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网络传播实务
13833700000005

第5章 网络传播原理(3)

④富界面应用(Rich Interface Applications,RIA)

RIA更像桌面软件,是具有丰富功能的Web应用,包含一些不同的技术,基本上都是几年前就出现的传统技术,浏览器相对更复杂,一些技术应用了Agent代理技术。

⑤P2P传输技术

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peer在英语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等意义,因此,P2P也就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的意思,或称为“对等网络”。人们普遍认为其在加强网络人际交流、文件交换、分布计算等方面大有前途。简单说,P2P直接将用户联系起来,让用户通过互联网直接交互。P2P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不同用户之间可以更直接地共享和交互,真正消除了中间环节。借助P2P技术,用户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交换文件,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要连接到服务器去浏览、下载。P2P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改变互联网现在的以大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非中心化”并把权力交还给用户。

(3)Web2.0主要应用形式

Web2.0主要应用形式包括Blog、RSS、Wiki、Tag、SNS、IM、Podcast等,具体介绍如下。

①博客(Blog)

Blog一词起源于Weblog,是Web和Log的组合词,意思是网上日志。Web,指World Wide Web;Log,原意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类型的流水性记录。Weblog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Blog是一个用户以网络日志的形式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以及丰富多彩地个性化地展示、使用与维护的网站。写Blog的人称为Blogger,因此Blog就是个人或群体以时间顺序所做的一种记录。从理论上讲,它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使用网络链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

在技术上,Blog大量采用了RSS技术,所有的RSS文件都必须符合由W3C发布的XML 1.0规范。对读者来说,可以通过RSS订阅一个Blog,以便及时浏览该Blog作者最近所做的更新。对Blog的作者来说,RSS可以使自己发布的文章易于被计算机程序理解并摘要。

②站点摘要(RSS)

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或者Rich Site Summary或者RDF Site Summary)是一种摘要描述网站内容的格式,通常在时效性比较强的内容上使用RSS订阅能更快速获取信息,提供RSS输出的网站有利于用户获取网站内容的最近更新。网络用户可以在客户端借助于支持RSS的聚合工具软件,在不打开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阅读支持RSS输出的网站内容。

RSS作为一种用于共享新闻和其他Web内容的数据交换规范,起源于网景通讯公司的“推”技术(Push technology),这一技术可以将用户订阅的内容传送给他们的通信协同格式(Protocol)。RSS把网站内容如标题、链接、部分内文甚至全文转换为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的格式,以向其他网站供稿。使用者可以用一般的浏览器观看,也可以用特殊的“阅读器”软件来阅读。目前RSS通常被用于新闻和其他按顺序排列的网站。RSS搭建了一个信息迅速传播的技术平台,使得每个人都成为潜在的信息提供者。发布一个RSS文件后,这个RSS Feed中包含的信息就能直接被其他站点调用,而且由于这些数据都是标准的XML格式,所以也能在其他的终端和服务中使用。RSS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的技术。

RSS目前广泛用于Blog、Wiki和网上新闻频道,世界多数知名新闻社网站都提供RSS订阅支持。目前,RSS阅读器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运行在计算机桌面上的应用程序,通过所订阅网站的新闻供应,可自动、定时地更新新闻标题;一类是内嵌于已在计算机中运行的应用程序中,通过订阅来阅读相关新闻。随着越来越多的站点对RSS的支持,RSS已经成为目前最成功的XML应用。

③网摘(Tag)

Tag(中文叫做“标签”)是一种新的组织和管理在线信息的方式。它不同于传统的、针对文件本身的关键字检索,而是一种模糊化、智能化的分类。“网摘”又名“网页书签”,起源于美国Del.icio.us网站始于2003年提供的一项叫做“社会化书签”(Social Bookmarks)的网络服务,网友们称为“美味书签”(Delicious在英文中的意思就是“美味的、有趣的”)。

Tag是一种更为灵活、有趣的日志分类方式,用户可以为每篇日志添加一个或多个Tag,然后可以看到BlogBus上所有使用了相同Tag的日志,并且由此和其他用户产生更多的联系和沟通。不仅如此,Tag还通过与Blog搜索引擎Technorati的合作,把自己的Tag发送到全球Blog空间,和全世界的用户共同分享。Tag体现了群体的力量,使得日志之间的相关性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性大大增强,可以让参与者体验到一个更加多样化的世界,一个关联度更大的Blog空间,一个实时播报热点的新闻台。Tag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网络新体验。

④社会网络(SNS)

从社会化角度来看,SNS就是一个网络社交平台——Social Network Service,它的理论依据是六度分隔理论。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可以将人际关系网的资源完全挖掘出来。在SNS的帮助下,用户可以轻松认识“朋友的朋友”,通过认识的人找到需要的人,扩展自己的人脉,还可以更科学地管理人际网络资源,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SNS这种新兴的网络社交方式出现后迅速流行,已经成为精英阶层拓展人际关系的主要方式之一。

人们相信,通过使用SNS可以实现个人数据处理、个人社会关系管理、可信的商业信息共享,可以安全地对信任的人群分享自己的信息和知识,利用信任关系拓展自己的社会性网络,达成更加有价值的沟通和协作,从而累积社会性资本,因此而具有巨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

SNS是一个构建全球P2P网络的工具,也可以说是一个P2P网络操作系统。在互联网中,PC机、智能手机都没有强大的计算及带宽资源,它们依赖网站服务器才能浏览发布信息。如果将每个设备的计算及宽带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与共享,这些设备就有可能具备比那些服务器更为强大的能力。这就是分布计算理论诞生的根源,也是SNS技术诞生的理论基础。所以,SNS这个工具的目标是帮助现有的互联网设备(包括PC和服务器)、3G网络设备(包括手机和移动网络后台设备)建立起高效的连接,而且设备之间的连接完全摆脱现有的服务器。在这些设备互相连接之后,SNS通过分布式的计算方法,将散布在网络中的各种设备的CPU、硬盘、带宽都利用起来,为用户观看高质量的电影、听歌、聊天、通话、交友、交易、游戏等活动提供更快、更强、更高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⑤百科全书(Wiki)

Wiki可以理解为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由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探讨。Wiki指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

Wiki一词源自夏威夷语“wee kee wee kee”,本是“快点快点”之意。1995年,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为了方便社群的交流创建了全世界第一个Wiki系统——Wiki Wiki Web,并用它建立了波特兰模式知识库(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在建立这个系统的过程中,沃德·坎宁安创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称,并且实现了支持这些概念的服务系统。这个系统是最早的Wiki系统。从1996年至2000年间,波特兰模式知识库围绕着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不断发展出一些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从而使Wiki的概念不断得到丰富,同时wiki的概念也得到了传播,出现了许多类似的网站和软件系统。

有人认为,Wiki系统属于一种人类知识的网络系统,网民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这类操作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小。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了简单的交流工具,帮助大家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个领域的知识。

与其他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具有开放取阅、维护快捷、格式简单、链接方便、修订便捷等优点。

三、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

计算机网络系统由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在网络系统中,网络硬件系统是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物质基础,它是网络运行的实体,对网络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网络软件系统则是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灵魂,它是支持网络运行、提高效益和开发网络资源的工具。

1.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

要建立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首先要将计算机及其附属硬件设备与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即物理连接。不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硬件方面是有差别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硬件日趋多样化,功能上也日趋完善,结构也更复杂。常见的网络硬件有:计算机、通信介质、网络接口卡、传输与交换设备、网络互联设备等。

(1)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互联起来的计算机和各种辅助设备,根据其在网络中的“服务”特性,被分为网络服务器和网络工作站。

①网络服务器。在计算机网络中,一些计算机或设备应其他计算机的的请求而提供服务,使其他计算机通过它共享系统资源,这样的计算机或设备被称为网络服务器。服务器是具有较强的计算功能和丰富的信息资源的高档计算机,它为网络中的用户提供共享资源并负责管理网络资源、提供网络应用服务、处理网络通信、响应工作站上的网络请求等。服务器是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网络工作站。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有些计算机请求提供服务,而不为其他的计算机提供服务,这类计算机被称为网络工作站。网络工作站是通过网络接口卡连接到网络上的个人计算机,它保持原有计算机的功能,作为独立的个人计算机为用户服务,同时又可以按照被授予的一定权限访问服务器。各工作站之间可以相互通信,也可以共享网络资源。有的网络工作站本身不具备计算功能,只提供操作网络的界面,如联网的终端机。

网络工作站通过运行工作站启动程序与网络相连,登陆到网络服务器上,它可以参与网络的一切活动。当退出网络时,又可以作为一台标准的计算机使用。服务器和工作站进入和退出网络时有明显的区别。工作站可以随时进入和退出网络系统,且不影响其他工作站的工作,而服务器必须在网络需要时进入网络,而且只要网络系统中有工作站未退出网络,服务器就不能退出网络系统,否则就会造成通信的中断。

(2)通讯介质

在计算机网络中,信息从一台计算机传输给另一台计算机,从一个节点把信息传输到另一个节点,都是通过通讯介质来实现的。通讯介质是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信号的重要媒介,它提供了数据信号传输的物理通道。通讯介质的选择极大地影响着通信的质量。通讯介质按其特征可分为有线通信介质和无线通信介质两大类。有线通信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无线通讯介质根据频率,可以划分为地面微波通信系统、卫星微波通信系统、无线广播通信系统和红外线通信系统。

(3)网络接口卡

网络接口卡又称网络适配卡,简称网卡,它是计算机与通讯介质的接口,是构成网络的基本部件。网卡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网络数据格式与计算机数据格式的转换、网络数据的接收与发送等。在接收网络通信介质上传送的信息时,网卡把传来的信息按照网络上信号编码要求交给主机处理;在主机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网卡把发送的信息按照网络传送的要求用网络编码信号发送出去。

(4)传输与交换设备

传输与交换设备是数据在通信子网中进行传输时专门从事信息传输工作的设备,它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数据有效地在通信子网中从一个网段传到下一个网段,直到目的地。常用的传输与交换设备有:

①多路复用器。多路复用器可将信息群只用一个发射机和接收机进行长距离的传输。多路复用器通常有两种类型:频分多路复用器FDM和时分多路复用器TDM。频分多路复用器多用于连续信号传输,而时分多路复用器TDM多用于时间离散的数字信号的传输。

②集中器。集中器对各终端发来的信息进行组织,不工作的终端不占用信道。

③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是计算机网络通信中极为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设备,它主要进行信号交换,同时具有调制和解调两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