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13703400000014

第14章 少欲知足:欲壑难填,知足常乐(1)

人生欲壑难填,知足,让我们懂得勤俭节约,更加珍惜自己当下的拥有。少一些攀比,就不会放纵自己的欲望,就能学会知足常乐,让心灵保持一种从容而快乐的境界。知足是根,常乐是果,知足弥深,常乐的果才会丰硕而甜美,也只有知足的人,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开心快乐。

欲壑难填,知足才能常乐

弘一法师家境十分优越,他的父亲去世时,连直隶总督李鸿章都来操办丧礼,可见家族之豪富。法师年轻时家中经营多家银号,出手阔绰。当他留日归来后,家族事业即告破产,富贵日子一去不返,经济条件一落千丈,但他依然安然度日,靠工作养活家人,还不时挤出一部分钱接济贫困学生,真正做到了随遇而安,心态之好让人佩服。

待到开悟出家时,弘一法师更是舍弃了家庭,还把自己的财物奉送出去,其中有很多珍贵的书画,比如他赠给北京美术学校极其珍贵的西洋油画、美术书籍能堆满半个屋子,送给杭州西泠印社的是多年积下的印章,送给同事夏丏尊的是平生所藏字画,甚至连十多年来收集的音乐作品、书法作品都分给了学生,真所谓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法师出家后,僧衣、铺盖都很寒简。一次,法师应邀去青岛湛山寺弘法,寺中的一位火头僧认为他是一代高僧,必然前簇后拥,吃穿用的都非常华贵,谁知与法师亲见后,发现他衣着极为普通,不禁大为惊疑,认为有作秀之嫌。有一天,这火头僧找到机会悄悄走进大师所住的寮房细细查探,结果看到房内异常朴素,床上是破旧的衣服和被褥,桌上只有几部经书,毛笔也已经用秃了。

弘一法师修行的是律宗,克己甚严。法师长期坚持日食一餐、过午不食的戒律,而且他只吃萝卜、白菜之类的便宜蔬菜,不吃价格昂贵的冬笋、香菇等素馔。

法师还视钱财如粪土,对钱财,他随到随舍,不积私财,除了几位故旧弟子外,他极少接受其他信徒的供养。据说曾经有一次,夏丏尊先生赠给他一副美国出品的真白金水晶眼镜使用,他马上将其拍卖,把卖得的五百元钱送给泉州开元寺购买斋粮。

他不以多得为欲,广济众人,以人乐为己乐,因此,常常知足,活得坦然。

红尘禅语:弘一法师随缘、随心、知足,不因外在变故而在心态上不平衡。富日子有富日子的过法,穷日子有穷日子的过法。“苦乐逆顺道在其中,动静寒温自愧自悔。”将自我完全投入当下的生活,心在莲池,纵使有风吹过,也不会惊起涟漪。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从前,一个想发财的人得到一张藏宝图,上面标明在密林深处有宝藏。他立即准备好一切旅行用具,甚至还准备了四五个大袋子来装宝物。一切就绪后,他进入那片密林。他斩断了挡路的荆棘,蹚过了小溪,冒险冲过了沼泽地,终于找到了第一处宝藏。满屋的金币熠熠夺目,他急忙掏出袋子,把所有的金币装进了口袋。离开这一处宝藏时,他看到门上的一行字:“知足常乐,适可而止。”

他笑了笑,心想:有谁会丢下这闪光的金币呢?于是,他没留下一枚金币,扛着大袋子来到了第二处宝藏,出现在眼前的是成堆的金条。他见状,兴奋得不得了,依旧把所有的金条放进袋子。当他拿起最后一条时,上面刻着:“放弃下一个屋子中的宝物,你会得到更宝贵的东西。”

他看了这一行字后,更加迫不及待地走进了第三处宝藏,里面有一块盘子般大小的钻石。他贪婪的眼睛中泛着亮光,双手拿起了这块钻石,放入了袋子中。他发现,这块钻石下面有一扇小门,心想,下面一定有更多的东西。于是,他毫不迟疑地打开门,跳了下去,谁知等着他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片流沙。他在流沙中不停地挣扎,可是越挣扎陷得越深,最终与金币、金条和钻石一起长埋在流沙里了。

如果这个人能在看了警示后立刻离开,能在跳下去之前多想一想,那么他就可能平安地返回,成为一个真正的富翁。物质上永不知足是一种病态,其病因多是权力、地位、金钱引发的。这种病态如果发展下去,就是贪得无厌,其结局是自我毁灭。所以,尘世中的我们应该明白:即使你拥有整个世界,你一天也只能吃三餐。这是人生思悟后的一种清醒,谁真正懂得它的含义,谁就能活得轻松,过得自在。白天知足常乐,夜里睡得安宁,走路感觉踏实,蓦然回首时才能没有遗憾!

红尘禅语:星云大师说:“世间一切我们能抓住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又何苦为了抓住更多而失去更多呢?”人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不可能永久拥有什么,知足才是最长久的快乐。正如经济学家凯恩斯所说:“从长期来看,我们都属于死亡,人生是这样短暂,即使身在陋巷,我们也应享受每一刻美好的时光。”

最大的幸福源自知足

佛家常常劝诫世人要懂得知足常乐,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说的也是知足常乐的道理。一个人活在世上,首先要学会知足,一个不知足的人,永远和快乐无缘。

生活中,差别无处不在,于是一些人在差别中不自觉地产生了攀比和虚荣心理,而盲目的攀比和过度的虚荣让人们习惯性地将自己与别人进行比较。如果与别人的差距不是很大,那么心理上或多或少会产生那么一点平衡;如果与对方的差距较大,比如别人收入比自己多,就会觉得别人的收入可能不正当;别人长得比自己漂亮,心里就会暗骂对方“狐狸精”、“花瓶”之类的话,这些都是因为心理失衡所致。某些人看到自己的同事或同学开着漂亮的车子,住着宽敞的房子,自己的生活水准甚至还不如人家生活水平的一半,心里就会感到很不平衡。

某机关的公务员可可,过着安分守己的平静生活。有一天,她接到一位高中同学的电话,通知她参加一场同学聚会。由于十多年未见,电话挂断以后,可可满心欢喜,带着重逢的喜悦前往。昔日的老同学事业有成,嫁得又好,有房有车,还一身名牌,光彩照人。参加完聚会后,可可好像变了一个人,整天唉声叹气,逢人便诉说心中的烦恼。

“这家伙考试老不及格,还总抄我作业,凭什么有那么多钱?”她说。

“我们的薪水虽然无法和富婆相比,不也够花了吗?”她的同事安慰说。

“够花?我的薪水攒一辈子也买不起一条钻石项链。”可可急得跳了起来。

“我们是坐办公室的,又不出外搞公关。”她的同事看得很开,可可却终日郁郁寡欢,再也开心不起来。

其实,我们并非每顿都要吃山珍海味,并非一定要住高楼别墅。物质上的攀比往往是心理不平衡制造的种种压力和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