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奇效冬病夏治
13542400000087

第87章 小儿哮喘(2)

此方法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哮的功效,用于治疗小儿阳虚型哮喘。热敷法2用元胡10克,细辛5克,葶苈子10克,肉桂3克。上药研细末拌匀,使用时用生姜汁调成糊状。取指甲盖大小的药糊,加热后贴于大椎、风门、肺俞、心俞穴,外用胶布固定,每天5~8小时,每天1次。

此方法具有温阳散寒、祛痰平喘的功效,用于治疗小儿哮喘。热敷法3用生山栀9克。研碎后放入少量白酒中,浸泡30~60分钟,取泡液与适量的面粉和匀,做成药饼。睡前将药饼加热后,贴于双侧涌泉、内关穴,外包纱布并用胶布固定,次日早晨取下。

此方法具有降逆通经、宣肺平喘的功效,用于治疗小儿哮喘。

三、针灸治疗法

(一)针刺法

针刺法1

取大椎、肺俞、风门穴。大椎穴采用1寸长毫针,令患者正头俯卧,斜向上刺入0.3~0.5寸,使患者有胀、重感;肺俞、风门穴用1寸长毫针略向脊柱斜刺,进针0.3~0.5寸,行提插捻转补法;肺俞与风门穴位于上背部,内居肺脏,不可刺深,以患者有针感为度,留针20分钟左右,中间行针2~3次。10岁左右的儿童,大椎穴用1寸长毫针,肺俞、风门穴均用5分长毫针,刺入2~3分,少留针,不满周岁之婴儿,可用5分长毫针,点刺不留针。针灸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为佳,每天针灸1次,7次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3天,连续针灸3个疗程,连治3年。

此方法具有益气补肺、祛痰平哮的功效,用于治疗小儿各型哮喘病。应用该法治疗哮喘,掌握正确的针刺方向和深度以及补泻方法,是提高疗效、保证安全的重要一环。尤其治疗哮喘的3个主穴都位于背部,刺浅疗效不明显,刺深易于伤及内脏,所以针刺时一定要掌握适当的深度和方向。此法的远期疗效相当可观,坚持治疗有望彻底根治。

针刺法2

取大椎、肺俞、天突、中脘、气海穴。大椎穴刺0.8寸深,用平补平泻法。继用艾炷麦粒灸大椎、肺俞、天突、中脘、气海五穴各3壮。针灸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为佳,3天1次,每周针灸2次,3次为1个疗程,连续针灸3个疗程,连针3年。3岁以下幼儿用5分长毫针,点刺不留针。

此方法具有扶正祛邪、温中散寒、化痰平喘的功效,用于小儿肺脾虚寒型哮喘。

针刺法3

取膻中、气海、风门、尺泽、丰隆穴。膻中穴向下斜刺,进针0.3~0.5寸,使患者感局部有沉胀感;气海穴直刺0.5~1.0寸,行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向下部传导;风门、尺泽、丰隆穴用30号毫针双侧重刺,泻法。得气后留针20~25分钟。在留针过程中,每5分钟提插捻转、催针促气1次,以加强针感,提高疗效。针灸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为佳,每天针灸1次,7次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3天,连续针灸3个疗程,连针3年。另膻中、气海、风门针后加拔火罐,留罐5~10分钟,以罐区出现紫红色为度。3岁以下幼儿用5分长毫针,点刺不留针。

此方法具有宣肺止咳、降逆平喘的功效,用于治疗小儿哮喘(支气管喘息)。

针刺法4

取风门、肺俞、膈俞及其夹脊穴。用1寸长毫针略向脊柱斜刺0.5~0.8寸,使针感达前胸,或向上下放射,施捻转补按1分钟。起针后选风门、肺俞、膈俞穴,每次1对穴,以三棱针点刺2~3点,深达皮内或皮下,见皮肤出血后复置大号玻璃罐用闪火法拔之,令出血0.5~1毫升为度。针灸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为佳,每天针灸1次,7次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3天,连续针灸3个疗程,连针3年。3岁以下幼儿用5分长毫针,点刺不留针。

此方法具有补益肺气、祛邪散寒的功效,用于治疗小儿虚寒性哮喘。针刺法5取天突、肺俞、中府、俞府、太渊穴。天突穴用30号毫针刺,先直刺0.2~0.3寸,然后沿胸骨柄后缘向下直刺0.5~0.8寸,使患者感局部酸胀、咽喉发紧,似有物阻塞不畅样感觉。肺俞、中府、俞府、太渊穴双侧重刺泻法,得气后留针15~25分钟,在留针过程中,每分钟提插捻转、催针促气1次,以加强针感,提高疗效。针灸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为佳,每天针灸1次,7次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3天,连续针灸3个疗程,连针3年。另肺俞、中府、俞府针后加拔火罐,留罐5~10分钟,以罐区皮肤出现紫红色为度。3岁以下幼儿用0.5寸长的毫针,点刺不留针。

此方法具有宣肺理气、祛痰平喘的功效,用于治疗小儿哮喘。针刺法6主穴取大椎、定喘、风门、肺俞穴。外感风寒取合谷、列缺穴;喘促取天突、孔最穴;痰多取足三里、丰隆穴;气短取关元、膻中穴;咳嗽取尺泽、太渊穴。主穴交替选用,采用1.5~2寸热针,应用GZH型热针仪,调至30~50℃。配穴采用一般毫针,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哮喘发作时每天治疗1次,听诊哮鸣音消失后改为隔天1次。6次为1个疗程,休息3~5天再继续下1个疗程。风寒、痰火型哮喘针后在大椎、风门、肺俞等穴交替拔罐。

此方法具有补益肺气、祛风定喘的功效,用于治疗小儿肺虚寒型哮喘。

(二)艾灸法

艾灸法1

取肺俞、脾俞、肾俞及第l、3、5、7胸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夹脊穴。取艾条一根,点燃一端,悬于肺俞、脾俞、肾俞及夹脊穴上方,施以雀啄灸,每秒钟1次,每穴3分钟左右。施灸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为佳,每天施灸1次,7次为1个疗程,连续施灸3个疗程,连灸3年。注意勿使烫伤患儿。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下次治疗时,可按辨证另取他穴治疗。

此方法具有温经通络、散寒止喘的功效,用于治疗小儿哮喘。

艾灸法2

取风门、心俞、涌泉穴及第2、4、6、8胸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夹脊穴。取如小花生米大艾炷,呈三角椎形,顶尖底平。用火点燃其顶端,进行灸治,直至患者有灼热感不能忍耐时为止。用镊子除去艾炷,再换第2壮。每燃1炷为1壮,每穴2~3壮。施灸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为佳,隔天施灸1次,3次为1个疗程,连续施灸3个疗程,连灸3年。灸治后可涂万花油类药物防止烫伤。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下次治疗时,可按辨证另取他穴治疗。

此方法具有祛风散寒、益肾温阳的功效,用于治疗小儿虚寒性哮喘。艾灸法3取肺俞、灵台穴。取生姜切片如1元硬币,用针刺数孔,置于肺俞、灵台穴上,上放约半个枣核的大艾炷燃烧,若患儿感烧灼痛,即用手拿起姜片,同时用另一手拍打穴位数下,再把姜片放下继续灸治。1壮燃毕,用镊子除去艾炷,再换第2炷,每次每穴灸3炷。施灸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为佳,隔天施灸1次,3次为1个疗程,连续施灸3个疗程,连灸3年。灸治后可涂万花油类药物防止烫伤。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下次治疗时,可按辨证另取他穴治疗。

此方法具有补益肺气、祛痰平喘的功效,用于治疗小儿肺气虚型哮喘。

艾灸法4

取肾俞穴。取生姜切片约1分厚,用针刺数孔,置于肾俞穴上,上放艾炷(约半个枣核大,1炷为1壮)燃烧,若患儿感烧灼痛,即用手拿起姜片,同时用另一手拍打穴位数下,再把姜片放下继续灸治。1壮燃毕,用镊子除去艾炷,再换第2壮,每次每穴灸3壮。施灸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为佳,隔天施灸1次,3次为1个疗程,连续施灸3个疗程,连灸3年。

此方法具有温肾助阳、祛痰平喘的功效,用于治疗小儿肾阳虚型哮喘。

艾灸法5

取膻中、天突穴。取艾条一根,点燃一端,悬于膻中、天突穴上方,施以雀啄灸,每秒钟1次,每穴3分钟左右。施灸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为佳,每天施灸1次,7次为1个疗程,连续施灸3个疗程,连灸3年。注意勿烫伤患儿。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下次治疗时,可按辨证另取他穴治疗。

此方法具有温肺理气、散寒止喘的功效,用于治疗小儿痰湿型哮喘。

(三)埋针法

取穴以肺俞、膏肓俞穴最为常用,亦可选取身柱与至阳穴。选穴最多不超过3穴(左右两穴,正中1穴)。埋针操作分为6步。第1步,取制备好的猪鬃1根,穿入6~7号消毒针头内,猪鬃的根部露出针座之外,猪鬃的梢部藏入针尖之内,不可颠倒。第2步,穴位处常规消毒,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顺肌纤维方向的左右连皮带肉捏起,右手拇指、食指夹持针头底座,从捏起肌肉之下方横行刺入,使针尖透出对侧皮外。第3步,将露在针头底座外面的猪鬃推出针孔外2~3厘米。第4步,随即放开左手,并顺手压住透出针尖之猪鬃,右手随即拔出针头,此时猪鬃即留在穴位下方之皮下深处,两头均露出于皮肤之外。第5步,拈起猪鬃之末端,将猪鬃根部拉入皮内,以按之不触手为宜。第6步,再用剪刀将猪鬃末端平皮剪齐,用手轻轻向外侧一推,猪鬃即完全埋入皮下组织内,不留任何痕迹。此方法具有补益肺气、活血通阳的功效,用于治疗小儿虚寒型哮喘。此方对12岁以下儿童之哮喘效果比较满意,有效率可达70%~80%,年龄愈长则收效愈低或无效,但2岁以内幼儿慎用此方。效果最快可在24小时内出现,而在7~10天为最佳时期,如15~20天仍未收效者,即以无效论。术后无须保护覆盖,可以洗澡游泳,偶可遗有轻度芒刺或不适感,不需任何处理,可以在20天后重复应用。所埋的猪鬃在3~6个月内可以被吸收,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

(四)穴位注射法

穴位注射法1

取肺俞、足三里穴。双肺俞穴局部常规消毒,用1次性皮试针抽取“卡提素”0.1~0.3毫克,将针快速刺入肺俞穴,得气后上提少许,回抽无血时,每穴缓慢注入卡提素0.05~0.15毫克。双侧足三里穴进行常规消毒,用5毫升1次性注射器抽取“黄芪注射液”2毫升,将针快速刺入足三里穴,得气后上提少许,回抽无血时,每穴缓慢注入黄芪注射液0.5~1毫升。治疗时间自夏天初伏之日起,隔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2天进行下1个疗程,共计3个疗程。

此方法用于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

穴位注射法2

取定喘、肾俞穴。双侧定喘穴局部常规消毒,用1次性皮试针抽取“卡提素”0.1~0.3毫克,将针快速刺入肺俞穴,得气后上提少许,回抽无血时,每穴缓慢注入卡提素0.05~0.15毫克。双侧肾俞穴局部常规消毒,用5毫升1次性注射器抽取“黄芪注射液”2毫升,将针快速刺入肾俞穴,得气后上提少许,回抽无血时,每穴缓慢注入黄芪注射液0.5~1毫升。治疗时间自夏天初伏之日起,隔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2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共计3个疗程。

此方法用于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

四、中药内服法

中药内服法1

用“麻杏石苇汤”治疗。取炙麻黄3~5克,杏仁6~10克,石苇10~15克,僵蚕6~10克,地龙6~8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100~12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此方法具有宣肺平喘、祛风化痰的功效,用于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中药内服法2用“治哮灵丸”治疗。取地龙5克,麻黄2.5克,苏子1.5克,射干1克,侧柏叶2克,黄芩2克,白鲜皮l克,刘寄奴1克,甘草1克,苦参1克,细辛1克,平贝母2克,僵蚕1.5克,橘红l克,冰片0.05克。以上药物按比例浓缩制成100粒,每粒0.1克。每天3次,3岁内小儿每次2~4粒,4~6岁小儿每次4~6粒,6~12岁小儿每次6~8粒,12岁以上每次8~10粒。10天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宣肺平喘、通络活血的功效,主治寒证或热证哮喘。

中药内服法3

用“复方地龙散”治疗。取地龙30克,全蝎30克,僵蚕30克,蚤休5克,麻黄15克,细辛9克,象贝母15克,甘草15克。先将麻黄、细辛、蚤休、象贝母、甘草加水煎成浓缩药液,再将地龙、僵蚕、全蝎分别炒焦黄色,研细粉加入煎成的药液中和匀,然后置于太阳下晒干,制成散剂备用。6月至1岁小儿每次服0.5克,1~2岁小儿每次服l~1.5克,3~6岁小儿每次服2克,每天3次。

此方法具有祛风逐邪、温肺平喘的功效,用于治疗小儿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