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科技与传播
13835200000018

第18章 技术与理念的双重更新(2)

除此之外,片中还利用大量动画还原历史事件所处的背景环境,如《肇建紫禁城》中再现了紫禁城的建造过程,大雪纷飞里马队在泼水结成的冰道上运输石料的壮观场面,营造出浓郁的历史景象;《指点江山》中详解明清政务流程以及明代14万公里的驿站、驿道体系;《家国之间》中展示皇帝婚礼大典的盛况,仪仗队行进序列的细节,宫廷内欢度新年、燃放爆竹烟花的热烈情景,等等,都显示了动画制作的艺术魅力。

《故宫》在拍摄收藏原画作品的基础上,巧妙选取人物活动的部分,利用动画技术,使之活动起来,再辅之以相应的动效声,既不脱离原画的基本内容和民俗风貌,再现当时情景,又提升了观众感受历史的审美趣味。

故事重演的模拟真实提高了纪录片编导将发现的触角深入到历史时空任何角落的可能性,使每一种情景再现都构成对历史的一种解读。

在我国,纪录片最早的形式是新闻纪录片,要求题材具有新闻性并且注重讲事实,但随着纪录片的创作发展,故事化的重演和叙述手法成了纪录片满足观众需求的一种方式。当然,纪录片的戏剧性受限于其真实为先的要求,片中故事不能为编造,而只能充分挖掘历史故事背后的细节及冲突性。

《故宫》中大量以历史事实为依托的情景再现使《故宫》摆脱以往纪录片的枯燥,片中故事和情节牢牢抓住观众的视线,带领观众更贴近地感受历史故事,并且这种故事化的叙述方式能够更生动地阐释历史,带有一定的趣味性。

故事的叙述有层次

以下是《故宫》第一集的叙述段落,通过这个段落可以看到该片的层次设计比较分明。其台本如下:

这是纪录片《故宫》第一集开篇一个小段落,从特效制作的浩瀚宇宙中切入,视点宏大,气势非凡。而开篇以疑问句的方式进入主题讲述中,调动起观众的思考,容易获得较好的呼应。在篇章展开之后,解说词视点转向公元1403年1月23日,中国农历癸未年的元月一日。这个具体的时间和前面宇宙洪荒的缥缈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实实在在的落点,也是故事讲述的原点。

在情景再现段落中,也选择了一些细节来展现,包括庆祝新年的烟花、福字、灯笼等,这些细节无疑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而此时的解说词:“这一年,人们收到的类似今天的贺年卡上,不再有建文的年号了。建文帝四年的统治,在一场史称靖安之变的战争后,成为往事。”结合画面,从细节说到历史。在解说词的运用上还注意了受众心理的接近性,采用了“类似今天的贺年卡”这样的写法,让现代观众也能想象当时的物件。

此外,在对历史的重述方面,导演将正史和野史相互印证,使得故事的叙述更加有趣。正史的展示是纲目,野史的展示是肌理,正史表现的是权威感,野史传递的是趣味性。

在片中讲述紫禁城建造及宫殿数目时,就引用了民间传说“玉皇大帝的紫微宫一共是一万间,而人间的紫禁城一直流传着宫殿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说法”;在第五集《家国之间》中,解释嫔妃数目一说时,也提及民间流传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说法。这些来自民间的说法增强了纪录片的贴近性,也更好地引出话题,诠释出相关的正确解释,在严肃性和趣味性之间,通过合适的切入点和表达方式,来实现两者的平衡。

片中也大量引用了一些来自民间或其他书籍中无从考证的野史故事,如在第一集《肇建紫禁城》中陈述关于公元1421年5月9日这一天所发生的大火事件前,就已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有关在宫殿盖好后,永乐皇帝请来一位胡姓官员为宫殿预测出大火这一故事;在《家国之间》和《故宫藏瓷》两集中,也大量地引用了野史,片中出现了很多关于故宫所收藏瓷器背后的有趣故事,在讲述珍妃死因时,同时呈现了史书记载和民间流传的说法这两种解释。关于这些野史提供的说法,《故宫》只是客观的陈述而并没有最终的定论,这些野史故事在片中并不涉及重要史料的讲述,但是却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增强了纪录片的趣味性。

由此可以看出,纪录片《故宫》的故事讲述层次清晰,在大的历史背景之下,是具体人物和具体事件的展开,在正史的叙述中又穿插了野史故事的讲述,使得整体结构线索分明,趣味盎然。而在我们所选取的段落中,不管是解说词当中提到的朱棣还是李至刚,这些人物都在简短的叙述中出现了细节,出现了情感,对于故事的推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增加了影像的情感层次。

影片的营销有策略

中国纪录片的流通渠道一向不是很通畅,虽然随着电视节会的增多,各种行业协会组织也为纪录片的流通提供了不少路径,但是纪录片的对外传播依然比较被动。反观《故宫》的营销,却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故宫》的拍摄整合了大量的资源,这些对于纪录片的整体质量提升很有帮助,同时也竖立起良好的品牌效应,对于纪录片的营销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故宫》拍摄的两年时间里,故宫博物院出动了上百名专家,提供了150万件藏品,全力配合了此次的拍摄。以前从未开放的倦勤斋、雨花阁也都对摄制组开放。

而在拍摄之前,导演组还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进行前期策划和准备,邀请了全国一流的建筑、文物专家召开了几十次策划会,当时在任的故宫博物院的所有正副院长都以专家身份参加过节目研讨会。

央视方面也抽调了精兵强将,并邀请了凭借电影《末代皇帝》而获奥斯卡最佳音乐奖的作曲家苏聪、凭借电影《英雄》和电影《十面埋伏》获奥斯卡最佳摄影提名的摄影师赵小丁,以及日本著名摄影师赤平勉等大腕加盟制作。在具体拍摄中,《故宫》剧组使用了当时最好的高清摄像机,以期达到最高的技术指标。而后期创作中,还大量引入了电影动画技术,聘请电影专业人士参与制作,并补充采用了很多电影专业的附加设备,使得画面的质量相较之前的同类纪录片水准有了大大提高。

更为重要的是,在拍摄中主创人员还借助了国家地理频道的资源。作为享誉全球的纪录片专业频道,国家地理频道有一整套娴熟的创作理念和完善的发行渠道。

与国家地理频道合作,使得《故宫》的创作和营销,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一个较为开阔的视野,定向了一个国际化的道路。而在该纪录片创作的前期,营销人员就逐步介入。负责节目销售的国际电视总公司参与了节目从策划到制作的全过程,节目创作同时考虑到播出与销售两个效应,这也为纪录片日后的市场定位和顺利发行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在后期的推广过程中,经过协商,创作者把原始素材制作成国内和国际两个版本,这应该是充分考虑不同地域受众口味后的决定。在国际版本中,原本国内播出的12集的内容被缩减成两集播出,因为大量的历史背景对于外国人而言是有距离的,而强化故事性,提升节奏,对于其他国家观众的认知和理解显然更有帮助。

纪录片需要大制作,精良的“大片”始终为观众所需要,为市场所需要。2009年以来的金融危机让世界各地的投资者都更加审慎,但是随着经济大环境的改善,中国的纪录片完全可以实现跨地域合作,形成规模播出效应,塑造纪录片品牌。

(李智:博士,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师;余婧: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