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科技与传播
13835200000016

第16章 有关动物的电视新闻报道的理念及方式(4)

如果事情不败露,周正龙可以落个名利双收,而号称有华南虎出现的这个地方也将发展起旅游业,获取长远的经济利益。这则新闻最初也是从动物类电视新闻中为人们所知。“媒体在种种诚信缺失事件中扮演了帮凶的角色。明知疑点重重还要去报道,并且在报道之初故意似是而非,这是不少媒体常用的市场化新闻运作方式。”社会诚信包括诸多方面,就媒体而言,这更是条生命线。公信力是媒体的基本诉求,也是崇高目标,它不仅是无形资产,也是实实在在的生存底线。对于华南虎事件的报道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为了防止众多动物在电视媒体上被人类随意利用,意大利近日颁布了一项条例:“禁止电视媒体从业者以违背动物天性的方式利用它们,包括让动物们在电视上表演把戏,或是将它们置于丧失尊严的境地。”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动物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空间,毕竟成为电视明星并且承担随之而来的压力和劳累不是每个动物都愿意的。在这一方面,还需要更多国家完善其法律条例,以保障动物的合法权益。

2.模糊了动物的天性造成不良影响

“一些媒体往往在有意无意地将动物拟人化,从人的角度来诠释动物的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动物的天性。”很多人将其归结为近年来动物伤人事件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这就牵涉到“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在动物类电视新闻中所应该把握的度。一些过于轻松,对动物带有戏谑性的新闻使很多儿童甚至成年人产生了“任何动物都是可以随意接近的”错误概念。例如,“大熊猫的美不管在镜头里还是在动物园里都被煞费苦心地儿童化安排了,但人们应该知道熊猫在自然界中也是一种可以抵御豺狼的食肉目动物,对人也是有危险的。”而前不久就发生了一起游人被熊猫咬成重伤的事件。

所以说“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与动物的零距离,应该是游客与动物作为平等的互动主体,双方都处于自由的状态下,人与动物自愿主动和谐共处。这种状况下人与动物也许仍存在一定的物理距离,但双方却都没有心理距离。而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前提是人类必须尊重动物的心理距离,不然这种零距离只不过是人类这种强势群体对动物这种弱势群体的强行亲近”。如果可以将“在尊重动物心理距离的前提下,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念融入动物类电视新闻报道中,将会引导观众更加客观明确地对待动物伤害问题,并且尽量避免更多惨剧的发生。

(二)动物类电视新闻的前景展望

动物类电视新闻近几十年来发展态势良好,并且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它的发展不仅是时代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而且也是电视台本身发展的需要。“电视台越来越多,其他新旧媒体也越来越发达,而受众本身却是一个相对恒定的常数,不适应受众的需求就只有灭亡。适应受众,首先就是广开新闻源。而自然题材就为媒体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源。”例如四川电视台就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自然、野生动物资源,在他们的《新闻连连看》节目中能够看到大量的动物类电视新闻。

但我国自己拍摄的高质量的动物类电视新闻还并不多,很多还要依靠国外引进。这一题材新闻的制作需要创作者吃苦耐劳、不畏艰险。所以拍出更多优秀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类电视新闻,将是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信在未来几年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会越发地深入人心,并且这一理念在动物类电视新闻中的运用会越发地融合与适当,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实现更好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叶子.电视新闻节目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朱羽君.现代电视纪实(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符建湘.动物类新闻报道的理念(J).当代传播,2005,(1).

萧文立.电视新闻处理自然题材的态度和方法(J).记者摇篮,2001,(6).

萧文立,宋红梅.动物新闻与人文精神(J). 现代传播,2000,(5).

罗建华.动物新闻:对人类朋友的特别呵护(J). 传媒观察,2002,(11).

蔡惠萍.动物新闻的严肃面(N). 联合报,2003-12-28.

苏杨.真正的动物之美 (J). 野生动物杂志,2005,(5).

尊重动物的心理距离(N). 人民日报,2004-10-21(16).

张雅舞.全国第一个动物新闻版《它世界》(N).现代金报.

郭建良.美国媒体上的“狗”新闻(J).新闻传播,2007,(1).

徐累.以动物的名义(J).东方艺术,2007,(10).

金曙.动物新闻体裁初论(J).新闻天地,2007,(1).

绿杨.人比动物凶猛(J).两岸关系,2003,(8).

李晓亮.“虐待动物”的新闻点在哪里(N).春城晚报,2007-10-03.

杨江平.从动物形象看艾特玛托夫小说世界中的二元对立(J).东岳论丛2002,(23).

武维娟.浅论动物纪录片及其拟人化风格(J).现代传播,2007,(5).

韩雪.“感动中国十大动物”的现实隐喻(N).三秦都市报,2007-12-13.

《国家地理》:2006年十大动物趣闻(J).中国农业会计,2007,(2).

邹异.放生野生动物需三思而后行(J).广西林业,2001,(3).

胡立新. 从动物感恩故事看自然的“内在价值”问题(N). 江汉大学学报,2006,(4).

阿尔茨特,比尔梅林.动物有意识吗?(M)马怀琪,陈琦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虞沈冠.环境危机与人类前途: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谛(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丁东,王丽.人与自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佘正荣.天人合一: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灵感源泉(J).社会观察,2005,(6).

张凤祥.人与自然相和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天人合一”发展观的启迪(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1999,(4).

陈明.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论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周丹.论人与自然的和谐性(J).现代商贸工业,2007,12.

学者称人猴“同居”涉嫌商业炒作(DB/OL). http://news.sohu.com/20070209/n248134616.shtml.

达嫔,郭珊,静睿,胡键,徐林,满清.虐猫事件惊动两会代表建议立法反对虐待动物(DB/OL).http://news.sohu.com/20060311/n242244842.shtml.

隆国东.从华南虎报道谈媒体公信力(DB/OL). http://show.rednet.cn/user1/164692/archives/2008/84425.html.

John Berger, About Looking(M). Vintage,1992.1.8.

Paul Hawken,Amory lovins,L.Hunter lovins,Natural Capitalism:Creating the Next Industrial Revolution(M).Back Bay Books,2000.10.12.

John T. Bonner:The Evolution of Culture in Animal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Jersey,1980.

Patrick Bateson,Do Animals Feel Pain?, New Scientist, 25. April,1992.

Charter signed on TV animal rights(DB/OL).

http://www.wantedinrome.com/news/news.php?id_n=2685&;title=Charter%20signed%20on%20TV%20animal%20rights.&;on=animals.

(李沂蒙: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