在向低年龄的青壮年蔓延,有的青少年已患上心脑血管疾病。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人们饮食中的脂肪摄入量过多,血液中脂类物质大大增加,这些物质逐渐沉淀到血管壁上,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另一方面,运动不足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如长跑,能充分地促进体内脂肪分解供能,有效提高机体分解和利用脂类物质能力,促进身体健康。而且长跑测试既可以反映肌肉耐力,又可以反映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测试方法简单易行,具有其他测试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标准》中的长跑项目还可作为一种锻炼手段,用以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耐力和心肺功能,使学生明白怎样用适宜的运动负荷控制跑的速度和持续时间,怎样用多种方法发展自己的耐力,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参加长跑等体育锻炼,发展体能,增强耐力,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我们相信,通过《标准》的引导,教师正确的指导,科学安排的教学方法,学生不愿意跑长跑的现状是可以得到改变的,耐力水平持续下降的趋势是可以得到扭转的。

《标准》中1000米跑和800米跑的测试和评价以分、秒为单位记录成绩,不计小数,然后进行查表评分。1000米跑和800米跑在《标准》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为0.3,即在满分为100分的分值之中,1000米跑和800米跑的最高得分为30分。

四、肺活量与肺活量体重指数

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力量所呼出的气体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肺活量因性别和年龄而异,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在20岁前,肺活量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20岁后增加量就不明显了。体育锻炼可以明显地提高肺活量,如长跑运动员和游泳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到6000毫升以上。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胸围的关系密切,故在评价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肺活量大小产生的影响,因此,《标准》在评价这一指标时不是采用肺活量绝对值,而是采用了肺活量体重指数来进行评价的。

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

《标准》规定计算肺活量体重指数时,肺活量的单位为毫升,测试时保留整数;体重的单位为公斤,测试时保留一位小数。计算出指数后,舍去小数,用整数查表评分。肺活量体重指数在《标准》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为0.2,即在满分为100分的分值之中,肺活量体重指数的最高得分为20分。

五、50米跑

50米跑是国际上通用的测试项目,通过较短距离的高强度跑来测试速度素质。速度素质的测试可以反映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和神经与肌肉的调节机能,也可以综合地反映人体的爆发力、灵敏、反应、柔韧等素质。速度素质有明显的性别和年龄差异,男性在20岁前、女子在18岁前一般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的,体重过大或肥胖都会影响速度。

《标准》中50米跑的测试和评价以秒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小数点后第二位数非“0”时则进1,例如9.01秒,按9.1秒查表评分。50米跑在《标准》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为0.2,即在满分为100分的分值之中,50米跑的最高得分为20分。

六、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是测试爆发力的项目,爆发力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发挥最大的力量,爆发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力量,而且取决于力量和速度的结合。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劳动中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立定跳远的测试多年来一直被广泛使用。在《标准》中立定跳远的权重比其他评价指标大,一方面是因为它对于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由于体育锻炼对于提高这个指标得分的效果明显,有利于学生产生兴趣,获得成就感,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标准》中立定跳远的测试和评价以厘米为单位,保留整数,小数点后四舍五入查表评分。立定跳远在《标准》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为0.2,即在满分为100分的分值之中,立定跳远的最高得分为20分。

七、坐位体前屈

坐位体前屈是用于反映人体柔韧性的测试项目。柔韧性是指人体完成动作时,关节、肌肉、肌腱和韧带的伸展能力。柔软素质的好坏,取决于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体积大小及韧带、肌腱、肌肉及皮肤的伸展性。柔韧素质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柔韧性的提高对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更好地发挥力量、速度等素质,提高技能和技术,防止运动创伤等都有积极的作用。通过体育锻炼能提高关节的灵活性,改善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功能以及肌肉、肌腱和韧带的伸展性。当人们缺乏体育锻炼,体质下降时,很多都是从柔韧素质的下降开始的。

过去在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时一般采用立位体前屈的方法测试柔韧性。进行立位体前屈测试时,受试者站在离地面至少40厘米的测试台上,恐惧感和潜意识的自我保护等多种因素限制了受试者能力的发挥。当人体姿势处于膝关节伸直为180度、身体躯干向前屈180度站立时,小腿、大腿以及躯干后群肌肉须保持一定的张力,以维持身体重心位于两脚的支持面内,因而限制了手臂和躯干前伸的幅度。近年来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坐位体前屈来评价柔韧性,我国的国民体质监测也已经采用了坐位体前屈测试。因此无论从安全性、准确性、真实性,还是从与国民体质监测接轨以及利于进行国内外对比等方面来讲,坐位体前屈均优于立位体前屈。所以,《标准》设置项目时选用坐位体前屈来反映柔韧素质。

《标准》中坐位体前屈的测试和评价以厘米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当手指伸过0点时记录为正值,即手指伸过脚尖;到不了0点时记录为负值,即手指伸不到脚尖。然后根据测试值查表评分。坐位体前屈在《标准》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为0.2,即在满分为100分的分值之中,坐位体前屈的最高得分为20分。

八、握力和握力体重指数

握力是一个新设置的测试项目,用于反映被测者的力量素质。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握力与其全身力量高度相关。同时,握力能够间接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握力增长或维持在较高水平时,健康状况就好,握力下降时健康状况就不好。所以《标准》中将握力列入了测试项目。

握力与体重的大小有关,一般来说,一名身材魁梧的学生与体形瘦小的学生相比,握力会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公平起见,《标准》采用了握力体重指数进行评价。

握力体重指数=握力÷体重×100

《标准》规定计算握力体重指数时,握力和体重的单位均为公斤,测试时保留一位小数。计算出指数后,舍去小数,用整数查表评分。握力体重指数在《标准》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为0.2,即在满分为100分的分值之中,握力体重指数的最高得分为20分。

九、掷实心球

掷实心球为测试学生上肢与躯干肌肉爆发力的素质指标。研究表明:男子25岁左右,女子20岁左右力量素质可达到最高水平,如果坚持持续的体育锻炼,直到35岁仍可保持较高的水平。这就提示我们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应有针对性地增加学生投掷能力的训练和锻炼,以有效促进学生上肢与躯干爆发力的发展。

《标准》规定受试者参加实心球测试时,需原地投掷,不得助跑,实心球必须从肩上方投出。掷实心球以米为单位,测试时保留一位小数。掷实心球在《标准》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为0.2,即在满分为100分的分值之中,掷实心球的最高得分为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