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口语艺术实用教程
13839200000017

第17章 口语艺术成长(1)

在现代社会中,人的自由度很多时候取决于运用语体的能力。这种能力缺乏,会限制一个人社会活动的自由度,就像不会用筷子便可能会迟疑于选用中餐一样。由此看来,基本语体的掌握以多为益、以精为善。

语体是人们依据场合、根据意图而选用的语言体式。广义的语体包括书面语和口语。与口语的面对面相反,书面语的表达方与接收方通过文字确定关系。自从在表达方与接收方之间矗立了文字这堵“墙”后,书面语便失去了口语交际时一定会出场相助的那些可爱的“朋友”——体态语、副语言、实物语、场景语、空间距离语等。缺了这些语言朋友,书面语便不得不格外努力,种种努力使得书面语拥有了与口语截然相反的诸多特点:语词增多而量大、句子加长而复杂、结构严谨而多样化、表达精细而周密、方式灵活而多变等。

口语,分正式的与非正式的。正式的口语用于一切正式场合,非正式的口语则主要指私人谈话。正式口语因为有“正事”要做,不但不能太随意、太随便,而且还须注意语调平稳、声音清晰、用词文雅、使用通用语等。由于正式口语的质量直接影响行事的效果,人们往往会比较慎重地对待它,常会借助书面语的帮助,把选中的文本作为“再加工”的基础来生成口语。这样,适用于各种不同场合的正式口语日趋成熟,便纷纷踏上了各自不同的艺术化道路,遂形成了朗读艺术、朗诵艺术、演讲艺术、播音艺术和配音艺术等。这些艺术共同组成了现代汉语口语语体群星荟萃的一片灿烂星空。在这片星空中,当然少不了出色的小品、相声、评书、话剧、电影等,但更多的还是精彩的朗读、朗诵、演讲、说话、播音和配音。这后六种基本的口语艺术之间关系亲密,如同兄弟姐妹,通过一种割不断的内在联系——现代汉语标准语,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六角形”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六种口语艺术分别是六只角,角的相交和重叠之处就是中心——口语艺术的共核。共核是六种语体共同拥有的语言系统、声音属性、艺术规律等,也是学习者需要首先掌握的内容。一个人无论倾心于何种语体艺术,都要掌握这个核心内容。有了这个基础,再去把握任何语体的独特个性,都会比较轻松。

称朗读、朗诵、演讲、说话、播音和配音为基本语体,是因为这些语体与人们的学习、工作、交往、生活和娱乐关系最为密切。即使是一个普通的文化人,对它们也不会陌生。或许还会有人对它们懂得较多,了解得也较为深刻,知道讲故事重在讲述,自然的生活用语是为了让情节吸引人;演讲重在真诚沟通,质朴而精炼的语言是为了增强说服力;朗诵的表现有所夸张,那是为了以至情动人……这些见识很有用,但要想真正把握和驾驭语体,光有这些零星的知识就不够了。只有掌握了科学和系统的语体知识,才有助于正确运用语体技巧、提高语体技能。

语体技巧是口语艺术赖以形成的技能和窍门。恰当地运用语体技巧,能使口语丰富多彩、生动具体、声情并茂。当然,语体技巧的使用绝不能脱离内容。正确地把握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准确形象地表现内容,语体技巧才会催生出真正的口语艺术。

口语艺术需要的元素很多,如声音的律动、语流的音变、格式的选择、语气的拿捏、状态的调整、思维的外化、情感的表现、结构的凸显、语体的区分、基调的控制……这些元素要如何调配才能由心理操控转而操控心理,其中的玄机全靠学习者自己在训练中用心揣摩、悉心找寻。

第七讲节律

人们常形容外国人说汉语“洋腔洋调”,乡里人说普通话“土里土气”,走南闯北的人说话“南腔北调”……这众多不同的腔调其实就是汉语节律的表现。

一、节律的含义

节律,也有人称之为“声律”、“音律”或“韵律”的。节律是由众多声音元素组合而成的,不同的组合就形成不同的节律。口语是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节律,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会多姿多彩。声音的抑扬、停延、平曲、急缓、强弱、轻重、虚实、明暗等既对立又统一,它们由思维节律、情感节律、呼吸节律、动作节律等因素综合规定,表现为由词语的律动、句子的律动、句群的律动、语篇的律动等协调整合而形成的口语整体律动。

普通话的节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单字层面上有声调,到词语层面增加了轻重音格式和语流音变,到句子层面增加了句调和语气,而后到语篇层面增加节奏和基调等。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声调被包在轻重格式和语流音变中,而轻重格式和语流音变又被包在句调和语气中,句调和语气又被包在语调、节奏和基调中。层次越高,所包含的元素越多,变化越复杂,驾驭的难度也就越大。另外,在对有声语言进行调节控制时,除了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的变化之外,还有明暗与虚实的变化,开放与封闭的变化,紧张与放松的变化,急促与舒展的变化等等,这就使得声波成了空气粒子有指向、有节律的运动。

在普通话节律中,各个组成要素之间关系密切,在变化中相互制约、相互配合。无论是字的声调、语词的轻重与音变、句子的语气和语调、篇章的节奏和基调,都有不同区域的变化在显示着语音的运动、语音的生命和运动的旋律等。学习普通话只有掌握了普通话的特有节律,才能发音地道。

二、节律的成素

(一)停连

停连是指声音的停歇和连接、中断与延续。停连是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方法。恰到好处的停顿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的继续和延伸,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处在妙处的连接能创造出语言的气势,令文句扣人心弦。有停有连,停连得当可以使语清意明,还可以调节气息和节奏,创造出或从容不迫、或紧张急切、或热烈欢快等各种不同的情态。

每个人在语言表达过程中都要有停顿,哪怕是气再足也不能不管不顾地一直说下去。恰当的停连,一方面是生理上呼吸节奏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表情达意的需要,主要是为了将表达同一个意思的字句抱团处理。换句话说,适当的停顿不仅是表达者的需要,也是接收者的心理需要,从这两方面综合考虑,说清楚一句话一件事,一定要按照意思、按照感情的需要找好停顿和连接的位置,不能完全由文章的标点符号来安排。因为,正确的停顿和连接才是有声语言真正的标点符号。一般来说,词与词组之间联系紧密的不但不能停顿,还要“抱团”来读,对那些关系比较松散、字数较多的句子,才能安排停顿。音意联系紧密的句子,即使有标点符号也要把它们连接起来。比如读毕淑敏《提醒幸福》一文在标点符号之外增加的处理(符号“⌒”表示声停气延):

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它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感官的享乐,却无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韵律。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

简而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它出现的频率⌒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少。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时,才拣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

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它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着什么。

世上有预报台风的,有预报蝗灾的,有预报瘟疫的,有预报地震的。没有人⌒预报幸福。

其实幸福和世界万物一样,有它的征兆。

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你⌒不要总希望轰轰隆隆的幸福,它多半只是悄悄地扑面而来。你也不要企图把水龙头拧得更大,那样它会很快地流失。你需要静静地⌒以平和之心,体验⌒它的真谛。

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的,在很高的天际闪烁红色的光芒。它披着本色的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它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映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摩,女友一张⌒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

停连的主要类型有:

第一类是区分性停连。在主语与谓语、修饰语与中心语、并列性与对比性词语之间、复杂宾语和补语之前、段落层次之间,都可以作区分性停连。如:“当他讲解幻灯片上出现的一个公园的造型时说⌒这个公园有个名字,叫航空母舰。”(娄吉海著《母亲的公园》)

第二类是呼应性停连。为了显示作品的结构,朗读者往往在段落之间、层次之间要作适当的停顿,以使人有一种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感觉。如君绍的散文《蛙》中,在文章开头就提到“各种蛙的合唱”,以后分段描述了牛蛙、青蛙、雨蛙、园蛙、蛤蟆的习性等,最后综合谈到了它们带给人类的好处和动听的合唱声。文章内容紧凑、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要安排好停连,以示前呼后应。

第三类是节奏性停连。停顿或连接是调节节奏的重要手段,停顿和连接的不同处理可以表现出各个有别的速度。较快的速度表现兴奋、激动、欢快、急切等感情,缓慢的速度表现悲哀、抑郁、沉思、安静的感情状态。当然,停连要交替运用,形成参差错落的变化状态,以突出感情的起伏跌宕,体现出作品的美质来。

除了上述三类停连外,还有并列性停连、分合性停连、强调性停连、判断性停连、转换性停连、回味性停连、生理性停连等,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总之,语言艺术的生命在于变化,所以在停连的处理上也应力避呆板和生硬,无论是在位置上还是在时间上,都不存在万能的公式,都要多动脑筋灵活把握,做到活而不乱,出奇制胜。

(二)重音

重音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而予以突出强调的词、词组等。如:“这个工作来五个人,不,来十个!”又如:“再带东西就别来!”“不,再来别带东西。”句子中重音的位移表达了情感的和关系的微妙变化。

语句重音是语句范围内突显的部分,也即信息焦点。语句的重音是表意清楚的关键,必须符合规定情境。然而,重音是没有固定格式的,同样一句话可以有很多种变化,所以仅从字面看很容易把重音说错。如以下重音都是安排错了的:

把酒问青天/告别西天的云彩/看着雪花在飘飞/吹得我的红领巾/白云飘得高高/里约热内卢/春姑娘闻风而动/您就是那样的人/这原来是一座村庄

语段中的错误都因重音落在了非焦点上,使人听得莫明其妙,不解其意。又如: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这个句群中许多重音和停连都设错了,以至于破坏了文中的美景。如果这样调整一下,可能就对了: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语句重音要根据语言的目的、环境、背景的不同而作不同的设计,要有适当的变化。例如“李红”和“张洪”,分开读时是两个中重格式,在“喊李红还是张洪”这句话中,由于李和张成了区别重点,这时声音就变成了前面重而后面轻,这时的轻重已不是词的轻重格式而是属于语句的重音了。又如,“李红考上大学了”这个句子,不同的意思会有不同的重音:“李红考上大学了”(谁考上了?),“李红考上大学了”(考上了吗?),“李红考上大学了”(考上的不是高中而是大学?)。又比如,“他太好了”这句话,一个意思是赞扬肯定,另一个意思是蔑视否定,这样重音则分别成了“他太好了”,“他太好了”。

由上可见,重音不是只从表面上就能够确定的,而是要挖掘一个词组甚至整篇文章的内涵才能找到符合语言目的的重音。换句话说,只有找出重点才能正确落实重音。重点往往是作者下力气最大的部分,也就是该作品中写得最详细、最生动、最深刻的部分。朗读目的的落实主要是依靠重点部分、重点段落、重点层次和重点句子等。重点的分布有时集中,有时分散。找准了、处理对了,才能真正把意思表达清楚。从语音学上看,重音是由音高和音强的结合来显示的,重音往往音强加大、调子提高或压低使调域得以拉宽;从功能方面看,重音具有聚焦性和鉴别性,它能引导听者更好地把注意力投向特殊结构和意义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