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张良(名人传记丛书)
13411300000017

第17章 刘邦拜韩信

这时候,刘邦就处在这样的局面当中,他心中有百万个不情愿,但是还是无计可施。刘邦心想,如果不能突围项羽的包围圈,怕是这辈子就要终老在这巴蜀之地了。于是刘邦立刻召集部将准备奋力一搏。但是将士们听了刘邦的想法之后,都左右为难了,因为他们劝也不是,谁也不想老死在这地方;不劝也不是,力量悬殊,恐怕会吃大亏。这时候,萧何认为,汉中、巴蜀虽然不如关中,但是总比以卵击石要强很多,他们目前的兵力只有项羽的四分之一,加上项羽分封诸侯,诸侯王都听命于他,真要打起来的话,恐怕只有死路一条,倒不如先退守四川,招贤纳士,训练士兵,养精蓄锐,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进取天下也不晚。刘邦仔细考虑了一下萧何的建议,接受了他的计划,带领着军队西向汉中巴蜀。

张良完全不像刘邦那么沮丧,他认为世间的事情是什么都有可能发生的,形势的造成完全是人为的因素。想当年在秦国的时代,比起这时的项羽、范增杂乱不堪的兵力要周密、强盛了很多倍,但是仍然逃不过灭亡的命运,而且现在刘邦的基本实力根本就没有什么损失,如果凭着坚强的意志,一直努力下去,还是很有希望进取天下的。

张良在汉中(今陕西汉中)为刘邦送别的时候,一直鼓励刘邦,现在可不是沮丧的时候,既然项羽的目的是想把他们都困在巴蜀这个地方,那可以索性把沿途经过的栈道都烧掉,表示刘邦他们再也没有回到关中的打算,也好让项羽不再像防贼一样紧防着刘邦了。

张良还给了刘邦一个建议,张良原本就是代表韩王来帮助刘邦抗秦的,现在既然秦国灭亡,项羽的分封也已经成为了定式,他可以名正言顺地回韩国去,也正好帮刘邦在关东做联络工作。一旦时机成熟了,就可以配合刘邦的行动,随时在关东策应。

刘邦听完之后眼睛顿时放起了光芒,他就按照张良的意思,把沿途经过的栈道都给烧毁。但是现在居住在巴蜀的一些将士因为不知道刘邦的计划,只见刘邦已经断了回家的路,都心存怨恨,这是因为刘邦的军中有不少关东人,他们本来以为进入关中,破秦之后就可以回家了,现在不仅回不了关东,还得跟着刘邦一起驻守巴蜀之地,心中本来就不情愿,又见刘邦竟然把东归的路都给烧掉了,内心更是愤怒不已,有些士兵就趁机逃跑了。

刘邦虽然内心着急,但是回过头来一想,正好借这个机会可以整顿军心,去掉那些意志不坚的将士,所以刘邦也就没有过分追究此事。

忽然有一天,一个士兵禀告刘邦说萧何萧丞相逃跑了。刘邦听完之后气得跳了起来,他又气又急,一下子六神无主了。过了两天,萧何自己又回来了,刘邦又惊又喜地埋怨萧何自己到底是哪里亏待了他,就连丞相也要背叛自己。

萧何说刘邦误会了,他是去追韩信的。刘邦对他的话表示怀疑,因为这几天一连逃走了十几个将领,都没有见萧何那么着急去追,而现在又说自己去追一个没名的家伙。

萧何一脸正色地告诉刘邦,韩信是举世无双的人才。如果刘邦不愿意终老在巴蜀,而且想要进取天下,没有韩信不行。刘邦从来没见过萧何这么严肃,见萧何这么极力举荐他,就打算派他当个军官。但是萧何不赞同,因为如果只是个军官,用不了几天他自己还得费一番工夫去追他了。

刘邦越听越玄乎,觉得萧何对这个人相当器重,就又打算让韩信当个大将军。于是就让萧何把他叫进来,好跟那个韩信谈谈。但是萧何又一次反对了,萧何认为如果刘邦要任用他为一个大将,就不应该像使唤奴才那样,这种态度不用说韩信不会接受,就算韩信接受了,其他的将士也不会心服的,以后韩信如何能对部下发号施令呢?刘邦听完之后觉得萧何说得很对,打算选一个黄道吉日,自己设坛斋戒亲自拜将。

于是刘邦在南郑筑起一座拜将台,斋戒沐浴,整齐衣冠,由专使捧着印信兵符,在黄道吉日的那天登坛拜将。汉王刘邦拜将的消息不胫而走,汉军中大大小小的将领都以为可能会是自己,或者是哪个名震天下的将军,否则刘邦不会亲自设坛拜将弄得如此隆重的。但是谁也没想到出场接受大将兵符印绶的人,竟然是一个听都没有听说过的小小督粮官韩信,大家都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只是看到刘邦如此郑重其事,也就没敢说什么怨言。

拜将的仪式一结束,刘邦就考察韩信的才能,刘邦问韩信:“萧相国三番两次说起将军雄才大略、旷世奇才,不知道将军对寡人有何指教?”

韩信轻轻一笑,胸有成竹地问刘邦:“当今能和您争夺天下的是不是只有项羽一个人?”刘邦点头赞同。韩信又问刘邦,在勇武方面,他跟项羽谁厉害,刘邦想了很久,摇了摇头说自己不如他。

韩信立刻躬身下拜,讲了一番让刘邦折服的道理。

韩信说:“沛公确实是有自知之明,我也认为您在这方面不如项羽。不过,我曾经在项羽帐下待过很长时间,对他的性情、作风、才能、品德都知道得很清楚。项羽这个人叱咤风云,勇冠三军,怒喝一声就能吓退千军,但是他不能用人,贤臣良将在他的帐下完全不能发挥所长,所以项羽虽勇,只不过是匹夫之勇。项羽虽然对手下的将士也很仁爱,将士生了病他会流泪,亲自送东西给病人吃,但是将士们攻城略地,立下功勋,应该封爵受赏的时候,他反而舍不得了,由于将士得不到应有的封赏,而心存怨恨,所以项羽的仁也只不过是妇人之仁而已。而且,项羽犯了三个致命的错误:第一,他虽然雄霸天下,也分封了诸侯,但是放弃了富饶的关中,建都彭城,这一点上他失去了地利。第二,他擅自违背了怀王的约定,全凭自己的好恶,封自己的亲信为王,这让许多人都对他产生了怨恨。而诸王侯看到他把怀王放逐到偏远的地方,也会学他那样把旧主逐到别处,而自己占有土地,这就让他的命令从此之后不好使。第三,项羽所经过的地方,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的脚步踏到哪里,哪里就成为废墟,自然天怒人怨,只要有机会就会起来反抗,现在他虽然强霸诸侯,却是外强中干,脆弱得很。

“这个时候,如果沛公您反过来,选贤任能,论功行赏,自然会使得人们心悦诚服,然后,您可以多加利用将士们的思归心切的心理,到时候他们自然个个勇猛无比。当然,还有三秦的雍王、翟王、塞王,他们本来是秦国的将领,在他们手中不知断送了多少秦国子弟的生命,当年章邯投降项羽的时候,手下20万部队在一夜之间全部被项羽坑杀,所以秦国的父老们对他简直恨之入骨。然而沛公您一入关中,不但跟百姓秋毫无犯,还废除了秦国的苛政,和他们约法三章,这就在民心上占得了先机。而且,项羽这次强行立三秦王,不顾当初的约定,把您排挤到汉中来,秦国的老百姓整日正翘首盼望,希望您能早日回到关中。因此,如果沛公您向关中发兵进攻,一定会大获全胜。拿下了关中,之后进取天下就十分容易了。”

刘邦听完韩信的言论,喜不胜收,这时他才明白为什么萧何那么器重他,甚至不惜一切,月下追上韩信,原来韩信的确是个大将之才,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他立刻向韩信问计。刘邦问韩信,说现在栈道已经烧毁,怎么才能出去?韩信向刘邦献策,可以计划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采用一明一暗的两面手法。

栈道现在已经被烧毁,如果想要修复让大军通行,是十分艰巨的任务,绝对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但是韩信却故意派人去修复烧毁的栈道。

修栈道的消息不久就传到了关中,据守在前线的雍王章邯对韩信他们的举动十分嘲讽,原先警戒的心理逐渐松懈下来。章邯死都没有想到修复栈道只是表面的工作,其实刘邦和韩信早就偷偷地带领部队从小道绕到陈仓,等到章邯接到了军情,已经来不及重新布防了,结果大败而逃,退回了雍都废丘。

这一下军心大振,刘邦立刻发起猛攻,一边围困废丘,一边攻打咸阳,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走投无路,只好向刘邦投降。从此,刘邦再度占领了关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