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足道养生
13393900000017

第17章 足浴(1)

足浴是足道养生诸法中的一种,属中医外治法。古人曾经有过许多对足浴的记载和描述:“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苏东坡也很推崇足浴:“热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又在诗中写道“他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足浴所谓是“晨起皮包水,睡前水包皮,健康又长寿,百岁不称奇”。曾国藩认为“读书”、“早起”和“足浴”为其人生的三大得意之事。可见足浴在中华养生保健历史中占有的地位。

1.足浴保健原理

足浴保健疗法是通过水的冷热作用、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及借助药物蒸汽和药液熏洗的治疗作用,起到疏通经络,散风降温,透达筋骨,理气和血,从而达到增强心脑血管功能、改善睡眠、消除疲劳、消除亚健康状态、增强人体抵抗力等一系列保健功效。足浴保健疗法又分为普通冷热水足浴疗法和足药浴疗法。普通冷热水足浴疗法是指通过水温和机械作用,刺激足部各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畅通经络、改善新陈代谢,进而起到防病及自我保健的效果。足药浴疗法是指选择适当的药物、水煎后兑入温水,然后进行足药浴,让药物在水的温热作用和机械作用下通过黏膜吸收和皮肤渗透进入到人体血液循环进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2.足浴的作用

(1)改善血液循环:足浴可以加速血液微循环,舒筋通络,和气活血。水的温热作用,可扩张足部血管,增高皮肤温度,从而促进足部和全身血液循环。坚持每天热水足浴,可有效防治风湿关节炎、静脉曲张、下肢水肿、麻木、四肢不温及足癣等症状。天天坚持足浴,全身血流畅通,一通百通,有效防止脑血栓和眩晕,同时也能防治夜尿频、便秘等症。“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人体脚部距心脏最远,局部血流相对缓慢。冬春季节,下肢特别是脚总是感到特别寒冷。热水足浴可使足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祛寒保暖,还能防止脚裂和冻疮。

(2)促进新陈代谢:由于足浴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量的增加,从而调节各内分泌的功能,促使各内分泌腺体分泌各种激素,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这些激素均能促进新陈代谢。

(3)消除疲劳:足浴的最大作用就是消除疲劳。当体内组织器官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应不足,代谢废物乳酸等积蓄增多,进入大脑组织,使人产生疲劳感时,热水足浴可令代谢废物从体内排出,疲劳消除。

(4)改善睡眠:足浴可通过促进足部及全身血液循环,加速血流,可调节和平衡人体分泌、舒展紧张神经,驱散足底沉积物和消除体内的疲劳物质,消除疲劳使人处于休息状态从而改善睡眠。

(5)调整血压:足浴可扩张足部及全身细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使自主神经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可改善人体自我调节功能,使身体达到行气活血自我平衡。有效防治高血压、血脂高和动脉痉挛等。有助于安神祛烦,催眠入睡,改善睡眠,消除失眠症从而降低血压,缓解高血压的自觉症状。

(6)养生美容、养脑护脑、活血通络等一系列保健作用。可调节内分泌系统和分解体内脂肪,以达到减轻体重和美容的目的。

(7)增强抵抗力。热水足浴如同用艾条灸这些穴位,加上按摩作用,可起到促进气血运行,温煦脏腑,增加人体抵抗力作用。

3.足浴的方法

(1)热水足浴的水温多在36~43℃,但一般不应超过45℃。先将脚放入37℃左右的水中,然后加热水逐渐变热至42℃左右即可保持水温,浴足时水通常要淹过踝部,且要时常搓动。浴足时间不要少于30分钟,40分钟较适宜,最低不低于36℃。水温还应由个体差异来决定,初次足浴者,水的温度可以低些,并逐渐增加水温。以保健为目的的足浴水温可低些,痹症、中风后遗症及四肢厥冷等治疗性足浴,水温应高些。对于儿童、高血压患者、皮肤感觉迟钝的患者、中风后遗症患者,应有专人护理,防止损伤皮肤。

(2)冷水足浴,水温要逐渐降低,一般可从20℃慢慢降至4℃左右,并可从秋季开始用冷水泡脚,一直坚持到冬季。每次足浴前先用手摩擦足部,使足部变得温热,然后双足浸入冷水中,再用两足相互不断摩擦,直到足部潮红。每次约5分钟,可早晚各进行一次。冷水足浴不仅使足部血管强烈收缩,而且全身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也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冷水足浴还能促使鼻黏膜的温度升高,增强呼吸道的抵抗力,冬季可预防感冒。但需注意的是,冷水足浴后应立即擦干和保暖。

(3)家庭中药浴足方法最好先用热开水沏药,热气熏蒸足部5~10分钟,中药的热气将足部的毛细血孔扩张,中药气里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毛细血孔给穴位供药,再经经络运行到五脏六腑,从而达到内病外治、上病下治、冬病夏疗、外病熏洗之功效。然后再浸泡30分钟左右,通过双手按摩,使药物更好地刺激足位穴位和反射区,从而达到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改善睡眠的目的。

4.注意事项

(1)足浴时要注意温度适中(最佳温度在40~45℃),既防止水温过灼伤皮肤,尤其是昏迷、生活不能自理者,同时凉水对血管的收缩作用而有利健康。最好能让水温按足部适应逐步变热。

(2)足浴的时间在30~40分钟为宜,足浴时间内水温要保持,尤其进行足浴治疗时,只有保持一定的温度和确保规定的足浴时间,才能保证药物效力的最大发挥,从而起到治疗的效果。

(3)足药浴时,如给予足部以适当的物理刺激,如按摩、捏脚或搓脚等,有条件者也可使用具有加热和按摩功能的足浴盆进行足浴,效果更佳。

(4)饭前、饭后30分钟不宜进行足浴,由于足浴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肠及内脏血液减少,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饭前足药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对消化不利,饭后立即足浴可造成胃肠的血容量减少,影响消化。

(5)足药浴治疗后,如出现起疱,皮肤发红、瘙痒这样的异常,可能是药物过敏。出现这些症状后,应停止用药浴足。

(6)足药浴所用外治药物,剂量较大,有些药物尚有毒性,故一般不宜入口。同时,足药治疗完毕后,应洗净患处,拭干。

(7)有传染性皮肤疾病者,如足癣病人,应注意自身传染和交叉传染的可能。同一家庭成员,最好各自使用自己的浴盆,以防止交叉感染或传播传染病。

(8)在进行足浴时,由于足部及下肢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可引起头部急性贫血,出现头晕、目眩。出现上述症状时,可用冷水洗足,使足部血管收缩,血流充分流向头部,消除头部急性贫血,缓解症状。

(9)有出血等症状患者,不宜足浴。

(10)患严重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皮肤破损或皮肤感染者不宜足浴。

5.足药浴常用药物

足药浴疗法的中医用药多为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拔毒祛邪之药物。如细辛、白芷、艾叶、穿山甲、肉桂、丁香、胡椒、麝香等。足药浴所用药味必气味俱厚,有时甚至用些力猛有毒之品,且多生用。如半夏、附子、草乌、南星等。足药浴的时候还多用热药,以促进气血流通。为使药力专而收效速,还可以选用某些辅助药,如酒、姜来调和。

6.足浴能治哪些病

足浴适于内科、外科、儿科、妇科及皮肤科许多疾病的治疗,也可用来保健益寿、美容洁肤。足浴具有促进足部及全身血液循环、新陈代谢、活血通络作用,故适于痹证、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中风后遗症、四肢厥冷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经、小儿麻痹后遗症等。足浴还能明显消除疲劳,改善睡眠,治疗神经官能症。对儿科、妇产科疾病也有独特的疗效。足浴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对于各种颈椎病都有辅助治疗作用。长期低头工作容易患颈椎病的患者,也可以经常足浴来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7.民间足浴药方

失眠配方

用药:吴茱萸40克,米醋(白醋)适量。用法:用吴茱萸煎汁,加入温水,再加入米醋,配合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每日1次。又:磁石、荆芥、夜交藤、丹参、独活、远志各15克,水煎去渣,加热水至3000毫升(水温约40℃)浸足,每晚睡前1次。

牛膝钩藤降压方

用药:牛膝、钩藤各30克。

用法: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足浴,可不断加热水以保持水温,加至盆满为止。每日早起和晚睡前足浴。每次约30~40分钟,以不适症状减轻或消失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

功效:可平肝潜阳,引热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