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外国语言文化研究(第1辑)
13834400000045

第45章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小组活动(2)

(3)用小组活动巩固课文知识

大学时期的英语学习压力相对于中学时期明显降低,尤其是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同时,专业课和诸多校园活动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因此,很多学生都没有课后复习英语课内容的习惯。如何帮助学生巩固课文知识,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的方法是,明确地布置任务,而不是泛泛地命令学生复习。比如,在讲完《大学体验英语》第二册第一单元“Famous Universities”(著名的大学)时,我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一个报告,内容是介绍任何一所世界知名的大学。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会自主地复习第一单元,并参照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点,用在自己的报告当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但复习了已学的内容,还掌握了更多新的信息。

3.小组活动注意事项

然而小组活动在课堂中的成功应用却并非易事,它依赖于真实课堂环境中的各种变项。国内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班级都很大,小组活动不易组织,活动时各小组间也会造成相互干扰,影响小组讨论的效果,教师也很难对课堂进行监控、指导。因此,小组活动的质量,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所采用的方法策略,仍有待于提高。

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一直坚持在所教授的班级积极实施小组活动的各种可能形式。通过近四年对课堂小组活动形式和效果的观察、学生的反馈以及与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交流,我发现学生对小组活动持积极态度,但只有少数教师经常采取小组活动,而学生则希望教师多采取这一方式;教师则普遍认为,阻碍小组活动有效开展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信心、课堂时间有限、班容量过大和学生过于依赖母语等原因。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小组活动,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要明确

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设计时应做到心中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我们在设计具体的小组活动实施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先前的语言经验,对活动涉及的语言知识、情感、能力等进行目标预设。为了使小组活动实现预定的目标,我们必须设计好小组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如活动中需要用到的语言知识或需要加强的语言技能,参与的小组数,组员的任务分工和要求,活动后的交流、评价和总结等。以免活动过程散漫无序,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时间而学生却无所收获。

(2)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教师是英语课的组织者,要全盘掌控小组活动的进度和效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扮演好Memory activator,Demonstrator,Organizer,Referee,helper等角色。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心理生理特点和语言教学规律设计安排,想办法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和合作的积极性。

(3)活动形式要多样化

在大学英语课堂组织小组活动是为了更有效地进行英语教学,而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或是追赶潮流。因此,我们可以借鉴世界各地流行的小组活动方式,如Games,Role-play and simulations,Drama,Projects,interview,Brainstorming,Information gap,Jig saw,Problem-solving and decision-making,opinion-exchange等。但是,我们决不能盲目地认为课堂小组活动越多越好。一定要注意继承和创新的结合,要尽量使学生有新鲜感。同时,部分活动可以延伸至课外的学习和生活中,真正做到使形式为内容服务。

三、小组活动的积极作用

笔者在所教授的大学英语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学期初对学生进行一次英语综合素质初评,即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做一次基本评估,并记录好每个学生的各项能力指标;学期中,充分开展各种小组活动,包括小组讨论、口头报告、辩论等,要求每个学生按照我设计的表格仔细记录他人报告的内容(主题、关键词、有用的词汇和句型、优点和缺点等),同时仔细观察并记录学生在进行小组活动时的表现,包括交互修正(如确认检查、理解检查、澄清请求),会话量是否平衡,是否大量使用母语等,以及任务的主题、任务的形式(小组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任务的难易程度等如何影响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学期末,对学生进行英语综合素质终评,即评估学生经过一个学期小组活动的锻炼后获得的收益。观察并记录每个人的表现,并与其学期初的表现作出比较分析。观测点包括词汇使用、语言质量、语言流利程度等。此外,通过调查问卷辅助研究,学期初和期末分别给学生做一份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自己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思辨能力、对输入语言材料的内化能力等方面的自我评价。同时,学生对课堂小组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小组活动产生的效果作出评价。

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对于英语课堂的小组活动普遍持积极态度,认为参与小组活动可以增强其学习兴趣,而且非常希望教师能在活动结束后予以点评。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对于具有趣味性和广泛参与性的小组活动更感兴趣,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戏剧表演、辩论、游戏和思想交流。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人际关系得到了改善,例如:同学间的友谊增进了,关系更加密切,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也增强了。更重要的是,小组活动对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有积极作用,尤其对提高写作能力十分有益。

1.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

从听力方面来看,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学生有很多机会听到其他同学的口头报告,从而获得真实的语言输入;通过注意其中的语言及语法错误,学生会形成对各种语音及演讲方式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对目标语的适应能力。从口语方面来看,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学生会逐渐习惯用英文表达想法、陈述观点,从而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在听说能力提高的同时,学生们通过仔细听取他人报告并详细记录,丰富了自己的词汇量和句型;集众家之所长,学习他人熟练使用的词汇、句型及表达方式;同时通过他人的演讲及对各种话题的讨论,获得自己未知的知识,增加知识储备,从而对阅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讨论,学生能获悉他人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因而能够积累针对某一话题丰富的论据或例证,为写作积累素材。

2.提高英语综合素养

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只是小组活动对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最基本的体现,它还有更深层次的积极作用。首先,小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培养思辨能力。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语言的输入至关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视输出。可是当前的大环境使得许多老师和学生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上,而学生写作能力的弱势往往被忽视。这一点不仅会影响学生在校时的考试成绩,小如期末考试,大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更重要的是,这种过分强调口语的教学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尽管口语交流没有问题,但是却无法用英语完成简单的电子邮件或是商务书信的写作。这种英语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不平衡实际上是英语综合素质低的表现,而这一现象无疑会导致一些人质疑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究其原因,从语言输入的角度来看,学生对相关话题缺乏知识积累是无法写出好文章的原因之一;而从语言输出的角度来看,学生用英文写作的频率和方式都极为有限。有效的课堂小组活动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不断听取他人报告,形成反思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扩展思维,形成思辨能力,有助于语言的输出。而让学生记录小组活动中他人的发言和报告,也是一种锻炼写作的方式。

小组活动能锻炼学生课外英语自学能力。学生通过与其他同学的讨论及听取其他小组的报告,从中能获得有关英语学习方法和途径的启发,从而探索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而通过记录讨论及他人发言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会逐步习惯并学会总结所听、所看、所接触到的所有输入材料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就在无形中养成了自学的良好习惯,并锻炼了自学的能力。

总而言之,大学英语教学应该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而不能只局限于口语交际能力。英语综合素质即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应该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基础上。因此,我们的大学英语课堂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人的因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开发学习者的“自我潜能”,注重“情感”和“态度”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力量,力图使学生成为“自我实现者”。在大学英语课堂积极开展小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综合素质,并切实贯彻“人本主义教育观”,即帮助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用,从而不再感到英语是身外之物,实现英语综合能力和学习者人格、素质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A.P.R.Howatt&;H.G.Widdowson,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Second Edition.Oxford,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Cook,V..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London:Hodder Arnold.2001.

Canale,M.and M.Swain,“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Applied Linguistics 1(1)1980.

Mangubhai,F,“What Do We Know about Learning and Teaching Second Languages: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Asian EFL Journal Vol 8.2006.

胡文仲:《胡文仲英语教育自选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

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版。

盛群力、郑淑贞:《合作学习设计》,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郑立华:《语言与交际——互动社会语言学导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