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修订版)
13700200000015

第15章 话题进行篇(6)

在运用正反问和是非问的时候,主持人可运用以上三种方法,使提问既具有倾向性,让人明于所问,又具有亲和力,让人乐于回答”

3.衔接与推进

理想的对话过程,是面对面的双方通过有问有答,有序地轮番说话,使探讨的问题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明朗化的过程。要完成这样一个过程,轮番说话就不能成为平面化的轮番重复,必须体现出一种推进感。因此,处于对话主导地位的主持人,要善于通过巧妙的提问,不仅使话题与话题之间很好地衔接,环环紧扣,还要能承上启下,使话题向纵深发展。

(1)非疑问句用于提问。请看例句:

问:现在变成了一个市场,我想这不光是一种形式的变化,恐怕这种变化是非常本质的变化。(非疑问句用于提问)

答:对,是本质的变化。

问:看来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破产和兼并的问题,也是当务之急了。(非疑问句用于提问)

答:对,我们推出了一本书,叫《中国企业兼并与破产手册》,在序言里,我提出了一个概念,破产法——繁荣法;破产法——发财法;破产法——促进法;破产法——竞争法。它完全是一种积极的法律。

主持人看似在提问,实则是对上一个话题的概括。这样做,既可以引导受众进一步明确要点,又可以帮助答者及时总结,理顺思路,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承上启下的任务,自然而然地引出下一个话题。

(2)不同类型的疑问句连用。试分析以下例句:

隐私热在今年出现其实是社会的一个进步。很多年前,邻里乡亲鸡犬之声相闻,挣得差不多,从父辈开始大家就熟悉,成长史也没得隐瞒,何来隐私之说。更何况出版界政治挂帅,谁来关心什么隐私。但现在不同了,生命的道路在多元的社会中各不相同,出版业也百花齐放,隐私也成了中国人挂在嘴边的话语,不是进步是什么?(反问)

但我还是有个怀疑。标榜绝对非常的隐私就真的全部是真实的吗?(反问)

始作俑者一本书过后,众多同类书籍快速跟上,这种急就章中间的水分和戏剧化因素就真的那么可信和真实吗?(反问)

面对隐私热也该有一点儿反思。隐私热不是出版商造出来的,作为倾诉隐私的人和我们每一个看客、每一个买者和书商一起制造了这股隐私热,因此不高兴者不必把抱怨都送给出书的人。我们作为看客,心中的哪些弱点是造成这股热的原因呢?(特指问)

另外,社会应该反思。我们有没有一个健全的社会心理抚慰系统呢?(设问)没有。心理医生少得可怜,人与人之间距离越来越远,朋友之间越来越有礼貌……谁来做我心事的倾听者?(特指问)

当众多普通人的隐私作为商品大赚其钱,但在某些方面应该没有隐私的人正享受着隐私被保护的快乐。比如说,权钱交易总是神不知鬼不觉,有些官员的非法收入反倒成了被隐藏起来的私财,交易不透明,有些人偷税漏税让税务部门一点儿办法都没有等,什么时候能让这些隐私都经常被公开呢?(特指问)

如何选择提问方式,是即兴对话节目的一个重要方面。主持了解和掌握丰富的提问方式并能在实践中恰当地加以运用,可有效实现对话的意图,突出对话的优势,揭示对话的内涵,活跃对话的形式。

二、插 话

提问是谈话节目控制谈话的范围、层次深度的重要手段,同样插话也是主持人在节目中常用的技巧之一,因为不管什么样的节目都不能以主持人与嘉宾(采访对象)一问一答机械呆板的形式进行。主持人的插话起着控制乃至深入的作用。时机适当、分寸适当的插话,不仅能够强化双向交流的谈话气氛,使得谈话更为融洽,而且它配合着提问能使谈话的层次更为清楚、谈话的重点更为突出,特别的插话是可能会引出出人意料的回答。拉里·金谈到他的经验时说:“当我在节目里访问来宾时,我会事先记录所要提出的问题,然后依照事先拟好的问题依序发问。不过,我经常会随着来宾回答的内容,提出原先不曾想到过的问题,然后,这个不曾预设的问题往往会引来出人意料的答案。”

在节目主持中,有的主持人生硬刻板地按照预先的准备提问,再加上语气不当,会使谈话像审问、口试、智力测验,总之弄得双方都显得紧张,给人一种设计好的公式化印象,缺少人情味和交流感,不是人们所期望的真诚、平等的人际交流状态。有的主持人想使节目具有双向交流的谈话感却不得要领。要么“是啊”、“对呀”作应和状,给人唯唯诺诺的印象;要么总是重复采访对象的观点,让人觉得画蛇添足,啰唆絮叨;要么频频打断,自作聪明地任意发挥,显得很不礼貌,且有自我炫耀之嫌。究其根本,既有主持人对自身位置、与访谈对象关系把握不当的认识原因,也有不了解谈话规律、技巧、经验不足的技术原因。北京广播学院吴郁教授对主持人插话技巧作了如下总结:

1.主持人插话首先要注意把握时机。

需要插话的情况一般有四种:一是话题内容层次衔接转换时,此时插话以小结方式概括以上内容并推进到下一层次;二是处于话题的重点或难点时,插话以加深印象,或稀释访谈对象所谈观点、理论,方便受众的理解;三是对方谈话过长或跑题时,及时插话巧妙地把话题拉回来;四是发现疑点或有新信息的苗头时,立即抓住话头跟进追问。总之,把握插话时机十分重要,不当插话时乱插话,就会打乱访谈对象和受众的思路;当插话时不插话,主持人会给人懈怠失职或反应迟钝之感,同样要影响谈话的气氛和效果。

2.主持人插话还要善于突出重点。

突出重点的方法有多种,但都要注意与访谈对象的配合呼应,形成浓缩与稀释、抽象与具体、理性与感性的互补、映衬和烘托,而不是甩开对方高谈阔论。

请看下面的两个例子。

主持人:您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

门修义:路上我们俩交谈,谈到什么事她都懂,好多爱好一样,比方说旅游。我就觉得这个人确实还有个情调。

主持人:有志同道合的感觉。

门修义:哎。

主持人:那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就叫您见了杜女士有点儿一见钟情。

郁风:我的矛盾心理你想想,我是属于在党的领导下工作的,他是国民党,这个,不好解决。

主持人(曲向东):有心理障碍。

郁风:这个心理障碍不好解决,所以主要卡到这儿,我想将来我要跟他结婚,那我就变成官太太了,那我怎么情愿呢?你想想。

主持人插话分寸把握得当,既与嘉宾的话浑然一体,又以不同的插话方式使嘉宾的谈话脉络清晰,重点鲜明,便于听众接受,播出效果很好。

在2006年蒙牛早餐奶杯挑战主持人大赛“16晋10”的一场比赛中,“强手如林”环节假定选手在“心连心”艺术团的演出现场任主持人,马东给出4个词让选手表达出其中的意思,只见一边是选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边是马东幽默风趣的点评。

(第一个词形容现场“人山人海”)

宫岩(选手):人太多了,到底有多少很难有准确的数字。不过组委会有一个

确切数字,现场用来维持秩序的保安大概是十万多人!

马东:(认真说明)这是一个保安专场,(众大笑)一个群众都没有。

(第二个词形容现场“闷热难当”)

汪云(选手):如果这个时候下一场雨的话,雨还没落到地面就蒸发了!

马东:(作解释状)我们这雨是下到太阳上了。(全场哄堂大笑)

汪云:在空中被蒸发掉了。

马东:汪云,你真是夸张手法的鼻祖。

(第三个词形容一个演出瞬间现场“鸦雀无声”)

汪云:有一个观众咳嗽了一声,就被保安请出了现场。

马东:那说明这个地方执法很严呐,不觉得是鸦雀无声的感觉。(笑倒一片)

(第四个词形容演出结束后公众与演员“难舍难分”)

汪云:我们从甘肃演出的列车已经回到北京了,发现从返程车上下来一位甘

肃的观众。

马东:(故作认真地询问)你是说他趴在车底下过来的吗?(众笑)

顾斌:演出回来之后一位观众令人印象深刻,他一路爬雪山,过草地,从广东送到广西,从山西送到山东,又从湖北送到了湖南,真是我们的铁杆粉丝。

马东:(话音未落,郑重宣布)这位观众的名字叫崔永元,他最近正在进行“我的长征”。(全场笑得前仰后合)

总之,主持人的插话要围绕谈话主题,与访谈对象的谈话紧密、自然地配合,把握分寸,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发挥好插话“推进层次、突出重点、控制局面”的作用。

第六节:即兴点评

在节目进行中,主持人根据节目宗旨的需要或现场谈话调控的需要,难免要适时地发表意见,或总结,或引申,或纠正,或颂扬,这就是通常说的即兴点评。即兴点评是任何一个主持人节目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支撑节目结构的组织功能。同时,独到的、有见地的、精辟的观点,也是主持人树立个性形象的重要手段。

即兴点评在新闻评论性节目中用得最多。吴郁教授在《主持人的语言艺术》一书中对主持人的点评技巧作了以下论述:

三言两语的点评,多用在导语、解说词、串联词当中,每个片段百十来字左右,也许只有十几个字。点评的内容,出自主持人对新闻信息迅速而敏锐的反应。它是主持人对新闻价值的准确把握,对社会现实情况的深入了解。点评不是层层展开的东西,而是拎出那值得“说道说道”的、或“非说不可”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点”,三言两语,点到为止。好的点评应当精辟、到位。点评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示重点

在概述消息要点中,稍加议论,引导受众注意新闻的重点,既有提示作用,又有解释作用。

2008年5月19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全国默哀日,是为哀悼“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逝去的生命而设立的。那天央视对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的默哀活动进行直播报道。三分钟默哀之后,导播突然改变原来的直播计划,将镜头切入了天安门广场群众自发集会的画面,这时主持人康辉对着画面说出了下面这段感动人心的即兴语:

观众朋友,现在我们在电视机中看到的画面是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刚刚为在汶川特大地震遇难者默哀三分钟。结束之后的无数的群众仍然聚集在广场上,大家手举着国旗,呼喊着“加油中国”、“加油四川”、“加油汶川”这样的口号。“汶川挺住”、“坚强中国,坚强汶川”,在广场上的无数群众,代表的是十三亿中国人民,我们心中呼喊着同一个声音,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特大的自然灾害,把我们的家园重新建设得更加美好。当十三亿人民为同胞失去的生命,为同胞遭受的苦难,我们的泪流在一起,我们的心连在一起的时候,向世界传递出的是这样的信号:中华民族对生命有极大的尊重,中华民族有着顽强、钢铁一般的意志,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当十三亿人的泪水流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这个民族就有希望!当十三亿人的心、手都相连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什么可以打垮我们。中国挺住!四川挺住!

主持人对这条消息的点评,是在尊重客观事实报道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主观”的“解释性”、“凝聚性”话语不仅使受众对该消息的重点“一听了然”,也感染了电视前的所有观众。

2.倡导方向

对所报道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或事,针对受众的思想做画龙点睛的剖析,鲜明地突出我们的倡导方向,引发受众的思索。

凤凰卫视《凤凰全球连线》2004年12月2日做了以防治艾滋病为主题的连线采访。在节目结束时,主持人胡一虎发表了由衷的感受和议论:

希望我们今天的节目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艾滋病患者。我记得7年前在(中国)台湾访问一名艾滋病患者的时候,当时他说得口沫横飞,但是我心里当时却吓得七上八下,生怕一个艾滋病患者的唾液可能会让我也变成了病患者。这就是无知,误解是最致命的刀剑。希望今天的节目能够让大家正确地认识艾滋病,就像篮球明星姚明——他握住艾滋病患者约翰·逊的手,表面上是握手,其实是打开两人的心。看完他的握手之后,也该是我们主动握手的时刻了。

3.引发共鸣

主持人在议论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抒发内心的情感与升华的议论相结合,能激起受众的共鸣,产生意味深长的传播效果。

特别节目《岩松看日本》,靖国神社是此行采访重点之一。主持人白岩松在从出来时,带着满腔的愤懑理性地表达出了自己的观点,引起了所有有识之士的共鸣。

白岩松:出来了,可能是心情决定的原因,不想在里头待的时间太长,你要问我此时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我觉得用生气或者愤怒这样的字眼并不能准确地概括,或许用荒唐这样的字眼来概括的话,相对来说比较准确。因为面对历史,如果有一定差距的话还有辩论的可能,但是差距太大,甚至变成黑白之间的问题的时候,可能你的感受就变成了一种荒唐。

在我结束了今天这个采访,即将走出靖国神社大门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就在靖国神社大门的正对面,就是东京理科大学这样的六个大字,其中一个“理”字深深地触动了我。任何一种历史观应该讲理、有道理,要有理性,因为我们所有人应该信奉一句话“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4.点到为止

主持人对某些事件的报道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引导人们举一反三,联想类似的现象,思索症结所在。主持人并不直接下结论,不以教育者自居,点到为止,让人觉得即亲切又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