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
13834500000018

第18章 报业应有文化创新的思路

*杨志弘

*本文是作者在“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六届(2009)年会上的发言摘要。

报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之一,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部分。一个健全的报业,是发展国家软实力的必要基础。

然而,当前报业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深陷经营的困境:

年轻读者迅速流失:全球各地的年轻人均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为主要的信息来源,不再依赖报纸获取信息;

高成本、高污染:污染的油墨、不环保的纸张、运送不易和劳力密集等原因,使报业如同恐龙时代的行业,深陷经营困境;

时效性相对落后:相对于广电媒体和新媒体,报纸的发行时效要差得多;

论坛功能逐渐减弱:相对于具有互动性、超链接功能的新媒体,报纸作为意见交流的论坛功能,正在逐渐减弱;

信息量相对有限:相较于新媒体,较不受人为制度及版面多寡的限制,能够包容相对多元及无限制的信息,报纸的信息量显得相对有限。报业是一个相当成熟的产业,但也正在陷入“黄昏”产业的陷阱中,急需要通过创新的经营模式从困境中走出来。

纸张曾经是一种轻便的书写工具,因此成为印刷文字符号的最佳选择。所以,报业长久以来,一直以“印刷纸张”的形式来发行。但是,报纸并非是“纸”媒介;事实上,它是一种“文字”媒介。报业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文字”符号报道消息的传媒产业。即便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当道的今天,文字依然是这些新媒体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我们必须要严肃强调的是:报业不是“报纸”,也不是“纸业”,更不是“印刷业”。如果报业是依靠印刷、卖纸,老早就消失了。报业存在多年,一直都是依赖报道“文字”消息,吸引“文字”读者,再将“文字”读者当做商品的消费者贩卖给广告主,换取广告营收来经营的。

然而,今天的文字读者逐渐不再购买、阅读“报纸”了,他们转而向网络、手机等新的渠道去获取文字消息。

因此,报业应抛开“纸”的包袱,改变文字消息发布的渠道,跟着读者走,走向更迅速、更廉价的便捷渠道:网络、手机等新渠道。

当今的报业经营,需要有创新的思路:

报业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因此必须从文化创意的思路来思考报业的创新模式。审视目前中国报业的环境和制度,报业要想建立创新的模式,应具备如下的条件:

1.培养独立思考的人才(Talent)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培养了大量“听命办事”(Taught to do something)的人;然而,创新必须要有“独立思考”(Learn to be someone)的人才。

2.善用新科技(Technology)

如果没有便捷的传输渠道,无论内容多精彩,也无法达到传播效果。文字内容善用网络、手机等新科技渠道,是必然要走的路子。

3.文化包容(Tolerance)

文化创新最重要的是对于“他文化”的了解与欣赏。唯有心存包容,广纳多元文化,才能使文化成长茁壮。

总之,中国报业要承担发展软实力的重任,必须先要有健全的报业发展模式。唯有从文化创新的思路去思考报业的发展模式,中国报业才能立足本土,进一步走向世界。

〔杨志弘:台湾传播管理研究协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