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传媒实践力
13836800000001

第1章 序言

我几乎是同时接到了上海在职研究生和北京在职研究生给我布置的为他们的学术论文集撰写序言的作业。

看着两地在职研究生们撰写的涉及到新闻学与传播学各个领域的论文篇目,看着学生的名字,我一面感慨他们在专业上的成长,一面也陷入对他们的回忆。

新闻学院的在职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本科学历背景,走出大学校门通常都超过了三年,这些年轻人在社会上从事着各行各业的工作,只是在周末,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校园,用周六和周日的两天时间听老师讲授新闻传播学的各门专业课程。

我原来曾经认为这些学生大都是为了那个文凭来吃苦的。后来的几个事情颠覆了我的看法。两年前夏季的一个周六,瓢泼大雨下得天昏地暗,那天下午是我给北京的在职研究生讲新闻采访写作课。我想这样的天气课堂上不会有几个学生了。没有想到,走到教室门口时,我看到花花绿绿一大片撑开的雨伞放在走廊的地板上,走道也被挤得窄了大半。教室里,学生们正在啃着面包、吃着各种显然是带来的快餐,这些学生已经听了一个上午的理论课,下午他们还要在这里听三个小时的实务课。同学们有说有笑谈论着他们关心的事情,完全没有丝毫的吃苦受罪之状。那时我是被这些在职研究生感动了。

2009年12月北京奇冷,一个周六的下午,我给新一届在职研究生讲课结束时问大家有什么需要我协调解决的事情?一个女生站起来说:“老师,您能帮助我们把明天的课换个教室吗?那个礼堂实在是太冷了。”我细问得知,他们周日的课安排在老图书馆一层的一个大会议室进行。

下课后我和几个学生到那里一看,原来会议室的入口处两个朝北洞开的大门完全不能抵御寒风,让空调完全失效。

学生们说:上周已经在这里听了一天的课,让我不要为难,告诉我他们还能坚持。一个学生甚至笑着说:“冬天总会过去。”那时我又被这些在职研究生感动。

在职研究生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学生群体。两年前我去上海给那里的在职研究生讲课。课程结束后,学生们让我参加他们的一个学术交流组织的成立大会。这个成立大会让发起者们编排成了一个真正的联欢会,气氛热烈,男生女生纷纷展现了他们的艺术才能。他们的会长,一个叫茅渝锋的文质彬彬的年轻人还有声有色地唱了一段长长的沪剧。其间,当他们用幻灯展示出他们成立的这个学术交流组织的规划时,我不禁吃惊,从组织机构的编制到运行目标的设计,从活动方式的选择到负责人员的安排,从学生媒体的组建到社会联系的扩展,那完全是一个严密的大型项目的规划方案,方案的核心部分都有着中英文的对照。PPT片面设计得如此精致,显示着这些在职研究生们做事的认真。我从中不仅看到这一代年轻学子的才能,而且感觉到他们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拥有开阔的眼界和自由的心灵。

和这些在职研究生接触的过程中,我有几个深刻的印象,一是他们的社会工作经验使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有着深刻理解,他们会在课堂上提出非常深入的问题,会让教师看到自己最希望得到的授课反响,也会让教师感到自己的局限;二是这些学生十分珍惜重新学习的机会,他们不仅会向教师提出深入学习的各种要求,而且会不加掩饰地向教师表示他们对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欣喜和失望;三是这些学生要比在校学生更为辛苦,一个人一旦决定投入在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就意味着人生中一年半的时间里不再有周末的休息。我还记得有一次我结束了周日下午的课程,和北京在职研究生一起走出教学楼的时候,他们和我说:老师,我们现在去火车站,我们是外地的学生,每个周末来北京上课。当时我在惊讶之间感叹这些学生求学的毅力。

从这些在职研究生们撰写的论文可以看到,他们是针对他们的实际工作和他们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思考和探索的,和在校研究生相比,他们的视野更加宽阔,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他们的研究目标更加务实。

可以说,这些在职研究生的存在,督促着我们这些当教师的人更多的关注日新月异的新闻传播的实践进程,更多地了解着今天社会对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更多地思考着新闻传播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

我为今天这些学习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生们感到庆幸。他们不仅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变革进程,同时还赶上了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的信息传播的革命。这些伟大的历史变迁,给了今天学习新闻传播的年轻人千载难逢的机遇,让他们领略人类文明的诸多前所未见的景观,感受社会进步前所未有的成就,领悟大千世界前所未闻的事态。

当今中国的开放社会和现代信息技术让他们得以获得各个领域的知识,了解不同文化的情状,触摸整个世界的动态,感受人生的丰富内涵。

这一代年轻人在今天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间,可能有着更大的压力,更多的苦恼,但同时他们也有着更多的追求,更多的享受。他们比自己的前辈更加充分地开掘着自身的潜能,更加丰富地履历着他们的人生。

平日,我在和这些学生交谈的时候,往往觉得是在和我的朋友们交流,不知老之将至。而像现在这样雪后清晨,静静在文字间和他们对话之时,才会想到三年之后我就达及退休的年龄。我二十岁时走进北京大学校园当上中文系新闻专业本科生的情景,三十岁走进中国人民大学当上硕士研究生的情景都历历在目。人生真是如此急促。

在对自己的人生局限由衷感慨之际,我真诚地希望今天的年轻人,希望我们新闻学院的学生们有更好的发展,有更幸福的人生。

2006年,我曾经为新闻学院那一届毕业生的毕业典礼写过一篇致词。现在附上,作为一个老校友为我们新闻学院的在职研究生们送上的祝福。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是你们一生中一个重要的时刻———你们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毕业了!

这是值得你们自己骄傲、也是值得你们的亲人和朋友为你们庆贺的大事!因为你们不仅拿到了一张标志你们接受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证书,而且因为你们毕业于中国最优秀的新闻学院。

这意味着,从明天起,你们将带着你们从这所学院学到的全部专业知识、在这所学院里形成里的人文品格和职业精神,开始你们新的人生追求。

你们毕业的这个时刻,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谋求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一个非同寻常的重要时期。新闻业正在为推动这一伟大的社会进程发挥着其他任何行业都不可能替代的作用!

今天,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郑重地把你们这届毕业生———中国的高级新闻专业人才作为我们为之骄傲的“产品”奉献给我们的祖国。

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将投入激动人心的新闻工作!我们相信,你们所处的时代不仅对你们的专业工作提出了特殊的高端要求,同时也为你们施展自己的专业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同学们:珍惜你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珍惜你们获得的任何一个专业工作机会!珍惜你们的生命时光!珍惜你们毕业的这所学院的声誉!

作为教师,我们给你们上的课程已经全部结束了。但是,我们想对你们说的话似乎还没有说完。在你们即将离开母校之际,我们还想嘱咐你们:

永远不要放弃美好的人生理想!生活和工作都是由无数的琐事组成的。人生的道路上会遭遇各种暴风骤雨。

永远保持充满理性的自信!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你们会遭遇各种你们想象不到的艰难困苦、磨难坎坷。你们会遭受各种误解和不公,你们会失败、会痛苦。但是,请记住,任何时候都要对自己有充足的信心,对明天怀有坚定希望,自信往往是激发一个人克服困难潜能的终极力量。

永远脚踏实地的工作和生活!我们所处的这个变革的时代给了人们太多的渴望、太多的需要、太多的追求。你们的人生目标和事业目标可能会不断地调整、变化,但是同学们,请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投机取巧,不要贪图安逸。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实事求是,不尚空谈!

永远恪守善良、正直、诚实、勤奋这些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无论你们坚守这些原则的时候遭受到什么样的嘲笑、误解、甚至是敌意,你们也不要放弃这些原则,因为这些原则是成就人生理想的前提,是创造各种专业业绩的基础!

亲爱的同学们,在你们即将开始新的人生旅程之际,我代表赵启正院长、代表新闻学院的全体教师,向你们送上我们最美好的祝福!

祝你们健康!祝你们为祖国的强盛和人民幸福做出你们的专业贡献!

作为你们的教师,我们永远会注视着你们的身影!

同学们,请记住,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你们母校,会永远和你们在一起!无论是你们获得成功之时还是陷入困苦之际,母校永远会在你们身后,注视你们、爱护你们、帮助你们!因为你们是新闻学院的孩子!你们是母校最为宝贵的财富!

高钢

2010年2月9日 北京 雪后清晨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