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体育新闻学
13838900000056

第56章 世界著名赛事报道模式及其特点(5)

(2)运筹能力

采访奥运会时间紧、任务重,良好的运筹能力能够帮助记者最大化地发挥自身能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各媒体在奥运会开幕前的两年甚至更早时,已经设计出报道方案,拟定了前后方报道组人员。像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一类的国内顶级媒体,其采访名额、经济实力和报道力度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但个人能力的显现反倒被弱化。在平面媒体,中央一级的报纸可能是几人、十几人的团队阵容,分工细致,工作明确。地方报纸的奥运会报道则困难重重,他们往往是单枪匹马地采访奥运会,人力和财力都受到限制,而奥运会比赛场次多,空间跨度大,突发新闻的可能性也大,如何运筹就成为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作为奥运会的采访记者,首先要仔细研究比赛秩序册,分析各项目的时间关系,按项目的重要性程度确定采访场馆。其次是要研究班车时间,设计好每天的行进路线,以便节省时间,解决好转场采访的难题。在奥运会采访实践中,曾经发生过多起因延误班车而错过重要比赛、重要场面的情况,像这类“我不在场”的失误会让记者抱憾终身。

运筹能力首先体现在深入研究比赛项目上。国人给予奥运会比赛太多的期待,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体育的范畴。争得国家荣誉、体现国家形象、展示国家实力等诸多重担都落在了参赛选手的身上,媒体的报道自然也以争金夺银的运动员为主体。所以,将比赛项目排序,将参赛选手排序、将比赛场馆排序是完成报道任务的前提。继而是确定重点项目决出金牌的时间。例如,射击项目多在上午出牌,游泳决赛则在晚上,关键场次的篮球、排球有时在下午,有时在晚上。安排时间要分出主次,一般报道原则是跟着金牌走,跟着重点项目走,因为金牌背后有无数感人的故事,重点项目有几代人奋斗的艰辛历程。

其次,运筹能力体现在制作详尽的报道方案上。记者要做到心中有数,准备充足,多设计几套报道方案,随时根据比赛的最新动态,调整采访计划和步骤,做到随机应变。而做到这一点,并非后方编辑部能够取代的,全凭记者的判断力和应变能力。比如,在看完中国运动员的射击比赛后,在转场体操馆的班车上,可以打电话采访教练、领队或队医等人。因为有预案,即使原本夺金有望的选手在预赛中遭到淘汰,也能就近转往其他场馆,采访相对而言成绩显著的运动项目或选手,这样不但可以节省时间,甚至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新闻素材。

最后,运筹能力体现在记者合理利用奥组委、新闻中心、比赛场馆及奥运村提供的各种采访条件上。奥运会举办期间,奥组委要召开各种新闻发布会,但对林林总总的发布会不用每场必到,要分析其利用价值。主新闻中心是记者应该充分利用的采访场所,从这里传达出权威性的官方消息,重大新闻事件都会在这里得到解释,还有最全的各种比赛的综合信息。有经验的记者认为,主新闻中心可以为前方记者把握方向,了解奥运会比赛的全局,定下报道的基调,否则,你离得越近,反而越看不清事情的全貌。分新闻中心也不可小视,因为从预赛、半决赛至决赛,每个阶段的比赛成绩只能从这里获得,是记者在分析比赛,尤其是撰写赛事综述时不可缺少的素材。交通中心、奥运村国际区、赛场混合区等赛事服务机构也为记者采访提供了便利条件,平时找不到、见不着的运动员,时机合适的话可以进行面对面的采访。比如,奥运村国际区是各国运动员的聚集之处,去一次就要充分利用机会,尽可能多地采访运动员,即使采访得不够深入,至少可以报道运动员的生活和娱乐活动。

(3)沟通能力

由于受到场地有限、严密的安保措施等因素的制约,奥运会对记者采访的限制很多。即使有正式资格的记者,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采访开、闭幕式及一些重要场次的比赛。运动员所在的奥运村也不是凭记者证就能自由出入的,要有代表团的邀请,还要提前申请办证,并作出时间的限制。提出申请的记者很多,采访地点也很严格,如果没有代表团教练或运动员的认可,奥运村记者照样进不去。所以,拿到被访对象的手机号码就很重要,但各运动队都在忙于训练和比赛,此时的压力到了顶点,教练和领队能否接受采访都成为困难的事情。因此,要想得到运动队的支持,与他们取得电话联系,全凭记者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的业缘关系及沟通能力。

要想与中国代表团官员、教练员、运动员建立良好的业缘关系,办法只有一个:腿要勤,嘴要快。腿要勤是说记者平时必须经常到队里采访,即使没有比赛,也要去队里走一走,看一看,探听消息,观察训练,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特别是在运动队进行冬训时,记者如若能跟队采访,自然容易建立起良好关系,甚至成为他们的朋友。嘴要快是说记者要避免患上“熟视无睹”症,因为太熟悉一个项目或者人物,而不再打探信息,遇到新现象、新技术、新方法也好像没看见。记者对专业的求精态度,往往成为能否受到教练和队员认可并尊重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在与组委会人员、国外同行打交道时,友善与真诚更为重要。可以准备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小礼品,如纪念章、中国结、小配饰等物品,在得到帮忙之后表示谢意,以示友好。这也是体现中国记者礼貌待人、个人素质的一个方面。

同时,这种沟通能力也体现在与国内同行的合作中,尤其体现在类似媒体奥运报道联合体这样的新兴形式中,记者们分头行动,但资源共享。比如,一个记者去看游泳比赛,一个去采访体操,还有人去采访举重,大家共享素材,再根据各自特点进行创作。在奥运会上,同行不仅是对手,也是合作伙伴。没有人能够一人包办所有项目的采访,必须依靠媒体间、同行间,甚至外国同行不同形式的合作。

(4)生活能力

一般情况下,奥运会组委会指定的酒店价格比较昂贵,生活不太方便。一些媒体的记者,尤其是采访名额少或单枪匹马采访奥运会的记者,他们选择了几人合租住房、租车,自己采购做饭的方式,这种做法不仅能在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中也可以互相关照,看上去就像一个临时组合的家庭。从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始,我国记者就采用这种方式采访奥运会,没有想到这种方式还能给采访带来许多意外的“收获”。因为在“家”里能吃上可口的中国饭,喝到沁人的中国茶,还能使记者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享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有困难得到及时的帮助。甚至关系好的教练员、运动员和代表团官员,都愿意在比赛闲暇前来体验和享受一番。

但是,要想在这样的“家庭”占有一席之地,记者首先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即会做饭、会开车、能料理家务,没有平时的生活积累是不可想象的。年轻的记者对生活技能往往不太看重,其实这里面大有文章。比如,采访世界冠军很难,采访外国的世界冠军则难上加难,但假如你有良好的语言能力,有独具慧眼的购物能力,有驾车的能力,可以利用帮助他们购物的过程,轻而易举地获得采访机会,甚至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获得一手素材。有记者就曾利用送教练员、运动员回奥运村的途中,利用上街观光的机会完成了独家专访。所以,生活能力不仅是奥运会报道,也是记者职业的基本需求。

奥运新闻报道是对一名新闻记者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和锻炼,创新能力、运筹能力、沟通能力和生活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只能经过长期的磨炼和有意识的培养才能积累而成,要从日常工作的一点一滴做起,逐渐积累和提升各种能力,使自己在激烈的新闻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谈到的四种能力是记者采访任何比赛时都要具备的条件,在下面其他赛事的介绍中,将不再一一赘述。

2.奥运会采访准备与策略

(1)奥运会采访准备

奥运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体育赛事,体育记者无不把亲身采访一届奥运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很多体育记者甚至把采访奥运会看做是记者生涯的最高境界。然而,当机会到来时,应该如何把握时机,创造条件,高质量地完成好奥运会的报道任务,则要动脑筋想办法,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①资料准备

体育记者对分管的比赛项目必须达到精通的程度,不然就很难作出深刻的报道。然而,由于奥运会比赛项目多,派出的记者人数有限,即使是媒体有条件进行兵团作战,一个人也要分管数个项目,记者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赛前的案头工作一定要做细、做足。

首先,要熟悉比赛项目的规则,特别要注意该项目是否发生了变化,与过去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操项目的评分方法取消了10分封顶,乒乓球团体比赛项目也将发生变化等。其次,对该项目在往届的比赛成绩、世界的格局进行分析研究。同时,不要忘记在近两年内该项目在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洲际比赛或者巡回赛上的比赛情况,这样才能较为完整地展现一个项目的基本格局,对重点选手的一贯表现才能作出正确的分析。最后,在以上信息的基础上,对本届奥运会的重点夺金及夺牌的国家和选手进行预测。

中国记者的采访重点是中国运动员的表现,因此对项目的整体情况以及重点运动员要有非常深入的了解。比如对一名优秀运动员,除要了解他的运动成绩,还需要了解更多、更深入的信息,比如人生经历、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身体状况、对手情况等。想要得到这些信息,就要和运动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最好能和他成为可信赖的朋友。在资料的准备上,对于外国选手,抓重点、抓新人是可遵循的原则。

②身心准备

奥运新闻大战对记者的心理和体能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奥运会期间,记者一人顶几个人用,每天都在超负荷地工作,他们不仅要穿梭于各个赛场进行采访,观看比赛,还要出席新闻发布会,参加各项活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撰写稿件,从早到晚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因此,人们常常会看到,在新闻中心里记者倒在沙发上,甚或直接躺倒在地小睡一会儿。一天只吃一顿饭是常有的事,一边看比赛,一边写稿件,甚至一边坐班车一边发稿。记者最怕的是重要比赛结束时间晚,必须在截稿时间内把稿件发回国内。而在比赛结束后,还要举行新闻发布会,并且教练、运动员的采访也不能不听。发稿计划则常常是一组文章,除了消息、特写外,还有人物访谈和评论,几千字的稿件,记者在两个多小时内写出,真恨不得再长出几只手。当回到宾馆时,已经是精疲力竭,肚子饿得咕咕叫,才发现自己还没吃晚饭。睡觉之前,必须制定好次日的报道方案、行动路线、查找资料。在奥运会期间,前方记者一天能睡上五小时觉,已经不错了。记者见面打招呼,从来不问你吃了没有,而是你瘦了几斤。可以想见,记者的心理压力和身体承受力遇到了多么大的挑战。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体能做保证,记者是难以坚持下来的。

一些经验不足的体育记者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一旦进入奥运赛场,要么过于兴奋紧张,手忙脚乱,不知从何下手;要么过于放松,看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抓不到新闻。而真正理想的状态是,既不能太紧张也不能太放松,在平静之中捕捉自己需要的新闻点。要达到工作的最佳状态,拥有完整的信息资料,做到胸有成竹外,赛前的心理调整也不可忽视。

(2)采访策略

①占据有利地形

奥运会对各个区域的划分相当严格,因此要采访就要选好“捕猎”地点。

混合区是最重要的采访区域。按照规定,所有运动员在比赛结束之后都要从混合区通过,他们可以在这里接受各国记者的采访。在奥运会比赛期间,由于运动队专心训练和比赛,即使与代表团关系良好的记者,也难以接触到教练与选手本人,混合区自然成为记者争相抢占的采访地点,为此记者因抢占有利地形而动武的现象时有发生。更有记者为了获得第一手素材,在比赛进行时就离开记者席,直接到混合区等待,以便捞到一条大鱼。

了解清楚运动员乘坐班车的地方也很重要,因为这里的管理相对较松,运动员和教练员都随意地站在一起,记者可以和他们随便聊聊,可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取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