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
13834500000008

第8章 从办报理念创新看《新华日报》的开放意识(1)

——在“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六届(2009)年会上的发言

周跃敏

新闻与现实永远构成一种互动。

2007年3月,《新华日报》实施新一轮改版时,明确提出了“高度、贴近、开放”的办报理念,并将其醒目地列于报头之下。把“开放”列为党报的核心理念之一,这是对传统办报思路的创新和发展。两年多来,《新华日报》注重以全球化认知促进新闻理念的开放,以横向比较带动办报视野的开放,以群众路线促进办报格局的开放,不仅为江苏读者打开了一扇“世界之窗”,也为世界范围内的读者打开了一扇风景独好的“江苏之窗”,通过我们的报道在江苏与世界之间搭建起一座双向沟通交流的桥梁。

一、以果敢开放的思想意识,为江苏读者打开“世界之窗”

开放首先表现为一种观念意识上的解放。胡锦涛总书记将解放思想定位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而温家宝总理在总结过去五年的经验时,首先强调了“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作为江苏第一主流媒体,《新华日报》自觉以全球化认知促进办报理念的开放,时刻关注、把握和传递世界发展的最新动向,为江苏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

1.为江苏读者着意打开的“世界之窗”,首先建立在区域文化的视点之上

江苏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中段,长江和大运河穿省而过,大部分城市择江、河、湖而建,其悠远的历史文化积淀,使江苏在总体上形成了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并存的独特格局。海洋文化、海洋经济使江苏在历史上就不乏开放交流的传统,但内陆文化所伴随的内陆经济,又使江苏经济发展呈现出相对自足封闭的另一面特质。因此,“对外开放的交流”与“小富即安的宁静”共同形成了江苏特有文化传统的两面性,它深深影响了江苏人的思想观念和生存发展,无形中也淡化了人们创新创业创优的内在动力。

在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如何全面激发江苏的创新意识?《新华日报》于2008年4月特派记者赴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广东采访,推出了“南粤学习考察见闻”系列报道,翔实生动地向江苏读者介绍了广东不断解放思想、勇于超越自我的创新精神,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内外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调整经济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超前思路,以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成功做法。《新华日报》此举意在以省外信息的开放推动省内观念的解放,最终以主流媒体之力推进江苏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为经济的后续发展营造一种全新的区域文化氛围。

2.精心定位新闻标准,以“江苏视角”取舍“世界之窗”

“江苏视角”即以江苏需求为参照系,为江苏读者量身定做,强调“为我所用”的全球信息集萃与解读。

新华日报社近期通过选派记者到国外实地采访,为读者烹制出一份“江苏视角”下的信息盛宴。选派记者分赴国外采访调研,这在新华日报社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我们首先把目光定位在韩国和以色列:江苏和韩国资源条件、土地面积相当,但江苏的经济总量只有韩国的35%,个人经济收入水平只相当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韩国;而以色列虽是一个资源有限的小国,其人口数量仅与江苏的省会城市南京相当,但在科技创新方面,韩国与以色列都走在了世界前列。2008年5月,我们派出记者组赴韩国、以色列采访。出发前,记者组用了一个多月时间,阅读了十多万字的资料。经过对韩以两国40多个单位及个人的深入采访,《新华日报》推出了“科技创新域外行”系列报道。其中,有8篇介绍了韩国经验,包括《韩国为何取消“科技副总理制”——科技创新政府角色“悄然转身”》《把“知识”转变为“经济”》《科技创新,企业怎样唱“主角”》《触摸韩国科技创新背后的文化因子》等;介绍以色列创新的报道有7篇,包括《以色列人“卖智慧”》《走进以色列“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等。

“科技创新域外行”系列报道对于江苏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对此专门作了批示,在全省干部学习会上要求与会人员认真阅读这组报道。中宣部的“新闻阅评”也给予这组报道以高度评价,认为“这组报道是用新闻的形式完成的调查报告,采访深入细致,抓住了两国的创新特色和最新动态,为江苏乃至全国深化改革、科学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3.精选、整合国内外新闻,以贴近开放的新闻视野使本地发展须臾不离全球热点

在传统纸媒构架中,编辑时事新闻的职能和机构通常放在出版部门。2007年3月《新华日报》实施新一轮改版时,将出版部中的时事组独立出来,新成立国内国际新闻部,以加强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的策划和编辑力度。国内新闻的定位是“神州动态、公众关注”,对江苏公众关注的国内突发新闻事件,根据新闻价值分类处理;对与江苏有关的重大题材,则派记者参与报道,进行后续追踪。国际新闻的定位是“全球热点、中国表情”,该版摒弃了一般的国家间外事交往新闻,避开专业性过强、江苏读者关注度不高的国际问题研究,舍弃庸常的社会新闻,重点突出与中国发展关联度大、与江苏发展相关性强的世界热点地区、热点事件的报道。

为进一步强化国内国际新闻特色,《新华日报》改版后还新成立了焦点新闻部,增设焦点新闻版,专门聚焦突发性的重大事件和江苏读者普遍关注的热点新闻,以大视角关注和透视新闻全景,把新闻做深做透,为读者释惑解渴。与一些党报“焦点新闻”定位仅只限于本地新闻不同,《新华日报》的焦点新闻版一开始就明确没有地域限制,充分兼顾新闻视野的开放性与贴近性,更多地从江苏受众的兴趣点出发,展示新闻的来龙去脉。如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报道,意在引导江苏读者更深入地思考:导致这场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危机将向何处发展?危机对江苏有何影响?江苏下一步如何应对?这对以外向型经济为显著特色的江苏来说无疑有着极为现实的和深远的意义。

二、以阔达开放的气度胸襟,向外部世界打开“江苏之窗”

开放还应当体现为对外交流、合作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气度与胸襟。毋庸讳言,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区域的形象往往直接影响其未来的机遇与发展,正如“北京共识”的提出者、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库珀·雷默所指出的,一个国家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它在国际社会的“声誉资本”,而“声誉资本”的缺乏则会增大改革的风险。对江苏而言,如何借助主流媒体的平台,向外部世界传播出一个有利于未来发展的“江苏形象”,则必须考虑设计出一套与江苏现状和未来相适应的观念、标识、品牌和话语体系。

1.用开放的报纸传播开放的江苏,一直是《新华日报》的着力点

近年来,《新华日报》以开放的新闻理念对“江苏形象”进行了笔触鲜活的诠释和自成体系的解读。尤其是去年以来,《新华日报》重点报道了江苏经济转型、产业优化、沿海开发等方面的重大新闻,密集报道了江苏各地招商引资的动向和进展,苏南、苏中、苏北“南北挂钩”、产业梯度转移的可喜局面,以及苏南发达地区全方位引进海外领军型人才的经验和做法,向世人展现了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风貌。而“江苏创造”等系列报道,更是详尽阐释了江苏从“制造业大省”向自主创新的“创意创业大省”发展的新型转变;“创业在海外”系列报道则通过一个个企业寻求海外拓展的生动新闻,反映了江苏新形势下的“走出去战略”;而在金融海啸袭击全球之际,《新华日报》又推出“风景这边独好”专栏,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江苏各地和企业强化自主创新,转换经济发展模式的状况,让远在海外的读者都能从中感受到新江苏焕发的活力,感受到江苏人转危为机的积极乐观心态。

2.以全球视野重新认知区域价值,新华日报借助“海外版”向世界传播江苏

江苏经济属于典型的“两头在外”型经济,即:资源在外、市场在外。因此,江苏的发展离不开外部世界,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江苏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发展,江苏融入世界是全球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为此,《新华日报》与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韩国《全北道民日报》合作,在这3张报纸上开辟江苏专版,为海外读者打开了一扇全面了解江苏的窗口。

其中,韩国《全北道民日报》的“中国江苏”是省级党报海外专版中的首个外文版。近年来,《新华日报》3个海外专版每年刊发新闻近110万字、图片800余张。专版内容包罗万象,囊括了江苏经济建设、招商合作、社会民生、科教环保、文化体育、旅游观光等各个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果,尤其是对江苏经济转型、产业优化、沿海开发等方面的生动描摹,让海外读者看到了新江苏在经济转型期的巨大活力与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