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播音员主持人汉字读音手册
13830500000005

第5章 B(3)

鬓发(bìn)

“鬓”字,极易误读成阴平。脸两侧靠近耳朵的头发。还有“鬓角”、“两鬓”、“双鬓”、“云鬓”等词。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上阕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木兰辞》写女扮男装的木兰女关山万里、征战疆场还故乡后的情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装。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并州(bīng)

太原市的别称。相传大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并州即为古“九州”之一。汉置并州,治所在晋阳;隋朝改称太原,宋时升为太原府。读阴平音bīng的“并”字,只在“并州”一词里用,其余一律读作去声的bìng。

槟榔(bīngláng)

果木名,常绿乔木,树干高且直。果实叫“槟榔子”,可食用亦可入药,有帮助消化和驱除绦虫等作用。原产于东南亚,自古我国广东、福建、云南、台湾等地(热带或亚热带)均有栽植。左思《吴都赋》中有“槟榔无柯,椰叶无阴”的记载。湖南民歌《采槟榔》词曰:“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马来西亚北部的华侨聚居地——槟榔屿州(1910年孙中山曾在此召集会议,决定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史称“黄花岗起义”)及首府槟城和亚洲最长的公路桥——槟城大桥中的“槟”字都与“槟榔”有关,因此都应读作后鼻音的bīng。

屏除(bǐng)

除去、排除的意思。还有“屏弃”、“屏绝”、“屏退”等词。“屏”还有抑制、收敛的意思,如“屏气”、“屏息”、“屏住呼吸”等。“屏”字在“屏风”、“屏障”、“围屏”、“屏蔽”、“荧光屏”、“孔雀开屏”等词里,要读píng。

摒除(bìng)

排除。与“屏除”意同字不同,音亦不同。另有“摒弃”、“摒绝”等词。

钵盂(bōyú)

“钵”是梵语“钵多罗”的省称。这里指古代僧徒用的食器,多为陶制,比盆小,平底,口小,形稍扁。唐诗僧贯休《陈情献蜀皇帝》:“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盂”是指敞口的盛液体的器皿,如“水盂”、“痰盂”等。

般若(bōrě)

佛教名词,为六波罗蜜之一。意译“智慧”或曰脱离妄想,归于清净。佛教用来指如实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东晋佛法兴盛,当时社会上玄学风行,佛教也借用老庄玄学来解释佛教思想。老庄的玄学讲无,大乘佛教般若学讲空,两者以此相得益彰,因此当时的佛教般若空宗思想得到了极大发展,并出现了所谓般若学的“六家七宗”。到了姚秦时代,龟兹国佛学大师鸠摩罗什于公元401年到达长安,佛教般若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他翻译的印度佛教哲学著作,号称“三论”,对我国内地佛学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弟子还写有《般若无知论》等论文。

吐蕃(tǔbō)

公元7到9世纪青藏高原上由雅隆农业部落为首的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藏族奴隶制地方政权名。计传九代,历时200余年。其间,赞普松赞干布时定都拉萨,松赞干布和弃隶缩赞先后与大唐文成公主、金成公主联姻,唐、蕃通使频繁,经济文化联系至为密切。拉萨大昭寺门前立有“唐蕃会盟碑”,碑文中的彝泰年号是目前仅知的唯一的吐蕃年号。吐蕃政权崩溃后,宋、元、明史籍仍沿用旧称。“吐蕃”,音转为“土伯特”。“吐蕃”中的蕃字不取fān或fán音。

伯仲(bózhòng)

原指哥哥和弟弟,老大和老二。后多用于评价人物的次第,比喻不相上下、等量齐观的人和事。有“伯仲之间”、“难分伯仲”、“伯仲叔季”等词。陆游《书愤》一诗盛赞诸葛亮的《出师表》有“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句。另外“伯父”一词里的“伯”字也读bó,指父亲的哥哥或称呼跟父亲辈分相同而年纪较大的男子。

布帛(bó)

丝织物的总称。《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向齐宣王阐释自己“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时,将其理想述之为:“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隋唐五代时期,妇女们在娱乐、出行、家居、劳作时常披一以纱罗织成的长条巾,上有印花和绘画,或披于肩,或挽于臂,行走时随风飘动,名曰“披帛”。汉语里另有“财帛”、“玉帛”、“竹帛”、“缣帛”、“帛画”、“帛书”等词。

古代人们在还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最早是将字写在竹片上。春秋战国以后,人们开始渐渐地在丝织品“帛”上写字作画,即为“帛书”。帛质地轻薄柔软,易书写绘画,易携带,易收藏;又可随文字的短长裁断,用轴卷成一束,便于阅读。“帛书”有两种形式,一是卷轴式,二是折叠式。1949年湖南发掘出土的战国时代楚墓里就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绘画作品之一“人物龙凤帛画”,1973年又发掘出土了“人物御龙帛画”。1972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丁字形彩绘帛画”,被认为是上古绘画最精美、最完整的作品。出土的帛医书中有《五十二病方》,记载了二百四十多种药物,并有药物炮制和饮服的方法。

柏拉图(bó)

约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其《理想国》《法律篇》等著作,集中表现了他的道德、政治和教育理论,古“柏”字,从《广韵》博陌切,中古入声字。读bó的古语词有“柏舟”(《诗经·柏舟》篇)、“柏人”(战国赵邑,在今河北省隆尧县)、“柏梁体”(汉武帝时的七言诗体)、“柏台”(御史台)、“柏府”(御史府)、“柏海”(古湖泊名,即今青海鄂陵湖)。

古“柏”字发展至今,分为两支:(1)仍读bó音,多用于音译字。除了“柏拉图”外,还有“柏林”(民主德国首都,东、西德统一后仍为首都)、“柏辽兹”(19世纪法国音乐家)、“柏崎”(日本中北部工商业北部城市)、“柏培拉”(索马里北部城市)等。(2)变读为上声音bǎi。现代汉语有“柏树”、“柏木”、“柏油路”、“侧柏”、“桧柏”、“翠柏”、“松柏”等树木及木制品名称。作地名用字,如河北省的柏乡县、河南省的桐柏县、河南湖北交界的桐柏山等。姓氏用字,《百家姓》收。相传古帝柏皇氏的后裔有柏氏(见《姓觿(音xī》)。复姓“柏常”、“柏侯”中的“柏”字都读上声。“柏”字,只在“黄柏”一词里读去声的bò。

亳州(bó)

旧名亳县,今在安徽省西北端,涡河上游,邻接河南省,为新增地级市。秦置谯县,北周为亳州治。1912年改为亳县。

“亳”又是古都邑名,为商汤最初在山东曹县一带建立的都城,后几经迁徙,数易其都,最终商王盘庚在河南安阳(小屯附近)定都。古时建国先立社,所以当时还有“亳社”,以祭祀土地神。“亳”字,1957年普通话异读词第一次审音审为bó音。注意与“毫”字相区别,容易误读成háozhōu。

鹁鸪(bógū)

黑褐色羽毛的一种鸟,天将下雨或刚晴时,常在树上咕咕地急叫,也叫“水鹁鸪”。其名类似于其鸣。陆游《东园晚兴》诗云:“竹鸡群号似知雨,鹁鸪相唤还疑晴。”

锡箔(bó)

指涂过金属粉或裱上金属薄片的纸,旧时做冥锭用。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时审“箔”字为“统读”bó。

“箔”字还有其他三种解释:(1)用竹子或秫秸织成的帘子,如“苇箔”、“席箔”;(2)养蚕用的竹筛子或竹席,如“蚕箔”;(3)一般的金属薄片,如“金箔”、“铜箔”等。

浇薄(jiāobó)

书面语中指人情或风俗的刻薄、不淳厚。如“世风浇薄”、“人情浇薄”等。古“浇”字本身即有“薄”的意思,如“浇风”、“浇末”、“浇季”。

跛子(bǒ)

指腿、脚有毛病的人,行走时不能保持身体平衡,向两边摇晃。汉语里另有“跛脚”、“跛行”、“跛足”、“跛鳖千里”等词。

颠簸(bǒ)

“簸”字,极易误读成阴平。上上下下地摇摆震荡。“颠簸”,古时也写作“颠播”,“播”字通“簸”,都是“摇晃”的意思,也与“簸”同音。《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凤雏先生庞统给曹操献连环计曰:“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风浪不息。北兵不惯乘舟,受此颠播,便生疾病。若以大船小船各皆搭配,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

薄荷(bòhe)

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方茎,叶对生,秋季开唇形花。茎叶有清香味,可提取薄荷油、薄荷脑,供医药、食品和化妆品工业用。汉语词有“薄荷油”、“薄荷糖”、“凉薄荷”、“薄荷烟”等。

黄檗(bò)

又叫“黄柏”。“柏”是“檗”的异体字,音bò。“黄檗”,属芸香科,落叶乔木为长白山及小兴安岭林区主要阔叶树种之一。枝茎可提制黄色染料。皮根均可入药。《本草纲目》三五“木”二有“檗木”条。

擘画(bò)

“擘”字,极易误读成阳平。书面语中指筹划、安排,也写作“擘划”。《淮南子·要略》将《齐俗》篇概略解释为:“齐俗者,所以一群生之短修,同九夷之风气,通古今之论,贯万物之理,财制礼义之宜,擘画人事之始终者也。”

巨擘(bò)

“擘”字,本义是大拇指。在一个领域里有能力、有威望的杰出人物或居于首位的人物被称作“巨擘”。如《孟子·滕文公下》中,孟子对匡章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虽然,仲子恶(音wū,叹词,何言也)能廉?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还有“商界巨擘”、“学界巨擘”、“医界巨擘”等。

簸箕(bòji)

用竹篾(音miè)或柳条编织的三面有边儿、一面敞口的器具,用来扬弃粮食中的杂物。也有用铁皮和塑料制成的,多用来撮垃圾。另外,人的指纹有一种类似于簸箕形的,跟“斗”相对。“箕”字,极易误读成轻读的qi。

逋留(bū)

原意是逃亡、拖延,在这里是逗留、稽留的意思。汉语词还有“逋逃”、“逋客”、“逋亡”、“逋欠”、“逋租”等。

汉语里另有“逋慢”一词,意为有意规避,不遵守法令。如李密在《陈情表》中表明自己家有老母、不愿出仕为官的心情时表述曰:“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北宋有“梅妻鹤子”处士林逋,不娶无子,刚正直谏,三次遭贬。终孤身一人隐居杭州西湖孤山,以植梅放鹤自娱自乐,死后被宋仁宗谥为“和靖先生”。

白醭儿(bú)

酒、酱、醋及部分食物或蔬菜闷捂久了变质后在其表面生出的白霉。白居易《卧急来早晚》诗云:“酒瓮全生醭,歌筵半委尘。”也泛指一切东西受潮而生的霉斑。杨万里《风雨》诗云:“梅天笔墨都生醭,棐几文书懒拂尘。”“醭”字,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时审为“统读”bú。

反哺(bǔ)

“哺”字,义为喂养、哺育。传说雏乌长大以后,衔食喂母乌。《本草纲目·禽部》释曰:“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反哺”的“反”作“返”。今常比喻子女长大后奉养父母,如“反哺之情”。另外“哺”字还有“嘴里嚼着食物”的意思,如《汉书·高帝纪上》载:当年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刘邦欲答应策士郦食其立六国,“以问张良,良发八难。汉王辍饭吐哺,曰‘竖儒几败乃公事!’”曹操《短歌行》结尾云:“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哺”字,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时审为“统读”bǔ。容易误读成pǔ。汉语里另有“哺乳”、“哺育”等词。

大埔(bù)

在广东省东北部,梅州正东,韩江中游,邻接福建。晋置义招县,隋改万川县,唐为海阳县地,明始置大埔县。现为梅州市所辖县。1962年普通话异读词第三次审音时审定“大埔”里的“埔”字读为bù。“埔”字用于“黄埔军校”、“中法黄埔条约”时,音pǔ。

安瓿(bù)

在商代至战国时指盛水或酒的器皿,圆形、深腹,有的有两耳,像后代的小瓮子或小瓦器。汉代的“瓿”也用以盛酱、醋等物。“安瓿”指装注射剂用的密封的小玻璃瓶,用药时须将瓶颈的上端弄破,英文形式为ampou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