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民间疗法
13393200000012

第12章 刮痧疗法(2)

2.操作病人取坐位,术者先以适当力度刮头部,不可过重,以感觉舒适为度,不必强求局部出现潮红等变化。每次可刮治10分钟左右,每日刮治1次。头痛重者,也可视情况早、晚各刮治1次。项肩部以较重手法刮治,手部中等力度。

头痛之时,可在印堂处施以撮痧法。

十一、胁痛

1.取穴背部刮肝俞至三焦俞部位,胁部刮期门,下肢刮阳陵泉、太冲。阴虚胁痛者,加刮太溪。

2.操作病人取坐位,术者在刮治部位涂以刮痧介质,然后以较重力度刮背部,刮至局部出现痧痕为宜。再以较轻力度刮期门,刮至局部潮红即可。然后以中等力度刮下肢穴位,刮至局部潮红。每3日左右刮治1次,5次为1个疗程。

十二、腰痛

1.取穴刮治整个腰部,下肢主要刮委中。湿邪重者,加刮阴陵泉;肾阴虚者,加刮太溪;肾阳虚者,配命门。

2.操作病人取俯卧位,实证者以较重力度刮腰部与委中,刮至局部出现痧痕为宜;虚证者,以较轻力度刮腰部及委中穴,刮至局部潮红即可。每5日刮治1次,5次为1个疗程。可据病情,在刮治期间辅以拍痧法或挑痧法。

3.注意事项刮痧治疗腰痛有较好疗效,但若腰痛系脊椎结构等原因所致者,则不宜用本法治疗。

十三、痹证

1.取穴主要刮治疼痛关节部位。局部刮治可增强关节的血液循环,促进病邪向外排出,达到有效的治疗作用。行痹,加刮血海,意在血行风自灭;痛痹,加刮关元,以振奋阳气,祛除寒邪;着痹,加刮足三里,旨在健脾祛湿;热痹,加刮大椎、曲池,以增强退热之功。

2.操作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术者在疼痛关节处涂以具有活血化瘀、疏经通络作用的刮痧介质,然后以中等力度刮至局部出现潮红或痧痕为好。继则根据其属行痹、痛痹等配刮相应穴位。每3~5日刮治1次,7次为1个疗程。刮治间隔期间,或不耐刮治者,可使用拍痧法。此外挑痧法对本病也有较好疗效,可适当选用。

十四、面瘫

1.取穴面部刮患侧阳白、攒竹、四白、地仓、颊车,项部刮风池,上肢刮合谷穴。鼻唇沟平坦者,加刮迎香穴。

2.操作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术者先在刮治部位涂以适宜的刮痧介质,然后以较轻力度刮患侧面部5~10分钟,刮至局部潮红为宜。继则刮风池及合谷穴刮至局部潮红。每日刮治1次,10日为1个疗程。未愈者,再刮治1个疗程。

十五、癃闭

1.取穴腹部从气海刮至中极,背腰部从三焦俞刮至膀胱俞,下肢刮三阴交及阴陵泉穴。肺热盛者,加刮曲池;肾阳虚衰者,加刮肾俞;中气不足者,加刮足三里。

2.操作病人先取卧位或坐位,术者以较重力度刮背腰部。然后取仰卧位,以中等或较轻力度刮腹部3~5分钟,不可过于用力,不必强求局部出现潮红等变化。下肢穴位以中等力度刮至潮红即可。每日或隔日刮治1次,5次为1个疗程。

3.注意事项若刮痧疗法不能取效,而小腹胀满特甚,膀胱区叩诊呈浊音者,应尽快采用导尿法,以缓其急。

十六、内伤发热

1.取穴项背部刮风池、肩井、大椎的三角区域,胸部主要刮膻中及膻中周围,上肢刮曲池。气郁者,加刮期门;血瘀者,加刮血海;气虚者,加刮气海、足三里;阴虚者,加刮太溪、三阴交。

2.操作病人取坐位,术者以较重力度刮项背部,以中等力度刮胸部与上肢,刮至局部潮红或痧斑显现为好。每3~5日刮治1次,5次为1个疗程。

十七、肥胖症

1.取穴腹部刮治全腹,重点刮中脘至关元区域;背部刮肝俞至三焦俞区域。

2.操作病人取坐位,或先仰卧后俯卧位,术者在刮治部位涂以刮痧介质,然后以中等力度刮腹部,以较重力度刮背部及足部,刮至局部潮红。腹部刮治时间宜长,可在20分钟左右。每日刮治1次,20次为1个疗程。

十八、颈部扭伤

1.取穴颈肩部从风池穴刮至肩井,上肢刮合谷。

2.操作病人取坐位,施术者在刮治部位涂以具有活血止痛作用的刮痧介质,左手夹住病人额部,右手用刮痧器以中等力度从风池向下向外刮至肩井。可先刮健侧,继刮患侧,刮至局部出现痧痕为好。

3.注意事项局部肿胀明显、有骨折或脱位者,不宜用本法治疗。

十九、落枕

1.取穴颈项部从风池刮至风门;肩部刮肩井;上肢刮落枕。

2.操作病人取坐位,施术者在刮治部位涂以具活血化瘀作用的刮痧介质,左手扶住病人额部,右手以中等力度从风池刮至风门,刮至局部出现痧痕为宜。继以较轻力度刮落枕穴,刮至局部潮红即可。

二十、颈椎病

1.取穴项部刮两侧风池至大椎区域,腰部刮肾俞、命门,下肢刮三阴交、太溪。

2.操作病人取坐位,施术者在刮治部位涂以具活血化瘀作用的刮痧介质,然后左手扶住病人额部,右手以中等力度从风池刮至大椎,刮至局部潮红或痧痕。

腰部及下肢穴位采用补法,以较轻力度刮至潮红即可。刮治5次为1个疗程,可连刮2~3个疗程。

二十一、漏肩风

1.取穴肩部刮患侧肩关节周围及肩胛部;肘部刮曲池。若麻木至肘关节以下者,加刮合谷。

2.操作病人取坐位,术者在病人肩、肘部涂以具活血化瘀作用的刮痧介质,然后以较重力度由上往下先刮肩部,刮至局部出现痧痕为宜。再以较重力度刮曲池,刮至局部红即可。每3~5日刮治1次,5次为1个疗程。未痊愈者,可直接进入下一个疗程。此外,肩部可配用拍痧法,以增强疗效。

二十二、腰部扭伤

1.取穴腰部刮肾俞至小肠俞区域,下肢刮委中穴。若属急性腰扭伤,可配以指按人中。

2.操作病人取俯卧位,全身放松,施术者在病人腰部涂以活血化瘀作用的刮痧介质,先以较轻力刮腰部,以松懈腰肌之紧张,待腰肌放松后,再适当增加力度,但不可过于用力,刮至局部潮红或出现痧痕为宜。继以较重力度刮委中,刮至局部出现痧痕为好。对不耐刮法者,可用拍痧法治疗。

3.注意事项若有椎间小关节错缝或滑膜嵌顿者,单用本法效果不佳,可配合使用坐位脊柱旋转复位法。后期宜做腰部功能锻炼,增强肌力,防止粘连。

二十三、坐骨神经痛

1.取穴腰部刮第3~5腰椎两侧,臀部刮患侧环跳,下肢刮患侧殷门、委中、承山、昆仑区域。

2.操作病人取侧卧位或俯卧位,术者在刮治部位涂以具活血化瘀作用的刮痧介质,以较重力度从腰部向下刮至昆仑,其中环跳刮至局部潮红为好。每日刮治1次,5次为1个疗程。不愈者,隔1日后进入下一个疗程。

二十四、月经不调

1.取穴腹部刮气海、关元、归来,背腰部刮肝俞、脾俞、肾俞,下肢刮血海、足三里。血虚者,加刮三阴交;阳虚者,加刮命门;气滞者,加刮期门。

2.操作病人取仰卧位,术者以中等力度刮腹部及下肢,刮至局部潮红或出现痧痕。然后病人取俯卧位,术者以较重力度刮腰部,以刮出痧痕为好。每3日左右刮治1次,5次为1个疗程。

二十五、痛经

1.取穴腹部刮气海至关元区域,腰骶部刮肾俞至次髎区域,下肢刮地机至三阴交区域。气滞者,加刮期门;血虚者,加刮足三里。

2.操作病人仰卧位,术者以中等力度刮腹部及下肢,刮至局部潮红。然后病人转俯卧位,术者以较重力度刮腰骶部,刮至局部潮红或出现痧痕。每3日刮治1次,10次为1个疗程。可选用活血止痛药液作为刮痧介质。

二十六、经行发热

1.取穴背部刮大椎至肾俞的整个区域,上肢刮曲池,下肢刮三阴交、太溪。

血热内盛者,加刮太冲;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瘀热壅阻者,加刮期门。

2.操作病人取坐位,术者以较重力度先刮背部,刮至出现痧痕为好。继以中等力度刮四肢部,刮至潮红或出现痧痕。3日左右刮治1次,5次为1个疗程。

发热期间,可用柴胡注射液作为刮痧介质涂用。

二十七、经行头痛

1.取穴头部刮整个头部,项部刮风池至大椎区域,手部刮合谷,足部刮太溪与太冲。血虚者,加刮足三里;血瘀者,加刮期门。

2.操作病人取坐位,术者以较轻力度刮头部5分钟左右,然后以较重力度刮项部与手部,刮至项部出现痧痕及手部出现潮红为好。继则以中等力度刮足部,刮至潮红即可。月经来前5日开始治疗,5日刮治1次,4次为1个疗程。

二十八、小儿厌食

1.取穴腹部刮上脘至下脘区域,背部刮肝俞至胃俞区域。若脾胃气虚,加刮足三里;胃阴不足,加刮三阴交。

2.操作患儿取坐位,术者在刮治部位涂以油性刮痧介质,以较轻力度刮腹部及背部,刮至局部潮红即可。每日或隔日刮治1次,7次为1个疗程。若患儿年龄太小,应使用间接刮痧法,以免损伤皮肤。

二十九、疳证

1.取穴背部刮大椎至骶部长强整个区域,下肢刮足三里、三阴交穴。

2.操作患儿取俯卧位,术者在刮治部位涂以油性刮痧介质,以较轻力度从背部往下刮至骶部,刮至潮红即可。然后刮下肢穴位,力度适中,刮至局部潮红为宜。每日或隔日刮治1次,10次为1个疗程。若患儿体弱或年龄偏小,不耐直接刮治者,宜采用间接刮法。

3.注意事项当患儿出现皮肤紫斑之时,不宜本法治疗,以免加重皮下出血。

三十、百日咳

1.取穴背部刮大椎、风门、肺俞区域,上肢刮列缺至合谷区域。痰多者,加刮丰隆;恶寒发热者,加刮曲池。

2.操作患儿取俯卧位,术者在刮治部位涂以油性介质,以适当力度刮背部及上肢穴位,刮至局部潮红或出现痧痕为宜。每3日左右刮治1次,5次为1个疗程。婴幼儿宜使用间接刮痧法。

三十一、遗尿

1.取穴腹部刮气海至关元区域,背腰部刮大椎至命门区域。若肺脾气虚者,加刮三阴交、足三里;若肝经湿热者,加刮太冲。

2.操作患儿先取仰卧位,术者以较轻力度刮腹部,刮至局部潮红为宜。然后转俯卧位,以较轻力度刮背部,刮至局部潮红即可。每日临睡前刮治1次,7日为1个疗程。不愈者,间隔2~3日后即可进行下一个疗程。为了减轻皮肤损伤,刮痧介质以油性为宜,或采用间接刮痧法。

三十二、小儿夏季热

1.取穴背部刮大椎至胃俞区域,上肢刮曲池。

2.操作患儿取坐位或俯卧位,术者在刮治部位涂以柴胡注射液,以较轻力度刮背部及上肢,刮至局部潮红。每日刮治1次,5次为1个疗程。

三十三、惊风

1.取穴背部刮大椎至胃俞区域,头部刮百会,上肢刮内关与合谷,足部刮太冲。急惊风者,加刮人中、曲池、丰隆;慢惊风者,加刮气海、关元、足三里。

2.操作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术者以中等力度先刮背部,后刮头与四肢部,刮至局部出现潮红或痧痕为宜。

三十四、小儿夜啼

1.取穴背部刮心俞至胃俞区域,上肢刮神门、内关。脾寒者,加刮足三里;心热者,加刮曲池。

2.操作患儿取俯卧位,术者在刮治部位涂以油性介质,或采用间接刮痧法,以较轻力度刮背部与上肢,刮至局部潮红即可。每日可刮1次,连刮5日为1个疗程。不愈者,间隔1~2日进行下一个疗程。临睡前刮治,效果更佳。

三十五、近视

1.取穴眼周刮治攒竹、阳白、丝竹空、四白等穴位,项部刮风池,背部刮肝俞至肾俞区域,四肢部刮合谷、光明、三阴交。

2.操作病人先取仰卧位,轻轻闭目,全身放松,术者以较轻力度刮眼周3~5分钟,或刮至潮红。继则刮四肢部穴位,刮至局部潮红即可。然后病人转俯卧位,术者以稍重力度刮项部及背部区域,刮至局部潮红或出现痧痕。每日刮治1次,15日为1个疗程。间隔3日后即可进入下一个疗程。眼周不宜涂用刮痧介质,以免误入眼内。

三十六、鼻渊

1.取穴鼻部刮迎香,项部刮风池,背部刮肺俞至脾俞区域,上肢刮合谷。实证者,加刮大椎、曲池、阳陵泉;虚证者,加刮足三里、太渊。

2.操作病人先取仰卧位,面部放松,术者用痧板之尖端以较轻力度刮迎香3~5分钟,再以中等力度刮合谷,刮至局部潮红为宜。然后病人转俯卧位,术者在风池与背部以中等力度刮至局部潮红或痧痕显现。每3~5日刮治1次,5次为1个疗程,可连刮3个疗程。

三十七、梅核气

1.取穴背部刮肝俞至胃俞区域,上肢刮合谷、内关,足部刮太冲、丰隆穴。

2.操作病人取坐位,术者在刮治部位涂以刮痧介质,以较重力度刮背部区域,刮至局部出现痧痕为宜。继则以中等力度刮四肢部穴位,刮至局部潮红即可。

3~5日刮1次,5次为1个疗程。

三十八、牙痛

1.取穴面部刮下关至颊车区域,上肢刮合谷、曲池穴,足部刮内庭、太冲穴。

实热证者,加刮风池、大椎;虚热证者,加刮太溪。

2.操作病人取坐位,术者以较轻力度刮面部区域3分钟左右或刮至潮红。

继则以中等力度刮四肢部穴位,刮至局部潮红。实热证者,每日可刮2次;虚热证者,每日1次即可。刮治5次为1个疗程。

第四节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特点

要求点、面、线相结合,但是又不像针灸那样要求得非常精确。本疗法具有方法独特,简便安全,适应广泛,疗效稳定的特点。

二、注意事项

1.冬天应少使用本法,如使用,室内一定要暖和,并注意给病人保暖,防止脱衣着凉加重病情。

2.刮痧时,应以刮痧油、植物油或清水等作介质,边刮边蘸。

3.手法要均匀一致,防止刮破皮肤。

4.刮痧过程中,要边刮边询问病人是否感到疼痛,以便随时调整病人体位、变换刮动手法。

5.注意刮痧用具的清洗消毒。刮痧后,所用刮痧器具均须彻底煮沸或经高压消毒。

6.刮痧结束后,应轻轻擦干病人皮肤上的油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