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科技与传播
13835200000049

第49章 降低与优化(1)

——浅谈农业科教节目中科学概念的密度处理

赵爽

摘要:农业实用技术推广节目天然具有一定的教学性质,因此也势必要包含比较多的科学概念和术语,这些都是容易产生疲劳感、分散注意力并且最终会导致观众转台的因素。

因此,在近年来制作的节目中,我们逐渐尝试降低和优化“科学概念”的密度,具体说,就是让节目包含比较少的专业名词,更重要的是,尽量把每一个出现在节目中的专业名词解释清楚。

“降低密度”是做“减法”,但不是简单的减法。更可说的是减法之前的工作,也就是确定“保留什么”和“减掉什么”,这其实是一个提炼主题的过程。根据目前笔者所在《科技苑》栏目的选题类型,本文将分四个部分对相关的不同做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科学概念密度、降低、提炼主题、优化

只要冲突占据着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我们就会不知不觉地在时间中旅行。然后,影片突然结束。我们看看表,大吃一惊。……但是,如果冲突停顿的时间太长,我们的眼睛就会离开银幕。而且,眼睛一旦离开银幕,思想和情感也会随之而去。

——(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版)

“光合作用”、“大型枝组”、“千粒重”、“高接换头”、“着色”、“饲料转化率”、“反刍”、“开产”、“定位栏”、“醒抱”……

以上两段文字,对比是强烈的。

虽然是讲电影艺术的书,但是罗伯特·麦基的论点在电视界也同样适用。冲突,讲故事,把悬念保持到最后,都是电视人为吸引眼球、提高收视率所做的种种努力。

而农业实用技术推广节目天然具有一定的教学片性质,因此也包含了比较密集的科学概念和术语,这些都是容易产生疲劳感、分散注意力并且最终导致观众转台的因素。

因此,在近年来制作的节目中,我们逐渐尝试降低和优化“科学概念”的密度,具体说,就是让节目包含比较少的专业名词,更重要的是,尽量把每一个出现在节目中的专业名词解释清楚。

提炼主题

“降低密度”是做“减法”,但不是简单的减法。做减法之前需要做的工作,也就是确定“保留什么”和“减掉什么”,其实是一个提炼主题的过程。

农业技术推广节目有相当一部分是命题作文,尤其是各种应季播出的选题,比如春耕、麦收、夏管、秋种,等等;还有动植物各生长阶段管理技术,比如《夏季产仔母猪常见病的防治》、《菠萝蜜后期管理技术》,等等。

这些节目的题目大多是一目了然的,在遣词造句方面可发挥余地是比较小的,但这并不是说它们的主题也是一目了然的。恰恰相反,这些节目的主题很需要提炼,因为它们所包含的内容往往是很驳杂的。

以《红富士秋季管理》为例,本片介绍的是在红富士苹果采收前一个月需要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技术。很多技术推广手册对此都会列出比较详细的技术操作条目来。

为便于说明,在此摘录一段:

带叶修剪,成龄大树,重点清理挡光严重的层间辅养枝及大型枝组;先摘掉近果实的遮光叶片,后摘叶柄无红色的叶和秋梢叶;树冠上部和外围果实周围5厘米以内的叶和内膛下部果实周围10~12厘米以内的叶全部摘除,以利着色;

套袋果实采前30天破袋;

双层袋先除掉外层袋,内层5~7天后再全部撕掉……

这些条目出现在技术推广手册上,算是清楚明确的了,但作为电视节目剧本却不合适。最明显的一点是其中的科学概念密度太高,区区100多字,就有超过十个的概念和术语。不过更重要的是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技术点只是被“排列”了出来,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尤其是时间线索不明确。比如,带叶修剪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它和摘袋技术哪个在前、哪个在后,还是同时进行?摘叶又应该在什么时候进行?这些都没有明确交代。

在此强调时间线索,因为它对于这类节目是很重要的,技术点必须按照一个合理的顺序,在节目中依次介绍和说明。通常来讲,顺叙法,也就是“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方式,因为直截了当、简洁明确,更适合于这类节目。而如果缺乏时间线索来安排次序,节目不但缺乏条理,科学概念的密度也无从降低。

问题二,在每个技术点的条目之下,只列出了“怎么做”,并没有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以下简称“为什么”),或者说“这么做的好处”。当然,“为什么”是可以通过询问专家和查找资料来查到的,但即使资料齐全,也仍然不能照搬。比如,说到“苹果树为什么要进行秋季修剪”,资料中会提到三条以上的原因,如促进苹果着色,为今后几年培养结果枝,有利于提升苹果的品质……其他关于摘袋、摘叶等也都不止一个“为什么”。假如把它们不加整理地都集合在一个节目中,那就成了“为什么大杂烩”了,不但千头万绪,不知所云,而且“为什么”本身也是知识点,这样科学概念的密度就不是降低,反而是升高了。

以上两个问题不但会影响到节目的结构,而且也不利于降低科学概念的密度,因此要解决密度问题,先要把它们解决好。

针对问题一,要理清时间脉络。这一点比较容易做到,只要查找足够的资料,各技术点之间的时间关系就会明确了,就《红富士秋季管理》来说,其技术点顺序是:修剪—摘袋—摘叶—铺反光膜—转果。确定了时间顺序,也就确定了节目的结构框架,明确了节目的分段顺序。通常来讲,每个段落重点介绍一个技术点。清晰的段落框架,从另一方面说,也同时把一些与之无关的科学概念清除了出去。

针对问题二,要从“为什么大杂烩”中挑选出和每一项技术都有关的“为什么”,并从中提炼出节目的主题。“为什么”是“原因”,“怎么做”是“结果”,只有“因”明确了,“果”才能有明确的叙述方向,所有的“果”才能围绕着同一个“因”来展开。

具体说来,这个过程就像一个“寻找共同点”的游戏,先把所有的“为什么”都列出来:

修剪:好处一,有利于苹果着色

好处二,促进苹果树营养均衡

好处三,有利于苹果树形改造

好处四,有利于苹果树今后的产量

适时摘袋:好处一,促进果实生长

好处二,避免果实污染

好处三,防治病虫害

好处四,有利于苹果着色

摘叶:好处一,有利于苹果着色

好处二,有利于苹果树营养均衡

……

排列之后,就是挑选。哪一个“为什么”和每一项技术都有关呢?很明显,是“促进苹果着色”。也就是说,虽然每一项技术的好处都不止一个,但就本片来说,它们都只为同一个主题服务——苹果着色。“原因”找到了,很多问题也都迎刃而解。节目开宗明义,先说明“苹果着色”的原理、交代秋季管理对促进苹果着色的意义,之后围绕“苹果着色”来选择技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