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笔名蕉椰、望星海、一侠、永星,晋江市安海镇人。1966年10月出生于江苏,1978年旅居菲律宾。20世纪80年代初涉足文坛,在《世界日报》等菲律宾四大中文报纸,用不同的笔名撰写专栏,并且还主编文学、艺术、佛学、综合等副刊,从事中国书法绘画以及西洋水彩画创作等。曾任菲律宾华文作家协会秘书长等多种社会职务。现为菲律宾博览堂总编辑,已编纂各类书刊百多部。热心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促成菲律宾侨领与福建文学界共同设立陈明玉文学奖、“逢时杯”海内外散文大赛等征文活动,积极在菲律宾传播中华文化,引荐推崇祖籍国的文化现象、文学动态和作家作品,被誉为“文化雁臣”。
王勇于1999年起在菲律宾《世界日报》开设“开心自在”专栏,并于2002年9月由菲律宾博览堂出版蕉椰专栏文字集一《开心自在》,收入1999年创作的专栏作品;2004年2月由菲律宾博览堂出版蕉椰专栏文字集二《冷眼热心肠》,收入2000年创作的专栏作品;2012年4月由菲律宾博览国际传播公司出版蕉椰专栏文字集三《御风飞翔》,收入2001年创作的专栏作品,蕉椰专栏文字集四《觉海微智》,收入2002年创作的专栏作品。
《开心自在》出版时,台湾著名诗人洛夫为之作序指出:
(王勇)是一位阅读广泛、思想深邃、胸怀坦荡,具有大慧觉的小品专栏作家。他写专栏,我相信决不是为稻粱谋,而是“另有所图”,换句话说,身为作家,他是富于文化使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他可以说是当代菲华文坛上一支犀利且发挥了醒世作用的大笔,如称他为“心灵的清道夫”,亦无不宜。
……王勇的小品专栏可不是读着好玩的,他笔下虽也穿插一些趣味盎然的小故事,或寓言轶事,但这只是一把小钥匙,用以开启他心灵的门窗,好让那内心的璀璨的光芒投射出来。这种光芒是智慧的,更是道德的,他教人做人处世,自我修炼,却不为读者预设任何教条式的框框,而是以他自己对生命的观照和体悟来启发读者,使他们从内心中生出一种道德价值的自觉能力,最后并能提升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句)的普渡效果。
其实王勇绝非一个道貌岸然,向世人任意指手画脚近乎迂阔的道学先生,他固然强调升华的精神生活,却也重视平常心。譬如他在文章中既援引佛陀、孔子、胡适、鲁迅等宗教文化领袖之言,却也不鄙弃次文化人士如金庸、琼瑶等的经验。他也谈禅论道,但他谈的禅却是容易消化,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感悟到的禅。他很重视物质与精神的互动,也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互补,更讲究内心活动与外在行为的调和,可以说他是一位标准的二元统合论者。内在的和谐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这一点,王勇很能充分掌握。
《开心自在》这个专栏文集中谈论的话题相当多元,但主要有二,一是文化问题,一是宗教问题,后者比前者谈得更多,也更动人,更富于启发性。例如他在《即心即佛》这一篇的结尾说:“佛法绝非神通,也非靠祈求能够谈交换条件,而是以平常心面对无常人生的挑战,以慈悲心拥抱苦难的人间。”
这段话对一般世俗的礼佛的善男信女,不啻是一剂清凉的醍醐,使他们惊悟到,信佛绝不是一种口中念佛而心中计算着报酬率的社会功利行为。
我是一个长期投注于诗歌理论与创作的人,在《开心自在》这个文集中我发现有两个与我极为契合的观点:一是追求真我。我在《我的诗观与诗法》这篇文章中提到:“真我,或许是一个诗人终生孜孜矻矻,在意象的经营中,在跟语言的搏斗中,唯一追求的目标……而要达到这个目标,诗人首先要把自身割成碎片,而后揉入一切事物之中,使个人的生命与天地万物的生命融为一体。”这是我身为一位诗人在禅宗的启悟中所形成的创作心法,希望在写作过程中把自我提升到庄子《齐物论》的境界。王勇在《活出真我的风采》一文中最后说:“用真情走过人生,并执著追求心灵中的真我,才不枉来世一遭。”这里所谓的“真我”,乃指一个人面对滔滔尘世时应采取的态度,旨在励志与醒世,而我则强调在诗歌创作中表现诗人真纯的本性,二人说法虽有不同,但追求真我的意向则一。
王勇在《智能开发》一文中说:“禅,并非要人从参学中得到什么,而是要人放下一切,正视自己。”这正是禅的本义;强调本心,不重知解,强调实践,不重经典文字,所谓“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一切都不执著,应无所住,自如自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讲究妙悟的性灵派,主张“以禅喻诗”,“以禅入诗”。依现代美学的术语来说,其实“妙悟”即是一种直觉式的心灵感应,生发于内在的本心,这是诗的第一义。写诗跟参禅一样,就是一种把自我从外面拉回到内部来的过程,也唯有这样,诗人才能找到真我。
我和王勇相互契合的另一观点是“漂泊”。他在《有岸的地方便是家乡》这篇文章中说:“漂泊是一段不着边际的人生,人生何尝不是永远的漂泊,茫茫宇宙,我们都是生命的过客,不是归人……有岸的地方便是家乡,踏上人生的码头,卸下生命的牵挂,告别的悲情,爱我们落脚的地方,生长爱的地方便是根之所在。”我相信侨居海外的中国人,读到这一段无不心有戚戚焉……
菲律宾佛学家、作家、诗人唯慈也为该书作序曰:
在许多菲华作家当中,王勇先生算是比较年轻的一位,但他的作品,却广受读者的推崇……
王勇先生的文章内容,完全是正面的,富有指导社会与鼓励青年的价值,古云:“文以载道。”从他的文集中,处处都可看到辐射出智慧之光,照明人的愚暗,启发人的茅塞,引发人的深思;比方:他在《审视传统》文里说:“孔子忠道不忠君,忠民不忠国。”所以孔子的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见与隐,是孔子终生做人的原则。
孔子的理念,绝不因自己的利益,在无道君王的身边做官,其次,也不愿一味愚忠,若有机遇出来做官,必须要能舒展自己的抱负,发扬爱民的仁德,所谓“死守善道”,就是孔子见的原因,如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就宁愿做自己进德修业的功夫了。王勇先生说:“这种权变之术,值得当前活跃于社会的领袖借鉴。”此不是借古谏今吗?
善言晓喻为华社谋福的领袖,引导华社走向善美的大道,鼓励清流,发扬圣贤做人的见与隐的风范;不仅是华领们的任务,应该是所有中国人重视推广的教育理念。
王勇先生勤于写作,善于广结文字缘;因此,他曾写过许多篇华社名人的访谈录;他也写过许多推介国内外艺文界名家的文章;他虽也写时论,但绝不涉及他人的隐私,他认为人人都有自己活跃的空间,不过,他也不是一味的尽言人之美;他对朋友,或对社会的领袖们,认为该说的,必也率直地说出来,比方他在《监督与宽恕》文中说:“揭发弊端,让人产生警惕,不但需要,而且迫切需要,只要出于真诚和善意。”
这与揭发人的隐私不同,更不是故意挑剔他人的缺点,而是诚意的戏善,让人知道自己的过失,一个觉性高的人,不但会接受,还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情接受呢?所以他说:“有争论才有进步,有监督才会自律。”凡是有心向善向上的人,怎不以此奉为做人的主皋呢?
读书,熟记书中的知识固然重要,尤重于将善美的做人之道,表现在平常的生活行为之中。王勇先生非常重视“知行合一”,故他在《实践出真理》中说:“真理越辩越明,辩后的真理若不实践,真理是僵死的空话,对社会毫无良性的作用。”
一个真有良心的作家,绝不讲大话,更不会专论社会的反面活动,引人走向误区,凡有所言,若超越了自己行为的范围,偏离了自己迈向崇高理念的方向;那就是谎言绮语了。谎言绮语固然欺人,亦属自欺,如此言论,最易引人走入歧途,对社会又怎能产生良性的作用?纵是真理也变成了空话。王勇先生才说:“社会需要实践者,不欢迎辩论家,我崇尚实践出真理,所以,不愿意提想当然的建言。”
原华东政法学院教授洪丕谟附文评说:
由感受菲律宾而感受王勇,由与王勇结文字缘而加深对于菲律宾的感情。由此反过头来再读王勇的文字,便有一种犹如晤言于一室之内的亲切感觉……
……由于多年的编辑出版生涯,历经生活的磨难,加上心信佛法,降服其心,因此便打磨得他的文字,既显老到,又不失本真,且更多了一份奉佛后心生欢喜的宽舒与祥和;再加上长期以来南国阳光的暖照,海岛碧波的涵泳,于是乎读王勇的文章,自然而然就在享受之中,更增添了几许移情和启迪的双重助益……
……譬如当你在《开心自在》第一篇《反省是失败者的专利?》的阅读中,文末王勇总结:“我反省,只是为了如何在有限的时光里,过快乐的日子,做一个开心自在的理性之人。”开宗明义,在生活中,这活在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难道不应该时时处处,都活得充满理性,都活得“开心自在”吗?
从“开心自在”的基调审视世界,感受世界,又从“开心自在”的基调中反观自我,启迪自我……(在《开心自在》中有)一篇篇闪烁着生命睿智、生命愉悦、生命经历、生命感悟的文字。在《相命》中,作者说道:“尽信命不如不信命,走一步算一步,步步是可以期待的喜悦。”多么自在,多么潇洒,多么超脱,多么开心,生命在“走一步算一步”的随遇而安中获得多么大的解放和解脱!?
一篇篇,文章虽短,意味却长。由此,我爱《开心自在》,爱《开心自在》给每个读者带来的,生命和生活中切切实实的“开心自在”!
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译诗家张香华附文评述:
(王勇是)一个纵横古今中外、文笔铿锵、视野辽阔的青年。有许多时候,我读他的作品,禁不住搁笔而叹。他不只是一个有才情的诗人,有锐利的眼光,能深入探讨古今,关心时政,尤其在浮名泛利的芸芸众生之中,他因为看得透彻,想得深远,便常常发出不同于平常毁誉的精辟言论。他对屈原的分析,对武侠小说的品评,甚至为苏东坡惋惜……都有深刻的见解……我多么高兴他今天发展成这样一个丰富开阔、诗文双修的青年。就像是中国人常常期盼的,人人都会到达的福慧双修的那种境界一样……
东南大学客座教授少木森撰文评曰(见《星光》2007年第1期):(《开心自在》)每篇数百个字……而王勇却要它“小处见大”,蕴一颗“赤子之心”,蕴着一种拳拳的文化使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细读王勇的这类“道德文章”,会发觉其中透出的是他有一定个性的“反省精神和反省方式”。换一句话说,王勇是要人重视对自己生命历程的不断“反省”,而且他还不厌其烦地介绍“反省”的方式,那就是通过对自己生命的观照和体悟,来呈现生命的进取与快乐,同时这种观照和体悟,本身也应该充满快乐。
……《开心自在》一书充满对现代生活的“反省”、“反思”,又不忘与古今文化、中外文化的链接,使得种种的“反省”、“反思”,有了一定的广度、深度和厚度……
《冷眼热心肠》出版时,台湾著名作家方寒星作序《情固声飞》:
看了王勇兄由专栏文字结集而出之新书稿《冷眼热心肠》,使我再度思考对马来西亚、菲律宾的华人社会和华文文学该如何给予理解。虽然都已在当地落地生根,但又保留侨校中的华文教学,也办有华报,在各种活动中仍有对祖先和故土不舍的眷恋。
王勇兄的专栏既出入古今书海,也关注融入当下社会。他也借文字和海内外华文界的作家朋友来往,可说是“天涯握手尽文人”。不论是谈生活哲理、文学小说、旅游见闻,都可读出王勇兄扎根生活而又求友于千里之外的热情,既有冷眼静观的卓见,也有热忱鼓舞的心肠。
《御风飞翔》出版时,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杨少衡作序时评曰:其一为广博。《御风飞翔》一书中的文章涉猎众多,古今中外都在其中。有针砭时弊,有谈风论月,有制度评说,有人物事迹,无论自然地理、佛学禅道、诸子百家、文化课题,都在王勇先生笔下,信手拈来俱成文章。各篇文章起自不同话题,终会落到某一义理,读这些文章,可见王勇先生关心的领域非常开阔,也能感悟到他所珍视的种种学问、观念与哲理。王勇先生在《驶船观风势》里说:“人世如沧海,风起云涌,变化万千。”“人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认识自己处身的时代。”在《不懂才谈》一文中,王勇先生提出“在现实人生里留一双慧眼,存一颗慧心”。这几段话颇能包含我对本书的一个感受,它无疑可称时代、人生宽广范围里的慧眼之观。
其二为短小。跟他的小诗一样,王勇先生的文章都写得很短,千把字的篇幅,娓娓道来,多得古人文章三昧。古人文章大抵很短,但短得其所,增一字则太长,减一字则太短,唯其短,故经读,让人反复把味,如味嚼橄榄。文章虽短,王勇写得娴熟,貌似随意,却无不用心。因为短,王勇省去许多铺陈,许多人事,直截道来,开门见山,结尾也决不拖沓,干脆利落,戛然而止,明快爽朗。本书中所收《美国牛刀》,写于“九一一”之后,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之际,文章从牛刀杀鸡之比喻开始,分析阿富汗战争,论及中亚石油权力,上海合作组织,论题无不重大,王勇先生笔下举重若轻,短短千言,即将国际舞台一场风云大戏勾勒而出。
其三为精到。都知道短文难写,难在必须言之有物,短得扎实,短得有味。王勇先生《御风飞翔》里的文章篇篇俱是短文,却写得精到,因之大有气象。他的短并非单薄的代名词,文章里多有故事,有典故,典故之外有议论,有引申,造成文章的一唱三叠。而议论的文字则字字落实,字字珠玑,鞭辟入里。本书中有一文《写作不谈条件》,从每个作者都梦想自己文章能够受大众喜爱谈起,联系自己写文章常会思考作者与读者关系,转而论及一个真正的写作爱好者不会被太多俗情俗事牵扯束缚,而是以自心的思想感情能被读者接受为最大目的,末了以一句话作结:“把文章写好最重要,余者皆次之。”这些文字令我印象至深,既表现了王勇先生行文之简明与精到,更表现了他本人的写作态度与追求。
以我所见,有更多这样的作者与文章,无疑是读者之幸。《觉海微智》出版时,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刘登翰作序:
现在我们面对的王勇这部散文集,洋洋洒洒201篇,便是选自于他在菲华世界日报上所设专栏一年的写作收获……如许的写作量,其难处不在于字数的多寡,而首先在于作者对大至世界、小至人心的社会事件的关注面有多广,思辨能力有多强。在菲华社会,王勇是个热心人,对菲华社会无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大小事端,多有关心或者参与其间。虽非都是事主,却都在事中。这种状态使他获得了一个既在事里又在事外的观察和思考的位置。既能深入其中细察事态,又能跳出事外静观思考。正是这种对于社会人生的积极态度和静观位置,使王勇的专栏写作,有着开阔视野和深入思考的广阔空间,成为他专栏写作不绝的源泉。“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专栏写作成就的大小,首先取决于作者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王勇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典型。
在这些专栏文章中,平实是王勇的叙述风格,而思辨却是他文章的力量所在。他常常从一个或许十分重大、或许十分细微,或许大家关注、或许少有人知的事件开始,生发开去,触及到事件背后,如剥笋一般,层层深入,条分缕析,让人们对事情获得新的认识和感悟。我十分欣赏他对菲律宾人乐观生活态度的发现和分析。我访菲时在他的陪同下曾亲身感受到菲律宾民众的这种乐观天性。然而他的思考并不满足于此;当他把菲律人的乐观天性与华人的忧患意识进行比照时,我们才感受到作者这一发现的价值及其给予我们的启迪,文章的主题便也由此获得升华。这只是一个小小例子,类似的文章俯拾即是。细读王勇的这批作品,我们仿佛伴随作者在菲华世界经历着一场思想的漫游,感受着海外华人面临着的种种艰辛和忧乐、成功和挫折,在作者思绪活跃的文字起伏中而情怀跌宕。
近年来王勇致力于短诗的写作。这种富于哲理性的小诗,也常常由自然万象和人生事态开始,由事象深入事理,挖掘和发现事象背后的诗意和哲思,颇有几分类似于这类带有哲理和思辨意味的短文。我不知道是散文启悟了王勇的小诗创作,还是小诗影响了他散文的追求?它们篇幅短小的共同特点,使王勇一贯追求文字的简约准确,这对于专栏这类短文尤为重要。难得的是我们在王勇文章中常常感受到文字的简约所带来的美感,使他在仅只七八百字的如此短制中,能够自如、从容地展开他细致的观察和曲折的思辨,这是值得祝贺的。
王勇著有3本诗集:《王勇诗选(1983—1996)》,2009年2月由菲律宾博览国际传播公司出版;《王勇小诗选》、《王勇闪小诗》,分别于2010年5月、2013年2月由香港风雅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台湾著名诗人罗门为《王勇诗选》作序:
在我内心“第三自然”全面开放的视野上,以“诗眼”三百六十度“大包容”地扫描他整本诗选,留在镜头中较精要的视野与观感,大致如下——
一、来自生命园区的特殊存在动向与情境
1.这本诗选在为人类“美”的生命与心灵创作所采用的“垂直”与“水准”的两大思考模式中,它虽较偏向“水准”型明度高且自由舒放的“平面”书写描述,但仍注意到“垂直”思考模式所专注的“高度”与“深度”世界,故能在其比较宽广开朗与平顺的情思滑动空间中,建构起既可雅俗共赏也具有深意美思的诗广场。
2.当生命的过程看成诗的美感过程,生命的整个存在空间,被视为诗的美化活动空间,王勇这本诗选便正是在一切都转化与美到诗中来;他便也因此成为进入生命与事物之内将潜在的“美”一路唤醒的诗人。
3.他这本诗选,除充满爱、同情、美意与人道的关怀,更出奇且格外地溢流着至为自然、纯挚、真切感人的亲和力,诱导着有心人的情思平平顺顺贴贴切切地靠近过来,产生良好的往来与互动。
4.这本诗选不是将生命与世界往凝重与沉重的方向低压下去,而是以轻盈飘逸、恬淡闲适、自在自如的情思脚步,轻和地踩响生命与记忆以及想象世界响亮的回响与动人的景象;即使诗中对冷漠、无情、无义与罪恶的人世,难免也有所抨击,但诗语言的出拳出剑,都带有东方“忍”的太极拳套路、剑道,点到为止,避开激烈性的碰撞,这或许因他内在生命园区,受到他夫人林素玲长年来信佛归返自然、纯朴平和的心性,有某些影响,于无形中调和与平衡面对世界的角度;也因而导使他的诗,不是在狂风暴雨中,倾整座山奔泻而下的瀑布与激流,而是带着清雅、柔婉、留恋的风景,在生命宁静温馨的平野上,一路唱着歌潺潺而行的溪流。
二、来自艺术场域的创作机能效应
1.这本诗选采取散文较自由的书写技巧,充分把握散文特有的流畅度与流动感;而且几乎没有任何语障,因而导使诗的情思可鸟飞云游、来去自在,进入诗平坦平顺零障碍零难点的开朗畅通境域,建立可读可思同读者有较好的互动语路。
2.由于王勇也深知诗是最精美的语言,是语言的极简(MINIMAL)艺术,他便的确在有些诗,尤其是短诗中,将诗语言尽力精制与提升到简约、简洁、简明、简易但含有深意美思的语境……近乎是部分或整首诗均能朝向这样有深意美思的理想语境出发与迈进,以臻至语言在诗中作业的实质企求与功能。
3.……除采取散文技巧与极简艺术观点,来强化诗活动的自由度与精密的存在质感,同时也机动运用具象、抽象,乃至象征、超现实以及投射、对比、转换、回旋与跨跃的拍摄镜头等多向表现技巧,来营造富艺术美与有特异性表演的诗境。
……
台湾“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李瑞腾为之作评文《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如何计算》(见《王勇诗选》):
我读王勇的诗,首先读到的即是以“家”为素材的作品,写漂洋过海到南洋落地生根的爷爷、打鱼的父亲、操劳家事的母亲;写古厝,写家、离家、家书、回家等等和自己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人事。
……
我猜王勇笔下“咱家的古厝”(《古厝》)是在大陆的家乡,即所谓“久远的故里”(《久待的心情》):“我们只是区区一群/知道满足/却不曾堕落的雁/我们追觅我们高飞/在久远的故里/以热血/完成一幅幅/母亲的江山。”
……王勇有一首诗《另一种风筝》是这样写的:“一个小小的/结 紧紧系着你/从晋江的日出/到岷湾的日落/风的翅膀/云的圈套/都不能牵走你/只因 有那么个小小的/结 自从前/一直牵系到未来。”
借用另一首《结》诗中的句子,“这是一条细而韧的生命线”,“在这条细而韧的生命线上/你我已注定/是永不分离的两端”,晋江是一端,在福建;岷湾是另一端,在马尼拉,就是这样“紧紧系着”,直到永远。
……
菲律宾国立大学文学院院长未希溜·亚玛溜作评文《一位菲华诗人的愁思和欢乐》(见《王勇诗选》):
(王勇)是菲华社会重要诗人之一。
我没有能力看懂王勇先生用中文写作的原作,因而没有能力根据原诗置评……
但是,我们可通过译文,一眼就看出菲华诗人的愁思。主要是他盼望重回其出生地的思愁。因此,其诗中蕴含着千丝万缕的乡愁——包括对故土的回忆和渴望有朝一日能重新踏上长辈和祖先的乡土。这强烈的欲望体现在题为《另一种风筝》诗中……
这种情结更明确地表露在作者的其他诗篇中。其中我偏爱《爸爸的草鞋》。我想抄录全诗:“爸爸的草鞋/湿而且烂//爸爸穿着它/背我翻山越岭/如今,爸爸的草鞋/静静地靠在海外//可是我知道/这双草鞋里藏了好大好大的一片土地。”
这首诗把强烈的愁思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由于愁思浓烈,故每一小片的回忆,尽管是那么细微,几乎皆被视为神圣与永恒。神圣,因为在想象中时刻默默念叨着;永久,因为作者力图不予遗忘;因此,诗中充分显露出愁思和怀念。由此,我们不能责怪作者因强烈感情所囿,将每一片回忆视为回忆的全部:把一双简陋破旧的草鞋,视为其身为华人的全部经历的象征。
王勇的诗作显示他擅于运用美妙隐喻技巧——一种亚洲作家的特点;虽说欧洲和美国的象征派文学家更认定这种技法是中国和日本诗人的特长。隐喻派惯用的是时间和自然界的事物,在这方面,王勇表现得圆熟自如……
……他除了应用大自然的传统写作方法,也表现都市生态。这方面,我最喜爱《落日》。诗中,儿子一直在等待上班迟迟未归的父亲,因而脑中构想着工厂内的情景:“汗水/在时针上加班//脸/在机轮上翻碾。”
诗尾更将劳累和辛苦的形象喻为红红“落日”。
另一方面,王勇的诗并不局限于乡愁范围,他也充满爱和希望。强烈的“回乡”之念中,也夹杂着培育“花”和“灯”所带来的欢乐。这些诗作显示王勇作为一个个体和菲律宾居民,掩盖不住的快乐观。他能克服愁思,以及接受现实社会中的暴力和辛酸,因他深信自己并不孤立,而是群体中的一分子。犹如他在《旭阳》中所写:“把关怀藏在眼神里/把欣慰藏在微笑中/把爱怜藏在举手投足间/把你深深藏在心底/早晨醒来总是遇见你/原来你是/一颗小小的旭阳/日日自我胸中/升起。”
多么富有感情的表白!这是在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意义而形成的。王勇诗中的“你”的存在,看来就是那些特别和具体的表述给他每天带来欢乐。我们该如何“惜福”?原来这就是每一位诗人应有的态度,以清洁与洁净的心灵,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辛酸和暴力。
2009年5月31日,福建省作家协会、福建文学杂志社、福建省文学院、福建日报社理论文艺部与晋江市有关单位在晋江举办旅菲晋江籍著名诗人王勇诗歌研讨会暨《王勇诗选》出版座谈会。会上,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时任《福建文学》主编黄文山说,“王勇是一位出色的菲华文学活动家,多年来他穿梭于菲律宾华界与中国内地以及台湾之间,参加并组织各项文学活动,成绩斐然,受到海内外文学界的普遍赞誉……但王勇首先是一位诗人。在他的血管里,汹涌流淌的是诗,是一个民族让世界为之激赏的诗歌传统和诗歌精神”。“中国是诗的国度,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歌传统。中华民族正是从《诗经》的原野上一路唱着走过来的。生生不息的诗歌精神更是深深植根于每一个中华民族子孙的心田。读《王勇诗选》,我想起的一句话就是: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是2500年前中国人的诗歌宣言,让中华诗歌从此辉耀于世界文学的灿烂星空”。“在王勇的诗里,我们读到了诗境的和穆、诗意的隽美、诗语的灵动,还能读到诗品的高洁——字里行间无一不写着诗人的良知”。“奇特的联想、纷呈的意象、斑斓的色彩、流荡的情思让王勇的诗格外清雅动人”。(见《星光》2009年第3期)
2009年开始,王勇在菲华文坛倡导“六行诗”,包括名称不统一的小小诗、极短诗、超短诗、蚂蚁诗、微型诗、手机诗等等,他将之命名为“闪小诗”,即“灵光闪现的诗”,“闪的是灵光,灵光要一闪再闪,闪之不绝,才是创作的永恒力度”。《王勇小诗选》出版时,著名文艺评论家、福建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南帆推荐说:“言简意赅的表达,深入浅出的诗意,王勇对哲理小诗进行了创新性的挖掘。作为一个菲华诗人,王勇很好地展示了母语的诗性,并且力图使这种诗性扎根于菲华民间。”著名文艺评论家刘登翰推荐说:“王勇是小诗创作的有心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精于创作。在六行以内这样的小小的规制中,拓展一个广阔的艺术空间。包容了自己对人间世态、自然万象的发现和深思。以精约的语言和意象,诱发想象、启人心智、发人深思。每个诗人都在努力,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艺术形式。王勇通过小诗创作,正走向自己艺术的高潮。”
2010年6月13日,福建省作家协会、福建省文学院和晋江市有关单位在晋江举办《王勇小诗选》出版座谈会。
美国著名华裔诗人非马为《王勇小诗选》作序:
我喜写小诗,也爱读小诗。把澎湃庞杂的感情锤炼浓缩成短短的几行,是一种有趣的挑战。我最近为了编一本选集,检视了自己所有的诗作,竟发现越是短小的诗,越能激荡我自己的心灵。这其中的道理,我猜是由于文字空间的减少,相对地增加了想象的空间,因而增加了诗的多种可能性。
王勇显然也有这方面的认识与体验。他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这些小诗,大多只有六行,却包罗万象。其中有弥漫于字里行间雄浑的气魄与俊永的哲思,如《瀑布》与《信用卡》;有写亲情或乡愁的《停电》、《爱》与《梦雪》;有幽默讽刺的作品如《铜像》与《书虫》;有悲天悯人的《蚊子》;有写离乡背井的辛酸的《华侨义山》;有写儿童天真无邪的《海报》;有写战争造成的伤痛如《射击》或隐含反战思想的《麦坚利堡》等等,都是些感情真挚、语言精练、意象鲜明的佳作。
泉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陈志泽说(见《王勇小诗选》):
……《王勇小诗选》书稿,有80多首六行诗,又给我新的感受。我为他的不断开拓、探索和诗集即将出版而高兴。应该说,一种新的形式不一定一上手就能驾驭得很顺,哪怕作者已经是一位成熟的诗人,但我读王勇的六行诗,觉得特色鲜明,别开生面,很是成功。如果容许我说一句可能被人认为是夸张的心里话,我要说,其中有些作品编入世界优秀短诗选当之无愧。
……王勇先生也在菲鼓励文友——包括平常不写诗的文友参与,且自己带头,在诗歌创作的天地里也腾出“小诗”的一席之地,其结果是大约每月搞出一组专辑来。以王勇为带头人的菲华六行诗不像十四行诗有那么严谨的格律,自由度更大,更能自如地表现心灵的世界,我想,如果坚持下去,不断推广、不断发展,将来成为一个名牌,达到很大影响是很有可能的。读王勇的这些小诗,我还想起中国古典的律诗、绝句、小令和各种词牌的词,以及上世纪20年代,冰心、宗白华、刘大白、朱自清、刘半农、俞平伯等一大批诗人写过的许多短诗……
……编入《王勇小诗选》的作品大约可分为这么几类:一表现哲理,二表达人生感悟,三抒写生活情趣。其内容大到重大题材,广阔的社会生活的观察与发现,小到日常生活的掇拾,以小见大,引人思索。在表现手法上,说是从心灵的感应出发也好,机智与敏锐也好,说是短诗亟须浓缩“逼”出来的也可,诗人采用象征的艺术手法表现哲理达到了高水准,更具艺术魅力和思想的震撼力。
……
《王勇小诗选》中表现意象、意趣给人诗美的享受,寄托对于美的渴望与追求而将思想隐藏得较深的作品,也颇为成功。
……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运用转移的修辞手法十分到家,《粉笔》中,从粉笔的白,转移到头发的白,自然确切……在短诗创作中,这种手法的运用切合短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台湾著名诗人、编辑,六行小诗的倡导者和推行者林焕彰《洞察人生,批判人性》进行评介(见《王勇小诗选》):“我发现他这本选集中的作品,有不少精彩、警世之作;他的诗,特别张显对现实人生的洞察、对社会底层的关怀与悲悯,讽刺与批判的精神,相当强烈,令人看得惊心动魄,也让人读得直呼过瘾!”
新加坡著名诗人寒川以《深邃的意境享受》一文进行推介(见《王勇小诗选》):
“综观王勇的这些小诗,都是取自现实生活的素材。”抒写自然现象、生活现象、思念亲人甚至菲律宾的固有人文景观等,题材广泛,“显示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因而俯拾即是诗。或禅思哲理,或吟咏抒情,读来无不给人深邃的意境享受”。
《王勇闪小诗》出版时,新加坡作家协会会长希尼尔作序文《千岛以内,浮云以外的诗情闪烁》:
……
2010年在香港举行的第8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上,王勇发表了论文《诗眼看微型——我阅读“闪小说”的体会》,同时不遗余力地在菲律宾推广东南亚与内地的华文闪小说创作。这期间,他也创作了“灵光闪现的闪小诗”,是诗人在“穷则变,变则通”之后,成为他的“创作环境创造的诗意空间,适合现代都市人阅读和创作”。
如果我们把“闪小诗”对照“闪小说”——这种在新世纪出现的“心灵闪电式”的新文体,作者从广阔的生活中捕捉有意境的亮点,以“超短”的篇幅蕴含丰富内涵而体现其“精炼”;一如闪电,在瞬间的雷电光影之后,思考文字深处所引发的心灵触动。从闪小说到闪小诗,王勇在这一方面的探索,其实是延续了中国文学传统中精致短小的特征——如绝句、唐诗、宋词、小令等等,都是“精短”的华丽演出。
……
收录在这本集子里的小诗有160余首,其行数介于3至6行,当中以5至6行的小诗居多,占了九成。这些闪小诗的“新美学”概念,不是仅止于达到行数、篇幅限制为满足,而是创作者有自觉性的自我要求。作为海外的华人作家,有许多人“一生都在自己的家乡漂泊”;相对于原乡,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空间的变化,对根的认知与判断都在产生质变;我的感觉是,诗人一生中都在超越自我——呈现在生活中,反映在作品里。
王勇在落脚的千岛之国以熟练的千年古老文字,书写千里之外那熟悉又陌生的故土;多年以后,离乡背井的迷惘相对地削弱,落地生根的情怀隐隐浮现。如《中秋月》对月色的诠释:“一半照故乡/一半照异乡//一个 月/照两个我”,如《王彬街的石狮子》对唐人街的描绘:“面对天主教堂/守在街头/早已忘记移民的身世//脚步迈不动/眼睛张不开/耳旁尽是达达的马蹄声”,如《家在海岛》那望乡的心境:“没有一把刀/可以斩断你的唠叨/唯有冬季/能让流言封口//距离不是两岸/左右都是故乡”。诗人始终“要积极融入当地……但是,融入的同时,文化上不要被完全同化,骨子里始终要保持一种中华美德”。作为读者,只能隐隐约约地领悟当中的禅思:“知了 知了//你到底知晓些什么?/如此声嘶力竭//一树的鸣叫/一林子的鸣叫/禅得真难缠。”(《蝉》)
诗人始终保留一双对世俗怀疑与善于观察的眼睛。人世间的复杂事情,不能用最简单、最直接的语言来表露,因此,诗的语言就有了表达的功能。——那种以穿透、超越的叙述基础,对细节的掌握往往是重要的因素。
对文字的一种追求,其实是要用一生一世来完成的。用心地生活每一天,认真走过人生的每一步,沉积在诗人生命里的,是时代依附在他身上的积累。这样的人生,诗人在文学寻找一个恰当的位置,可以观察、描绘、分享,可以自由进出,又可置身度外,通过诗句,来表达族群共同的心声。这当中,“乡土情结”的主题有细微的变化,生活的琐碎细节及事物,如《刀》、《叉》、《枕头》、《床单》、《父亲遗照》、《传真机》、《萤火虫》、《剃须刀》;一些事件如《王城遇黎刹》、《天地一鹤》、《谋杀影子》、《灭蚊记》、《妻管严》、《舟曲的哭声》、《教堂钟声》等等,皆可入诗,以最简约的文字表现出最深刻的内涵,运用丰富的意象,抒写人生情怀,传达入世的哲思,这些都与作者对小诗美学的探索脱离不了关系的。
……
……王勇的“闪小诗美学”,也同样想藉着这“有限的六行”去“展现无限的天地”。他把感情与感触的传达约束在六行之内,这似乎是“戴着镣铐跳舞”,却又跳得怡然自得;集子里的百余首小诗,乃是相互拔河、相互关照的超微宇宙,展现了诗人丰富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最凝练的语言艺术,自营营役役的生命情境,提炼出电光石火闪烁的诗情。
……当闪小诗尚未成为现代诗流行的常态时,每一回诗人的努力,都是云彩,都是浪花,都是幽香,显示了种种精彩的可能性;王勇的前瞻及其对闪小诗体格律的认真与苦心,令人动容。
为了促进中外华文文学交流,推介正在崛起的华文诗歌新样式“闪小诗”,知名网站天涯社区自2013年3月起在“短文故乡”专栏发起、举办菲律宾华文诗人王勇闪小诗网络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