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给小学生讲世界历史(下)
13701800000013

第13章 18~19世纪欧洲的文艺与科学(2)

塞万提斯一生经历坎坷,其生平历来争论颇多。23岁时他到意大利,当了红衣主教胡利奥的家臣。一年后不安于现状的性格又驱使他加入了西班牙驻意大利的军队,参加了著名的勒班多大海战。这次战斗中,带病坚守岗位的塞万提斯在激烈的战斗中负了3处伤,以致被截去了左手,此后即有“勒班多的独臂人”之称。以一个英雄的身份回国的塞万提斯并没有得到菲利浦国王的重视,仍终日为生活奔忙。他一面著书一面在政府里当小职员,曾干过军需官、税吏,接触过农村生活,也曾被派到美洲公干。1592年到1605年,塞万提斯曾数次入狱,原因是不能缴应缴的税款,也有的是遭受无妄之灾,就连他那不朽的《堂吉诃德》也有一部分是在监狱里构思和写成的。

1605年,《堂吉诃德》第一部出版,立即风靡全国,一年之内竟再版了6次。这部小说虽然未能使塞万提斯摆脱贫困,但为他赢得了不朽的声誉。尽管《堂吉诃德》使塞万提斯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坎坷的经历以及狱内的生活使塞万提斯的身体受到极大的摧残。1616年4月23日,塞万提斯因水肿病在马德里的寓所中逝世,终年69岁。

《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杰作,主要讽刺了当时西班牙社会上流行的骑士小说,并揭露教会的专横、社会的黑暗以及普通百姓生活的困苦。

《堂吉诃德》问世以来,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堂吉诃德的名字在不同历史年代、不同国家流传着。别林斯基曾说,堂吉诃德是一个“永远前进的形象”。“堂吉诃德”这个名字也变成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名词,成为脱离实际、沉溺于幻想、迂腐顽固的代名词。

巴赫。

巴赫是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以创作《勃兰登堡协奏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率钢琴曲集》以及大量的教堂音乐而著称,被誉为“西方音乐之父”。

巴赫的家族是一个人丁兴旺的音乐家族,他的先辈都是乐师,他的4个儿子后来也都成了作曲家。曾经有人统计过,巴赫家族从16世纪开始就出现音乐家,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在300年中先后出现了52位音乐家,这使得巴赫家族在德国音乐史上有着浓重的传奇色彩。

巴赫自幼生长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他师从德国的音乐大师帕赫贝尔学习音乐。成年之后,巴赫在一家乐队当小提琴手,之后以风琴而闻名。巴赫从未走出国门,但是他能够将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融为一体,荟萃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的传统音乐精华,对后来德国的音乐文化及世界音乐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巴赫是一位多产作家,他一生中总计创作了800首乐曲,这些乐曲中充满了德国的现实生活气息。不仅如此,在巴赫之前,音乐附属于宗教,巴赫将音乐从宗教当中解放出来,使之平民化、艺术化,音乐不仅可以歌唱上帝,也可以歌唱普通人的生活,这是巴赫对音乐的一大贡献。

尼采。

尼采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也是有卓越成就的诗人和散文家。尼采将毕生精力用于研究哲学,被公认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

1844年10月,尼采出生在今天德国的萨克森州。他出生于宗教家庭,据说祖上七代都是牧师,他的父亲曾经担任普鲁士国王四位公主的老师,尼采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新教徒,尼采是家中的长子,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1869年,年仅25岁的尼采被聘为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言教授,在那里,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并逐渐在学术界崭露头角。1872年,他发表了第一部专著《悲剧的诞生》,形成了他主要的哲学思想。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第一部较为系统的美学和哲学著作,写于1870~1871年。从书名来看,本书是对作为文学形式之一的悲剧的探讨,实际上却包含更为丰富的内容,阐述了作者的许多哲学思想,因而可以说是其哲学的诞生地,是一本值得重视的著作。

该书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对悲剧进行纯理论的探讨,而是从人生哲学的角度探讨悲剧与人生的关系,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呼吁人们建立一种悲剧人生观。

尼采的著作对后世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他的思想具有一种强大的冲击力,颠覆了西方的基督教道德思想和传统价值,揭示了在上帝死后人类必须面临的精神危机。20世纪初的一代思想家和艺术家,大都在尼采的著作中找到了激发他们富有创造性的作品的观念和意象。

萨克森州。

萨克森州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个联邦州,位于德国东部。萨克森州是德国东部人口最多的州,也是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州。

安徒生。

安徒生是一位举世无双的童话作家,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和《红鞋》等。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说“给全欧洲的孩子带来了欢乐”。他的童话故事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度过了美丽而快乐的童年。

1805年4月2日,安徒生出生在丹麦富恩岛欧登塞城中一间低矮破旧的平房里。他的父亲是一位迫于生计而整日忙碌的鞋匠,他的母亲是一位迷信的洗衣妇。安徒生曾梦想成为一位演员,后来因为嗓子的原因理想破灭。献身表演艺术的愿望遭受挫折后,安徒生强忍着巨大的悲痛开始了向文学高峰的跋涉。他写过戏剧、小说、诗歌、游记和几本自传,在1835年出版了第一本童话集。他在为穷苦孩子创造美好、幸福和快乐的童话世界中找到了归宿,以后每年圣诞节他都出版一本童话,作为送给孩子们的礼物。这些礼物中有列入世界不朽名著的《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夜莺》等。

这位童话大师将毕生精力用于坚持不懈的创作,并立志将自己的一生献给“未来的一代人”,直到他去世的前两三年。在近40年的创作生涯中,安徒生共创作了168篇童话和其他类型的故事,他的作品被翻译成150多种语言。

安徒生一生经历过很多坎坷,在他年迈的时候,他的故乡欧登塞市的居民赠与他“荣誉公民”的称号。

丹麦。

丹麦位于欧洲北部的日德兰半岛,在德国的北面。瑞典和挪威分别位于丹麦以北及西北方向,与丹麦隔海相望。

贝多芬。

贝多芬,是德国的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是德国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并且对后世的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被人尊称为“乐圣”。我们所熟知的音乐作品《欢乐颂》、《致爱丽丝》、《命运交响曲》都是他的杰出作品。

贝多芬于1770年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音乐家庭。他的父亲是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但因为父亲嗜酒如命,他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贝多芬自幼就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他的父亲希望他成为音乐神童,为自己赚取足够的喝酒钱。所以,从贝多芬4岁起,父亲就开始逼迫他整日没完没了地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甚至不惜打骂。

8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并获得巨大成功,被人们看成第二个莫扎特。此后,他向一位风琴师学习作曲,11岁的时候就发表了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时就开始参加宫廷乐队的演出,还先后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

贝多芬曾经在一个有钱人家里担任家庭教师,并且喜欢上了那家的女儿爱丽丝,《致爱丽丝》就是写给那位有钱人家的女儿的。但是当时幼稚的爱丽丝并不理解贝多芬,甚至轻视嘲笑他。1803年,爱丽丝与人结婚的时候,贝多芬甚至写下了遗书。

不过,在音乐的陪伴下,贝多芬逐渐从灰暗中走出来,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源源不断地从他的笔下涌现出来,这些音乐的风格欢快明朗、积极向上。

当一个光明的前途正在贝多芬面前展开时,却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贝多芬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以音乐为事业的人来说,没有比失去听觉更可怕的事情了,但是坚强的贝多芬发誓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不屈服于命运,尝试用各种方法弥补听力方面的缺陷,坚持音乐创作。

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此后,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1826年,贝多芬患了严重的感冒,导致水肿,并于1827年离开了人世。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在人世间只停留57年,却完成了上百部作品。

莫扎特。

莫扎特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莫扎特被公认为一个天分极高的艺术家,但35岁那年便英年早逝了。他谱写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他的成就至今无法被超越,堪称一代奇才。

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巴尔扎克小时候学习成绩并不好,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对他都不抱什么希望。大学毕业之后,父亲想为巴尔扎克找个“铁饭碗”,希望他进入律师事务所工作,但是年轻的巴尔扎克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辞去职务专心写作。气急败坏的父亲决定切断他的经济来源以示警告,巴尔扎克只好搬到一处贫民窟的阁楼上,开始他的创作生涯。

巴尔扎克的书房中摆着一座拿破仑的小雕像,他激励自己“要用笔完成拿破仑用剑未完成的事业”。

巴尔扎克在生活中跌跌撞撞地前行,在艰难的物质生活中认识了生活,而且比其他人认识得更为深刻。1829年,他发表了长篇小说《朱安党人》,大受好评,迈出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第一步。1931年出版的小说《驴皮记》使他声名大噪。为了真正成为文学上的“拿破仑”,巴尔扎克以惊人的毅力创作出大量作品,写出了91部小说,合称为《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有“社会百科全书”之称,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揭露了资本家贪婪的面目以及社会中种种丑陋的金钱关系。巴尔扎克通过具体、详尽的描写,借人物的言行表现其灵魂。整部《人间喜剧》共塑造了2400多个人物,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幻灭》等。

在巴尔扎克立志写作并直至逝世的20年中,他平均每年要写四五部小说,每天伏案至少18个小时,《赛查·皮罗多》是在25小时之内完成的,《乡村医生》用了72小时,而长达几十万字的名著《高老头》竟然是在3天之内一气呵成的。

为了在写作时保持清醒,巴尔扎克嗜咖啡如命。据说,有人统计出他一生总共喝过5万杯咖啡,而慢性咖啡中毒正是他的死因之一。

《驴皮记》。

《驴皮记》是巴尔扎克的成名作,小说的故事内容是:贵族出身的青年瓦朗坦破产后陷入穷途末路的境地,当他准备自杀时,一个古董商给了他一张神奇的驴皮。据说这张驴皮能够帮助他实现愿望,无论这个愿望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但是想要实现愿望需要付出代价,就是实现愿望之后驴皮会缩小,寿命也会缩短。瓦朗坦得到驴皮之后随便说了一个愿望,结果真的实现了,他成为百万富翁,但是驴皮也真的变小了。患得患失的瓦朗坦不敢再有任何愿望,被动地等着走到生命的尽头。

屠格涅夫。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是俄国伟大的作家,他创作了《罗亭》《父与子》等著名小说,被誉为俄国文坛“三巨头”之一。

屠格涅夫于1818年出身于贵族家庭,在彼得堡大学毕业后到德国留学,研究黑格尔哲学,早年醉心于浪漫主义诗歌。随着俄国农奴制危机的加深,他在别林斯基的思想影响下发表了反农奴制的《猎人笔记》,走上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还曾担任《现代人》的撰稿人。他是一个温和的贵族自由主义者,拥护沙皇政府的农奴制改革。

19世纪60年代,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都在西欧度过,自70年代起定居巴黎。他常和流居西欧的民粹主义者往来,并时常资助他们,把他们看做能迫使政府实现渐进性政治改革的力量。

1883年9月3日下午2点,屠格涅夫在法国巴黎的布尔日瓦尔逝世,直到去世,他也没能回到祖国。不久,遵照他的遗愿,其遗体被运回彼得堡,葬在沃尔科夫墓地别林斯基的墓旁,结束了长期漂泊海外的流亡生涯。

屠格涅夫生前曾向他的一位朋友说:“等到我们归天,你将看到人们如何对待我们。”事实证明他的自信不是出于狂妄,他的葬礼像普希金的葬礼一样轰动了彼得堡,其盛况是继普希金之后人们所未见过的。成千上万的人护送他的灵柩去墓地,生前对他有敌意的人们在他逝世后向他的遗体表示了无限的敬意,这一切的敬意,都是人们对他文学成就的褒奖。

彼得堡大学。

彼得堡大学于1724年创建,是著名的综合性大学,是世界最优秀的大学之一,也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大学,其历史悠久、声名卓著,是世界众多学派的源头,也是俄罗斯教育、科学和文化的中心之一。

该校设有很多著名的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等,其中门捷列夫博物馆和高尔基图书馆最为人所熟知,具有极高的历史科研价值。学术档案馆、矿物陈列馆也在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