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级会计实务
13546200000011

第11章 金融资产(3)

这里摊余成本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每年年初即上年年末账面价值,即上年末“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的借方余额、“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方余额相比较的结果。

【例3-9】A公司于2010年1月2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B公司于2009年1月1日发行的债券,该债券4年期、票面年利率为4%、每年1月5日支付上年度的利息,到期日为2012年12月31日,到期日一次归还本金和最后一次利息。A公司购入债券的面值为1000万元,实际支付价款为992.77万元,另支付相关费用20万元。A公司购入后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401+r+40(1+r)2+1040(1+r)3=1012.77-40利用插值法,解得实际利率:r=5%

(1)2010年1月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0000

应收利息400000

贷:银行存款101277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72300

2010年1月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年初借方余额为1000万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年初贷方余额为272300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年初账面余额9727700元为年初摊余成本。

2010年1月5日(每年收到利息分录相同):

借:银行存款400000

贷:应收利息400000

(2)2010年12月31日,确认持有期间收益:

借:应收利息40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86385

贷:投资收益486385

2010年12月3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借方余额为1000万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方余额为185915元,年末账面价值为9814085元。即为2011年年初“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3)2011年12月31日,确认持有期间收益:

借:应收利息40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90704.25

贷:投资收益490704.25

2011年12月3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方余额为95210.75元,为2012年度“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折价摊销额,实际利息为票面利息加折价摊销额。

(4)2012年12月31日,确认持有期间收益:

借:应收利息40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95210.75

贷:投资收益495210.75

(5)最后收回本金:

借:银行存款10000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借贷

2010.01.01(1)10000000

(5)10000000

2012.12.31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借贷

2010.01.01(1)272300

(2)86385

2010.12.31185915

(3)90704.25

2011.12.3195210.75

(4)95210.75

2012.12.310

以上例子,采用分期付息、到期还本方式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无论是溢价购入还是折价购入,在不考虑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的情形下,期末摊余成本总是“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期末借贷方余额相比较的结果。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溢价、折价购入的会计核算,其T字账如图3-2及图3-3所示:

企业购买的债券也可能不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而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且利息不是以复利计算的。

【例3-10】2009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000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为1250元,票面利率为4.72%,该债券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且利息不是以复利计算的。

1250+59×5(1+r)5=1000

利用插值法,解得实际利率:r≈9.05%

(1)2009年1月1日,甲公司购入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

贷:银行存款1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50

2009年1月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借方有1250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方有250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年初摊余成本为1000元。

由于该债券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且利息不是以复利计算的,每年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计算的名义利息应记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的借方,每年按年初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计算的实际利息收入,确认为投资收益,记入“投资收益”的贷方。差额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折价摊销额。

(2)2009年12月31日,确认持有期间收益: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1.5

贷:投资收益90.5

2009年12月3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借方有1250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借方有59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方有218.5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年末摊余成本为1090.5元。

(3)2010年12月31日,确认持有期间收益: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9.69

贷:投资收益98.69

2010年12月3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借方有1250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借方有118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方有178.81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年末摊余成本为1189.19元。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年末有三个明细账有余额,年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应综合考虑这三个明细账的余额。

(4)2011年12月31日,确认持有期间收益: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8.62

贷:投资收益107.62

2011年12月3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借方有1250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借方有177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方有130.19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年末摊余成本为1296.81元。

(5)2012年12月31日,确认持有期间收益: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8.36

贷:投资收益117.36

2012年12月3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借方有1250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借方有236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方有71.83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年末摊余成本为1296.81元。

(6)2013年12月31日,由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五年总的折价额为250元,实际是五年总的多得的利息,折价摊销是将五年多得的利息分摊到各年,现在前四年已分摊完毕,“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年初贷方71.83元,即为第五年的折价摊销额。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71.83

贷:投资收益130.83

(7)同时,收到名义利息及面值:

借:银行存款1545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295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借贷

2009.01.011250

(7)1250

2013.12.31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借贷

2009.01.01(1)250

(2)31.5

2009.12.31218.5

(3)39.69

2010.12.31178.81

(4)48.62

2011.12.31130.19

(5)58.36

2012.12.3171.83

(6)71.83

2013.12.310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借贷

2009.01.01(2)59

2009.12.3159

(3)59

2010.12.31118

(4)59

2011.12.31177

(5)59

2012.12.31236

(6)59(7)295

2013.12.310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的,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1.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判断标准

持有至到期投资属于金融资产,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是指金融资产初始确认后实际发生的、对该金融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影响,且企业能够对该影响进行可靠计量的事项。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下列各项:

(1)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2)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3)债权人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做出让步;(4)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5)因发行方发生重大财务困难,该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继续交易;(6)无法辨认一组金融资产中的某项资产的现金流量是否已经减少,但根据公开的数据对其进行总体评价后发现,该组金融资产自初始确认以来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确已减少且可计量,如该组金融资产的债务人支付能力逐步恶化,或债务人所在国家或地区失业率提高、担保物在其所在地区的价格明显下降、所处行业不景气等;(7)债务人经营所处的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使权益工具投资人可能无法收回投资成本;(8)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发生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9)其他表明该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

企业在根据以上客观证据判断持有至到期投资是否发生减值损失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这些客观证据相关的事项(也称“损失事项”)必须影响金融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并且能够可靠地计量。对于预期未来事项可能导致的损失,无论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均不能作为减值损失予以确认。

(2)企业通常难以找到某项单独的证据来认定金融资产是否已发生减值,因而应综合考虑相关证据的总体影响进行判断。

(3)债务方或金融资产发行方信用等级下降本身不足以说明企业所持的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但是,如果企业将债务人或金融资产发行方的信用等级下降因素,与可获得的其他客观的减值依据联系起来,往往能够对金融资产是否已发生减值做出判断。

(4)对于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其公允价值低于其成本本身不足以说明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已发生减值,而应当综合相关因素判断该投资公允价值下降是否是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的。同时,企业应当从持有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的整个期间来判断。

如果权益工具投资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从而不能根据其公允价值下降的严重程度或持续时间来进行减值判断时,应当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被投资单位经营所处的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等)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2.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损失的计量

(1)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损失的计量。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以摊余成本后续计量的,其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资产的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应当按照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原实际利率折现确定,并考虑相关担保物的价值(取得和出售该担保物发生的费用应当予以扣除)。原实际利率是初始确认该持有至到期投资时计算确定的实际利率,在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也可采用合同规定的现行实际利率作为折现率。即使合同条款因债务方或金融资产发行方由于发生财务困难而重新商定或修改,在确认减值损失时,仍用条款修改前所计算的该金融资产的原实际利率计算。

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确认减值损失后,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持有至到期投资价值已恢复,且客观上与确认该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如债务人的信用评级已提高等),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但是,该转回后的账面价值不应当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该金融资产在转回日的摊余成本。

(2)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的会计处理。

【例3-11】A公司于2013年1月1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B公司于2012年1月1日发行的债券,该债券5年期、票面年利率为5%、每年1月5日支付上年度的利息,到期日为2017年1月1日,到期日一次归还本金和最后一次利息。A公司购入债券的面值为1000万元,实际支付价款为1005.35万元,另支付相关费用10万元。A公司购入后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购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6%。假定按年计提利息。2013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930万元(不属于暂时性价值变动)。

其会计处理如下:

(1)2013年1月1日购入债券:

按取得债券的面值,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按垫付的已到付息期尚未支付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按实际支付价款与相关费用之和,贷记“银行存款”,差额借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