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影视作品评析教程
13843700000027

第27章 电视文艺节目评析(4)

电视文学最突出之处是它的视听一体化。传统的文学作品,除有声读物以外,皆是供人“阅读”的,只能一字一行地读,可以读一遍,也可以反反复复读。如果不去阅读,别无他法。电视文学则同时是给人“看”的和“听”的,“看”电视所呈现的文字与画面,“听”播音员朗读作品和配置的音乐音响,文学欣赏由此进入视听时代。传统文学作品的形象是“间接性”的,需要读者运用形象思维“瞻言而见貌”,从而在脑海里“浮现”作品中所描绘的艺术形象。电视文学则是视听一体化,其人物、场景等形象是视觉直观的,就在电视屏幕上,还可以好好发挥“通感”的作用。由于既看且听,观众对作品的了解和理解要轻松很多。单单凭借“听”播音员朗读作品,文盲半文盲也能接受文学的熏陶。电视文学节目对于文学作品的扩大化传播,居功至伟。一部文学作品出来后,很可能长时间躺在书店里,无人问津。而一旦上了电视,则有可能顷刻间名满天下,求观者趋之若鹜。观众观看电视文学,也不需要掏平时买书的钱。这都大大有益于文学的推广、普及,有助于大众文学素养、文化素质的提高。

视听一体化的电视文学也有不足。传受的“机械化”和指令性,使众人的情趣和思维处于同一时空,大家的经验和想象被节目编导人员的经验和想象所“一致”,就像许许多多人在一起“做广播操”,倒是蔚为壮观,也很整齐划一,但文学作品的接受和理解就不再是过去那种个性化的“文化操练”,也不再会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显而易见,如果众人只是一味钟情于电视文学,这不是文学的福音,也许是文学的悲哀,还会导致人类思维的退化。另外,电视文学的画面表达如不正确、不到位,会造成对声音表达的干扰,尤其会造成对原作意味和风格的破坏。还有,长篇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还得靠读者自己。

三、电视综艺娱乐类节目

“综艺”即“综合艺术”的简称。所谓“电视综艺节目”,即电视上播出的综合性文艺节目。它根据节目主题需要或节目宗旨的规定,运用艺术和电视手段将多种不同艺术体裁的单个节目进行有机的组合,成为“一台”或“一个”电视文艺节目。

电视综艺类节目具有很强的娱乐本性和娱乐功能,电视媒体的娱乐功能,电视文艺的娱乐性特点,在这里表现得最为充分,简直无可替代。可以说,如果没有娱乐性,不能让人发笑,就不成其为电视综艺节目;一台电视综艺节目如果娱乐性、趣味性不够强,会索然无味。这在“消费文化”时代,在“娱乐至上”的世界性风潮下,更是如此。因此,近年来国内这一类电视节目一个明显的趋势,是由娱乐性走向“娱乐化”,由初步的娱乐化走向潮流般的娱乐化,刮起了一股又一股“娱乐”旋风。或认为,“电视娱乐节目是综艺节目发展的新形式,通常人们所指的电视娱乐节目是单纯以娱乐性、消遣性和趣味性为突出特点的电视节目”。因此,电视综艺类节目又称为“电视综艺娱乐类节目”,或称为“电视娱乐类节目”。当下荧屏五彩缤纷的节目中,电视综艺娱乐类节目具有无可比拟的地位和作用,是时下电视文艺节目样式的主流。

与一些电视艺术类节目、电视文学类节目大不相同的一个地方,是电视综艺娱乐类节目的主持人的作用非常重要。通常认为,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一台节目的串联人,处于节目的主导地位,是某个节目制作群体的中心人物。”电视综艺娱乐类节目主持人尤其是这样。在直播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可以说是场上的“灵魂”。演员和观众、节目节奏和现场气氛等等,主持人什么都要做,都要管,并且必须做好管好,特别是必须具备优秀的控场能力。或以为,主持人大多怀揣事先拟定的台本,根据导演的意图出场组织、串联节目的各个部分。实际上,随着节目的进行,在主持人与演员和现场观众持续交流中,总是会出现台本以外的情形,甚至会发生突如其来的意外。当此,主持人结合现场气氛即兴发挥、随机应答,主持人足够的见识、出色的口才、快速的反应能力和良好的观众缘,就显得十分关键了。与其他节目主持人比较,电视综艺娱乐类节目主持人的亲和力、博学多才、风趣幽默等及由此构成的奇特魅力,是至关重要的。唯其如此,电视综艺娱乐类节目堪称主持人的“造星工厂”,也造就了许多人。如央视主持《综艺大观》、《正大综艺》的倪萍、杨澜、赵忠祥,主持《幸运52》、《星光大道》的李咏、毕福剑,湖南卫视主持《快乐大本营》、《超级女声》的李湘、何炅、汪涵等,都成为了其时耀眼的明星。

电视综艺娱乐类节目大致分为栏目和晚会两种。栏目是常态化的节目,从央视到省级卫视到各地面台都有,一个挨着一个,竞争激烈,也参差不齐。晚会是在特别的时刻或为特别的事件特别主办的重要节目。每逢重要的节日或庆典,如元旦、春节、五一、端午节、七一、八一、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节假日,电视台要举办大型综艺节目。香港回归、千禧年等,人们也往往通过综艺节目来表达情感。

国内电视综艺娱乐类节目的演进和变化,大体经过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综艺节目,以《正大综艺》和《综艺大观》为代表;

第二阶段是游戏类娱乐节目,以《快乐大本营》和《欢乐总动员》为代表;

第三阶段是益智博彩类节目,以《幸运52》、《开心辞典》和《超级大赢家》等为代表;

第四阶段即“真人秀”阶段。“真人秀”又叫“真实电视”(Reality TV)、“真实秀”、“纪录肥皂剧”。进入本世纪以来,《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星光大道》等节目和栏目异军突起,平民走上表演舞台面对观众,而且成了明星。这些样式也是如今荧屏综艺娱乐类节目的常见形态。其总体特征是:以大众化、通俗化为节目价值取向,以游戏活动作为栏目的基本框架,有较强的互动参与性。

诚如论者所言,“在‘后工业社会’中,印刷文化被视觉文化、影像文化所取代,似乎一切都变得似是而非,都成了游戏或拟真,幻觉、幻影与现实、真相合流,而且,只要有了真正现代意义的大众传播就一定会有流行、媚俗和批量生产的复制品。”国内电视综艺娱乐类栏目既生产和生存于同一种全球背景下,也存在与之相同的问题。一是创新意识匮乏,竞相“克隆”成为致命伤。多年来,电视综艺娱乐类节目几乎都循着一个不成文的规则:欧美/日本首创——港/台移植——国内某台“星火”——国内荧屏“燎原”。二是有些媚俗和庸俗,不是风清气正。一些节目一味迎合大众,搞笑、逗乐、耍贫嘴、制造闹剧,甚至恶搞,欠缺起码的文化意涵,艺术格调不高。这在游戏娱乐类节目中尤为严重。三是铺张浪费。特别是综艺晚会类节目,往往追求排场,在舞美、布景制作和节目包装上,奢靡豪华之风盛行。据文化部有关部门提供的数字:有的大型文艺晚会制作费用高达800万元,有的竟达上千万元。这引起广大观众的强烈不满,也受到有关部门的批评。

第三节 电视文艺节目成就解析

电视文艺作为文艺作品,或长或短,或大或小,或零或整,或成功或不成功。电视文艺节目评析,有总体性的宏观论述,更多的是对一个个节目的微观评析,分析它们的创作水准和成就大小,得知某节目作为一个艺术品之所得和所失。这种评析与电视媒体实行的节目评价有所不同,节目的生产机制、生存环境、经济效益等,不做考虑。评析当然不能只是打个分数了事,而是要以作品的实际为事实,以电视文艺的基本理论为指南,以相关作品为参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论定它们的质量和价值。评析电视文艺节目属于“第三者”的学术性评价,可以只抓住其中一个方面进行,更多的是全面剖析。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电视文艺节目中,对央视的国庆晚会《祖国万岁》,行家的评价是:主题突出,板块清晰,衔接流畅,构思新颖,不但充分使用了电视手段,而且糅合了音乐、诗歌和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准确地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祝福祖国的美好心声和愿望。由此可见,对电视文艺节目做全面评析,通行的做法,是从节目的思想性、艺术特点和创新点等方面着手。

一、节目思想性解析

同电视新闻节目及其他文艺作品一样,电视文艺属于文化产品、精神食粮,反映和体现社会意识形态,负有为社会供给文化、丰富生活、化育大众、提供精神动力、传承人类文明等责任。也就是说,务必讲求思想性,要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观。“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作为原则和精神,也适用于电视文艺节目。

解析电视文艺节目的思想性,主要是看其文化内涵及其质的。这需要“三看”。

一看内容。内容是事物内部所包含的实质或意义。电视文艺的内容应有尽有,归结起来,主要是它的选题和主旨,亦即节目“装”的是什么货色,兼及节目的形式。因为电视文艺也是这样:内容是由一定形式反映的内容,形式是表现一定内容的形式。

先论内容的“有无”。一般说来,电视文艺节目皆“有”其内容,是“言之有物”的,里面或者是一种思想,或者是一种情感,或者是一种趣味;或者赞同什么,或者反对什么。从论断事务的角度说,“什么也没有”或“不知所云”也是一种“有”,即“空无一物”。

再论内容的“轻重”。如“爱”作为人的情感之最,是电视文艺永恒的内容之一,今昔中外作品不计其数。到具体的作品,有表现“大爱”的,有表现“小爱”的;奋不顾身救人于水火是一种爱,卿卿我我莺莺燕燕也是一种爱,内容的轻重与情感的烈度判然有别。

还论内容的“多少”。优秀的电视文艺节目内容丰富无比,通体饱满圆润,节目做得题无剩意,有似《红楼梦》这样的杰作,观众可以各取所需,取“一瓢饮”便沁人心脾。与之相反,有的节目选题、主旨都不错,但缺少部件,缺少动人的细节,翻来覆去就那几个动作几句话,节目内涵没有“做出来”,显得单薄、干瘪、贫瘠、寒酸,使人觉得是一种暴殄天物的糟蹋。比如当今的电视晚会,普遍存在场面大、细节不足的问题。

二看导向。文艺作品的内容自然而然指向什么,并且直接体现和表明其具体指向。电视文艺的导向缘于此,完全是内涵性的,自此观之称为指向,自彼观之叫做导向。可能,有的电视文艺就是一种写意,一种情绪的宣泄,并无十分明确的主题,但不会没有它的导向,节目主持人的着装、语调等,就都内含导向。电视文艺节目也是“导向金不换”,包括政治导向、思想导向、道德情感导向、文化和审美导向等等。

最重要的是看政治导向。政治导向锚定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原则等相当刚性的问题,直接关乎文艺方针和传媒政策,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只有对错之分,没有骑墙的可能性,因而并无通融的余地。电视文艺节目一定要讲政治,决不可在此犯错,否则祸莫大焉。由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不如哲学、新闻等密切和显性,有的甚至离政治比较远,因而电视文艺节目的政治导向问题容易被忽视或未及。经验是,越是如此,越要小心。政治与许多事情的关系若即若离,说宽就宽,说窄就窄。比如道德、宗教、价值观、“三俗”等问题,自有其范畴却又内含政治,不容造次。因此,总是绷紧政治导向这根弦,没有坏处,当然也不要“草木皆兵”。播出的电视文艺节目如果存在政治导向错误,违背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有悖于法律法规,甚至在向导国民方面引发了社会问题,肯定是不合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