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生必知的国学常识
13700100000020

第20章 科技星火,可以燎原(4)

译文:日月的形状像球体。怎么知道的呢?用月亮的盈亏可以证明。

月亮本来没有光,就像银质的小球,太阳照射它才发光啊。光开始出现在月亮上时,太阳在它的侧面,所以光亮显示在月球的侧面而且看见的像钩形;太阳渐渐走远,就斜着照在了月亮上,所以月光稍稍变得圆满。就像一个圆球,用粉涂上一半,侧面看它,那么涂上粉的地方就像弯钩一样;正面看它,就是正圆。凭借这个就知道月亮的形状是球体的。

雌黄改字

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尝教改字之法:刮洗则伤纸,纸贴之又易脱;粉涂则字不没,涂数遍方能漫灭。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古人谓之“铅黄”,盖用之有素矣。

译文:馆阁新誊写出来的本子有写错的地方,就用雌黄粉涂抹。我曾经比较过一些改错字的方法:如果刮洗容易损伤纸贴,贴新纸又容易脱掉;用粉涂字又不能涂干净,要涂几遍才能完全盖住;但是只要用雌黄一涂就涂掉了,而且经久不脱落。古人称这个为“铅黄”,大概用这种方法已有很久了。

登州海市蜃楼

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或曰:“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欧阳文忠曾出使河朔,过高唐县,驿舍中夜有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其说甚详,此不具纪。问本处父老,云:“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土人亦谓之海市,与登州所见大略相类也。

译文:登州的海中,有时会出现(别样的)云层雾气,就像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这些都清晰可见,被称之为海市。或者说“蛟蜃的呼吸造成的。”我怀疑不是这样。欧阳文忠曾经被派往河朔任职,在经过高唐县时,在驿舍中的晚上,听到有鬼神从空中经过和车马人畜的声音,(所有这些声音)都一一可以辨别。他的描述特别详细,在这里不具体写。访问本地的乡人父老,(他们)说:“二十年前曾经大白天地(海市现象)经过本县,也是清晰得可以看见(那些)人和物。”当地人也把它叫海市,这跟登州所见到的大约类似。

§§§第九节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概说:

《本草纲目》是明朝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一部医药学著作。当时,他在行医过程中,发现古代的医书中存在不少错误,为了修改这些错误,他用了30余年的时间,翻阅前人文献、亲自考察和实践,终于整理汇编成了这本著名的药学书。

全书约190万万字,共有52卷,分成60类。书中记载了1892种药物,其中有374种药物是新增的,收集医方11096个,而且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内容相当丰富。

《本草纲目》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医药书,它不仅资料容量大、叙述科学精密,而且还采用统一的格式,改进了中国传统的分类方法。比如,书中将动物药类按虫、鳞、介、禽、兽、人这种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把种类繁多的昆虫药分为“卵生”、“化生”和“湿生”三类等。

这本书虽然属于汇编作品,但作者并没有照抄原书,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对前人的观点进行辨别验证,同时也提出了不少自己的新想法。作者在书中纠正了古人的很多观点。比如南星与虎掌本来是同一种药物,过去却误认为两种药物;葳蕤和女萎本是两种药物,结果却认为是一种。除了这样的修正之外,本书还加入了许多新的药物,记载了很多宝贵的医学资料,除去大量附方、验方及治验病案外,还有一些有用的医学史料,兼有史书的价值。可以说,它是一部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学成就之作。

除此之外,本书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本草纲目》名句:

美酒乃耗财病胃。

解读:美酒是浪费钱又伤害胃部健康的东西。李时珍从健康的角度考虑,认为美酒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因为喝酒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大量饮酒还会增加肾脏过滤负担,所以他不主张人们喝酒,而且还在自己的《本草纲目》中列出了一些解酒的方法。

以纲带目,纲举目张。

解读:按照大纲和细目的方法来列草药,各种草药都能轻易地找到了。李时珍采用了“以纲挈目”的体例来编排《本草纲目》,对各种药物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从而使全书形式严谨,查找方便。这种做事情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做事讲究章法,整理东西要有规律有秩序,这能为我们节省不少时间。

§§§第十节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概说:

实践出真知,想要成为一名有所建树的学者,不仅需要多阅读、多积累书本知识,还要勤于实践、积极思考。明末清初的乡村教师宋应星就以其亲身经历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道理。他不仅是一位博学的科学家、县学教官,还是一位敢想敢做的实践家,他将自己长期积累的生产技术等方面知识加以总结整理,编著了《天工开物》一书。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17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包括农业、手工业、砖瓦、陶瓷、机械、兵器、火药、纺织榨油等生产技术,尤其是详细地记述了机械的生产技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上卷记载了一些栽培和加工方法、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金属的铸锻,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卷主要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及兵器的制造等。而且,全书中还附有121幅插图,这些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价值非常珍贵。

《天工开物》文字虽少,但记述的内容却极为丰富,书中所记的这些内容都是作者直接观察和研究所得,体现着作者关于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的观点。这本书问世之后不久,就被翻译成了多种外国文本,留传于海外。

到了清朝,由于清政府想要整顿言论,便发起了文字狱。任何有对清政府不满的书都会被毁掉,《天工开物》不幸名列被毁书籍当中。民国初年,有人在查找冶炼铜矿的知识时发现了书中提到《天工开物》,他四下搜寻这本书,但是一无所获,又去询问各个藏书家,也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本书。也就是说在清朝近三百年的统治之后,这本书已彻底从中国消失,连知道这本书的人几乎都没有。

后来这个人在一个日本朋友家,发现了《天工开物》的日文版,后来又在日本的图书馆去查到这本书的英文、德文、法文版本。几经周折之后,他终于在法国国家图书馆里找到了《天工开物》的明朝原刻本,然后重新按照这个刻本,在中国广为印行,《天工开物》才得以重见天日。

《天工开物》经典片段:

水晶

凡中国产水晶,视玛瑙少杀。今南方用者多福建章浦产(山名铜山),北方用者多宣府黄尖山产,中土用者多河南信阳州(黑色者最美)与湖广兴国州(潘家山)产。黑色者产北不产南。其他山穴本有之而采识未到,与已经采识而官司厉禁封闭(如广信惧中官开采之类)者尚多也。凡水晶出深山穴内瀑流石罅之中,其水经晶流出,昼夜不断,流出洞门半里许,其面尚如油珠滚沸。凡水晶未离穴时如棉软,见风方坚硬。琢工得宜者,就山穴成粗坯,然后持归加工,省力十倍云。

译文:中国产的水晶要比玛瑙少些。现在南方所用的多采于福建漳浦(当地的山叫铜山),北方所用的多产于河北宣化的黄尖山,中原所用的多产于河南信阳(黑色的最美)与湖北兴国(今阳新潘家山)。黑色的水晶产于北方,不产于南方。其余地方山穴中本来就有,而没被发现与采取;或已经发现了并采取,而受到官方严禁并封闭(例如江西广信(今上饶)地区具害宫里派的宦官盘削而停采等等),这种情况并不在少数。水晶产于深山洞穴内的瀑布、石缝之中,瀑布昼夜不停地流过水晶,流出洞口半里左右,水面上还像油珠那样翻花。水晶未离洞穴时是绵软的,风吹后才坚硬。琢工为了方便,在山穴就地制成粗坯,再带回去加工,可省力十倍。

丹青

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取桐油,清油,猪油烟为者,居十之一。取松烟为者,居十之九。凡造贵重墨者,国朝(本朝)推重徽郡人。或以载油之艰,遣人僦居荆,襄,辰,沅,就其贱值桐油点烟而归。其墨他日登于纸上,日影横射有红光者,则以紫草汁浸染灯芯而燃炷者也。

译文:所有的墨都是利用燃烧产生的烟,把这些烟灰凝在一起做成的。用桐油、清油、猪油燃烧产生的烟灰做成的墨,只占总数的十分之一。用松木燃烧产生的烟灰做成的,要占到十分之九。只要说到制造价值贵重的墨的人,宋朝人都推许、看重徽州地方的造墨人。有人因为运送油很困难,就派人在荆州、襄阳、辰州以及沅水一带租房子住下来,收集便宜的桐油将其烧成烟灰再运送回去。这种墨一旦书写在了纸张上,对着日光横射时看来有红光的,就是用紫草汁浸染的灯芯来燃烧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