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新闻有常 俯仰百变: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谈
13838800000039

第39章 童年赐予她的力量——女化学家黄量的故事(2)

别人玩牌、聊天,她不参加。有时候,为了躲开那些打牌的人,黄昏天一暗下来,她就钻进了被窝。她用手电筒照亮书本,学啊,学啊……

黄量是个不懂得享乐,只懂得读书的女孩子,同事们都说她“怪”。然而,就是这个“怪”人,仅用半年的时间,又把大学里所学的几门化学课程统统复习了一遍。

半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一瞬。但是,对于黄量来说,收获却是巨大的。她积存了一小笔钱,可以再一次认真地选择自己的工作了。有一次,她从同学那里听说,重庆上海医学院的郑芝华教授缺一个助教。她马上要求去当郑教授的助手。当她接到医学院的回信,要她去当助教的时候,她马上向实验所的负责人提出辞职。她的辞职也是十分别致的:

她向实验所负责人告别。

这个负责人深知黄量工作认真,学识渊博,挽留她,说:“你的工作我一向满意。我们这里也缺人!你最好别走,至于工资嘛……”

黄量没有被说服,她执意要辞职。

这一天,所负责人恰巧要外出,他耐心地对黄量说:“关于你辞职的事,等我回来再商量,好吗?”

黄量没有答应。她一旦拿定主意,谁也别想使她改变。

她没有等负责人回来就不辞而别了。

在郑芝华教授的指导下,黄量度过了两年紧张而又清苦的助教生活。这时,她已不是刚刚展翅试飞的雏鹰了。她的翅膀已经渐渐硬了。

童年的力量之二

往日,有那么一段时间,不少人担心在“奋斗”的前面被加上“个人”二字。那种罪名将使你蒙受无端的冤屈,就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啊!然而,今天当我们用历史的放大镜来分析“奋斗”二字的时候,不难发现,在黄量年轻的那个年代里,她要同恶劣的环境斗争,同科学上的雄关险隘斗争,“奋斗”二字,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她终于接到了通知:美国康奈尔大学化学系接纳她去留学。

1946年的初秋,黄量告别了亲爱的妈妈,提着一只破旧的箱子,从上海起程,搭上开往旧金山的客轮。幸好,她从小胆子大,单人旅行并不感到孤单。后来,她认识了一位同船的女学生,她俩经常在一起眺望大海变幻无穷的景色,倾听海水拍打船舷的歌唱,憧憬着光明的玫瑰色的未来……

未来!未来究竟怎么样呢?……轮船在美国西海岸靠岸了。旧金山到了。同船的女友已在那里订了旅馆,希望黄量和她住在一起。黄量开始没有同意。她是个好强的人,从不愿意过多地麻烦别人。她去找旅馆了。凭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从下午三点到黄昏七点,她走遍了旧金山的旅馆,到处都只听到一个回答:“客满”。没办法,她才又赶回同船的女友那里,两个人挤住在一起。到美国的第一天,她就不太顺利。

在旧金山住了两天以后,黄量告别了女友,孤身一人从西海岸赶到东海岸,赶到了康奈尔大学。

那是金黄色的九月。大学已经开学。一位教授接见黄量。

教授问:“你想念什么呢?”

黄量答:“念博士学位。”

教授说:“念博士学位要好几年。而你只有一年的奖学金。往后你自己能付钱吗?”

只有一年的奖学金,往后就得自己出钱念书,这可给黄量出了个难题。她语塞了,说:

“我没有钱啊……”

教授说:“那就这样办吧,你先念一年硕士学位,试试看……”

天呐!又是一个“试试看”!为了求学,她只好答应了。

在人生的道路上,她已经碰到过一个“试试看”,那是在她即将走进上海生化药厂的时候。现在,她又碰到一个“试试看”。当然,她不会被难倒。她把念硕士或念博士学位的事情抛到脑后边。六个星期过去了,系里举行考试。黄量从容不迫地做完所有的考题。有同学问她:“你考得怎么样?”她谦逊地回答说:“还可以。”考试,难不倒她!

过了两天,那位教授又找她来了。黄量事先没有思想准备,还以为是出了什么事呢。

教授一见到黄量,劈头第一句话就是:

“今后,你就念博士学位吧!”

“念博士学位,我没有钱,上不起!”她说。

“没有钱不要紧,系里给你奖学金,供你念完博士学位。”

“啊……”原来,这一次考试要求相当严格,试题比较难。可是黄量呢?她居然得了一百分……

有了奖学金,又能念博士学位,黄量更加安心地学习了。头两年,她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居于鳌头。假期里,她还能抽出时间去做小工,挣点钱买书呢。

第三年开学的时候,有件事把黄量吓了一跳:系里的奖学金名单公布了,可没有黄量的名字。这是怎么回事呢?

黄量坐不住了。她去找那位导师教授。

教授听了她的问话以后,笑了。他说:“过去本系曾接纳过一些贵国的女学生,她们往往不肯努力读书。自从你来了以后,才改变了我们对中国女学生的看法。你的成绩好,我们已报请校方,给你学校一级的奖学金。”

黄量还不放心。又问:

“学校要是不批准,可怎么办呢?”

教授说:“不会的。就是学校不给你奖学金,系里照样给你,你放心吧。”

那时候,学校一级的奖学金比系一级的奖学金要高。每年全校只有两个名额。这一年,黄量成为享受校级奖学金的一个。

有了安定的学习环境,黄量此时此刻在想什么呢?她想到祖国!她想自己是代表祖国来深造的,一定要为祖国争光。她百倍努力地汲取科学知识。她白天去上课,晚上就钻进实验室或者埋头于图书馆的书林之中。每天都要学习到深夜十二点以后,她才回去休息。

有一天,一位中国新同学半夜下火车,赶到学校找黄量。他坐着出租车在校园里兜了好几个圈都找不到她。恰巧,他碰到了校警。校警告诉他,到化学楼亮灯的实验室或图书馆里,准能找到那个中国女学生。果然,在实验室里,这位新同学找到了黄量。

每到假期,美国人兴旅游之风。黄量却从来也不出外闲逛。她的房东以为她怕花钱,特地对她说:“我不收你这个月的房租,你可以用这钱出去旅游。”

对于房东的好意,黄量婉言谢绝了。她已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旅游在她的脑海中已不占地位。

三年的时间飞也似的流逝了。1949年夏天,黄量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但她知道,她还有遥远的路程,她还要搏击着前进。

童年的力量之三

获得博士学位以后,黄量受聘到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女子大学去工作,从事物理有机化学方面的研究。她整天泡在实验室里,与烧瓶烧杯打交道。她以自己的勤奋获得了校方的好评。

有一次,她的一个同学打来电报,说要在星期天上午十点到达宾州,请她去车站接。星期天清早六点钟左右,她就到火车站等候去了。见面之后,她陪这位同学高高兴兴地游览了市容。到下午六点钟,她俩才分手。她的同学一向深知黄量惜时如金,对她肯用一天的时间陪客,多次表示谢意。这时,黄量笑了。黄量说,昨天晚上她已加了整整一夜的班,把今日白天的工作都做完了,所以她才有心思玩呢!

不久,黄量恋爱了。她的爱人在康奈尔大学念畜牧系。她准备返回母校工作,并且操办结婚的事宜。她向教授提出辞职的要求,教授不同意。理由是:黄量所参与的研究工作,要用两年时间才能完成。她刚来任职一年,怎么能让她走呢?又何况黄量是一位实干的东方女科学家,校方也舍不得她离去。

这时,黄量对教授说:“我爱人在康奈尔大学,我必须回去。但在离开之前,我一定要把自己应做的全部工作做完。”

黄量是说到做到的。从此,她把自己的铺盖卷搬进了实验室。她迎着晨曦开始工作,每天晚上她的实验室里灯光通明。实在困了,她才趴在实验桌边上眯一会儿眼睛,养养神。时间一天一天地流逝着,半个月之内,她做完了所有的实验,并且还详尽地记录了实验数据。她的工作效率让教授非常吃惊。当她离校以后,校方还专门给康奈尔大学写了一封信,表彰她富有成效的创造性劳动。

母校展开双臂欢迎自己的高材生,黄量又回校工作来了。她和B教授一起,做碳环化合物的研究工作。她不仅善于动脑筋,而且有一双灵巧的手,能做各种各样精确的实验,开始在化学合成研究中崭露头角。因为她取得了成果,B教授多次表扬她。

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插曲,能够说明B教授对她的器重:

结婚之后的第二年,黄量怀孕了。分娩的前一天,她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她重视工作甚于自己的身体。

她的爱人说:“她呀,是干起活来不要命的人!”

她自己说:“我是代表中国妇女来学习和工作的,我要为东方妇女争一口气,不拼命行吗?”

当她的女儿满月的那一天,B教授来祝贺,他举着一束鲜艳的花朵来了。他还给黄量送来了产假里的工资。黄量接过工资的时候,愣了,她说:

“我没有去上班,怎么能领工资呢?”

B教授说:“噢,不!以你过去优异的工作,你完全可以领取休假期间的工资。这个月我给你送来工资,下个月我也继续这样做。你安心地休息吧!”

当然,黄量并没有按照B教授的话去好好休息,她很快就上班了。

后来,黄量又到威恩州大学给杰拉西教授当助手,从事天然产物的合成和结构测定的研究工作。她又向化学科学的深层迈进了一步。杰拉西教授是这样评价她的:

“过去我对东方女科学家的能力表示怀疑。我亲眼看到,有些东方妇女来美国并不热心求学。她们中的一些人热衷于打扮和交际,一结婚,就纠缠在家务之中。那时候,有人介绍东方妇女来我这里工作,我都不肯接纳。自从黄量来了以后,我过去的印象全部改变了!她干得太漂亮了!今后,要有东方妇女到我这里工作,我都欢迎。”

在美国工作的几年之中,黄量和她的老师们就有机化学合成、物理有机化学、天然产物的结构测定和合成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一起撰写了十几篇论文。这里,我就不再赘述那些艰深的理论和繁杂的化学符号了。我要告诉大家,黄量已经不是22岁的黄量了,她成长了!她手中举的已经不是嘉陵江畔的那束火把了,而是点燃了的科学之火。

回到母亲怀抱,登上科学高峰

1956年暑假。一天,美国移民局的职员光顾黄量的家。

移民局的人说:“你们准备回中国吗?”

“是的。”黄量夫妇答道。

又问:“你们在美国有什么不顺心的地方?有什么牵挂?”

答复是:“没有。”

当时黄量夫妇有较好的工作,又都是博士,收入也较高,完全可以过舒适的生活。但是,黄量在想什么呢?妈妈在召唤她,祖国也需要她。她要不顾一切地回到祖国,投入妈妈的怀抱。

这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1956年秋天,黄量踏上了祖国母亲的土地。她到了祖国,回到了妈妈的身边,生活在温馨的气氛之中。祖国,与十年前的景况大不相同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时代已经过去。人民真正当家做主,扬眉吐气了。她忽然感到全身充满活力。她要工作,要尽快地投入工作。

在北京,组织上让她挑选工作。她参观了中国科学院化学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那个时候,化学所已盖起大楼,药物所条件却相当差。参观化学所之后,黄量又去参观药物所。她面对几间简陋的平房,看到挤在一起的实验仪器和办公桌……她的心沸腾了。她想,这地方虽简陋,却是需要我奋斗的地方。她要的是工作,并不是楼房。她选定了目标:到药物所去!

黄量的研究工作,在更加广阔的领域里展开了。她研究中国芙萝木并从中提取利血平,成为高血压病人有效的降压药;她用我国自己的原料,提取了甾体激素——强可的松;她实验过避孕药,以及抗肿瘤药物。后来她又从事三尖杉酯碱的研究……就是在她不幸患直肠癌以后,她仍坚持在科研第一线。有一年春节前夕,她所领导的一个避孕药的筛选工作进展稍慢,时间吃紧啊!这是一个同国外协作的项目,如果没有按期完成,怎么行呢?

有一天,黄量对爱人说:“这一回,我又得请你支援一下。”

“什么事?”爱人惊讶地问。

“从明天起,我得在实验室住上半个月。家里的事,得请你多费心了。”

“你的身体……”

爱人还没有说完,黄量就打断他的话,向他说明这项工作的意义。爱人说:“这一回,我支援你。不过,只能这一回了。你再也不可不注意自己的身体了!”

从第二天起,黄量又没白天没黑夜地干了半个月,终于按期完成了科研任务。

黄量在祖国,在妈妈的身边赢得了荣誉,也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她被晋升为教授,并作为一名优秀的女性,加入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行列。

(写于199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