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13703400000004

第4章 不慕浮华:诱惑入眼不入心(2)

诱惑是个美丽的陷阱,落入其中者必将害人害己,无法自救;诱惑又是糖衣炮弹,无分辨能力者必定被击中;诱惑还是一种致命的病毒,会侵蚀每一个缺乏免疫力的大脑。

无果禅师在深山里修行20年,尽管他一心向佛但仍未开悟。他的心中充满了困惑,于是决定离开这里,寻师访道。

这20年来,有一对母女一直悉心照料无果禅师,得知禅师要离开的消息,这对母女便恳求禅师多留几日,以便他们为禅师做一件御寒的衣服。盛情难却,禅师点头答应了。几日后,这对母女将做好的衣服与四锭银元宝交给了禅师,禅师感激地收下后便开始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一早离开。

当夜,禅师坐禅入定。突然,一队人马扛着一朵巨大的莲花,吹拉弹唱地来到无果禅师面前。人群中有一位童子走出来对禅师说:“禅师,请上莲花台。”禅师自知修行未够,不至于出现这种情况,于是便判断此为魔境,不予理会。童子见状便一再劝说:“禅师,机会就只有这一次,切莫错过啊。”无果禅师无奈,只得将自己的拂尘插在莲花台上。这样,童子与众人才退去。

第二天,无果禅师与母女二人告别时见她们手中拿了一把拂尘。她们问无果禅师:“禅师,这拂尘可是你的?不知为何从我家母马的肚中生出。”无果禅师听后说道:“幸得我定力深厚,否则就变成你们家的马儿了。”说完便将四锭银元宝交还母女轻身上路了。

人之所以会被诱惑,皆因贪图世间一切有形之物,然而这一切我们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果我们执迷于此,就会如无果禅师一样陷入“魔境”之中。幸得禅师不被邪道诱惑,才免遭一难。我们最终要寻求的不是终将会消逝的东西,而应是自己的清明本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抵住诱惑,最终的幸福也只有在我们看破世间一切有形假象之后,才会向我们显现。

红尘禅语:无德禅师偈云:“修道当有达观心,去贪妄心,铲罪恶心,除诱利心。”因诱惑而丧失自己的人,说到底,是因为不够坚定,只注意眼前的享受,而看不到长远的目标。诱惑将你套住,让你在生活的道路上停滞不前,于是先前制定的目标也在这欲望的环扣中慢慢磨灭。

灭掉心头火,可得心底清凉

乾闼婆城是幻化之城,也被用来指海市蜃楼。《诸法集要经》说:“是身如掣电,类乾闼婆城,云何于他人,数生于喜怒?”人生如闪电倏忽,如同一座幻化的城市,似真实幻。“既然一切都不是真实的,为什么那么执著投入?”弘一法师在《晚晴集》中辑入此句以自省。

所有的财富、美色、物欲、纷争,都源于对人生不够透彻的认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乾闼婆城”,为了成为一座虚幻城池的城主,人们耗费心力,互相争斗,拼命攫取,不但得不到幸福,反而会与痛苦比肩同行。唯有看透人生虚幻的本质,放下那些不合理的欲望,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和自由。

一位信徒对默仙禅师说:“我的妻子非常吝啬,对于好事,一财不舍。您能否到我家去为她开示,让她学会施舍,行些善事?”

默仙禅师答应了信徒的请求,他来到信徒家中,信徒的妻子出来迎接。她果然是一个非常吝啬的女人,招待禅师时竟然连一杯茶水都舍不得端出来。

禅师握着一个拳头说道:“夫人,你看我的手如果天天都是这样,你觉得如何?”

“如果手天天这个样子,这是畸形呀!”信徒的妻子回答道。

接着,默仙禅师把手张开,问道:“假如天天这样子呢?”

“这样子也是畸形!”

“夫人!您说得不错,手总是握成拳头,或总是张开,都是畸形。同样的道理,对于钱财,只知道贪取,不知道布施,是畸形;只知道浪费,不知道积攒,也是畸形。钱要流通,要能进能出,要量入为出啊!”

一位哲人曾说:“贪欲会随着黄金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痛苦则会随着贪欲的增加而增加。”故事中的女人被困在自己的“乾闼婆城”里,如秋天的田鼠拼命积存粮食,却完全忘记了最初积累财富的目的。

财富本来是好东西,让我们有饭吃,有衣穿,得以享受物质富足的快乐,可是金银本身是不能吃也不能喝的。这位夫人勤俭持家没错,她错在不用金钱换取生活的快乐,反而给自己打造了一副黄金枷锁。

红尘禅语:弘一法师认为,生活的真谛就是放下一切虚幻的障碍,放弃不合理的抱负、期许,用清醒的生活态度和自由的心智去体验生活的意义,发现生活恬淡的美。不模仿别人,不嫉羡别人,认真接纳自己,根据自身条件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走出空幻不实的乾闼婆城,你会发现真实的世界天蓝草绿,轻松自由。

扫除心灵上的尘埃

佛法有云:“只有解脱所有束缚,扫除所有名利的浮云,才能自由安心地徜徉在禅的晴朗天空下。”醉心于功利,便被名缰利锁缚住;斤斤于褒贬毁誉,必会患得患失。野心勃勃、贪欲无厌、争权夺利、钩心斗角,哪一个不是伴随着烦恼焦虑、忧愁惊恐、嫉妒猜疑?重要的是懂得自我解脱,而不是求人解脱。

禅宗二祖慧可为了表示自己求佛的诚心,挥刀断臂,拜达摩为师。

有一次,他对达摩祖师说道:“请师父为我安心。”

达摩当即说:“把心拿来。”

慧可说:“弟子无法找到。”

达摩开导他说:“如能找到了,那就不是你的心了!我已经帮你安好心了,你看到了吗?”

慧可恍然大悟。

几十年以后,僧璨前去拜谒二祖慧可,他对二祖说:“请求师父为弟子忏悔罪过。”

二祖想起当初达摩启发自己的情景,微笑着对僧璨说:“把罪过拿来。”

僧璨说道:“我找不到罪过。”

慧可便点化他说:“现在我已经为你忏悔了!你看见了吗?”

僧璨恍然大悟。

又过了许多年,一位小和尚向三祖僧璨求教:“如何能解除束缚?”

僧璨当即反问:“谁在束缚你呢?”

小和尚脱口而出:“没有谁束缚我呀!”

僧璨微微一笑,说道:“那你何必求解脱呢?”

小和尚豁然开悟。他就是后来中国禅师宗第四祖道信。

把生命都耗费在名利财色上,到头来只能是一场空。世俗无价值的清闲自在是生命的至宝,使我们不会感到空虚,不受世俗伤害,看到生命的本源,快乐的生活。

生命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无争、无价、安宁、幸福。财色与名利只不过是泡沫与灰尘,何必抵死相争呢?

一个比丘碰到了一个乞丐。乞丐说:“大师慈悲,布施些钱财给我吧。”

比丘看了看乞丐,发现那人竟是本地一个有名望的财主,于是便问:“你怎会落得这般田地?”那个乞丐说:“唉!去年一场大火将我的全部财产都夺去了。”

比丘问道:“你为什么要当乞丐?”

乞丐说:“为了要钱来买酒呀!”

“那你为什么要喝酒?”

“喝了酒,才有勇气乞讨呀!”

比丘似乎看见了愚痴人间的愚痴众生,他感叹道:“世人谁不是这样愚痴一生呢?为了酒、色、财、气耗尽一生,最终还是尘归尘,土归土,这又何必呢?”

一位路过的富人听了比丘的话后问比丘:“我的未来会怎样呢?”

比丘笑着说:“太阳从西边升起,照在树上没有一点儿影子!”

“太阳照在树上怎么会没有影子呢?西边,你确定是西边吗?”富人不解。

比丘的话充满了禅机。他其实是在告诉富翁,世间繁华、名利,如同太阳西升,都是虚幻,为什么要为眼前的利益苦恼呢?《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家认为,世间一切皆为幻相,一切皆空,因此佛家时常劝诫众生要悟空,去除内心的妄念,心空灵静,方能容纳精妙的佛法。

红尘禅语:彻悟禅师开示众生:“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世界本就有烦恼、挂虑、忧伤、痛苦,如果整日计较名利所得,只会苦上加苦,如同一个疯狂旋转的陀螺。一个心灵苦旱的人,与其渴求远大的虚幻云影,不如怀抱善良、慈悲、包容、仁爱、无争执、无仇恨,这样就能体会到人间是快乐无边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