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奇效冬病夏治
13542400000088

第88章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复感儿”,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上、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超过规定次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可达20%~40%,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呈反复发作。发病时间为冬、春季节多发,且反复不已,部分患儿夏天有自然缓解的倾向,一般到学龄期前后明显好转;发病年龄多见于6个月至6岁的小儿,1~3岁的婴幼儿最为常见;临床特点是每次发作症状较重,病程较长,缠绵难愈,防治不当,容易发生咳喘、水肿、痹证等病症,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临床观察显示在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小儿中,人工喂养儿比混合喂养儿多,而混合喂养儿又比母乳喂养儿多,且常有偏食习惯和长期食欲不良的情况。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作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相关,中医认为“稚阴稚阳”是小儿的生理特征。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机体和功能都较脆弱,所以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小儿五脏六腑功能皆属不足,尤其以肺、脾、肾三脏为突出。小儿脾常不足,若护理失宜,乳食失节,可致脾胃虚弱,纳运失常,气血生化乏源,土不生金,肺气亦虚,卫外功能薄弱,易受外邪侵袭。而且小儿发病后传变迅速,初为感冒,若失治、误治可迅速转化为咳嗽、肺炎喘嗽等症;倘继续调治不当,可致病情迁延,时轻时重,反复难愈,损耗正气,更易感受外邪,形成恶性循环。夏季三伏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缓解期和低发期,根据“冬病夏治”的原理,此时应用穴位贴敷以及针灸、中药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儿的体质,提高其防病、抗病的能力,减少患儿在冬季的复发,减轻症状。

一、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法1

取肺俞、心俞、膈俞穴。用“冬病夏治消喘膏”。取炙白芥子21份,元胡21份,甘遂12份,细辛12份,生姜适量。上药烘干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粉(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药膏直径为0.8厘米、厚约0.2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3厘米×3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肺俞、心俞、膈俞穴上。贴敷的时间为1~2小时。如贴后局部有发痒、发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膏干燥后揭去。如果局部有烧灼感或疼痛,可以提前揭去。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共贴敷3次,一般连续贴治3年。敷贴期间忌食辛辣、海鲜、羊肉等发物。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用于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穴位贴敷法2

取穴分3组,第1组取天突、肺俞、丰隆穴;第2组取大椎、定喘、膻中穴;第3组取身柱、肾俞、足三里穴。用“天灸膏1方”。取白芥子、斑蝥各等份,共研极细末,用50%二甲基亚矾调成软膏。用时取麦粒大小的药膏,放置于3厘米×3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所取穴位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的三伏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至第3天内各贴敷1次,贴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头伏选第1组穴位,中伏选第2组穴位,末伏选第3组穴位。每次贴敷的时间为1~2小时。个别对药物过敏的患者,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可提前揭去。一般揭去药膏后即起水疱,逐渐干瘪结痂。水疱不可擦破,若破裂,用甲紫涂擦。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祛邪逐瘀、化痰止咳的功效,用于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穴位贴敷法3

取肺俞、膏肓俞、百劳穴。用“天灸膏2方”。取白芥子、甘遂、麻黄、细辛、半夏、元胡,各药等量烘干,共研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取药膏2克,摊涂于3厘米×3厘米贴敷纸中心,在药膏上面点少许麝香(或冰片),贴敷于肺俞、膏肓俞、百劳穴上,固定1~2小时后揭去。每年治疗4次,即“头伏”、“中伏”、“末伏”第1天的当日中午时分各贴敷1次,“末伏”后10天左右再敷贴第4次以巩固疗效,每年4次为1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

此方法具有温肺助阳、补益肺气的功效,用于治疗虚寒性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穴位贴敷法4

取肺俞、心俞、膈俞穴。用“白芥子泥丸”。取白芥子15克,洋金花9克,甘遂9克,细辛9克,麝香(或冰片)0.3~1.5克,鲜生姜适量。将前4味药物烘干,与麝香(或冰片)共研为极细末,和匀,密封备用。临用前取出药末1/3,徐徐加入刚刚挤压出的鲜姜汁(生药末和鲜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制成膏,以能够成形而不散为度,搓成圆柱状,然后切成直径0.8厘米、厚约0.2厘米的小圆饼。取双侧肺俞、心俞、膈俞穴,常规消毒,用30号1寸毫针刺0.5~0.8寸,用补法,不留针。针毕,即将药饼分置各穴上,用3厘米×3厘米贴敷纸覆盖固定,贴治(同时休息)1~2小时方可揭去。个别对药物过敏的患者,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不宜再用此法治疗。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每年贴敷3次。如法连续贴敷治疗3年。第2、第3次贴治时局部皮肤有红晕不影响治疗,但如有破损尚未恢复时,可根据辨证另取百劳、膏肓、中府、肾俞、脾俞、胃俞、肝俞等穴,亦可取与背俞穴相应的足太阳经第2侧线腧穴。

此方法具有温阳通络、宣肺化痰的功效,用于治疗肺肾阳虚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穴位贴敷法5

取肺俞、风门、膈俞穴。用“冬病夏治膏1方”。取白芥子3份,元胡1份,甘遂1份,细辛1份,肉桂适量,生姜适量。取前4味药物烘干,共研细粉,过100目筛储瓶备用。再取肉桂适量研为细粉,过12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调成膏状。取适量药膏(药膏直径0.8厘米、厚约0.2厘米)摊涂在3厘米×3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再将肉桂粉少许均匀地撒于药膏之上,贴敷于肺俞、风门、膈俞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贴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增贴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每次贴敷的时间为1~2小时。个别对药物过敏,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者,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温阳益气、祛痰止咳的功效,用于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穴位贴敷法6

取大椎、风门、肺俞、膈俞穴。用“冬病夏治膏2方”。取白芥子20克,元胡18克,细辛18克,甘遂20克,麻黄20克,麝香(或冰片)少许,生姜适量。将上述前5味药物烘干,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调成膏状,并制作成直径0.8厘米、厚约0.2厘米的药膏。取适量药膏摊涂在3厘米×3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再点少许麝香(或冰片),贴敷于大椎、风门、肺俞、膈俞穴上。每次贴敷的时间为0.5~2小时。根据个体差异,敷贴时间也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如贴后局部有发痒、发热舒适感,可多贴一些时候,待干燥后揭下。贴上后局部有烧灼感或疼痛时,可提前揭去。如起疱较大、较重,可按烫伤处理,不宜再用此法治疗。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共贴敷3次,一般连续贴治3年。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用于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穴位贴敷法7

取大椎、百劳、肺俞穴。用“冬病夏治膏3方”。取白芥子18克,甘遂18克,元胡10克,细辛10克,半夏8克,生姜适量。取前5味药物烘干,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所制药膏的直径为0.8厘米、厚约0.2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3厘米×3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大椎、百劳、肺俞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贴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每次贴敷的时间为1~2小时。个别对药物过敏,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者,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温通经脉、祛湿化痰的功效,用于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穴位贴敷法8

取肺俞、风门、天突穴。用“冬病夏治膏4方”。取白芥子15克,甘遂6克,元胡15克,细辛6克,五味子5克,葱白30克,黄芪100克,蜂蜜适量。将前5味药物烘干,共研为细末,储瓶备用。再将黄芪100克、葱白30克加水200毫升煎取20毫升药液,兑入药粉和适量蜂蜜,共同调成膏状,并制成直径0.8厘米、厚约0.2厘米药膏。取适量药膏摊涂于3厘米×3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肺俞、风门、天突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连续贴敷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或隔2天贴敷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每次贴敷的时间为1~2小时。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可提前揭去。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

此方法具有温阳益气、祛痰平喘的功效,用于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