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奇效冬病夏治
13542400000037

第37章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1)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是指在脑血管意外发病一年后所留有的轻重不等的半身不遂、语言障碍、口眼斜等症状。该时期也叫做脑中风后遗症期,与恢复期相比,恢复速度及程度较慢。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主要有偏瘫(半身不遂)、半侧肢体活动障碍、肢体麻木、口眼斜、吞咽困难、言语障碍、认知障碍、记忆力下降、偏盲、日常活动能力障碍以及大小便障碍等。本病的病因主要是脑血管意外之后,脑组织缺血、缺氧或受血肿压迫、推移、脑水肿等而使脑组织功能受损。如脑出血的部位大多数在内囊,可引起对侧松弛性偏瘫(包括下部),左半球出血可伴有失语,急性期后偏瘫逐渐成为痉挛性,上肢屈曲、内收,下肢呈直伸、腱反射亢进,运动能力可有恢复。随时间进展,偏瘫肢体的运动可逐渐恢复,下肢一般较上肢恢复为早,近端比远端恢复好,手指精细动作的恢复最迟并最差。以上症状的出现在于脑血管内部血黏度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小板聚集等血液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血管病变,由两种病变共同作用形成的血栓堵塞脑动脉,导致脑局部的血流中断和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如果影响到由脑神经控制的运动神经系统,就会出现偏瘫、肢体障碍等相应的后遗症;如果影响到脑神经控制的语言中枢神经,就会导致语言障碍甚至失语等相应神经系统症状。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相当于中医学“半身不遂”、“风痱”、“偏枯”等,对其早有认识。《灵枢·刺节真邪论》认为是真气不足,邪气独留使然,“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隋代巢元方则说:“风偏枯者,由血气偏虚,则腠理开,受于风湿。”宋代严用和认为:“营已失度,腠理空虚,邪气乘虚而入,及其感也,为半身不遂。”中医学认为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主要是由于脑血管意外之后人体阳气衰弱,气虚血瘀,脉络瘀阻,风痰阻络,或肝肾两亏,精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

一、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法1

取大椎、脾俞、肾俞、足三里穴。用“冬病夏治消喘膏”。取炙白芥子21份,元胡21份,甘遂12份,细辛12份,生姜适量。上药烘干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粉(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药膏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大椎、脾俞、肾俞、足三里穴上。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果局部有烧灼感或疼痛,可以提前揭去。如贴后局部有发痒、发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膏干燥后揭去。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共贴敷3次,一般连续贴治3年。敷贴期间忌食辛辣、海鲜、羊肉等发物。

此方法具有健脾益肾、温经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穴位贴敷法2

取大椎、肾俞、内关、足三里穴。用“天灸膏1方”。取白芥子、斑蝥各等份,共研极细末,用50%二甲基亚矾调成软膏。用时取麦粒大小的药膏,放置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大椎、肾俞、内关、足三里穴上。贴敷时间在每年“头伏”、“中伏”、“末伏”,择其中午时分,5天贴敷1次,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连续贴敷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3小时,儿童相应缩短。一般揭去药膏后即起水疱,逐渐干瘪结痂。水疱不可擦破,若破裂,用甲紫涂擦。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温阳益肾、通经活络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穴位贴敷法3

取大椎、心俞、肾俞、肝俞穴。用“天灸膏2方”。取白芥子、甘遂、麻黄、细辛、半夏、元胡,各药等量烘干,共研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取药膏3克,摊涂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在药膏上面点少许麝香(或冰片),贴敷于大椎、心俞、肾俞、肝俞穴上。固定3~4小时后取下。每年治疗4次,即“头伏”、“中伏”、“末伏”第1天的当日中午时分各贴敷1次,“末伏”后10天左右再敷贴第4次以巩固疗效,每年4次为1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

此方法具有滋补肝肾、温阳化瘀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穴位贴敷法4

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穴。用“白芥子泥丸”。取白芥子15克,洋金花9克,甘遂9克,细辛9克,麝香(或冰片)0.3~1.5克,鲜生姜适量。将前4味药物烘干,与麝香(或冰片)共研为极细末,和匀,密封备用。临用前取出药末1/3,徐徐加入刚刚挤压出的鲜姜汁(生药末和鲜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制成膏,以能够成形而不散为度,搓成圆柱状,然后切成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小圆饼。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穴,常规消毒,用毫针点刺不留针,出针后即将药饼分置各穴上,用5厘米×5厘米贴敷纸覆盖固定,贴治(同时休息)3~4小时方可揭去。个别对药物过敏的患者,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不宜再用此法治疗。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每年贴敷3次。如法连续贴敷治疗3年。第2、第3次贴治时局部皮肤有红晕不影响治疗,但如有破损尚未恢复时可根据辨证另取他穴。

此方法具有健脾益肾、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穴位贴敷法5

取大椎、心俞、肾俞、肩髃、曲池、内关、合谷穴。用“冬病夏治膏1方”。取白芥子3份,元胡1份,甘遂1份,细辛1份,肉桂适量,生姜适量。取前4味药物烘干,共研细粉,过100目筛储瓶备用。再取肉桂适量研为细粉,过12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调成膏状,药膏的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再将肉桂粉少许均匀地撒于药膏之上,贴敷于大椎、心俞、肾俞、肩髃、曲池、内关、合谷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贴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增贴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个别对药物过敏,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者,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温阳益肾、理气通脉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穴位贴敷法6

取心俞、膈俞、肾俞、关元穴。用“冬病夏治膏2方”。取白芥子20克,元胡18克,细辛18克,甘遂20克,麻黄20克,麝香(或冰片)少许,生姜适量。将上述前5味药物烘干,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调成膏状,并制作成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药膏。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再点少许麝香(或冰片),贴敷于心俞、膈俞、肾俞、关元穴上。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共贴敷3次,一般连续贴治3年。

此方法具有培补肾元、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穴位贴敷法7

取大椎、心俞、肾俞、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穴。用“冬病夏治膏3方”。取白芥子18克,甘遂18克,元胡10克,细辛10克,半夏8克,生姜适量。取前5味药物烘干,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所制药膏的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大椎、心俞、肾俞、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贴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个别对药物过敏,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者,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温阳益肾、通经活络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穴位贴敷法8

取心俞、肝俞、肾俞穴。用“冬病夏治膏4方”。取白芥子15克,甘遂6克,元胡15克,细辛6克,五味子5克,葱白30克,黄芪100克,蜂蜜适量。将前5味药物烘干,共研为细末,储瓶备用。再将黄芪100克、葱白30克加水200毫升煎取20毫升药液,兑入药粉和适量蜂蜜,共同调成膏状,并制成药膏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摊涂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心俞、肝俞、肾俞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连续贴敷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或隔2天贴敷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6~8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可提前揭去。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

此方法具有温阳益气、滋补肝肾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穴位贴敷法9

取大椎、心俞、膈俞、肾俞、内关、足三里穴。用“冬病夏治膏5方”。取白芥子30克,甘遂15克,细辛15克,巴豆20克,轻粉10克,冰片2克,炼蜜50克。将前4味药物烘干,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将药末兑入轻粉和冰片共研,再加炼蜜调成软膏状,药膏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软膏摊置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大椎、心俞、膈俞、肾俞、内关、足三里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连续贴敷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或隔2天贴敷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

此方法具有补益心肾、温经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穴位贴敷法10

取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穴。用“冬病夏治膏6方”。取白芥子、甘遂、细辛、丁香、苍术、川芎等,各药等量烘干研末,过100目筛,加入基质,调成糊状,制成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小圆饼,摊敷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穴上。贴敷时间在每年“头伏”、“中伏”、“末伏”,择其中午时分,5天贴敷1次,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连续贴敷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

此方法具有温养五脏、活血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穴位贴敷法11

取大椎、肝俞、肾俞、关元、足三里穴。取白芥子10克,半夏10克,淫羊藿5克,细辛3克,补骨脂10克。上药共研细末拌匀,使用时用生姜汁调成膏状。取少量软膏(药膏直径1.2厘米、厚约0.3厘米)摊置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大椎、肝俞、肾俞、关元、足三里穴,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为佳,贴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每天1次。

此方法具有温阳益气、补益肝肾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穴位贴敷法12

取大椎、脾俞、肾俞、曲池、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穴。取白芥子20克,元胡12克,甘遂6克,细辛6克,樟脑3克。上药共研细末拌匀,使用时用鸡蛋清调成膏状。取少量软膏敷(药膏直径1.2厘米、厚约0.3厘米)摊置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大椎、脾俞、肾俞、曲池、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穴上,贴敷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为佳,贴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