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播音员主持人汉字读音手册
13830500000010

第10章 C(5)

椎心泣血(chuí)

“椎”字,义同“捶”,意思是捶打自己的胸膛,哭泣得眼中出血,形容极度悲痛的样子。李商隐《祭裴氏姨文》中有“椎心泣血,孰知所诉”句。

棒槌(chui)

洗衣时捶打衣物用的木棒。戏曲界也指外行为棒槌。承德有棒槌峰山。

淳于(chúnyú)

(1)古国、古邑、古县名。一说指春秋时的淳于国,周武王封淳于公,其后因以为姓。另一说是杞国的都城淳于邑。汉曾置淳于县,北齐废。故址在今山东安丘东北,一名杞城,居者以地名为姓。(2)复姓。战国时有齐国大臣淳于髡,曾用隐语讽齐威王亲理政事,又与邹忌论政,支持其法制改革。

鹑衣(chún)

因鹌鹑尾秃,羽毛又短又花,像古时敝衣短结,故用以形容破烂不堪、打着许多补丁的旧衣服。汉语有“鹑衣百结”词。如杜甫的绝笔之作《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中有“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句,表现作者晚年生活的艰辛困厄。

踔厉(chuō)

腾跃的样子,书面语中形容人精神焕发、议论纵横、见识高远。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一文中评价柳宗元时说:“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啜泣(chuò)

“啜”,在古代指食或饮。如“啜茗”(喝茶)等。“啜泣”是指饮泣、抽噎。《诗经·王风·中谷有蓷(音tuī,药草名,即益母草)》中有“有女仳(音pǐ)离(夫妻离散),啜其泣矣”句。

风姿绰约(chuò)

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柔美的样子。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司马相如《子虚赋》中有“若夫青琴宓(mì)妃之徒,绝殊离俗,娇冶娴都,靓庄刻饬,便嬛绰约”句。

刺啦(cīlā)

象声词。形容撕裂声、迅速划动声。汉语里另有“刺棱”、“刺溜”等词。

挨呲儿(cīr)

遭到申斥、斥责。“呲”字在“挨呲儿”一词里一般要儿化。

吹毛求疵(cī)

“疵”字,极易误读成pī或pì。把皮上的毛吹开寻找疵点,指刻意挑剔别人的毛病和差错。《韩非子·大体》中有“不吹毛而求小疵”句,意思是不吹开毛来挑人家的小毛病。古代汉语里省略作“吹毛”。

鸬鹚(lúcí)

一种水鸟,俗称“鱼鹰”。羽毛全黑,能游泳,善捕鱼,飞行时直线前进,用树叶、海藻等筑巢,喉下的皮肤扩大成囊状,捕得鱼就放入囊中。我国南方多饲养此鸟用以帮助捕鱼。

糍粑(cíbā)

用糯米(江米)蒸熟捣碎后做成的饼状食品。另有“糍团”一词。

刺挠(cìnao)

北方口语里指身体某部分皮肤发痒。

枞树(cōng)

即冷杉树。一种树皮呈灰色、茎干高大的常绿乔木。果实呈椭圆形,暗紫色。木材可制器具。广东、湖南一带的方言将“松”读如“枞”,故有一种说法“枞树”就是“松树”。1957年普通话异读词第一次审音时审“枞树”中的“枞”字为cōng,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又重新加以确认。

青骢马(cōng)

“骢”字,极易误读成zōng。青骢马即毛色青白相间的马,借指骏马。如晏几道写闺思的《生查子》词的上阕:“金鞍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马鬃”指长在马颈上的长毛,与马匹全身的毛色并无关系。

从容(cóng)

意为不慌不忙、沉着镇静。1985年之前,“从容”一词中的“从”字读作阴平cōng。考虑到“从”字的这种阴平读法在实际语言的运用中使用频率太低,所以1985年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取消了这个阴平读音,规定“从”字“统读”为阳平cóng。与之相关的词还有“从容不迫”、“从容就义”、“举止从容”等。

淙淙(cóngcóng)

“淙”字,音cóng,从《广韵》藏宗切,中古平声字。象声词。形容水流的声音。如“流水淙淙”、“淙淙的小溪”等。《说文解字》曰:“淙,水声也。”高适《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现代汉语里只有两个“淙”字连用的情况。极易误读成zōng。

辐辏(còu)

车轮的辐集中到毂(音gǔ)上。引申为人或物聚集一处,如“辏集”。陆机《辨亡论》中有“异人辐辏,猛士如林”句。《五代史补》中写五代时南方各地商业的繁荣,如钱塘:“时潮水初满,舟楫辐辏,望之不见首尾”。

腠理(còu)

中医指皮肤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扁鹊过齐,在朝见齐桓公时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公不听。后来齐桓公又多次拒绝扁鹊的忠告和医治,结果不久病死。

殂谢(cú)

指死亡。如诸葛亮《出师表》开篇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陈亮《中兴论》有“又况南渡已久,中原父老日以殂谢”句。汉语里另有“殂逝”、“崩殂”、“殂亡”等词。

猝死(cù)

突然死亡、急死。表象健康的人,因体内潜在的进行性疾病,可在某些外因(如激动、疲劳等)的作用下或没有外因,突然发生的非暴力性死亡。最常发生猝死的原因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汉语词还有“猝尔”、“猝发”、“匆猝”、“仓猝”、“猝然”、“猝不及防”等。

蚕蔟(cù)

指用稻秆、麦秸等扎成的供蚕吐丝作茧的设备,有圆锥形、蛛网形等式样。“上蔟”,指的是蚕发育到一定时期,就停止吃东西,爬到蔟上去吐丝作茧。

蹙眉(cù)

“蹙”字,紧迫、紧缩。“蹙眉”指皱起眉头,一副愁苦的样子,与“蹙额”义近。元代白朴《墙头马上》写尚书之子裴少俊与总管之女李千金一见钟情,夤(音yín,深)夜私奔,终成眷属。其第一折《那吒令》中,写情窦初开的少女李千金:“本待要、送春向池塘草萋,我且来、散心到荼蘼架底。我待教、寄身在蓬莱洞里,蹙金莲,红绣鞋;荡湘裙,鸣环珮,转过那曲槛之西。”

一蹴而就(cù)

“蹴”字,踩、踏义。成语“一蹴而就”指只要踏一步就可以成功,形容办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成功。“蹴”字,容易误读成jiù。

汆汤(cuān)

烹调方法的一种,即把食物放在沸水中稍煮一下,捞出待用。又如“汆丸子”、“汆肉片儿”等。

撺掇(cuānduo)

指从旁鼓动、怂恿或劝诱别人去做某件事情。义与“撺弄”相近。

攒聚(cuán)

聚拢、拼凑的意思。如“他用零件攒了一辆自行车”、“攒了一台电脑”。“攒聚”,意为紧紧地聚集在一起。汉语词另有“攒集”、“攒射”、“攒三聚五”、“人头攒动”、“万箭攒心”等。

“攒钱”有两读:(1)读cuánqián,指将分散、零散的钱款拼凑、聚拢到一起来,用于同一个目的。(2)读zǎnqián,即积蓄、储蓄。如“攒钱买房子”。另外“攒”字还可以组合成“积攒”、“攒邮票”、“攒打火机”、“攒点儿劲儿”等词。

分爨(cuàn)

“爨”字,旧时指锅灶,也指烧火煮饭。《世说新语·德行·二十六》载:“祖光禄少孤贫,性至孝,常自为母炊爨作食。”“分爨”旧时指兄弟分家、另起炉灶过日子。

璀璨(cuǐ)

“璀”字,极易误读成阴平。形容珠宝、玉石等光彩明艳。

淬火(cuì)

金属或玻璃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把合金制品的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浸入冷却水、油或空气中,急速冷却,以增加其硬度和强度。古代在铸造刀剑时,将烧红的刀剑浸入水和其他液体中急速冷却,使之坚硬。汉语词“淬砺”指刻苦进修磨砺以期提高。

毳毛(cuì)

原指鸟兽的细毛。当代医学上指除了头发、腋毛、阴毛以外的其他部位表面所生的细毛或绒毛为“毳毛”,也可以理解为“寒毛”。

皴裂(cūn)

皮肤因受冻或受风吹而裂开。如“天冷了,手都皴了”。杜甫在《乾员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中写因受安史之乱,携家逃难、流离他乡的窘况时道:“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北方方言里也指皮肤上积存的泥垢和脱落的表皮,如“瞧他那脏样儿,一脖子皴”。

思忖(cǔn)

细想、思量、揣度的意思。相关汉语词还有“自忖”、“忖量”、“忖摸”、“忖度”等。长沙岳麓书院楹联有“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的名句。

蹉跎(cuōtuó)

古时一指失足、颠蹶。如《楚辞·九怀·株昭》中有“骥垂两耳兮,中坂蹉跎”句。亦比喻为失意,经历坎坷。又如白居易《答故人》诗云:“见我昔荣遇,念我今蹉跎。”二指失时、光阴虚度。晋人周处年少时作恶乡里,后知自己已为人情所患,有意改之,又担心自己“年已蹉跎,恐将无及”。朋友对他说:“古人贵朝闻夕死,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见《晋书·周处传》)现有“岁月蹉跎”、“人生蹉跎”等词。

嵯峨(cuóé)

指山势高峻,而且呈有棱有角像锯齿的形状。《后汉书·冯衍传》有“瞰太行之嵯峨兮,观壶口之峥嵘”句。容易误读成cuōé或chāé。

矬子(cuó)

方言中指个子矮小的人,如“矬子里拔将军”。

痤疮(cuóchuāng)

通称“粉刺”。一种多生于年轻人面部的常见皮肤病,重的可累及胸及肩背部,通常是圆锥形的黑头儿小红疙瘩,多由皮脂腺分泌过多、消化不良、便秘等引起。“痤疮”,容易误读成zuòchuāng。

安厝(cuò)

“厝”字,安置、放置的意思。“安厝”指停放灵柩或暂时浅埋以等待正式安葬。《列子·愚公移山》写天帝被北山愚公率领子孙挖山不止的精神感动,“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太行、王屋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厝火积薪(cuò)

“厝”字,放置的意思。“积薪”指柴堆。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极大的危机。《汉书·贾谊传》载:汉初,匈奴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贾谊多次上疏文帝,陈述政事。曰:“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事,何以异此!”

挫折(cuò)

指办事情失利或失败。相关汉语词还有“挫伤”、“受挫”等。“挫”字,极易误读成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