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奇效冬病夏治
13542400000036

第36章 冠心病(2)

此方法具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治疗血瘀型冠心病。穴位贴敷法10取厥阴俞、心俞、内关、太溪、三阴交穴。用“冬病夏治膏6方”。取白芥子、甘遂、细辛、丁香、苍术、川芎等,各药等量烘干研末,过100目筛,加入基质,调成糊状,制成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小圆饼,摊敷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厥阴俞、心俞、内关、太溪、三阴交穴上。贴敷时间在每年“头伏”、“中伏”、“末伏”,择其中午时分,5天贴敷1次,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连续贴敷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

此方法具有温通血脉、益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冠心病。穴位贴敷法11取心俞、厥阴俞、内关、郄门穴。用“心通膏”。取丹参15克,三七5克,檀香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郁金15克,冰片适量。取前6味药物烘干,共研细粉,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调成膏状,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药膏直径1.2厘米、厚约0.3厘米),再将冰片少许均匀地撒于药膏之上,贴敷于心俞、厥阴俞、内关、郄门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为佳,每次贴敷的时间为12~24小时。贴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隔天贴敷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贴3年。

此方法具有温通血脉、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冠心病。穴位贴敷法12取心俞、膈俞、膻中、内关穴。用“冠心膏”。取丹参15克,川芎12克,红花12克,当归12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麝香少许。取前6味药物烘干,共研细粉,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调成膏状。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药膏直径1.2厘米、厚约0.3厘米),再将麝香少许均匀地点于药膏之上,贴敷于心俞、膈俞、膻中、内关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为佳,每次贴敷的时间为12~24小时。贴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隔天贴敷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贴3年。

此方法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冠心病。

二、热敷熏洗法

热敷法1

用“热敷膏”。取葱汁150克,姜汁150克,蒜汁150毫升,凤仙花汁50毫升,米醋150毫升,面粉30克,牛皮胶60克。先将葱汁、蒜汁、姜汁、凤仙花汁及米醋放入锅内煎煮,煎成浓汁后再加入牛皮胶及面粉,继续煎至膏状为止。用时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患者大椎、心俞、至阳、内关、足三里穴上。贴敷的时间以“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为佳,每天换药1次,7天为1个疗程,共贴3个疗程,一般连续贴治3年。

此方法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心阳虚型冠心病。热敷法2用制乳香15克,川郁金15克,檀香15克,醋元胡15克,制没药15克。

上药研末,冰片2克(另研),加酒调糊。用时取出少许加热,敷贴于膻中、内关穴,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天1次。

此方法具有温通经脉、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三、针灸治疗法

(一)针刺法

针刺法1

取膻中、厥阴俞、内关、郄门、血海穴。针刺厥阴俞穴时针尖宜斜向脊柱,待有针感后,刮针2分钟后起针。膻中穴平刺,令有轻柔之麻胀感。内关、郄门、血海穴以捻转法得气为度,如令出现气至病所现象则疗效更佳,留针20分钟。

此方法具有温经活血、宣痹通阳的功效,用于治疗寒凝心脉型冠心病。

针刺法2

取膻中、厥阴俞、心俞、曲泽、间使、丰隆穴。针刺厥阴俞穴时针尖宜斜向脊柱,待有针感后,刮针2分钟后起针。心俞穴针法同厥阴俞穴,刺0.5~0.8寸;膻中穴平刺,令有轻柔之麻胀针感;曲泽、间使、丰隆穴宜用捻转泻法,得气为度,留针10分钟;曲泽穴如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效果更佳。

此方法具有泻热清火、祛痰开结的功效,用于治疗痰火内结型冠心病。

针刺法3

取厥阴俞、巨阙、内关、足三里、关元、气海穴。先针刺厥阴俞穴,向脊柱斜刺,待有针感后,用泻法施术2分钟起针。后温针或灸巨阙、足三里、关元和气海穴,每穴灸3~5壮,或每次施灸10~15分钟。

此方法具有温振心阳的功效,用于治疗心阳不足型冠心病。

针刺法4

取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穴。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内关穴用1.5寸毫针向心斜刺0.5~0.8寸,施微小幅度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沿前臂向胸部传导;足三里穴1.5寸毫针略向上斜刺0.8~1.2寸,施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向上传导;三阴交穴用1.5寸毫针向上斜刺,施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向上传导;各穴得气后接电针仪,电流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20分钟,每天1次,7次为1个疗程,间隔3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

(二)耳穴法

取耳穴心、交感、内分泌、肾上腺、小肠、胃、皮质下。选取0.5寸短柄毫针针刺,耳穴局部常规消毒,以左手固定耳部,右手进针。进针深度以穿破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宜,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可间隔捻针。或取“图钉型”皮内针(即揿针),耳穴局部常规消毒,用镊子持针柄,对准所选穴位,垂直刺入,令环状针柄平整地留于皮肤上,以胶布固定,留针2~3天。留针期间,每天以拇指、食指按压埋针处2~3次,以加强针感,增强疗效。或取王不留行子,耳穴局部常规消毒,把王不留行子置于8毫米×8毫米胶布中心,贴敷于所选治疗点上,用拇指、食指相对按压,揉捏至耳穴局部发热、红润、疼痛,留置3~5天,每天按压2~3次。

此方法具有温阳益气的功效,用于治疗冠心病。

(三)穴位注射法

穴位注射法1

用10毫升注射器抽取“复方丹参注射液”10毫升,取郄门、厥阴俞穴,局部常规消毒,刺入穴位,微提插,使患者穴位有酸胀感且回抽无回血时,注入药液,每穴2.5毫升。隔天1次,3次为1个疗程。

此方法用于治疗冠心病。

穴位注射法2

用10毫升注射器抽取“毛冬青注射液”10毫升,取心俞、厥阴俞、间使穴,局部常规消毒,刺入穴位,微提插,使患者穴位有酸胀感且回抽无血时,注入药液,每穴2.5毫升。隔天1次,3次为1个疗程。

此方法用于治疗冠心病。

四、中药内服法

中药内服法1

用“温冠方”。取黄芪20克,桂枝10克,赤芍10克,全当归15克,党参15克,全瓜蒌15克,细辛5克,沉香5克,薤白12克,丹参30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开始服用,连服2个月。

此方法具有温阳益气、活血通脉的功效,用于治疗阳气不足、瘀血阻滞型冠心病。

中药内服法2

用“化死血方”。取当归尾15克,川芎9克,牡丹皮9克,苏木9克,红花9克,玄胡9克,桂枝9克,桃仁9克,赤芍9克,降香3克,通草3克,炒麦芽6克,穿山甲9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入童便及酒、韭汁饮之。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开始服用,连服2个月。

此方法具有活血化瘀、通畅行气的功效,用于治疗死血作梗的心绞痛。

中药内服法3

用“除痰化瘀汤”方。取制半夏9克,五味子9克,炒枳实15克,丹参15克,北沙参15克,云茯苓30克,大川芎12克,赤芍药12克。丝瓜络或小麦为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开始服用,连服2个月。

此方法具有除痰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痰瘀阻滞型冠心病心绞痛。

中药内服法4

用“温阳通脉汤”方。取桂枝6~9克,熟附块9~12克,丹参15克,瓜蒌皮15克,益母草15克,当归12克,红花4.5克,川芎6克,枳壳6克,清木香6克,降香3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300~4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开始服用,连服2个月。

此方法具有温阳活血、行气通脉的功效,用于治疗心阳衰微、气滞血瘀型冠心病。

中药内服法5

用“葛红汤”方。取葛根15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丹参30克,羌活10克,菊花10克,党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300~4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开始服用,连服2个月。

此方法具有活血化瘀、益气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

中药内服法6

用“温阳活血方”。取熟附片12克(先煎),桂枝6克,党参18克,丹参18克,当归12克,川芎6克,薤白头6克,全瓜蒌12克,制半夏9克,降香4.5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开始服用,连服2个月。

此方法具有通阳泄浊、化瘀理气的功效,用于治疗心阳不振、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