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自动自发
13700800000005

第5章 使命感:自觉做事的核心动力(2)

2000年,华为公司的年销售额达220亿元,获利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就在这个时候,华为公司的总裁任正非却写出了《华为的冬天》一文,跟员工们大谈华为的危机:“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太平的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怎样来处理,我们有没有思考过?……”

此外,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海尔人就树立了“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忧患意识和奋斗意识,积极调动自身的工作积极性,时刻为可能降临的危机做准备。在海尔公司,员工们要保持奋发向上的斗志,以免被淘汰出局。“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的管理体制让每个人都像被野狼追赶的兔子一样,仅有铆足了劲往前冲这唯一的选择。所谓的“三工并存,动态转换”是指全体员工分为优秀员工、合格员工和试用员工三种,分别享受不同级别的待遇,并根据工作业绩和贡献的大小进行动态转换,并在全厂公布。这三种员工的比例一般保持在4∶5∶1,整个过程实行公开招聘、公平竞争和择优聘用。在这种有效的激励体制下,每个海尔人都逐步培养起了忧患意识,不断积极进取。

在一个竞争的市场中,企业永远处于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上有雨雪、下有泥泞的环境中。每个企业只有根据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特点,不断地进行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调整,调动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对于员工来说,适当的危机感不但不会将自身击垮,反而会激发自己最大的潜能,提升工作绩效。当你观看短跑运动员在田径场上飞奔的时候,你或许会想到:为什么他能够跑得如此之快?答案其实很简单,压力使然。

一个人从工作中感受到压力,是因为他有把事情做好的决心和信心,把做好本职工作当做一种使命。有时候,危机和压力是来自外界的,人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会感到不舒服,但是这些都不要紧,关键是员工自己要学会将其转化为有利的因素,使之有效地提醒自己、督促自己。只有从心理上认同了这种压力,并意识到工作的职责所在,你才会跟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唤醒你内心的使命感,从而引起心态、精神上的变化,提高工作效率。

因为忠诚,所以不忘使命

有一首名为《我是一个兵》的歌,歌词是这样的:“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消灭了蒋匪军。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咳!咳!咳!枪杆握得紧,眼睛看得清,敌人胆敢侵犯,坚决把它消灭净!坚决打他不留情,不留情!”

这首歌同《团结就是力量》等歌曲共同构成了军旅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当兵人永恒的回忆。“我是一个兵”,告诉人们军人的职责来自于保卫老百姓,忠诚于人民的事业。哪怕你退伍了,你的忠诚意识,也永不退伍。

对于军人来说,忠诚同艰苦奋斗、纪律严明一样,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忠诚可以激起人们的使命感,使命感也可以让人变得更加忠诚,忠诚与使命是相辅相成的。解放军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最优秀、最伟大的军队之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忠诚于党和人民,并以服从命令、保家卫国为使命。

人民的好干部牛玉儒同志就是以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的信念,践行着自己的一生的。

牛玉儒同志在工作中,忠于党的事业,忠于党和人民,忠实地为内蒙古各族人民谋利益。

牛玉儒关心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级政权的建设,始终把“三农”问题放在工作首位,为广大农牧民制定了一个个美好未来的生活远景。河林村是东河源头的一个小村庄,也是呼和浩特市郊区很多农村的缩影,这里存在着严重的乱采矿产资源、私自放牧和采挖河沙的行为。牛玉儒因势利导,在保证村民以及承包者权益的基础上,对东河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并与外商和国内大型企业合作,建成了国际牧场,集中在河道上放牧的村民们,让他们成为股份持有者。河林村一夜之间从一个贫穷的远郊小村庄变成了富裕村。牛玉儒兑现了他为村民许下的诺言。

牛玉儒同志从未停止过对老百姓生活和他们切身利益的关怀。他经常深入基层一线,深入到下岗职工、困难居民、贫困农牧民家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直接解决涉及老百姓利益的实际问题,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在牛玉儒和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呼和浩特市的下岗再就业工程扎实推进,仅去年就安排下岗再就业人员2.76万人。在牛玉儒的主持下,2003年全市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优先提高全市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全市所有符合条件的城市低保对象全部纳入了保障范围。

在这里,我们先不说忠诚能给你带来多少好处,能给你带来怎样的收入与职位,最关键的在于,忠诚让你牢记住使命。一个懂得牢记使命的人,一定会以使命感作为催人奋进的力量,努力做事。同样,一个有使命感的员工也会自觉、主动积极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使命感让你化被动为主动

创新工场总裁李开复说:“不要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地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并且仔细地规划,然后全力以赴地完成。想想世界上最成功的那些人,有几个是唯唯诺诺、等人吩咐的人?对待工作,你需要以一个母亲对孩子般的责任心和爱心,不断努力。果真如此,便没有什么目标是不能达到的了。”

1995年,远大集团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一台运料车在厂区漏了油,吃中餐的时候,几百个员工路过那里看见了一大摊油迹,都无动于衷。后来远大集团总裁张跃看到了,当时就火冒三丈,下令以这件事情作为公司的典型,召来全体管理人员讨论这个问题。张跃认为,如果哪一天发现在远大的路面上有一摊油,或者有一摊泥土没有人去打扫,而又恰巧被正在上下班的几百名员工看见了,这将比远大一台机器发生重大质量事故还要严重!因为这会给员工留下一种印象——公司对质量要求不苛刻,那么他就会在工作中随便一点,有意无意地就会多犯一点错。试想,一千多个工人当中,七八百个工人都犯一点点错,这对企业的发展乃至生存意味着什么?如果在关键的时刻出这样的问题,整个企业都会被毁掉!对这件事,人们至今仍然印象很深,类似的事情后来在远大再也没有发生过。

张跃认为,企业管理除了靠制度外,还必须讲究自觉性。而自觉性可以通过环境的影响得到提升。要求员工确保产品质量,光靠文件、图纸、质检员等是做不到的。而当员工看到偌大的厂区每根草都是整齐的,每一条道路没有一丁点儿脏物,车间每一块地板都没有灰尘,生产、办公、生活设施见不到半点缺损、破旧时,员工们就会自然而然觉得自己不能马虎对待手头上的工作。

的确,在落实的过程中,员工除了“做”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工作意愿和动机,即要自动自发。自动自发所指则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责任心,变被动为主动,变别人“要我做”为“我要做”。

比尔·盖茨说:“一个好员工,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去做事,积极主动去提高自身技能的人。这样的员工,不必依靠管理手段去触发他的主观能动性。”

在工作中,仅仅制度是不够的,制度需要不断地完善;仅仅完善也是不够的,还需要由表及里的升华,升华为员工自发的行动,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这是主动性觉悟提升的重要表现,也是一个企业得以长久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自觉性越高,责任心越强,执行也就越到位。关于这一点,微软中国研发中心的桌面应用部经理毛永刚深有体会。

1997年,毛永刚被招进微软时负责做Word。当时他只有一个大概的资料,没有人告诉他该怎么做,该用什么工具。和美国总部交流沟通,得到的答复是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做。在没有硬性规定测试程序和步骤的情况下,他根据自己对产品的理解,产品的设计和用户的使用习惯等,发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他发挥了自己最大的主动性,设计出了用户最满意的产品。

没有主动的落实心态,在落实过程中就难免会工作做不到位。因此,在落实过程中,一开始就要有积极主动的心态,将“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并且矢志不渝地坚持下去。

主动去做需要做的事,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它不仅能让你得到领导的器重、同事的敬佩,也能让你心里踏实、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