嗔痴为佛家三毒中的两毒。在佛家看来,人类内心的苦闷和焦虑都是由嗔痴所引发。当一个人的内心总是被嗔火与愚痴所占据,就好像一个人随时揣着弓和箭,稍有不顺,便出手伤人。戒嗔痴也就成为佛家修行的重要功课。
痛苦的源头不在别处:愤怒,我们的老朋友
观自在菩萨,形神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很多人都没有能力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怒气,而且又常常会为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勃然大怒或愤愤不平。人类内心的愤怒是由对客观现实的不满而生出,比如,遭到失败、遇到不平、个人自由受限制、遭人反对、无端受人侮辱、隐私被人揭穿、上当受骗等。表面看起来愤怒由于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或者被人攻击和排斥而激发的保护自己的行为。其实,用愤怒的情绪困扰灵魂,乃是一种自我伤害。
对身体的伤害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愤怒对灵魂的摧残尤为严重。由灵魂而生的愤怒情绪,又回过头来伤害灵魂本身,让灵魂变得躁动不安,失去原有的宁静和提升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这是灵魂的一种自戕。
我们常常让愤怒占据了大部分的灵魂空间,让灵魂负载着重担,无法观照自身,更不能得到任何的提升,反而在愤怒情绪的支配下容易丧失理智,甚至但是远离人的高贵,接近于动物的蒙昧和愚蠢。
但是,让我们愤怒的人与事依然故我,他们继续做着错的事,享受着愉悦的心情;我们却因为愤怒而无法专注于眼前的工作,也没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我们只顾着愤怒,而无暇体验生命中原本存在的美和善。
有一位得道高人曾在山中生活三十年之久,他平静淡泊,兴趣高雅,不但喜欢参禅悟道,而且也喜爱花草树木,尤其喜爱兰花。他的家中前庭后院栽满了各种各样的兰花,这些兰花来自四面八方,全是年复一年地积聚所得。大家都说,兰花就是高人的命根子。
这天高人有事要下山去,临行前当然忘不了嘱托弟子照看他的兰花。弟子也乐得其事,上午他一盆一盆地认认真真浇水,等到最后轮到那盆兰花中的珍品——君子兰时,弟子更加小心翼翼了,这可是师父的最爱啊!他也许浇了一上午花有些累了,越是小心翼翼,手就越不听使唤,水壶滑下来砸在了花盆上,连花盆架也碰倒了,整盆兰花都摔在了地上。这下可把弟子给吓坏了,愣在那里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心想:师父回来看到这番景象,肯定会大发雷霆!他越想越害怕。
下午师父回来了,他知道了这件事后一点儿也没生气,而是平心静气地对弟子说了一句话:“我并不是为了生气才种兰花的。”
弟子听了这句话,不仅放心了,也明白了。
不管经历何种事情,我们都要制怒,在脉搏加快跳动之前,凭借理智的力量平静自己。
想一想,如果犯错是由于某种不可控的原因,我们为什么还要愤怒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他们犯错一定是由于善恶观的不正确。我们看到了这一点,说明在善恶观的问题上,我们的灵魂比他们优越,比他们更理性,更能辨明是非黑白。对于他们,我们只有怜悯,不应有一丝愤怒。对于犯了错的人,尽己所能平静地劝诫他们,把他们当成理智生病的人去医治,没有必要生气,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们错误之处,然后继续做你该做的事,完成自己的职责。
我们痛苦的源头不在别处,正是自己的愤怒情绪,并不是别人那些令人愤怒的行为。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从而避免让灵魂受到伤害,是完全在我们的力量范围之内的。
和平条约:与痛苦、愤怒和解
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
——《大方广佛华严经》
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这样说:“我生气了,别怪我发脾气!”或“我也不想发脾气,但我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对于这样的人,很多佛学大师都建议他们通过诵经礼佛安抚自己的情绪,也可以通过读书明理来开解自己。
现在有很多人都对生活有很多不满,稍有不顺心就会大发雷霆。其实静下心来想想,愤怒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益处呢?当你生气时,既会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愤怒就好比一柄利剑,剑锋所向划伤幸福,为好比在别人的心墙上钉钉子,钉子可以拔掉,可是留下的坑洞却再难填平。你的每一次生气或发怒都是在你的心灵口上横上一道道沟壑,从而离幸福的天堂越来越空。
其实,天堂和地狱就在我们的一念之差,关键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像那夕阳西下时的晚霞,虽然燃烧出一片晃眼的灿烂,最终却被黑夜吞噬。其实,如果一个能够从心底里认识到随意放纵情绪的坏处,就不会总是怨天尤人、情绪失控了。
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每次生气和人起争执的时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3圈,然后坐在田地边喘气。他工作非常勤奋努力,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但不管自己多么富有,只要生气时,他还是会绕着房子和土地绕3圈。为什么他从来不会暴跳如雷呢?大家都很奇怪。
许多年过去,他已不再年轻。当心情不愉快的时候,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土地、房子走完3圈。他的孙子在身边恳求他:“爷爷,您年纪大了,这附近的人也没有人的土地比您的更大,您何必这么辛苦呢?”
他笑了笑,说出隐藏多年的秘密:“年轻时,每当我生气、郁闷,就绕着房子跑3圈,边跑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小,我哪有时间、哪有资格去跟人家生气呢?一想到这儿,我的气就消了。于是我就把所有的时间用来努力工作。等到现在,我一生气,就会一边走一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又何必跟人计较呢?这样,我的心又平静下来。我从来不会浪费时间去愤怒或沮丧,所以每一天都能过得很快乐。”
我们可以看出故事中的这位老人深谙生活的智慧。在生活中,只要与人打交道,就自然会有各种负面情绪滋生,假如任由恶劣情绪控制自己,人生将变得毫无乐趣。被愤怒控制,会因冲动铸成大错;被烦躁控制,会坐立不安,一事无成;被忧伤控制,会日渐消沉,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为什么不学会与我们的痛苦或愤怒和解呢?
生活中许多事情都不能左右,散散心,唤回失去的理智和信心;唱一首歌,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或许会唤起你对美好过去的回忆,引发你对灿烂未来的憧憬;读一本书,做一次义工,都能在不知不觉间,让你的心不再成为情绪的垃圾场。这也要求人们不要轻易地生愤怒之心。一个人如果能够每时每刻都用一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世间的人与事,那么这个人的生活就会除却很多烦恼,时时拥有一颗宁静的心灵。
在痛苦面前:随他去,不管他
寒山问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古尊宿语录》
我们看那些呱呱坠地的婴儿,生下来都是两手紧握,那两只小小的拳头,仿佛想要抓住些什么;而我们在看那些垂死的老人,临终前都是两手摊开,撒手而去。这是上天对人的警示:无论穷汉富翁,无论高官百姓,无论名流常人,都无法带走任何东西。上帝总让人两手空空来到人世,又两手空空离去。既然如此,又何必偏执于某一人、某一事、某一物呢?
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他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的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有人来认领。因为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拾得在国清寺安住下来,渐渐长大,上座就让他担任行堂(添饭)的工作。时间久了,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其中一个名叫寒山的贫子,二人相交最为莫逆,因为寒山贫困,拾得就将斋堂里吃剩的饭用一个竹筒装起来,给寒山背回去。
有一天,寒山问拾得说:“如果世间有人无端地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恶厌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再问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处世秘诀,可以躲避别人恶意的纠缠呢?”
拾得回答道:
“弥勒菩萨偈语说——
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
如果能够体会偈中的精神,那就是无上的处世秘诀。”
有人谓寒山、拾得乃文殊、普贤二大士化身。台州牧闾丘胤问丰干禅师,何方有真身菩萨?告以寒山、拾得,胤至礼拜,二人大笑曰:“丰干饶舌,弥陀不识。”
意指丰干乃弥陀化身,惜世人不识。说后,二人隐身岩中,人不复见。胤遣人录其二人散题石壁间诗偈,今行于世。
寒山、拾得二大士不为世事缠缚,洒脱自在,其处世秘诀确实高人一筹。
其实幸福对于每个人来说,蕴藏着无限的哲理与深意,它就像一本大书,只有用心去读,才能品味到处处埋藏的幸福。只有明白生活中的真理,才能去攫取生活中未曾被注意的幸福。幸福就在平凡单调的生活中,幸福就在豪放洒脱的自在中,幸福就在怡然自得的闲情中,只有胸怀豁达,幸福才能从点点滴滴的细节中被释放。
豁达一些,不必为尘世的琐事而执著,当遇到那些让我们难过、悲伤、厌恶、生气或是抉择不下的事情,不如放宽自己的心胸,想着:随他去,不管他!也许生活会变得更容易一些,也更宽广一些,毕竟我们都需要随时腾出一只手来抓住幸福。
沉住气,耐烦做人
四大非我有,五蕴非我有。
掉头挨白刃,恰似斩春风。
——晋·僧肇《遗偈诗》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通病,即使得到的再多,也没有满足的时候;即使失去得很少,也会为之难过悲伤,无法释怀。我们总是没有办法淡然地面对得失,所以常常会因为过于看重名誉和地位而苦闷不堪。
我们在面对很多事情时,总是患得患失,烦躁不定,可是很多事情,越是在意、越是着急就越做不好。比如,我们希望考出好成绩,可是越想考好,就越紧张,结果发挥失常;我们希望在职场中崭露头角,可是越是想表现自己,就越是没办法把工作做好……有了压力,自然就没办法很好地发挥自己,所以与其因为过于紧张而让自己失去更多,还不如摆正心态。得了,算是自己赚了;失去,也别太往心里去,权且当做参与了一场游戏。
一位诗人说过:“不可能每个人都当船长,必须有人来当水手,问题不在于我们干什么,重要的是能够做最好的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就是生活中最大的成功。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平凡的小人物,他们没有干过什么轰轰烈烈或惊天动地的大事,做的不过是些极其平凡、琐碎的事情,但是他们多少年如一日,认认真真地守着自己的本分,踏踏实实地过着自己的日子,因为他们都明白自己做不来其他的事,所以就不存太多的奢望,让自己守住本分,勤谨努力,这样的人不是比那些英雄豪杰更容易让人感动和敬佩吗?
生活中有着数不胜数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故事,一个人,必须首先找到适合自己的事,使自身的优势得以发挥,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做最好的自己,就能在不知不觉中超越众人,跨越平庸的鸿沟,在众人中脱颖而出。许多时候,我们说成功太高,难以企及,其实真正的原因往往是我们小看了我们所做的事,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工作。马库斯·白金汉说:“生活的真正悲剧并不在于我们每个人都没有足够的优势,而在于我们未能使用我们的优势。”
正像老子所说轻率就会丧失根基,烦躁妄动就会丧失主宰。稳重是轻率的根基,沉静是烦躁的主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持重守静乃是抑制轻率躁动的根本。故而简默沉静者,大用有余;轻薄浮躁者,小用不足。
烦躁就是种种杂念惑乱了我们的心,蒙蔽了我们对事物整体的理智见识,从而忽视或排斥了理性而任由感情发泄。言轻则招扰,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好轻则招淫,轻忽烦躁乃为人之大忌。烦躁的对立面是认真、稳定、踏实、深入。无论是治学、为人,还是做事、管理,如果能远离浮华躁动,梦想就会成为现实。
找到适合自己的,然后能耐住恒久的烦琐。可能我们不会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但可以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做的事情,然后尽心尽力去做好它,也许我们看上去是那么的平凡,但是充实快乐,这难道不是一种成功吗?
心平气顺:不迁怒,不贰过
世人休说路行难,鸟道羊肠咫尺间。
珍重苎溪溪畔水,汝归沧海我归山。
——唐·保福清溪禅师
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有不公平的事人就会有情绪,有情绪就要发泄,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一般有的人在发泄的过程中往往会迁怒于他人,他人造成不小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