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泉州湾大讲堂
13657900000005

第5章 两岸关系纵横谈

陈荣洲

陈荣洲,中共泉州市委委员、泉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曾当选为中共福建省第七次、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福建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泉州市第九届委员会委员,泉州市第十届、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泉州师范学院客座教授。

陈荣洲注重理论修养、实践总结和学术探索,曾在《人民日报》、《求是》、《半月谈》、《经济日报》、《中国县域经济报》、《香港大公报》、《中国卫生经济杂志》、《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国卫生人才》、《福建党建》、《福建组工》、《开放潮》、《发展研究》等报刊上发表文章30多篇。

主持人(林华东副院长、博导):

尊敬的陈荣洲副市长、尊敬的游小波书记、老师同学们,今天晚上是“卓越人才课程班”泉州湾大讲堂第四次讲座。随着党的十八大的顺利召开,今后五年里,我们将在新一届的中央委员会领导下,继续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泉州是台湾民众的重要祖籍地之一。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来了泉州市人民政府主管台湾事务的陈荣洲副市长,为我们作两岸关系的历史和现实的演讲。

首先有请游小波书记为陈荣洲副市长颁发泉州师范学院客座教授证书!

陈荣洲副市长长期研究两岸关系,今晚他将为各位同学解读十八大报告中有关两岸关系问题,告诉我们两岸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我相信,陈副市长的讲座将给大家带来一个全新视野。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陈副市长开讲。

主讲人(陈荣洲副市长):

尊敬的游书记、林副校长,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首先,非常感谢泉州师院,让我有机会走进“泉州湾大讲堂”。我觉得泉州师院的领导非常睿智,相当开放。大讲堂的举办为师院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吹进了一缕清新的风气。我十分赞赏。

根据“卓越人才班”安排,今晚我和各位共同探讨两岸关系的历史、现实和未来。

大家知道,最近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八大是我党发展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十八大报告专门讲到两岸关系与台湾问题。报告指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从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的事实来看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能分割。”我们知道,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儿女肩负着三大历史重任:第一是要建设现代化的强国;第二是要对世界和平做出更大贡献;第三是要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这就是“中国梦”。这个愿景包括要确保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和中国人民完完整整地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下走向完全统一,走向民族复兴。换言之,两岸统一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事关中国人民的核心利益,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世界中华儿女要为之奋发努力的目标之一。

在历史长河中,泉州和台湾密切相关。最早开发台湾的大陆居民有泉州人。早在宋朝,中国就已经把台湾的澎湖纳入中国版图,行政上属于泉州(晋江县)。明末清初,台湾被荷兰殖民者霸占时,带兵登岛,浴血奋战,把台湾从外国人手中收复回来的民族英雄,就是泉州南安石井人郑成功。清朝康熙年间,当台湾出现割据倾向时,又是泉州晋江人——时任福建水师提督的施琅,受朝廷之命,挥师东渡,统一台湾。也就是说,不管是开发台湾还是维护两岸领土完整,海峡西岸的泉州与东岸的台湾都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今天在座的各位,或生于斯,长于斯;或就学、就业于泉州。身在泉州,两岸关系与台湾问题离大家很近,各位一定很感兴趣。因此,我想分四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是关于两岸关系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其次是影响两岸关系各因素的消长变化情况;再次是未来历行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看法;最后我想让我们来共同展望两岸关系的未来与前景。

一、两岸关系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两岸,有江河有海峡,就有两岸。而现在我们通常说的两岸关系其实是专指位于台湾海峡东西岸的这个两岸关系,抑或是中国的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之间的关系。这个两岸关系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热点,因为其间具有非常特殊、非常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因素。这就是说,今天我们要共同研讨的两岸关系,是专指涵盖台湾海峡两侧的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一切关系的总称,包括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法律关系,凡此种种,都属于两岸关系。

(一)从本质上说,两岸关系是中国的国内关系

两岸关系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先看看历史。早在13世纪上叶,当年的台湾大陆称之为“大员”,海峡西岸的中国大陆居民(有泉州人、漳州人,还有汀州人等等)陆续登岛,他们与岛上的少数民族共生共荣。此时的台湾“原住民”实际上人数并不多,但分成许多族群,有泰雅人、凯达格兰人、赛夏人、布农人、排湾人、鲁凯人、阿美人等。他们人数不多,还处于原始社会,有的是母系社会,有的是父系社会,实际上当时岛上的“原住民”还只是一些原始部落,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仅靠自然社会调节来控制与维系部落秩序。中国大陆居民登岛后,带去了中华文明,带去了河洛文化。此后,虽然也曾有日本人来过台湾,但都是“浮云”,不成气候。可以说,从元朝(元世祖1292年)开始,中国中央政府正式在台湾的离岛澎湖设立了巡检司,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府,管辖澎湖及台湾诸岛。这是我国在台湾及附近岛屿设立专门的行政机构,实行有效管治的开始,标志着台澎及其周边岛屿已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按照国际法中的“先占原则”和“有效管治”原则,台湾属于中国无可辩驳、不容置疑!

到了明朝中后期,有一个远在欧洲、版图与台湾差不多大的国家叫荷兰,他们的殖民者从印度尼西亚经海路北上到了台湾并赖在台湾不走。1661年,中国正处在清兵入关,逐鹿中原的内战状态。在朝廷即将改朝换代的非常时期,有一位后来成为民族英雄的泉州人——郑成功,遂组织武装力量,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兴师北伐,北伐军打到南京后受挫失败。还真是时势造英雄,北伐失败后的郑成功在思考,当他得知台湾沦落外族后,便动起横渡海峡、东进台湾、收复失土之念。一开始他可能是想把台湾作为“反清复明”的复兴基地。他知道台湾是中国的,被外族荷兰人占领了,收复台湾乃正义之举,民族气节由此可见。郑成功及其麾下将士在台海血战九个月,终于从台南鹿耳门成功登陆,在赤嵌城接受荷兰军统领揆一投降。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台湾台南地区设立承天府,拥戴的是明朝第二十任皇帝朱由榔,并受封为延平郡王。在这里需要说清楚的是,此时的中国正处在明末清初王朝更替的非常时期,但郑成功受封的这个“王”仍然是货真价实的中国皇帝所封的“王”。揆一回国后因战败被判十六年监禁,这是题外话。郑成功到台湾后,开疆固土,为开发宝岛和中国的领土完整做了杰出的贡献。现在的台湾不管是哪一股政治势力,对郑成功都是肯定的、尊崇的,因为没有郑成功就没有现在的台湾。

郑成功入主台湾后,非常勤政,终因积劳成疾,不足40岁便英年早逝。他身后的继承者到了清朝康熙年间,企图与朝廷“分治”,这是已成大势的中国清王朝绝不能容忍的。康熙帝决意统一台湾,康熙朝著名宰相文渊阁大学士、泉州安溪人氏李光地深谙用人之道,以身家性命保举文韬武略的老乡、泉州晋江人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号令三军,兴师讨伐,统一台湾。此后,朝廷在台湾正式设置行省。自此200多年,台湾完全彻底进入了中国中央政府的有效管辖之下。

到了1894年,因朝鲜内乱而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清王朝战败,无奈之下,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被迫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就这样活生生地被日本霸占了。直到1945年,中国与同盟国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政府才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重新成为中国的一个省。

综上所述,我想引用台湾著名的作家柏杨先生的一句话作一个小结。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这样说道:“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所有的王朝都只是中国的王朝,所有的国,只是中国的另一种称谓。”

就是说在历史上,我们中国曾经有过不同的朝代,不管叫什么国,都是中国的“国”。由此说来,两岸关系自然是中国的台湾海峡两岸之关系,是地地道道的国内关系!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第一种关系,这是本质上的关系。

(二)从历史上看,两岸关系确因国内战争遗留局部分治而形成特殊的关系

中国人清楚地记得这段历史:曾经的殖民统治、曾经的内战割据,尤其是1949年之后大规模的国共内战结束,大陆解放,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相当一段时间内两岸持续着军事、政治与经济的对峙、分治状态。根据台湾“中华民国”《戒严法》和蒋经国时代的“三不”原则,虽然两岸主政当局均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但互不承认,互不往来,使两岸关系蒙上了非常特殊的色彩,这是中国历史中的一段特殊时期。

(三)从现实上分析,由于外部势力的介入和岛内分裂势力的滋生造成了两岸关系呈现复杂化

为什么会复杂化呢?从地缘情况看,台湾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原美军远东司令麦克阿瑟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说过,台湾是美国在远东地区的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和获取海上补给保障的“供应舰”。实际上,不仅是美国人麦克阿瑟认为它重要,我们中国人更深知它的重要性。我查过记载,清朝康熙年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就提到台湾:“臣思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大家看看地图就知道,台湾是大陆出洋第一岛链的一个重要环节,美国要想控制中国,首先就想到要先控制台湾。于是乎,在地球村里,美国这个山姆大叔基于控制世界的霸权企图,对台湾的野心由来已久,如影随形;加上殖民心态强烈的日本和其他地缘相关的国家,或多或少地干扰,构成了两岸关系的复杂性。另一方面,长期的分离、分治,难免在岛内滋生出一些分离因素,甚至形成一定的分裂势力,他们的“台独”或“独台”行径实为“内鬼”作祟,在一定的范围、一定的时段,可能具有一定的欺骗性,甚至能蛊惑人心,把问题搞复杂。各种因素交错叠加,构成了两岸关系和台湾问题的复杂性,这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

二、影响两岸关系各因素的消长变化情况

下面我们共同梳理、分析一下影响两岸关系各因素的成因与变化动态。

(一)美国惯用“双轨”策略制造事端,拨弄是非

还在二战期间,同盟国最高领导人就在埃及的开罗聚首会商并形成了《开罗宣言》,包括美国在内的同盟国都认同的《开罗宣言》讲得很清楚,台湾因战争为日本所占据,战后应该归还中国。直到朝鲜战争爆发前的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还信誓旦旦地说我们美国及其他同盟国,承认中国对该岛(台湾岛)享有主权。但是不久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为了一己之私,马上改口说,台湾到底属于谁,还要等整个西太平洋急切解决的事情解决后才能探讨。这个论调就是臭名昭著的“台湾地位未定论”。在两岸关系上,美国的两面手法由此开始。

1949年以后,尤其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及西方势力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封锁新中国,当然,大陆的外交也有“一边倒”现象,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互不往来。直至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外交上才出现新的动态,希望中国不要靠到苏联那边去,于是美国透过一些渠道主动向新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示好。此时,毛主席和周总理审时度势,适时调整外交策略,以乒乓球外交开始,逐步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先后签署了三个“联合公报”。中美双方在联合公报上宣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遂与台湾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并从台湾撤军。但几乎与此同时,美国又大耍两面派手法,抛出了《与台湾关系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最近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不仅是两岸关系和台湾问题,中国的钓鱼岛之所以成为中日领土争端问题,其实也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私相授受的非法行为搞出来的。还有冲绳,过去的琉球王国(中国的藩属国),同样也是二战后美国私下交给日本的,和台湾问题一样,祸端源自美国。美国人经常今天做一件事,明天又从相反的方向再做一件事,这种伎俩对大陆、对台湾、对两岸关系长期如此。世界上许多不稳定因素,许多无中生有的事,许多本来没有问题的问题,大都是这样被弄出来的。

当然美国人也有底线,美国人是很现实的。在这里我想讲一个故事。20世纪50年代末,福州军区司令员叶飞上将,按中央部署,为惩罚蒋介石集团对大陆沿海的骚扰,指挥部队于1958年8月23日发起炮击金门的军事行动。炮击进行了两个礼拜,到了9月7日,岛上的补给告急,美蒋的“中美”联合舰队开到了金门海域增援。叶飞打电话向毛主席请示说,现在美蒋联合舰队将要进入金门的料罗湾,我们开不开炮?毛主席问,如开炮,会不会打死美国人?叶飞说,那难以控制。毛主席回答,那就要再看看。过后不久,整个美蒋联合舰队已全部开进料罗湾了。叶飞再次请示,要不要开炮?这时候毛主席下决心了,那就开炮吧,先开炮再说!结果炮弹一出,所有的美国军舰立即掉头开溜,撇下国民党军舰,逃命去了。这下子叶飞明白了,为什么毛主席会这么犹豫?一会儿说“再看一看”,一会儿又说“那就开炮吧”。原来毛主席就是想试一试美国人协防台湾的底线到底在哪里?这下搞清楚了,美国人虽然耀武扬威,展示肌肉,但他们最希望的其实是维持现状。最好是你兄弟两家整天争吵不休,甚至冲突打架,中间人、调解人由我美国老大来当。不是吗?你们有矛盾,需要第三方斡旋,你们都需要我,我当然就可以向双方多要一些利益。但我“山姆大叔”是有底线的,你们兄弟闹一闹没关系,你们任何一方都不要把我拉扯进去,更不可陷我于不能自拔的境地。所以,毛主席说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大家看看,解放军在台湾海峡一开炮,美国军舰居然跑得无影无踪,顾不上盟友了!现在,在这个问题上,其实许多台湾人也看清楚了,要是有一天大陆为了遏制“台独”分裂行径,不得不因“决不允许”的事情出现而采取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时,美国可能干预,但是,美国的干预肯定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的前提是台湾你要能撑得住。我想如果一两个礼拜撑不住,美国人是很势利的,立马就可以抛弃台湾,因为美国人的哲学一贯都是“打不赢”的敌人就应当成为“朋友”,我注意到台湾的军事专家基本都这样认为。我的意思是影响两岸关系的因素固然不少,但所有问题的策源都在美国。美国出于其国家利益和国际霸权需要,插手干预两岸关系与台湾问题是必然的,但节奏与强度是可能也是可以变化的。

(二)中国共产党和大陆处理两岸关系的三个重要里程碑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在两岸关系的战略与策略上是与时俱进的,基本上形成了三个里程碑。

第一个里程碑是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台湾思路的形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此前蒋介石集团及其“国民政府”已先行退据台湾省,以武力解放台湾自然是中国国内解放战争的继续。但是当朝鲜战争爆发后,因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共中央逐步调整战略和政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毛主席和周总理在对台方针上提出了“一纲四目”。“一纲四目”的中心就是台湾蒋介石集团只要归顺,并且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合法的中央政府就可以了。在此前提下,蒋介石还可以到北京来做大官。台湾也可以自己收税自己管理,税收可以不上缴中央。原来有多少军队仍可以继续保留,谁要当省长、市长、县长他们自己定,中央不干涉。但是,外交要由中央统一对外。台湾还可以保留既有的经济体制和政治形态以及生活习惯。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这是第一阶段。此阶段实质上在于希望“逃亡的割据政府”能够归顺。

第二个里程碑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是邓小平复出后,第二代中共领导核心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创造性地为解决两岸关系与台湾问题的僵局而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制度。这个构想在我们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国家主权时先行在港澳地区得以实现,也为后来两岸形成“一个中国”为原则的“九二共识”打下了基础。此后,1995年江泽民总书记又发表了“江八点”。“江八点”的核心是“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就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在这里,大家应当已经感觉到了,既然讲到两岸谈判,那就意味着可以淡化争议,可以对等地坐下求交流,意味着两岸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求同存异的新阶段。

第三个里程碑是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两岸进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的全方位展开是胡锦涛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著名的“胡四点”。“胡四点”的中心意思可以概括为“四个决不”,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著名的纪念《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大会讲话。讲话第一次提出了“达成和平协议”这一要领。到了中央“十八大”,把“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写入了政治报告,从而全面形成了处理和解决两岸关系与台湾问题“一个中国,和平发展”为标志的第三个里程碑。现在的两岸关系正循着和平发展的轨道向前发展。

“三个里程碑”表明中国共产党在两岸关系的大政方针上保持着连续性与灵活性,释放了最大的诚意与和善,既有了顶层的设计,又有必须坚守的底线,通俗地讲是软的可以更软,硬的也会更硬。

(三)岛内政治生态的演变过程

台湾岛内政治格局也形成两岸关系演变的几个历史阶段。最初阶段是两蒋的所谓“动员戡乱时期”,这个时期台湾当局坚持“反共戒严”、“反共复国”,两岸互不往来,武装对峙。但是不管在什么时候,蒋介石也好,蒋经国也罢,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从来没有改变。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美国曾经企图策划搞“两个中国”,但都没有成功,因为毛泽东和蒋介石都主张一个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面,两岸都主张并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都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第一代的国共领导人,实际上在维护一个中国的原则上面是有默契的。去过浙江宁波溪口的人发现,蒋家祖墓保护得很好,即使在“文革”期间许多坟墓遭受损毁,蒋家的祖墓仍保存完好。为什么呢?因为毛主席有交代,蒋家的墓还是要保护的。什么原因?我想这是中国历史人物的印迹,无疑与蒋氏父子都主张并维护“一个中国”原则有关,祖坟是他们的念想。

台湾到了蒋经国执政时期,当局标榜台湾进入实行西方“民主”的时期,蒋经国以解除戒严为切入点,致力于打破以前与大陆互不往来的僵局,逐步跟大陆接触。直至开放国民党老兵赴大陆探亲,开启了台岛政治革新的新一页,也为后来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在香港会商,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打下了基础,这是后话。

蒋经国去世后,在当年蒋经国推行政治本土化背景下,岛内有一个以“本省人”、“农业专家”面目出现的政治人物,逐渐羽翼丰满,粉墨登台了。从“副总统”到“总统”,完成他的“羽化”过程,此人叫李登辉。李登辉何许人也?有人说,他有日本血统,有这样观点的人称李登辉的生父可能叫筱原笠次郎,是日据时期日本派驻台北的刑警;不过,我们又没有做过DNA鉴定,我想不好这样说。这个李登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他的胞兄都曾当过日本兵,他的胞兄为日本军国主义当了炮灰,灵位还放在日本的靖国神社里面,这个人骨子里面有一种很悖逆我中华民族的成分。他上台不久,在蒋经国政治与体制的惯性作用下,他还只能继续在发展两岸关系的进程中随波逐流。但“九二共识”形成后,看到两岸已将逐渐走在一起,李登辉着急了,“台独”的本性按捺不住了,他急忙跳出来横加干涉,抛出“修宪冻省”。“冻省”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蒋介石退据台湾后,一心想要反攻大陆,当时在台湾仍设几个省,台湾省的省政府设在台中,“福建省”、“浙江省”则设在离岛上,“福建省政府”牌子至今还挂在金门。这样,包括大陆地区,似乎还有一个完整的“中华民国”。李登辉想搞“台独”,就不希望台湾和大陆有牵连,因为大家都说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台湾省的存在不正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吗?于是他挖空心思要把这个“省”去掉,但是一时半会又去不掉,那就先把它冻结起来。因此,他抛出了“冻省”的恶作剧。为此,他活生生地把当年当得蛮起劲、民意基础也不错的台湾省民选省长宋楚瑜的“省长”头衔给冻没了。宋楚瑜到现在还耿耿于怀,很不甘愿。李登辉“冻省”之后又大搞“去中国化”。一系列隐性的或显性的分裂行径,尤其是他下台前抛出的“两国论”,成了两岸关系的麻烦制造者。

世纪之交,李登辉的倒行逆施,既分裂了国民党,又成就了民进党中的政治流氓陈水扁。陈水扁登台后,推行“法理台独”,大搞为台湾“正名”、“制宪”、“入联公投”等“台独”闹剧,两岸关系受到严重伤害。这家伙一上台就把台北的“中正纪念堂”门口的“大中至正”四个字换成“自由广场”,把台北市的一条大马路改成“凯达格兰大道”。改名字只是改个符号而已,关键在于实质是妄图“去中国化”,数典忘祖才可恶。大家知道陈水扁后来因严重贪腐而入狱,实在是罪有应得。

2008年5月,国民党赢得台湾“大选”重新执政,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并于2012年1月再获连任。台湾岛内开启了马英九时期。马英九主政以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重视发展两岸关系,在大陆怀柔政策感召下,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新阶段。

(四)岛内的政党结构及其民意影响

岛内的第一大党至今仍然是中国国民党,有党员100多万人。国民党不是台湾国民党,是在台湾的中国国民党。中国国民党源于孙中山先生创建的“中国同盟会”,1919年改成中国国民党。现任主席马英九大家都知道。

岛内的第二大政党是民进党。此党组建于1986年,大概也是在台湾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前后。现有党员40万人左右,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政治集团,既有当年不满现实的,不满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也有主张民主自由的,还混杂有相当一部分鼓吹“台独”的。这个政治集团有一些“台独”势力,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并不是所有的民进党党员都主张“台独”。

岛内的第三大政党是亲民党。该党大概有党员7万多人。这是宋楚瑜在2000年选举失败后,带着一批原国民党党员脱离出来,再发展一些追随者和“粉丝”,组成了亲民党。

除此之外,台湾还有100多个小党,其中有台湾团结联盟党,简称“台联党”,是一个非常激进的“台独”党,现任主席叫黄焜辉。也有主张“一国两制”的党,是从国民党分出来的又一个政党叫新党,新党主要是由一些原国民党军政人员、退休人员组成的。现任党主席郁慕明是1949年从上海到台湾的外科医生。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成立于2004年的无党团派联盟,党纲是要成为“稳定台湾的中道力量”,现任主席林炳坤。林炳坤是澎湖人,祖籍泉州晋江,这个人性格豪爽,跟我很熟,是比较典型的闽南人。他参加过我们泉州举办的闽南文化节,积极主张两岸要加强交流合作,常常行走于两岸之间。

总的看,台湾的政治生态大体上呈现“北蓝南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北部的民意大多数倾向于国民党(当然也不是全部)。国民党的党旗为“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底色是蓝色的,所以拥护和部分认同国民党一些主张的群体称之为“蓝营”,或称“泛蓝”。这个阵营大体还包括亲民党、新党等等。民进党的旗帜是绿色的,民进党人经常戴个绿帽子,穿个绿衣衫,所以跟他们走在一起的就叫作“绿营”,或称“泛绿”,这跟清朝军队的“绿营”没有关系,台联党也可归于这个阵营。

至于岛内的政治生态及民意动向,我想我们可以透过台湾2012年“大选”来看一看。当时,国民党的马英九跟吴敦义组成“马吴配”,他们赢得了689.1139万张的选票,占所有投票民众的51.6%,其中北部的票源会多一些。民进党的蔡英文和苏嘉全组成“蔡苏配”,得票609.3578万张,占所有投票人的45.6%,票源主要来自台湾南部地区。“马吴配”比“蔡苏配”大约多出80万张票,两者相差6%,超过5%这个数理统计上的“小概率”,说明两者差距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这样的结果意味着“九二共识”的红利正在显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台湾岛内的主流民意。另一个现象也值得注意,选举前,宋楚瑜曾信誓旦旦地说,亲民党和宋楚瑜在选举中会起到关键少数的作用。选举的结果是,他们得了31.9580万张选票,只占2.8%,属于数理统计学上的“小概率”事件,统计学认为,差别没有显著性意义。这些票无论是加给蔡英文,还是加给马英九,都无足轻重,加给蔡英文,蔡英文无法翻盘,加给马英九,马英九还是马英九。难怪有的台湾人会说,宋楚瑜你别闹了,不要再搅局了。看起来,在台湾的政治生态中,小党所起的作用似乎有限。

(五)近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成效

纵观两岸关系的过去、现在,横看影响两岸关系的各种因素的此起彼伏,我们不难看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逐渐深得人心,两岸同胞大交流、大合作的走向已见端倪,形成态势。

1.挫败了“台独”,共同维护两岸“一中”共识原则。从李登辉“两国论”受到唾弃到陈水扁为台湾“正名”胎死腹中和“入联公投”遭到否决。显而易见“台独”市场萎缩,企图分裂国家,撕裂民族的行径不得人心。

2.建立了互信,两岸共同推动合作交流实现常态化。继海基会和海协会恢复了两会协商机制后,国共两党建立的“两岸经济合作论坛”实现常态化互动,近几年在厦门举行的“海峡论坛”成为两岸人民之间交流合作的一个民间平台。至此,半官方性质的准政府间的“两会”与国共两党间的“两岸经贸合作论坛”以及“海峡论坛”这一民间交流平台的建立,两岸已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交流平台,这种大交流形式已逐渐朝着制度化、常态化方向迈进。我收藏着许多图像资料,大家可以看到,在连战成功访问大陆之后,宋楚瑜访问大陆,郁慕明访问大陆,还有许多台湾的政治人物如吴伯雄、江丙坤等也相继访问大陆,有的还频繁行走于两岸之间。就连民进党也坐不住了,最近民进党“四大天王”之一的谢长廷也设法以合适身份到大陆来,进行为期5天4夜的所谓“开展之旅”大陆行。可以说,两岸各个层面、各种形式、不同渠道的交流互动空前热络。

3.实现了“三通”,两岸持续互动共创双赢。“三通”的实现深得两岸同胞的认可,在此基础上,两岸依循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思路,循序渐进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投资贸易便利化,促成“两岸经济贸易协定”(ECFA)正式签署,早期收获清单先行启动。去年,两岸的经贸额已超过1900亿美元,其中在泉州举办的台湾农产品采购订购会已连续运作5届了,氛围非常好。泉州已有1400多家大大小小的台资企业,台商在泉州的投资总额达到30多亿美元。两岸互动,交流合作,确实实现了两岸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互动双赢的良好成效。

4.积累了共识,两岸人民感情更加融洽,民族认同感逐步增强。伴随着各项惠台惠民措施的相继出台,一批批的台商到大陆投资兴业,据估计在祖国大陆创业的台商应当在200万人以上。大陆对台湾水果和部分农产品进口实现零关税或其他政策性优惠,得到台湾南部民众的欢迎,很多台湾农民由此得到了现实的利益。再一个就是外交上,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这几年不大听到又有哪个国家和台湾断交,世界上原来和台湾地区有“邦交”的二十几个国家现在还是照样保留二十几个,实际上这是大陆给台湾留出一定的“国际空间”。只要你承认“一个中国”,有些世界组织、世界性的会议与活动你也可以参加。我有一位台湾的朋友叫叶金川,当年我担任泉州市卫生局局长时,他恰好是台北市卫生局局长,我们常有医药卫生科技与管理上的交流,他就曾经作为中国台湾的代表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年会。当然,参加主权国家才有资格的国际性会议还是得事先征得大陆同意的。我想妥善解决台湾参加国际活动的空间问题,应当也是大陆对台湾释放的又一个善意,我想这种善意将逐步为岛内民众所体验。

三、未来历行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看法

未来两岸关系,各种影响因素仍然会此起彼伏、消长交替,正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是,和平发展必然是大趋势,是主流。

从国际上看,美国出于全球霸权布局的需要和“重返亚太地区”的既定策略,必将继续奉行“双轨制”的两面手法,干预、干扰两岸关系与台湾问题势属必然。但源于美利坚合众国的这种外来干涉,其形式、程度、节奏,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另外,日本的因素也不容忽视。岛内的“台独”势力历来与日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日本社会的右倾化现象明显,军国主义阴魂不散,日本的右翼势力或明或暗地离间两岸关系的事时有发生。再有一个似乎是不搭界、不太粘边的因素——朝鲜。在我们的记忆中,清末甲午年间,由朝鲜内乱而引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最终导致台湾从母体上的割离,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还有一次是1950年的朝鲜战争,对大陆、对台湾、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今天,当我们审视两岸关系的时候,国际局势、地缘政治、历史经验,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横观当前台湾岛内政治生态,国民党和马英九将继续现行的大陆政策,承认“九二共识”,重视发展两岸关系。马英九出于选举政治的考量,他会把“以台湾为主”、“对台湾有利”的本位意识作为他处理两岸关系的基点,在他的思维意识里,他想当全台湾人的“总统”,他的一言一行要顾及各方面、各层面民众的心理状态后做出反应。“九二共识”的所谓“一中各表”,以及“一国两区”无疑是他应对“统”、“独”各方压力的挡箭牌。既能迎合统派,又能应付独派。马英九可以很直白地表态:谁说我“亲中”,谁说我“媚共”,谁说我想当“区长”,我没有哦!“宪法”表述的“中华民国”就包括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嘛!同时,他也对大陆有很好的交代,因为我一直都坚持“一个中国”,两岸统一是我的终极目标。由此可见,未来国民党和马英九的思维很可能会在“亲美”、“友日”、“和中”的顺序中徘徊,随不同时间、不同背景,调整顺序与权重。

还有一个影响两岸关系的岛内因素来自民进党。“台独”是民进党现行党纲,但正如台湾知名学者李敖先生所说的,其实许多民进党人都清楚,“台独”是个伪命题!闽南一带有一句俗语叫“死鸭子硬嘴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当年陈水扁之流大搞“文化台独”,曾想把台语作为“国语”,就是天大的笑话,因为台语就是闽南语,闽南语就是就源于古汉语。这方面林华东教授是权威,他是研究语言的,他说了算,我不多言。我想说,未来民进党将不甘退出历史舞台,也有可能继续阻挠两岸关系健康发展,但同时他们也面临调整两岸政策的压力。我前面提到过,民进党并不都是主张“台独”的,并不都是反对发展两岸关系的,比如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他就主张要增加两岸往来。蔡英文败选后一定也在思考着为什么失败?败在哪里?整个民进党各方面势力应该也在思考。相信获取既得利益的陈菊也在思索。不是吗?最近,民进党“四大天王”之一、民进党前主席、台湾前“行政院长”谢长廷就已经到大陆来了。我们知道,还有许多知名的民进党人想到大陆来,只是碍于身份而已。不管他(她)们出于什么动机,重视两岸关系与大陆的影响是不争的。

岛内的社会心理与民众心态同样也值得关注。两岸曾经的割据,较长时间的人为隔离,许多台湾民众还不大了解大陆,相当一部分的台湾人民甚至到现在还不曾到过大陆,要融入“中华整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需要交流,需要时间。闽南文化对岛内居民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这个文化现象当然十分重要。但闽南文化中也有“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本位意识,也有自我实现欲比较强心态。现阶段,台湾生活水平仍然比大陆要来得高,会有一些人存有优越感,有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因此,我想说大陆经济的持续发展,民生的持续改善,社会的持续稳定,综合国力的持续提高,都将是主导两岸关系沿着和平发展方向前行的关键所在。我们坚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关心台湾人民的福祉与诉求,一以贯之推动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实现大融合、大统一,应当成为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

讲到这里,我想未来两岸关系应把握的原则与方向清晰已然。

一是要恪守顶层设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两岸人民的主流民意,但“和平发展”的前提是基于“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就是顶层设计,否则“和平发展”将无从谈起。在此前提下,“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两岸通过共同努力,排除干扰,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我们应当继续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促进两岸最终实现统一。

二是要把住法律底线。两岸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这个问题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与中国人民的核心利益,决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这是底线,越过这条底线,“台独”就意味着战争!这是不能触底的,不应该出现的,也是两岸人民都不希望看到的。须知“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这就是说为反“台独”,将会是不惜“一寸江山一寸血”。针对“台独”势力的膨胀与“和平分离”企图的滋生,2005年3月全国人大正式颁布《反分裂国家法》,已经在国家法律层面上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设置了底线,为法理反“台独”奠定了法制基石,这是今后处理两岸关系的法律依据,也是法统原则。

三是要厚植民意基础。今后,我们在发展两岸关系,处理台湾问题的全过程中都要“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的方针。要充分体谅曾经的殖民统治和国民党白色恐怖时期给台湾人民心灵留下的阴影;要充分顾及台湾人民的民生需求、百姓福祉与国际社会活动空间;要充分尊重台湾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以及对现行生产关系与生活方式的选择。要以最大的努力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厚植共同利益,融洽同胞感情,增进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共同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共同建设中华美好家园。

四是要致力固本强基。大陆是中华民族的母体,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台湾的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民俗文化,凡此等等,根与本都源于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大陆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实现大国和平崛起、民族复兴、强国富民的中国特色的道路。我们应当增强道路的自信、理论的自信和制度的自信,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当全体中国人民的强国梦想都实现了,国家能不完全统一吗?

展望两岸关系,也许还会有曲折,但前景光明。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国家统一,民族和谐;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感觉伟大祖国就像一座房子,屋脊下汇集着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大家同呼吸,共命运,风雨同舟,肝胆相照。大家面朝大海,憧憬未来。

此时,我想起了青年诗人海子的一首诗,愿意和各位分享: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今天的讲座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林华东教授):

同学们,陈荣洲副市长为大家做了一场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学术报告。短短两个小时,图文并茂,谈笑风生,历史现实,尽收眼底,让我们尽情地享受了一场学术盛宴。同学们,两岸关系是同胞关系,我们的祖先筚路蓝缕,开发魅力宝岛;我们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挥师收复台湾,捍卫神圣的疆土。今天,两岸虽然政见不同,但两岸同胞国家意识相同,中华文化共识不变,振兴民族之梦一致,和平统一携手发展的愿景依然。由于时间关系,今晚没能提供给大家互动的机会,我想陈副市长已经是我校的客座教授了,今后学习和讨教的机会还很多,让我们把期待当动力,再次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深深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