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足道养生
13393900000002

第2章 传统足道养生

俗话说: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自古以来,传统医学认为脚为人的精气之根,只有脚才是人体总的精气之源,是人体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历代养生学家都认为“足心宜常擦”,“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每日洗脚,胜似吃药”。人体十二经脉以足部为根本,其中,足部有六条经脉(三条阴经和三条阳经)与全身构成多种复杂联系,仅穴位就占全身1/3之多,脏腑功能的变化都能反应于足部。所以,指压养足、浴足煎汤、足道功法、走路健身的足道养生,是传承传统医学之精华,通过给予足部有效的良性刺激,从而激发精气、舒筋活络、泻病之实、补体之虚,起到调和人体阴阳平衡的目的,以此达到防治疾病、保健机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足道养生是一种传统的保健方法,通过对足部的刺激,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提高免疫系统功能,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的目的。足部按摩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今两千多年前的经典医着《黄帝内经》中就详细介绍了全身的经络和腧穴,其中有许多是足部的穴位。足部穴位可反映及治疗全身多种疾病,通过对足部进行按摩、针灸等治疗,相应的内脏功能紊乱可以得到纠正,使人体恢复健康,减少疾病发生,起到保健延年的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足部有丰富的微血管和神经末梢,双足的穴位对人体的心、脾、胃等脏器有很大的影响。足部的穴位,是怎样影响到全身呢?经过现代研究认为:

(1)促进血液循环。双足离心脏最远,代谢功能不好,于是足底存在循环的代谢废物,这些沉积物影响了末梢血循环,致使很多人,特别是老人和女性经常双足冰凉。通过按摩可驱散这些沉积物,使血循环畅通,再通过血液循环将这些废料带回肾脏,经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2)足部按摩通过经络,在高一级的水平上调节肌肉、内脏和心血管的功能活动,使人体更能恰当地适应环境。

(3)足部按摩可以调节人体精神和睡眠活动、性功能、体温和进食活动,可以在高级的水平上调节心血管和内脏等植物性功能。

(4)足部按摩可以调节人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也可影响人的记忆力。

(5)在足底进行强烈按摩,在提高细胞组织代谢及镇痛方面均有着重要作用。

足部按摩与全身其他部位按摩有什么区别呢?中医学博大精深,各种养生方法,各有所长。因为足对延缓人的衰老的独特作用,也因为足部养生比较舒服、方便、简单易学,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当然,足道养生也不是万能的,它在以下四个方面对人体有着较强的作用。

(1)泌尿系统:它担负着机体有毒物质的排泄和调节水盐代谢,维持酸碱平衡,保持身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肾脏还有产生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例如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肾素等。足部肾、输尿管、膀胱、尿道这些重要反射区调节泌尿系统有独到之处。

(2)免疫系统:它排斥外来异物,和吞噬细菌,增强机体免疫力,是人体健康的卫士。上、下身淋巴、胸部淋巴、脾、扁桃体、胸腺等反射区可以增强人体免疫能力。

(3)内分泌系统:它担负着整个机体微量元素和各种激素的分泌和调节,并与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互相调节和制约,共同组成神经体液、调节系统。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重要功能起调节作用。脑垂体、副甲状腺、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反射区可以促进腺体分泌。

(4)运动系统:它构成人体的基本轮廓具有运动、保护内脏和支撑身体的功能。椎管内的脊髓还具有神经传导、反射和造血的功能。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骨等反射区有舒筋活血,镇痛止痛的效果。

足道养生有哪些方法呢?传统有六字诀:摸、按、搓、温、浴、走。

1.摸休闲时,可以经常用手指触摸双脚的各个部位,如触摸到有硬结、条索,且用手按时感到明显酸、痛、麻、胀时,说明该处所对应的内脏器官已发生病变或功能不正常,应及时诊治。

2.按《黄帝内经》中多处提到了按摩治病的原理,得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疏通经络气血的治病机制。在腿脚触摸到有硬结、条索且有敏感的部位,进行按揉,可使硬结逐步柔软,条索慢慢散开,经络就会逐步通畅,阴阳趋于平衡,疾病隐患也就会消除。足道养生特别要在按摩上下功夫。按摩的手法要正确,每晚用热水浴脚后,将腿屈膝抬起,脚心歪向内侧。按摩左脚心时用右手,按摩右脚时用左手,交替按摩,直到局部发红发热为止。动作要缓和、连贯,轻重要合适。刚开始速度要慢,时间要短,等适应后再逐渐加快按摩速度。在按摩脚心的同时,还要多活动脚趾。中医学认为,拇趾是肝、脾两经的通路。多活动拇趾,可舒肝健脾,增进食欲,对肝脾肿大也有辅助疗效。第四趾属胆经,按摩之可防便秘、肋骨痛;小趾属膀胱经,对泌尿生殖系统的保健有益。所以,足浴后按摩脚底、脚趾具有重要的保健医疗作用。尤其对神经衰弱、顽固性膝踝关节麻木痉挛、肾虚腰酸腿软、失眠、慢性支气管炎、周期性偏头痛、痛经及肾功能紊乱等都有一定的疗效或辅助治疗作用。

3.搓搓脚心是一种古老的健身术。经常搓揉脚心,特别是涌泉穴,可强身健体。涌泉穴是人体“足少阴肾经”中的一个重要穴位,具有滋阴补肾,颐养五脏六腑的作用。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经常按搓涌泉穴,就能补精强肾,健体消疾。人的脚心上密布了许多血管,故国外医学专家把脚掌称为人的“第二心脏”。脚心上有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大脑相连,还有通往全身的穴位。老年人经常按摩脚心,可防止腿脚麻木、行动无力、脚心凉冷等现象。

4.温中医学认为“诸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日常保持双足温暖,可预防疾病从脚底入侵。健康人脚尖为22℃左右,脚掌为28℃左右。若脚尖发凉,一般多为头部疾病,如头痛、头胀、失眠、脑部供血不足等疾病;若是足跟部冰凉,多为肾虚症状;若全足冰凉,多属下肢循环欠佳,气血双虚。在这种情况下,更要注意勿使足寒。足部保温的方法是:揉搓法,将双手搓热,再用手揉搓双脚,直到发热;温水泡洗法,每天坚持用热水泡脚;运动双足法,在坐卧时,注意活动十趾,使脚部运动起来。还可端坐于椅子,把脚板平放在地上,先将脚跟轻轻提起保持5分钟,然后提脚至只剩下脚尖部分与地面接触,把脚放下,整套动作反复做10次。这些方法都可以保持足部的温度。

5.浴热水洗脚可防止寒从脚底入侵,还能促进末梢血液循环,保证人体新陈代谢功能的正常运转。洗脚能健脑安神、补肾健体、防治失眠,还能消除疲劳,恢复健康。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洗脚健身的说法,如“睡前洗脚,强似用药”“热水洗脚,如吃补药”。我国人民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多种多样的养生方法,其中最简便易行的要算是足浴养生了。

6.走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要靠双脚,“以步代车走,活到九十九”。走路是现代人最好的运动方式之一。走路健身又健脑。我国自古就有“走为百练之祖”的健身经验谈,其中传统医学认为,双脚是人体的健康之根。走路可以刺激脚底穴位,能舒筋通络,活血顺气,强身健体。走路时,骨骼、肌肉、韧带、神经末梢都要参加运动,从而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大脑皮质的活动功能,促使身体各种激素分泌,使人心情愉悦。据医学杂志介绍,一周健步走7小时以上,可以降低20%乳腺癌、30%心脏病和50%糖尿病的罹患率,而中老年人每天散步2.4公里以上,心脏病发作率将降低50%。走路的减肥效果明显,每周坚持步行27公里的人平均体重减少3.6公斤。步行时,脚与地面相接触时,要有一个“抓地”动作,也就是脚趾内收,这样对脚和腿有促进微循环的作用。研究发现,以每分钟走80~85米的速度连续走30分钟以上时,防病健身作用最明显。有人总结走路的6大益处:

(1)增强心肺功能。长期坚持每日步行6000步以上,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以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步行还可降低血压、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

(2)减轻体重。步行可促进消化液分泌,早餐后步行可加快消化和吸收,帮助代谢系统维持正常工作,从而保持良好的体形。快步行走是最简便、最经济的有氧代谢运动。步行是最安全、最佳的运动和减肥方式。

(3)能够缓解压力。多用双脚,能改善体内自律神经的操控状态,让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切换更灵活,有助于缓解压力和解除忧虑,使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更加清晰、活跃。提高工作效率。

(4)防治脊椎疾病。步行时如果伴以昂首远望、抬头挺胸、双肩大幅摆动,有助于调整长期伏案的姿势,防治颈椎疾病。因为头部重量约占体重的1/10,由颈椎与覆盖颈部到背脊的肌肉所支撑,如果驼背或姿势不良,肩胛肌的负担过重,肩膀和颈椎就容易僵硬酸痛。

(5)有助于睡眠。每天坚持走路,可提高夜间睡眠质量。

(6)预防骨质疏松。经常步行可增加钙的沉积,减少钙的流失,从而使骨骼变得强健,降低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