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广播影视剧本创作教程
13833900000048

第48章 现场2(3)

解说词:

除了“乌尤”之谜,这里还有“麻浩”之谜。就在凌云山与乌尤山之间,这条宽阔的溢洪道旁,隐藏着著名的东汉麻浩崖墓。

崖墓,即修建在悬崖绝壁上的墓室。东汉年间,富裕的嘉州人时兴把他们的精神寄托、来世理想打造在这些江边河畔的红色砂岩之上,那里将是他们死后灵魂安居的地方。嘉州地区最初的石刻造像,就出现在这些神秘的墓室里。在这里,西王母神话和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同时浮现,向人们诉说着一个朝代、一群灵魂,诉说着大佛修建之前这块土地和人的精神之路。它们与后来拔地而起的凌云大佛,共同描绘了让世界所有的眼睛都为之一亮的汉唐气象。

[从高空俯瞰凌云九峰、大佛、乌尤寺以及大渡河、岷江、青衣江和峨眉山。

[大佛景区全景。

[灵宝塔、载酒亭、读书台、东坡楼等名胜古迹。

解说词:

让我们回到九峰并峙的凌云山。

这里有建于唐代的凌云寺,有建于宋代的灵宝塔,有苏轼在里面读过书的东坡楼,有名扬天下的载酒亭。千百年来,以凌云山的九座山峰为中心的大佛景区,人文荟萃、群贤毕至。从汉代的杨雄开始,这里就是历代大诗人所向往的精神家园。游遍名山大川的李白想必到过这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像大佛开工这种天大的消息,怎能不吸引喜欢游山玩水的青年李白快快赶来?那个专写边塞诗的岑参,曾于大历二年到大历三年有幸在这儿当过两年的嘉州刺史,在这山温水软的甜醉之乡,他不再写苦寒冰雪,而是留下了“寺出飞鸟外,青峰载朱楼”的诗句;家乡离这儿不远的眉山人苏轼,更是嘉州常客,少年时他就在这儿读过书。直到离开凌云寺30年之后,他还在赠给当时的嘉州太守张伯温的诗中,由衷地唱道:“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苏轼不忘凌云山,凌云山也永远将苏轼留在了它的记忆里。传说有一天夜里,苏东坡正在大佛旁边读书。忽然见一位年轻书生,一袭白衣,飘然而入。见到苏轼,他纳头便拜,诚恳地请求苏东坡给他教授学问之道。苏东坡被感动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传给了他。天要亮时,那少年书生起身告辞。苏东坡目送他远去,吃惊地发现那书生竟沿着九曲栈道轻盈直下。当他走到大佛脚下时,他面前的江水猛然朝两边闪开,亮出一条大道。只见他回眸一笑,径直往江底去了。原来,这书生并非凡人,乃是东海龙王的谪孙。

[江边的佛龛群雕像、护法天王、九曲栈道等。

[大佛全景。

解说词:

多少年前,朝拜大佛的虔诚之旅,是从江边的佛龛像群下开始的。从这里起步,我们将被完整的宗教氛围形成的肃穆与庄严所感染。进入人们眼帘的,不仅仅有伟岸的大佛,还有大佛两边被现代人忽略了的“护法二天王”。此时,在人们的头顶,是高居天界兜率宫的未来佛,是负责审察另类的护法天王。人们如此贴近地承受着大佛的慈爱,感受着两位天王的严厉。

沿着木结构的大像阁一步一步向上,你会一步比一步更迫切地感到灵魂与大佛在接近,与大佛头顶的天空在接近。终于,在强烈的震撼之中,获得一种无比宽阔、浩大而温暖的通天之感。

大佛在上,宇宙辉煌。

大佛在上,百姓安康。

2006年9月6日重写

记住一座山

(旅游风光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撰稿廖全京当风从西太平洋吹来,在欧亚大陆东部的这片土地上,它欣喜地发现,一座得天独厚的山,正迎着它拔地而起。在扑面而来的水灵灵的碧绿明净之中,强劲而干燥的风,也变得温柔而潮润起来。

这座山,有一个神奇而秀美的名字:峨眉。

峨眉山,一个令人神往、令人神旺的地方。

大约在八亿年前,也就是说,当地球表面戏剧性的大陆漂移还没有发生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就在那个时候,神秘的大自然让这里经历了最初的命运冲击。地壳剧烈运动,大陆被地壳深处的涡流作用撕裂,岩石震荡,火山喷发,岩浆奔涌,海浪翻腾。在铺天盖地的呼啸声中,高温的花岗石岩浆大量浸入这一地区。峨眉山,第一次从大海中隆隆升起。

命运是不可预测的。从那时起一直到一亿八千万年前的中生代三叠纪时期,峨眉山时而被海水淹没,时而又从海水中露出头来。如此这般,海陆交替,三落三起。峨眉山才最终与大海告别,在新世纪的朝霞中巍然屹立。

这里是古地中海捧出的一块宝地。

这里是峨眉山托起的一块宝地。

震旦第一山——峨眉,就这样世世代代吸引着全中国的目光,年年月月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峨眉山是灵秀的。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它的整体轮廓天然地浮动着一股神灵般的秀气。晴朗的日子,你站在美丽的川西平原上远眺,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平原尽头峨眉山的俏丽身姿。这身姿与远在青藏高原的“亚洲脊柱”昆仑山一脉相连。与昆仑山的遥远渺漫比起来,峨眉山整体线条的柔和娟秀,让人顿生亲切之感。

从空中看去,你更会恍然大悟:难怪古人将这座秀丽的山峰称作峨眉。山岚云气之中,大峨、二峨两山,果然象古代美女那两道弯弯的眉毛。眉如柳叶也好,眉如新月也好,似乎都无法传达峨眉山的那股子秀气。这时,你才发觉,祖宗发明的词汇,已经远远不够用了。

灵秀的东西往往与水有关。当你在峨眉山上的清音阁稍作停留时,恐怕也会产生这种想法。潺潺的流水声把你引到这两江汇流的双飞桥下。

发源于九老洞的黑龙江,与发源于雷洞坪的白龙江,日日夜夜在这里合唱着一首无字的歌。长年陪伴着它们并欣赏着它们的唯有这块神奇的牛心石。雨季来临,洪水骤至,那歌声顿时显得雄强而高亢。平日里,那歌声就象四川清音一样,流丽婉转,柔和温馨,透出一股峨眉山的灵秀之气。

说到水,你不妨去泡一泡峨眉山温泉。水,明净而温暖的峨眉山泉水,会让你更加贴近地感受到大自然与人类的肌肤之亲。

不知道你在与峨眉山的猴子们接近时有什么感觉。它们或者三、五只,或者一大群,匆匆忙忙地奔你而来。转眼之间,抢走你手上的食物,又跳着叫着一哄而散。你会觉得它们不免粗鲁,不免莽撞,又会觉得它们非常可爱,非常搞笑。其实,此时此刻,你是在吸纳一种灵气,一种由大地万物孕育而成的峨眉山的灵气。此时此刻,你感应到的,是一种生命的跳跃、搏动。获得与峨眉山群猴们的亲近,你就获得了延续生命的快乐节拍。

峨眉山是雄浑的。有时候,你越走近它越觉得它雄浑;有时候,你越离开它越觉得它雄浑。

这就是金顶:极耀眼的阳光,极辉煌的华藏寺,极浩淼的云海,极可爱的点缀在山谷间的珙桐、兰花和杜鹃——这一切构成一片令人难以置信的、悬浮于万丈红尘之上的净土,使你仿佛沉入亘古以来从无变化的寂静与虚空之中。

晨风把那颗星星的晶亮的梦缀在天空上,那么美,又那么近,仿佛一伸手就会触到它,把它的梦惊醒。一阵云涛涌过来,你被轻轻托举,在浪中起伏。你感到自己在飞翔。

这时,远天那一脉又长又薄的云带的颜色,开始起变化。先是浅红的一点,象玉石,象玛瑙,色如胭脂。当浅红渐渐变成桔红时,一点也就洇成了一片。远远望去,如泄地的钢水,如流动的火山岩浆。红色仿佛被一支无形的大笔铺染开来,浸润了整个远天,照耀得远远近近的云朵神彩飞扬,满天灿烂。

这时,又红又圆的太阳眨眼之间跳出了云海,猛地变得金光四射,令人睁不开眼睛。此刻,攀上舍身崖,你会顿时觉得所有的峥嵘嶙峋全都远远地离你而去,宇宙间这浩渺无边的美境翩翩地飞动了起来。

云涌过去之后,你看到了连绵的山峰,山峰隐退之后,你又见到茫茫的云海。峨眉山,象一位历经沧桑的历史老人,在这云海与山海之间,坐看自然的选择,沧桑的变换,显得无比宽厚、博大、深沉。

峨眉山是圣洁的。人们并不能经常见到佛光,然而,佛光却始终照耀着峨眉山。当年,仁慈的普贤菩萨一眼看中了这块宝地,将它作为自己的道场,光明从此普照全山。在明清两代佛教鼎盛时期,全山共有l50余座庙宇。时至今日,报国寺、伏虎寺、万年寺、洪春坪、清音阁、九老洞、洗象池、金项华藏寺等有名的寺庙,依然烟火旺盛,而且日益辉煌。

一重殿堂又一重殿堂,一尊佛像又一尊佛像。这些殿堂和佛像,不仅遍布全山,使峨眉山成为了中国的佛教名山,而且一次又一次被人们写进诗句,描入画幅。人世间的笔墨丹青为何对它们如此梦绕魂牵?那是因为他们创造了人间的奇迹,净化了人类的心灵。且看报国寺这幅古今罕见的三字联:“一合相、二足尊”。这上联和下联都出自佛经原文。在佛家眼里,世界是由许许多多微小的尘埃集合起来的,所以称世界为“一合相”。二足,是两只脚的意思。这下联说的是人。在佛家眼里,生着两只脚的人是有感情的,值得尊敬的。这一幅对联其实是一个谜语,它让你猜:这个世界上最值得尊贵的是什么?是人。

是呵,是人创造了社会,创造了宗教,是人建成了庙宇,建成了峨眉山这个普贤菩萨的世界,一个佛教文化的圣洁而崇高的世界。

一年四季,峨眉山上的所有寺庙都是这样梵呗声声,香烟缭绕。一代又一代的僧人以他们静穆的虔诚,使峨眉山遍生精神的菩提树,开满佛祖的祥瑞莲花。

古刹的晚钟响了,这钟声荡漾在万佛顶,荡漾在金顶,荡漾在整个峨眉山麓。这钟声掀动历史的日历,把旧的一页沉重而又轻松地翻了过去。

岁月在这沉沉的晚钟里流水一般悄悄逝去,唯有伏虎寺华严塔里的华严铜钟,忠实地守着这伏虎寺,忠实地伴着这一代接一代虔诚修道的女尼们,走过一个千年,又一个千年。

岁月不居,钟声依旧。晚霞里的报国寺静静地立着。在这远离尘嚣的洁净之地,报国寺两边的溪山就象是凤凰的两翼,寺前的小山就象是漂亮的风翎,三重飞翘的屋檐与气势非凡的山门,构成了振翅欲飞的动势。报国寺这只美丽的凤凰,正等待新的黎明到来之时,带着一个更加美好的向往,朝未来飞去。

正象所有发光的物体都会产生七彩辐射,传奇的峨眉山以它无法抵挡的魅力,强烈而持久地感染着它周围的这一片广袤的土地,形成了一幅幅自然山川的美的连环。

由峨眉山向东走30公里,你就会看见位于乐山市郊的凌云大佛。

凌云大佛,这是长江在上游的峭壁上重重地撞出的一个惊叹号。呼啸着奔下巴颜喀拉雪峰之后,岷江急匆匆地在这里与青衣江和大渡河汇合。三条江孩子般兴奋地抱成一团,喧喧嚷嚷奔腾而去,把雷霆似的涛声留给了浩渺空阔的宇宙,和同样浩渺空阔的时间。同时留给宇宙和时间的,还有这一尊世界第一大石刻佛像。

古时的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是狂放无羁的。每一个浪头几乎都给岸边的农夫、江上的舟船带来致命的威胁和灾难。为了镇慑和遏制狂暴的洪峰,为了撵走命运的恶魔,我们的祖先决定在这凌云山栖鸾峰上凿开石壁,塑成佛像,借弥勒的无边法力,来免除水患。面对洪水,他们求助于宗教,求助于神灵。求助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却又是人的神圣、庄严和力量。

请记住这个这个年代:大唐贞元十九年也就是公元803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乐山大佛工程开工了。

请记住这些人们:海通法师、章仇兼琼、韦皋和许多没有留下姓名的石匠。海通凝聚着大唐僧人的自信,石匠们塑造着大唐百姓的自信,章仇兼琼和韦皋坚守着大唐政权的自信。他们并不知道,那一时刻,在地球那边的意大利半岛,罗马帝国正经历着一场又一场巨大的劫难,领土不断丧失,城市居民锐减,历史古迹大量倒塌。同一时期,欧洲大陆上的法兰克王国,正在与阿拉伯人强大的骑兵激烈交战。而东土大唐是稳定的,大渡河边是安宁的。震天的凿石声、号子声与波涛声正在抬起一座巨大的石刻弥勒佛像,正在抬起一个民族的自信心和安全感,一个民族的伟大与庄严。

这里远离海洋。大海的波涛声早就被重重的山岭隔断了。然而,自古以来,居住在这亚洲心脏地带的人们就认为,从大佛脚下的山洞下去,便可以直通东海。这是一种信念,把陆地的任何一个角落与大海紧密联系起来的信念;是与生俱来的人类对于海洋的梦幻和神往。在内陆与大海之间,有血有肉地活跃着的,就是盛唐时代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人。也许,这才是当年凌云大佛的创造者,那位充满悲剧精神的和尚为自己取名海通的原因吧?

凌云大佛工程,这是一代接一代的百年大业。为了这尊高达七十一米,历时九十年才建成的石刻佛像,多少人的鲜血与生命,象凌云九峰上的朝霞一样,映红了他的金身金面。大佛,你是生命的华表,生命的礼赞,是大唐帝国国运的象征。紧挨丰大佛依靠的凌云山栖鸾峰,乌尤山如海上蓬莱,在汹涌的江涛中做着绮丽的梦。春和景明的日子,或者红叶飘飞的季节,这一带仿佛一丛丛青翠欲滴的斑竹,从玻璃似的江水中轻轻漂起。阳光是透明的,云彩是透明的,连那些笼着云的山、披着雾的水,都显得轻盈鲜亮。这时候,目光越过江边的大佛,越过大佛所依托的凌云山九座山峰,直达天边的峨眉山,你会感到天高地迥,江山形胜,胸襟顿时阔大。难怪清代著名文士赵熙一脚踏进乌尤山,就情不自禁地大声赞叹:“如此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