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广播电视写作教程
13841400000026

第26章 广播电视短剧写作(1)

广播电视短剧是现代媒体艺术中的轻骑兵,短小精悍却拥有相当多的接受者,颇受欢迎。广播电视短剧的制作周期短,成本低,可以充分发挥电视台电台的自身力量进行制作。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可以从广播中收听短剧,也可以在家里观看短剧。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可以获得轻松明快的收听效果。观众不必为电视连续剧的结果牵肠挂肚,耽误太多时间。旅途之中或者家居休闲时间都可以欣赏。《我爱我家》一集播出时间只有短短20多分钟,却可以给观众带来欢快时刻。

第一节 广播电视短剧创作概述

一、广播电视短剧的产生与发展

1924年,英国广播公司播出的《危险》是世界上第一部由电台录制的广播剧。20世纪30年代,中国一批戏剧家为宣传抗日写过广播剧,成为中国广播剧的先驱。1950年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并播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第一部广播剧《一万块夹板》。之后,广播剧剧目日益增多。在1980年后产品更是十分丰富。广播剧是适应电台广播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以语言、音乐和音响为手段,由机械录制而成的戏剧形式。因为听众只能凭听觉进行欣赏,广播剧以人物对话和解说为基础,并充分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来加强气氛。它要求语言个性化和口语化,富于动作性,演员播演要吐字清楚,表达准确生动,感情充沛真挚。配乐应当富有特色,波澜起伏,动人心魄,音响效果必须逼真,解说词帮助听众了解剧中情景和人物的动作状态。广播短剧就是篇幅较短和内容精致的广播剧。广播短剧的种类多种多样,与商业电影相似,有侦探、武侠、言情、悬疑、神鬼、惊悚等类型,拥有众多的听众。

电视短剧在中国电视史上有独特的地位,中国电视诞生时播出了电视短剧《一口菜饼子》,在20世纪60年代涌现了一批电视短剧,主要作品有上海电视台的《红色的火焰》、广州电视台的《谁是姑爷》、哈尔滨电视台的《生活的赞歌》等,它们为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方针,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期以来,电视短剧在80年代奉献了《少帅传奇》、《新岸》、《周总理的一天》、《神算子》、《一个医生的故事》、《牛玉琴的树》、《太阳花》等优秀作品。80年代末期,随着电视连续剧的火爆,电视短剧逐渐数量减少。近年来随着栏目剧、情景喜剧的兴起,电视短剧以新的形式引起注意,创造了较好的收视成绩。1993年《我爱我家》首播,创下收视神话。后来的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家有儿女》、《武林外传》、《一家老少向前冲》等都有不错的收视率。栏目剧也引起了不错的反响,如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陕西电视台的《都市碎戏》、广西电视台的《南国故事会》、湖南经济电视台《经视故事会》、内蒙古电视台的《生活秀》等都成为了地方电视台播出脍炙人口的电视短剧的平台。

电视剧有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单本剧、小品,电视短剧包含电视系列剧和单本剧。电视系列剧虽然也有数十集,但是每一集其实都是独立的短剧,也可以划分到电视短剧范畴中。有学者认为电视电影也是电视短剧,电视电影虽然形式上与电视短剧类似,但因为影像语言的本质差异,电视电影是电影的电视化,并不能说是电视短剧。广播电视短剧的时空结构较小,这使得广播电视短剧拥有小巧精致的特点。电视短剧的时空结构短小,情节曲折生姿,叙事简洁,以细节取胜,以情感动人。大致说来线索只有一两条,人物只有三四个,段落只有六七段。人物个性鲜明,多是生活中常见的市民百姓,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和心理需要,与日常生活比较相似。情节波澜变化不多,类似生活中的细节真实朴素。矛盾冲突集中,没有太多戏剧性冲突,更多的是生活中的爱情、婚姻、工作的烦恼。电视短剧的镜头语言比较简洁,少有花里胡哨的视听语言技巧。广播剧的范围要宽一些,惊悚、探险、传奇、侦探故事等都可以出现在广播剧中,让人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得戏剧性的体验。广播剧通过听觉传播,演员的对话、旁白、配乐是主要手段。人物对话会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也可以制造情势和气氛,而旁白可以描绘场景、补充剧情、交代原因,配乐主要是表达情感,渲染气氛。广播剧的艺术手段有限,但也能激发听众的想象,从而使他们获得审美愉悦。

二、广播电视短剧的特点

与电视连续剧和电影相比,广播电视短剧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广播电视短剧的制作费用低廉,电台电视台容易投资,因为拥有一定的接受者,也比较容易收回成本。电视连续剧的制作周期较长,投资大,制作单位要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电影的篇幅相对于电视连续剧而言较短,但是因为昂贵的胶片和设施,还有拍摄的精雕细琢,导致成本极其高昂。

其次,广播电视短剧在形态上与电视连续剧、电影相比,精致小巧,电视系列剧虽然总的长度与电视连续剧不相上下,但是类似珍珠链条,是由短剧连接而成。电视连续剧情节发展数十集甚至上百集,人物众多,线索复杂,情节波澜起伏。电影则尽其所能进行叙事和表情,视听语言相当复杂,人物性格多样,冲突层出不穷。广播电视短剧则形态短小,情节不太复杂,人物有点平面化,着重以对话描写人物。

最后,广播电视短剧在艺术风格上相对纯朴真实,因为制作上的简单化,导致它只能采用较低廉的仪器设备进行制作,真实性成为其重要特征,从而使得其艺术风格质朴无华。电视连续剧的风格多样化,类型种类众多,电影的画面效果和音效更是一流,这为接受者提供了大量的艺术精品。但是,广播电视短剧的质朴风格也具有独到的美,并与观众具有亲近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广播电视短剧创作规律

广播电视短剧的创作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广播剧是通过听觉来进行艺术创作,没有视觉形象,这是广播剧的一大缺陷,同时也是广播剧的一大特点。广播语言要引起观众的想象,进行主动的“完型”,创造完整的艺术境界。广播剧的写作要充分考虑到其听觉艺术的特点,语言要容易激发听众的想象。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相比,容易表达一定的情感、情势和情境,在角色的台词表演中能够充分展现其心境,展现人物的个性,完成叙事。而解说词则是“上帝的声音”,代表作者出场,交代环境,补充说明剧情,解释缘由,过渡承接等。解说词内容相对平实。配合音乐和音响,广播剧可以充分营造境界,构造审美时空,完成艺术创作。

电视短剧则是篇幅短小的电视剧。电视短剧是视听艺术,通过视听感觉来塑造艺术形象。电视短剧写作也只能写“看得见的”和“听得到的”,视听的局限是电视短剧写作的范围。电视短剧主要是塑造人物、编排情节和台词写作。因为篇幅的短小,情节简单,不会有大的波澜,所以台词写作在电视短剧创作中的地位极其重要。特别是情景喜剧和电视系列剧中经常以幽默的台词让人忍俊不禁,开心不已。

第二节 广播剧写作

一、广播剧剧本的特征

(一)听觉性——用耳朵写戏

通常我们把广播剧称为“声音的艺术”或者“听觉艺术”,这就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广播剧只能听,不能看,没有可视的艺术形象;二是指广播剧全凭声音手段塑造形象,表现主题、人物、情节。声音是构成广播剧艺术的唯一物质材料。无论是语言、音乐还是音响,广播剧的三大声音元素经过组合都必须通过听众的听觉感知才可以表情达意、完成一部作品。因此,在文本写作上要格外注意这种听觉表现性,即“用耳朵写戏”。

比如,在广播剧文本中如果出现这样的台词——“请你把那个东西拿给我”,恐怕听众再认真收听也听不明白。因为它不像影视剧或舞台剧中,人们对情节是可视的,一看就知道谁让谁拿什么东西。可广播剧是听觉艺术,拿什么东西必须要讲清楚。这句台词就可以改为——“××,请你把××拿给我”。这绝不是啰唆,而是为了表意清晰准确。

失去视觉手段是广播剧的弱点,但是,只有听觉手段(语言、音乐和音响)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听众的想象力,使之必须直接参加创造,从中获得特殊的艺术享受,而且,由于失去视觉手段,广播剧在展开情节时获得更大的时空自由,并使幻想、梦境、回忆等等成为广播剧理想的题材。由于广播剧只有听觉手段,所以不宜表现人物众多的场面和复杂而多头绪的情节,要求线索单纯清晰,人物集中。

(二)冲突性——不同于传统舞台剧

传统舞台剧的内容往往以突出、集中的方式表现矛盾冲突,这种“冲突”大多是“情节式”或“事件式”的,也就是常说的“外部冲突”。而广播剧既可以采用这种传统方式,也可以更多地表现人物内心的细微变化,即所谓的“摆脱舞台剧传统”它表现的内容不一定有一个完整的矛盾冲突过程,也不一定用充满矛盾的情节去展现主题。虽然这种手法在舞台剧中给人以“散”、“淡”的感觉,但在广播剧中却可以创造出清浅澄澈和单纯婉约的美感。具体来说,一是广播剧的戏剧冲突仍以“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但外部动作较少且不易表现,更多地是展现主人公的内心动作;二是以情感冲突代替情节冲突,更注重集中表现人物的情感运动和变化。

(三)情感性——着重展现人物内心情感波澜

广播剧擅长表“情”,它往往是由一种特定的、内在的情感为主要支柱来支撑全剧。同时,与传统舞台剧“因事生情”的抒情手法不同,广播剧表“情”多采用以情“叙”事的手法。2003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广播剧《沙宝》,就是通过叙述西北一户普通农民三口之家栽种果树抗击风沙的故事,蕴含着一股风沙无法掩埋的战胜恶劣自然环境并代代相传的坚强精神,从孩子沙宝对小树苗成长的盼望,到沙宝因保护小树苗在风沙中丧生,再到父母坚强抗击风沙,完成沙宝的心愿,在沙地上种出大片果园,西北人坚强的品格显露无余,艰苦环境下人们抗击自然灾害的坚强精神令人敬重与钦佩。

另外,广播剧写“情”,主要在于展现人物内心情感的波澜。虽然没有剧烈的外部情节冲突,但是人物内心的情感运动变化轨迹异常清晰和细腻,无论是解说中透露出的外部动作表情所展示的“情”,还是人物对话或自身独白中的直抒胸臆,情感的波澜都时刻贯穿在广播剧的始终。如武汉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广播短剧《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讲述的是一个原本打算入室盗窃的小偷杨乐遇上了病重的女高音歌唱家唐叶,点燃了内心对音乐的渴望,从此改邪归正的故事。剧中有几段杨乐的内心独白,表现出他在起初面对唐叶不知自己真正盗窃目的的偷乐,到慢慢向往与唐叶通过音乐以平等的朋友方式进行沟通,再到后来改过自新,完成唐叶的遗愿,也完成自己的梦想——考取音乐学院,表现了这一过程中内心的矛盾与情感变化。虽没有大起大落,但细腻的笔触带领听众与剧中人物一起完成了一次感人的艺术旅程。

(四)艺术性——完好展现社会生活的小镜头

不同于传统舞台剧或一般影视剧作品,广播剧因其线索单纯清晰和人物集中的特点,所展现的是一个个社会生活的小场面。它以颇具个性的人物语言生动地展现某种生活情趣,揭示社会问题,蕴含深刻的生活哲理。广播剧的艺术性不在于对宏大场面的铺陈,无论是反映大时代的变革,还是人们内心的冲动,都是通过这种生活化、细节化的场景入手,着力表现,从而完好地展现社会生活的小故事。如黑龙江广播电台制作的广播剧《特殊旅行》就是通过讲述一对面临离婚的年轻夫妻相约做一次“分手旅行”,在野外突遇狼群,患难中找回失去的爱的故事。全篇只有两人的对话,却非常清晰地表现出旅行一开始两人矛盾重重的“斗嘴”、在危险面前两人的生死相约、巧妙与狼群周旋和最终重归于好的温馨等多幕生动逼真的生活画面。听来让许多年轻夫妻感同身受,引人深思。

此外,广播剧依靠听众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剧情,参与创作,因此更重视同听众的心理交流。同时,为了争取收听的专注度,适应广播的线性传播特征,广播剧还必须能挑起听众的兴趣,使听众快速进入剧情。这也是广播剧文本的特征。

二、广播剧文本的结构要求

一部广播剧的成功,除了它本身选题内容的因素之外,关键是看其结构安排是否得当。虽然对于不同题材、同一题材不同侧重点和主题思想的不同选择,广播剧的结构会有所差异,但基本规律还是有章可循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衔接自然紧密

传统舞台剧依靠内在的逻辑关系来转承幕与幕、场与场之间的衔接。广播剧不仅要让人听清楚它的内在逻辑,更要让听众从外部感受到它场景间衔接的自然、顺畅和紧密。它不像舞台剧还可以借助于字幕或其他手段,广播剧的声音或者说语言,是其唯一可以提示衔接的有效手段,因此一定要让听众听明白和有感觉。尤其是体现在故事主线、主要人物的行动线和内心发展的线索,必须环环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