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集团公司文化
13655200000026

第26章 柔性技术和柔性管理

日益成为企业管理新特色和主流的企业柔性管理,是人本管理的一种实践形式。它代表着新技术革命时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柔性管理和感情管理

企业柔性管理强调感情管理、塑造企业文化、推行民主管理、重视人才培训、人才资源开发;强调组织的柔性化,如由集权向分权的过渡,金字塔形向大森林形组织过渡,组织机构的弹性权变设置等;强调战略决策的柔性化,如增强战略的灵活性,实行弹性预算、推行滚动计划法;强调营销组合来吸引消费者,刺激购买,实现销售;强调生产的柔性化,如制造业采用柔性生产线来组织灵活生产、突出多品种、小批量、适应市场变化的产品;强调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管理,如信息技术带来的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等使管理具有更灵敏、快速的特点;强调视觉标识管理。

企业管理的柔性和刚性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柔性管理并不排斥管理中的刚性成分,是对传统管理重物轻人、手段强硬、缺乏弹性的辩证否定,是一种扬弃。柔性管理实质上是在保持适度刚性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管理的柔性,使企业管理有刚有柔、刚柔相济,更加科学、实用、灵活、高效。

在各国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对柔性管理的认识也是不尽相同的。在“麦肯锡7S框架”所涉及的结构、战略、体制、人员、作风、技巧、共有价值观7个变量中有4个是柔性指标,3个是硬性指标。日本企业固然重视战略、结构、制度这3个影响指标,但更重视人员、作风、技巧、共有价值观这4个柔性指标。

权变理论认为,管理行为、管理方法是和其所处的环境特点密切相关的,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不存在什么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柔性管理正是为了适应当今企业所处的环境而发展起来的。以人为核心,是因为在企业各项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可宝贵的,而且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企业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竞争。为了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所以,出现了组织机构、战略决策、市场营销、生产指挥等柔性化的趋势。权变思想渗透到柔性管理之中。行为科学理论也强调重视人的因素,认为员工是社会人。柔性管理正是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它吸取了行为科学理论的精华,以此增强管理的柔性因素,注意做好有关人的各项工作,注意感情投资,重视倡导企业精神,重视民主管理,使企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系统论认为,企业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的复杂的动态系统,是一个人造的完整的动态组织形式。要从系统的观点来考察和管理企业才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企业柔性管理正是根据这些理论,重视从系统的角度来制定战略、组织生产、进行营销、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并由此来全方位地实现优质化管理目标。因此,权变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理论都从不同的方面丰富和扩大了柔性管理的内容,使企业柔性管理进一步走向成熟。

二、集团公司的柔性管理和人本管理

柔性管理是人本管理的一种新实践。西方企业柔性管理的实践经验是十分丰富的。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爱企业教育,创立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柔性管理要求企业能快速的,而且无附加费用的适应形式变化,有强有力的应变能力。为了实现这种能力,企业需要全面的柔性,它包括生产过程柔性、产品柔性和基础结构柔性。生产过程柔性和产品柔性要靠新的技术基础来实现;基础结构的柔性需要通过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手段建立起适应新的技术基础需要的支撑网络来实现。

传统的管理思想建立在规模经济基础上,以大批量、少品种,尽可能的降低平均成本和减少投资时间来提高经济效益。而今天市场发生了变化,需要追求范围经济和集约经济的经营战略,柔性管理正是适应了这种经营战略。

范围经济战略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由一个工厂组织生产一定数量的多种产品,其成本小于或等于由多个工厂分别单独生产出相同数量的各种产品的成本之和。随着高新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使几种产品组合起来在一组机器上生产成为可能,其成本小于或等于将它们分开、分别在几组机器上生产出相同数量的这几种产品的成本之总和。范围经济节省的费用来自将机器的固定成本分摊给几种不同的产品,或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中可以共用的生产要素。这一战略思想是以小批量生产多品种产品来适应市场需求。集约经济兼有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特点,能实现大批量多品种,同时具有较低成本的生产特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减少人力物力消耗,实现低能耗、高质量的目标,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浪费,不增加附加费用的应时管理的基点正是建立在人本管理基础之上的。柔性技术和柔性管理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还将促使企业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它将减少管理的层次。

三、柔性管理的现实意义

柔性技术和柔性管理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还将促使企业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它将减少管理的层次。根据1988年对美国41家大型公司的调查,发现成功的公司比效益差的公司平均要少4个管理层次。根据有关专家的分析,CIMS可以使企业的管理层次由原来的6~7层减少到2~3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