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播音主持艺术11
13830900000007

第7章 关于电视新闻传播改革的思考(1)

罗莉

一、概念辨析与专业思考

一直以来,广播电视领域的专家、学者都在争论这样的话题:播音、主持是两个概念、两种工作,还是一种工作而分工、侧重有所不同?

对此,有人认为:播音、主持应有所区分,从创作过程与表达方式来看,二者不同,各有内涵,是不同概念;也有人认为:播音、主持应合二为一,它们的工作属性相同,都是要在镜头前、话筒前以语言、形象传达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只是具体任务各不相同,有所侧重,从传播角度看,以“播音”称谓为好。凡此种种,莫衷一是。要理清这一问题,应当有一个科学的角度和发展的眼光,以实践为依据,进行理性思考、科学辨析。

就电视新闻节目而言,从当前的一线实践中可以看到,播音与主持几乎分不开,呈现出集合一体的状态。例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直播间》以及各台的多档新闻节目中,“主播”时而播报新闻消息,时而为电视新闻片配音(导语、新闻片一体播),时而与新闻现场记者进行电话连线、视窗对接,时而与现场嘉宾对话,形成多向度、立体化的互动传播形式。目前这种新闻传播方式已成常态,在一次节目中很难分得开哪是播音,哪是主持,它们是有机结合于一体的。当然,有的电视新闻节目或栏目由于传播定位不同、人员特长不同,根据需要,播音与主持在任务分配上有所侧重,但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

事实证明,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事业的发展,那种广播电视传媒业内硬性规定的传播工种界限(如: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现在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应该说,在我国,“主持”概念是“播音”概念的发展,传播观念的更新给予了其新内容、新变化、新发展。所以,“播音主持”应当是一个“整体概念”。当然,这之中既有对原先明确分工的打破与拓展,也有传播内容、方式的变化,语言表达的多样化,以及从业人员素质、能力的高要求。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当前,传媒意识提高,传播方式、手段丰富多样,一线实践给了我们足够的理由:从时代、事业的现状与发展而言,我们不宜将“播音”、“主持”人为地分开,也不宜简单地用某一概念来涵盖另一概念。“划分”与“取代”都不够严谨,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角度,我们都应将“播音主持”作为一个“集合概念”来看待。

基于这一观点,我们可将新闻消息节目的播音主持者,称为“新闻主播”,将新闻杂志、专题、评论类节目的主持者,称为“新闻主持人”。这与其具体工作内容与方式有关:

“新闻主播”的称谓,能体现其以新闻消息播报为主的特性,也能体现出播报主体富有特性的传达特点。

“新闻主持人”的称谓,能体现其对新闻事实、事件的亲历调查、专项报道,有更多深入、个性化的分析和评议。

我们知道,在我国,“主持人”、“主播”这些称谓以前是没有的,一直以来只有“播音员”这一名称。由于严格的专业分工,播音员的工作内容相对单一,他们基本不采访和编辑稿件,采用的稿件是报纸的“新华体”文稿,文字化严重,不适合口语传播的需要,播音员不允许对所播稿件改一个字,只能照原稿播出。这是当时的时代面貌、事业初创的局限所致。这的确带来一些弊端,但不能因此就断定从事播音工作的人整体水平不如记者、编辑(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老一辈著名播音员都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与素质)。相反,很多老播音员改行当编辑后,他们的编稿水平很高,不但掌握政策、宣传目的,而且语言通顺、上口,更能体现、突出听觉传播的特点。

应当看到,广播电视媒体曾经的严格分工造成播音员不能动笔、采访,只能播音的现状,是当时的时代局限所致。其实从事播音工作的人是一种特殊人才,需要具有一定的先天条件和各种素质。如较好的语言、声音、形象条件;一定的思维能力、思想道德与文化水平;丰富的知识积累;快速识读稿件与理解感受能力;懂得有声语言编码规律、掌握语言表达技巧;能将他人写的稿件内容、思想感情快速、高效地换化为本体的。过去严格专业分工的好处是:各工种分工细化、优化,可形成“强强联合”的优化传播。但同时也限制了某些工种能力的全面发展。

当前,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大的发展,主持人机制的引入,不少以前的编辑、记者也能出声、出镜做主持人了;不少以前的播音员也扩大了创作领域,成为“主持人”、“主播”,能够参与节目的策划、采访、撰稿与制作了。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很多:语音严重不规范者有之;声音哑、噎、捏、挤者有之;语言表达跳字、蹦字、句碎、播不清者有之;断句错、无主次者有之;欠感受、客观念稿者有之;当然,也有思维能力欠缺,各种积累差,主持过程中不知所云者。凡此种种,必须引起重视,有所改观,才能真正配得上主持人、主播这一称号。

今天,我们仍要坚持语言表达的能力培养,不能因播音工作的拓展而放松这一基础能力的专业学习与训练。作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如果没有这一基础,那么,比写、比采访不如记者,比编辑业务不如编辑,比操作不如技术人员,那还有立身之本吗?如果不想让别的专业取代自己,而自己又能干其他专业所能的工作,就要立足表达(有稿与无稿、复现与即兴),站稳自己的疆土,开发其他领域,最终融合于自己的职业中。

某电视台领导曾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实习生说,培养播音主持专业出身的学生做现场报道,要比培养学新闻的学生做现场报道强(主要是指胜任镜头前快速播出的状态)。另有一例,某电台的领导曾经让记者、编辑播自己写的稿子,试图取代播音员,但时间不长就维持不下去了,原因是记者、编辑播自己写的稿子都念不清,紧张、总是出错,播音质量很低,不仅无法胜任工作,还给本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这一不按规律办事、不懂语言表达有其自身创作规律的尝试,在很短时间内就宣告了终结。这说明,无论是他人写稿还是自己写稿,无论是有稿播音还是即兴表达,在有声语言表达时,都具有各自的一套思维内涵、编码与换化过程。因此,传播者必须具有不同于常人的表达和表现能力并依工作需要不断变换适应,才能胜任自己所从事的媒体传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