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08—2009
13811800000069

第69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19)

②欧阳峣.刍议地方性商科院校的办学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05,(12):29。

③郑确辉.面向未来的商科人才培养[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2):90。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思考

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丽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举足轻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要从教育理念、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理念;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这一课程的建设。进入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等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只有努力走创新之路,成为创新的大力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真正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落到实处。

一、更新教育理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这既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要求,是新时期我们必须树立的理念。

“体现时代性”,就是要从时代的高度去审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理念、体系、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使其与时代同步,展现时代特征、时代精神和时代发展趋势。当前,“体现时代性”,从内容上讲,就是要使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反映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把握规律性”,就是要遵循大学教育的规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和认知的规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同时也具有科学性。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并不是相互对立的,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只有认识、把握了这些规律,并自觉使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建立在规律的基础上,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才具有科学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必须以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的认识为依据,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创新对路、行之有效。

“富于创造性”,就是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永葆生命力的源泉。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首先要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要善于从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中汲取养料,在继承与发展中创新。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直面现实实践,不能回避现实,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动力更多的来源于社会实践的要求。

“增强实效性”,就是要通过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有效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功能,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落到实处。“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不仅是我们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创新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目标。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呈现国际化、网络化和大众化的发展趋势,面对新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树立以下三种理念:

第一,开放理念。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可能使学生的思想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必须突破高校与社会的隔离,必须提高对社会、世界开放性的认识,勇敢地迎接社会和世界上各种思潮和文化,抵抗不良思潮和文化的侵蚀,吸收和借鉴其中的先进成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判断、选择、适应能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马克思主义从来就是开放的思想体系,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中,在多视角、多方位的比较中与时俱进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才能使学生真正把握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真谛。

第二,主导理念。高等教育的网络化和大众化,促使学生的多样化个性的展现,开放的社会显示了多样的社会需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正视和尊重多样性。但是任何多样化的发展,都要受一定社会规范的限制,背离了一定取向和规范的多样化,不仅会破坏社会整体的有序性和共同基础,而且必然引发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多样化不能任其泛滥,更不能以多样化否定统一性,必须树立主导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中心内容,要立足于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教育,帮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

第三,交往理念。树立交往理念,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把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自我教育融为一体,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教学相长、亲密友爱的师生关系。其次,必须让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过程,必须采用情理交融、循循善诱、启发引导的方式,激起大学生内在的道德需要和政治自觉,调动其参与教育过程的积极性。积极开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让学生学会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学会自辩是非善恶,自主进行正确的价值和行为选择。

二、加强学科理论研究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方法改革、师资培养和学科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依托的学科认知存在误解与偏差,没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当作科学进行研究,当作学科加强建设。应该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同时也具有科学性,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并不相互对立、排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显而易见、不容含糊,它的设置是社会主义大学本质要求的体现。但与此同时,它的科学性也十分重要,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努力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在完成理论宣传任务的同时,也讲出学术性,用科学研究成果支撑教学,用自己深刻理解和真正把握的科学理论说服学生、启发学生,真正实现科学理论进学生头脑。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依托的学科已经设立了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这是一个极好的契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科研创新意识和科研创新精神。科研创新意识是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中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对理论与实际结合进行思考的动力,是科研创新精神的基石,而科研创新精神则是启发创新者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了科研创新意识和科研创新精神,就可以不断关注思想政治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和发展,从对实践的探索中提升理论,丰富教学的内容;就可以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以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独特理解进行教学,研究新教法,使教学走入深层次,而不是满足于对教材中现有知识的传授;就可以在课堂上注重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成为能够自觉、自由创造的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把这种科研创新意识和科研创新精神带入理论研究,带进课堂教学,必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创新有着特定的含义,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从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以对新问题、新情况的分析和解答,补充、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社会实践变化的要求,提出前所未有的新观点、新见解,形成新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品质,是通过其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特点反映出来的。正是这种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根据现实发展的状况不断发展自身的要求,具有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用世界的眼光、现实的眼光进行理论的创新,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融入今天的世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易于走进大学生的视野。第三,对所教学和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方法论上的创新,即转换新视角和运用新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都应进行方法论上的创新,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面向新的时代、面对新的实际。要注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我们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要产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科自己的研究方法。

科研创新在教学上主要表现为问题意识、探讨意识等。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开端,它可以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培养的环境和气氛。传统上,教师在课堂上几乎提供所有问题的答案。实际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它是依托知识的思想教育,要求课堂教学要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也就是要有鲜明的针对性。具有问题意识才能使师生的双向交流、互动成为可能。现阶段,重大的理论问题、现实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层出不穷,必须要以探讨的态度去对待,通过各种思想的碰撞,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将“结论”强加于学生。

三.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课堂,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起关键作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并不理想,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其实,只有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才能胜任其所承担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 这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素质要求。

首先,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能够有效地教育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价值观,关键是教师自身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科学的世界观,要对自身所教的理论“诚教之,笃信之,躬行之”。教师在政治信仰上应做到五信:一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二是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三是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四是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五是教师对所讲内容的信服。只有教师正确解决了政治信仰问题,讲的道理才能理直气壮,才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学生也才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诉求。也就是说,教师只有真信,才能做到真教,学生才会真学而获得真知与真信。

其次,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当前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一方面社会不断从理论层面上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新的课题,另一方面学生的思想也日趋复杂和多样,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其他课程相比,有着特殊的难度。因此,相对于其他课程的教师而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具备体现时代性和创新性的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且要成为本学科的“专家”,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针、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上下功夫,提高教学水平。

再次,还要有过硬的学术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说服力来源于其内在的科学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从根本上必须依靠“以理服人”来实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明显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术水平从根本上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素质。科研要立足于教育教学的实践,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只有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热点问题、疑点问题进行了研究,有了深入的认识,才能在较深的层次上回答学生的疑问,说服学生,增强理论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