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口语艺术实用教程
13839200000018

第18章 口语艺术成长(2)

1.重音的分类

(1)情绪重音。在口语表达的真实语境中,表达者的思想感情处于不同程度的波动状态,随着表达内容和现场情绪的需要,有时强化语势以显得坚定不移,有时又弱化语势以表示疑惑探询,这与作品本身所包含的感情既相联系又有区别,既为体现作品的感情也为表达者想要强化效果而设置。为了表达感情,情绪重音有时是一句话甚至一段话。如“这太令人高兴了!”话语中每个词都表现惊喜,都可以当重音。

(2)语法重音。语法重音包括词重音和句重音。词重音指词汇表达的轻重格式;句重音是一句话中必须突出的词或词组。语法重音通常落在某一个句法成分上,如:“我是贵阳人。”这句话中的重音可视情况分别落在谓语部分或主语部分。重音在口语中是有灵活度的,不是固定不变的,要结合具体语境,根据接受者的理解程度进行即时调节。它既是语意表达的需要,也是现场语境调控的手段。

(3)信息重音。指为突出信息重点而设置的强调重音,它是为传递信息服务的。信息重音侧重于表达意图,常表现为准确地体现目标的定向和词句前后的语意呼应上。如演讲中说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的前景。”这样一句的“展现”、“灿烂”、“前景”等词都应该突出,都可以处理为重音。信息重音的处理,需要深入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以及了解其语言环境,抓住每段的细节,掌握其中的相互关系。

2.重音的处理

(1)重音重读。如“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重读其中的“更猛烈”一语,以突出“海燕”呼唤革命风暴来临的炽烈愿望,抒发革命战士的激越情感。(强弱对比)

(2)重音高读。如“祝大家身体健康、节日快乐、合家幸福、万事如意!”这一句中祝词部分的四个短语全部高声朗读。(高低对比)

(3)重音轻读。如“甜蜜的梦啊,谁都不会错过,终于迎来这欢乐的时刻。”这一句歌词中的“梦”字就应该轻轻地读出,才能表达深情。(虚实对比)

(4)重音慢读。如“军港之夜呀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这句话里的“摇”字可以稍拖,以给人动作感,同时语速放慢也有助于表情。(快慢对比)

(5)重音顿读。这是指利用停顿进行强调,在需要强调的词前停一下以引起注意。如“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在“怀念”前停一下既引人注意,又表现了怀念的永久。又如“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都德《最后一课》)“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字是肺腑之音,应该一字一顿地读,表现内心的极度压抑。(停连对比)

(6)重音怪读。这是指利用一些奇怪的音调来进行强调。如“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臧克家《有的人》)“呵,我多伟大!”这一句若用鼻音哼出,可以较好地表现对丑恶人物的鄙视和厌恶。(正反对比)

处理重音要依据情感、态度与情节的缓急,既要注意表意,又要注意表情,还要处理好重音与次重音、非重音之间的各种关系。重音的处理要强中显弱、高中见低、快中显慢、停中带连等,在实际运用中它们相辅相成,各有侧重。

另外,重音还是构成语气的重要因素,所以要用语气来带。语气是随感情变化而变化,重音也要随之变化。一般地说,表示坚定、果敢、豪迈、庄重、粗暴、愤怒、激动的语句常重些,表示幸福、温暖、欣慰、体贴、谦逊、平和、沉静的语句常轻些。重音处理好了可以有效控制表述速度,更明晰地传达表述文字的内涵。适当地安排重音的位置,还可以使换气自然,并且有利于转换情绪。

语句重音与词的轻重格式不同。轻重格式是词或词组相对固定的习惯读法,它的轻重也只代表音强的程度、音程的长短,大多数都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一般是不改变的;语句重音则是词或词组在句子中的主次关系问题。词的轻重格式要以语句重音为核心,服从、服务于语句重音。在词语本身不是重音的情况下,就应该按照词的轻重格式去读,否则就会很不自然。试根据运用重音少而精的原则,处理好下面诗句中的重音:

秋风象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团泊洼;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飘飘扬扬地在平滩上挥洒。

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蝉声消退了,多嘴的麻雀已不在房顶上吱喳;蛙声停息了,野性的独流减河也不再喧哗。

大雁即将南去,水上默默浮动着白净的野鸭;秋凉刚刚在这里落脚,暑热还藏在好客的人家。

秋天的团泊洼啊,好象在香甜的梦中睡傻;团泊洼的秋天啊,犹如少女一般羞羞答答。(摘自郭小川的诗《团泊洼的秋天》)

(三)节奏

节奏是指快慢、轻重、抑扬、虚实等种种回环交替的声音现象。节奏也是语势起伏而形成的语流的运动态势,受内容、语境、目的等的制约,随着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而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地往复回环,不仅可以准确形象地反映客观世界,生动细腻地表现人物,还可以使有声语言增强音乐感。

节奏的基本类型有:紧张、轻快、高亢、低沉、凝重、舒缓等。如“……我们民族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一百年后,我将不复存在……”这段话快速地由扬转抑,是因为内容基调变化很大。

节奏包括了相同音色与不同音色的反复再现,如双声、叠韵、韵脚、韵腹等,造成了语言的某种气氛和情调。节奏要根据感情色彩的不同来决定它的形式。原则上说,要加强对比,并在对比中寻求平衡的美。如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欲快先慢、欲慢先快;欲重先轻、欲轻先重……

(四)语速

从语速看,可分为常式、急式与缓式三种。常式是指普通话的正常语速(每分钟250个音节左右);急式的语速很快,话语结构紧凑;缓式的相反,话语结构比较松散。一般说来,浅显的快于深奥的、描述的快于阐述的、议论的快于抒情的、激烈的快于轻松的、欢娱的快于忧伤的、活泼的快于持重的……如以下各句:

为了抢救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哪怕刀山火海,我们也要上。

这一句有十万火急的场景,会使气急声高、语速快捷、收音干净。

又如读梁衡的《夏》,兴奋的情绪会使语速自然加快: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的一声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以及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田间的棉苗、高粱、玉米以及瓜秧,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勃,向秋的终点作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想着快打。麦子打完了,又得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志的人,自然不喜欢这些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常式语速如:

唱歌的时候,一队有一个指挥,指挥多半是多才多艺的,既能使自己的队伍唱得整齐有力,唱得精彩,又有办法激励别的队伍唱了再唱,唱得尽兴。

这一段是兴奋的描述,声音偏高靠前,语速适中。又如读郁达夫《故都的秋》,细致的景物描写及柔情的内心表白使语速正常: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的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是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北国的槐树,有的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已不是花的那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还有秋雨呢,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然来了阵凉风,便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枣字颗儿,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中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

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缓式的语速如读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五)语气

有声语言的魅力主要体现在鲜活多变的语气上。无论是嬉笑怒骂,还是声色俱厉,都应该活灵活现地由语气表现出来。语气体现基调、实现目的,它由感情的色彩和分量决定。可以说,恰当的语气是以思动情、以情运气、以气托声、以声传情的必然结果。下面是一段母女对话,体会其中的语气变化:

女:(哈欠)妈,早点吃什么?

母:还有块烧饼。

女:不么,我要喝豆浆、吃油条。

母:要吃自己上街买去,也不看看都几点了!

女:几点了?

母:11点多了,午饭都快熟了!

女:啊?!都11点多了?您怎么不早叫我呀!

母:叫你干啥?

女:干啥?这话说的!上班,上班,上班哪!您知道公司有多严吗?迟到一次扣分,迟到两次扣奖金,迟到三次扣工资!迟到四次……我那只鞋哪!!都赖您,都赖您!我那只鞋哪!

母:怎么,今儿个你们还上班?

女:今儿怎么了?凭什么不上班!不上班吃什么!

母:今儿个是星期天哪!

女:啊?!今儿个是星期天?哎呀,我都睡糊涂了,妈,我再睡会儿,午饭熟了叫我……

(张家声编创)

语气的强弱形成语势。语势有强式和弱式之分,强式以高亢激昂、令人振奋为特征,弱式以平和文静为特征。

强式如读峻青的《雄关赋》,只有用磅礴的气势才能展示出画卷的恢宏:

我终于亲眼看到这思慕已久的雄关了。啊,好一座威武的雄关!果然名不虚传:那气势的雄伟,那地形的险要,在我看到的重关要塞中,是没有能与它伦比的了。

先说那城楼吧。它是那么雄伟,那么坚固,高高的箭楼,巍然耸立于蓝天白云之间,那“天下第一关”的巨大匾额高悬于箭楼之上,特别引人瞩目,从老远的地方,就看得清清楚楚。这五个大字,笔力雄厚苍劲,与那高耸云天气势磅礴的雄关,浑然一体,煞是壮观。但是,最壮观的还是它形势的险要。不信,你顺着那城门左侧的台阶往上走吧,你走到城墙之上,箭楼底下,手扶着雉墙的垛口,昂首远眺,你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又惊又喜的赞叹:“嗬,好雄伟的关塞,好险要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