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补脾胃养生法
13393000000005

第5章 常用补脾胃中药(1)

肉豆蔻

肉豆蔻又名豆蔻、肉蔻。味辛、性温。入脾、大肠经。含挥发油(主要为右旋莰和α-蒎烯)、脂肪酸(主要为肉豆蔻酸)和肉豆蔻醚。

【药理作用】温中,下气,消食,固肠。

(1)肉豆蔻油除有芳香性外,尚有显着的麻醉性能。0.03~0.2毫升肉豆蔻油可用作芳香剂或驱风剂、肠胃道的局部刺激剂。

(2)其萜类成分有抗菌作用。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心腹胀痛、虚泻冷痢、呕吐、宿食不消等病症。

(1)虚泻冷痢:如慢性结肠炎、肠结核等。偏于肾虚弱者,配以补骨脂、五味子等;偏于脾阳虚弱者,配以党参、白术、茯苓、大枣等。

(2)健胃:对脾胃虚寒、食欲缺乏、鼓肠、腹胀、腹鸣腹痛者较适宜,又能止呕。配以香附、神曲、麦芽、砂仁、陈皮等。

【用量】5~10克,宜轻用。

【注意】急性胃肠炎之实热暴泻或肠有郁热者不宜用。煎汤时勿用铜锅。

白术

白术又名冬术、于术。味苦甘、性温。入脾、胃经。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等,并含有维生素A。

【药理作用】补脾健胃,养生抗衰,固表止汗,燥湿利水。

(1)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

(2)降低血糖,保护肝脏的作用。

(3)抗凝血作用。

(4)强壮作用。

(5)抗菌作用。

(6)对肠道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

(7)白术挥发油在体外对食管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弱、风寒湿痹、宿食不消等病症。

(1)脾虚泄泻:如慢性消化不良、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配以木香、砂仁、枳实等。

(2)脾虚水肿:如肾性水肿、营养性水肿和妊娠水肿等,配以利水渗湿药同用。

(3)脾虚自汗:特别是小儿病后食欲缺乏、体弱自汗时,白术常不可少。可与山药、糯稻根、芡实等配伍。

【用量】4.5~9克。

【注意】阴虚燥渴、气滞胀闷者忌服。

麦芽

麦芽又名大麦毛、大麦芽、焦麦芽。味甘、性平。入脾、胃经。含淀粉分解酶、脂肪、糊精、麦芽糖、维生素B和维生素C等。

【药理作用】疏肝醒胃,消食除满,和中下气。

(1)健胃:用麦芽煎液对胃蛋白酶分泌有轻度促进作用,也可促进胃酸(总酸和游离酸)的分泌。

(2)退乳:据临床观察,本品对产后回乳或断乳有效。这与本品散血行气有关。

【临床应用】

(1)健胃:治疗一般性消化不良,对米、面食积和果积有化积开胃的作用,可视为助消化的滋养药。在疾病过程中如有胃口不佳,消化力弱,舌苔厚腻的,均可使用麦芽。

(2)退乳。

(3)其他:服补药(党参、黄芪等)时,为防其胀满,可酌加麦芽以助消化。

【用量】本品用量宜稍大,量小无效。入煎剂用12~30克;

入粉剂用6~15克。

【注意】

(1)生麦芽醒胃作用较好,食欲缺乏者可用之,小孩尤为合适。炒麦芽性较温和,食物消化不良、大便稀薄者用之较好。

(2)哺乳期妇女慎用。

山药

山药又名山芋、山薯、怀山药、淮山药。味甘、性温。入肺、脾、肾经。含皂苷、黏液质、胆碱、淀粉、糖蛋白和游离氨基酸、止杈素、多酚氧化酶、维生素C、3,4-二羟基苯乙胺。

【药理作用】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

(1)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山药能增加机体T细胞的数目,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且可促进干扰素的产生。山药煎液在体外对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有促进作用。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而有气阴不足者,可能与其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关。

(2)抗老延寿:山药与地黄、牛膝、菊花组成的合剂,其作用明显强于各单味药。

(3)对血糖的影响:山药对正常小鼠的血糖水平无明显影响,却能明显降低四氧嘧啶所致高血糖小鼠的血糖水平。

(4)对胃肠运动的影响:山药对家兔离体肠道节律性活动有明显的作用,可明显拮抗肾上腺素引起的肠管紧张性降低,使肠管恢复节律。

【临床应用】主要用作滋养补益药。

(1)脾肾虚证:如饮食减少,体倦神疲,配白术、莲子、党参等;如有遗精、盗汗等症,配熟地黄、山茱萸等。

(2)脾虚泄泻:如大便稀薄如水样,含有不消化食物,可重用山药,每日60克,煎水代茶。

(3)治疗消渴证:如轻、中度糖尿病患者。

【用量】9~30克,大剂量用至60~120克。

【注意】有实邪者忌用(如炎症、腹泻)。

山楂

山楂又名山里红、酸楂、红果、赤枣子。味酸甘、性微温。入脾、胃、肝经。山楂果实中含酒石酸、柠檬酸、山楂酸、黄酮类、内酯、糖类与苷类。野山楂果实中含柠檬酸、苹果酸、山楂酸、鞣质、皂苷、果糖、维生素C、蛋白质、脂肪等。

【药理作用】消积食,散瘀血,驱绦虫,健脾和胃。

(1)降血压作用:实验证明,山楂可使血管扩张,通过扩张血管而起较持久的降压作用。

(2)抗菌作用:体外实验研究表明,焦山楂煎剂对痢疾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能抑制人脑中的单胺氧化酶,此为促使衰老的活性成分,故有抗衰老作用。

(4)增加胃中酶类分泌,促进消化。

(5)其他:国外的同属不同种山楂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症有一定的疗效;尚有提高卵磷脂与胆固醇之比值,降低器官的胆固醇沉着,以及降低血压和强心作用;能舒张冠状血管,加速垂体后叶素引起的狭心症的恢复。

【临床应用】

(1)消化不良:对消除油腻、食积尤为适用。对小儿伤乳之消化不良、食欲缺乏有效,常配山药、青皮、神曲、竹茹等同服。

(2)急性细菌性痢疾或慢性结肠炎:取其有抗痢疾菌和收敛止泻作用,常配煨肉蔻、炒扁豆、煨木香等。

(3)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治冠状动脉硬化,取其有扩张血管,行淤滞所致的心绞痛作用,可配何首乌、丹参、白果叶等同服。

(4)治出血,用山楂炭。

【用量】6~12克。

【注意】胃酸过多,有吞酸、吐酸者慎用山楂,胃溃疡患者也应慎用。

大黄

大黄又名将军、川军、火参、中吉黄、锦纹。味苦、性寒。入胃、大肠、心包、脾、肝经。含蒽醌类化合物,其中主要包括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6-甲醚以及它们的单糖、双糖苷,尚有少量番泻苷、鞣质等。

【药理作用】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通经脉,抗衰老。

(1)泻下作用:大黄能刺激大肠,增强其蠕动作用,从而促进排便。作用较缓和,患者在服后6小时左右,能排出软泥状稀便,下一次即止。

(2)抗菌:蒽醌类衍生物对细菌的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健胃:取其苦味健胃,服0.6~0.9克即起作用。

(4)利胆:实验证明,大黄能显着增加胆汁流量,适用于治疗胆结石。

(5)抗肿瘤:大黄酸、大黄素对小鼠黑色素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黄素对小鼠乳腺癌,大黄酸对艾氏癌也有抑制作用。

(6)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有一定强心作用。

(7)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利于免疫调节。

(8)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表明,大黄是一种多功能的中药,很有可能成为抗衰老药物。

(9)能缩短凝血时间,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因而能使血液凝固。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便秘、谵语发狂。

(1)热积便秘:大黄荡涤积热,用后即能退热。

(2)湿热黄疸:如急性传染性肝炎,甚至是急性黄色肝萎缩。有黄疸、腹胀、便秘时,可用大黄配桅子、茵陈、厚朴、枳实等,有消炎清热作用。

(3)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

(4)上消化道出血。

(5)慢性肾炎、急性胰腺炎、心功能不全等。

【用量】常用量为3~12克,用其泻下作用往往用至9~12克。

【注意】产前、产后和月经期慎用,哺乳期忌用。

丁香

丁香又名公丁香、母丁香。味辛、性温。入胃、脾、肾经。花蕾含挥发油(丁香油),油中主要含有丁香酚,花中还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和黄酮类成分等。

【药理作用】温中、助阳、降逆、暖肾。

(1)抗菌作用:对多种致病性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流行性感冒病毒(PR8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健胃作用:丁香为芳香健胃剂,可缓解腹部气胀,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

(3)止牙痛:滴入少量丁香油,可消毒龋齿腔,破坏其神经,从而减轻牙痛。

(4)其他:丁香尚有产生麻醉、降低血压、呼吸抑制与抗惊厥的作用。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呃逆、呕吐、反胃、泻痢。

(1)胃寒呃逆:凡属呃声低微,并有形寒气弱、胸闷脉迟者,可用丁香配柿蒂、生姜等,以开郁散痰,止呃逆。

(2)消化不良:急性肠胃炎而有腹痛、冷厥、反胃、吐泻者,配以砂仁、白术、党参、陈皮、生姜等,效果较好。

(3)外用:用丁香煎液涂擦患部,治疗头癣、体癣、股癣、手癣等,可减轻痒感,减少落屑。

【用量】内服1.5~4.5克。

【注意】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干姜

干姜又名川姜、白姜、均姜、干生姜。入脾、胃、心、肾、肺经。根茎含挥发油,尚含有树脂、姜辣素、龙脑、姜醇、柠檬醛、淀粉。

【药理作用】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温肺化瘀。

(1)促进血液循环,患者服后胃肠有温暖感,即“温中散寒”。

(2)健胃止呕。

(3)反射性兴奋血管运动中枢,通过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上升。

(4)兴奋心脏,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5)对杆菌、弧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等病症。

(1)脾胃虚寒:如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消化不良,可配党参、白术。

(2)寒咳多痰,呼吸短促:如慢性支气管炎等,多用干姜配细辛、五味子、桂枝。

(3)温经止血:治疗崩漏、吐血、便血而证属虚寒者。

(4)回阳救逆:治疗亡阳证,辅助附子,加强祛寒作用。

【用量】3~9克。

【注意】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服,孕妇慎服。

党参

党参又名黄参、中灵草、狮头参。味甘、性平。入手、足太阴经。党参根含皂苷、微量生物碱、蔗糖、葡萄糖、菊糖、淀粉、黏液质及树脂等。另有报道,党参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

【药理作用】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健脾气而不燥,滋胃阴而不腻,润肺而不犯寒冷,养血而不偏滋腻。

(1)降压作用:党参的醇、水浸膏能通过扩张周围血管和抑制肾上腺素的作用而降低血压。

(2)强壮和健胃作用,能增进新陈代谢,帮助消化。

(3)镇静、镇痛作用。

(4)对人体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

(5)对免疫功能低下有增强和恢复功能。

【临床应用】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

(1)各种原因引起的衰弱症:特别是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中气下陷,自汗等病症。配以白术、茯苓、山药、莲子等。

(2)缺铁性、营养不良性贫血:尤其是由于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所致的贫血,党参确有较好的补血作用。

(3)慢性咳嗽肺虚者:取其祛痰镇咳、补中益气之功效。

【用量】12~30克,单用剂量可大至120克。

【注意】

(1)气滞和火盛者慎用。

(2)不宜与藜芦同用。

人参

人参又名地精、神草、棒槌、红参、力参、老山参、园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入脾、肺经。人参根含有人参皂苷、挥发油、氨基酸、肽类、维生素和糖类等。另有报道,人参中含有蛋白质合成促进因子。

【药理作用】补气生血,助精养神,补脾益肺,安神增智。

(1)兴奋神经系统,提高人的脑力和体力,减轻疲劳。

(2)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3)增强性功能,人参有促进性腺激素样作用,能促进男女的性腺功能,可用于治疗性功能衰弱。

(4)加强心脏收缩力,通过改善心肌营养,可使性功能获得改善。

(5)降血糖,与胰岛素有协同作用。

(6)改善消化吸收和代谢功能,增进食欲,促进蛋白质合成,能使血胆固醇降低。

(7)可促进记忆,提高效率。

(8)抗衰老,明显促进二倍体细胞生长,延长细胞寿命。

(9)增强免疫能力,诱生干扰素,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10)对骨髓造血功能有保护刺激功能。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虚脱和慢性虚弱。

(1)大补元气:提高病人的抵抗能力,特别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血管功能不全,表现为脉沉微细、肢冷、自汗等气脱亡阳症状的患者。

(2)用于脾胃虚弱:对消化系统疾病如肝炎、慢性胃炎、溃疡等所致的上腹痞满、食欲缺乏、泄泻、呕吐等脾胃虚弱的症状,人参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常配伍白术、茯苓,以加速恢复元气。

(3)肺肾不足的虚弱:如病程较长的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肺结核以及心肺功能不全,常与温肾纳气药如蛤蚧、核桃、熟附子、五味子等配伍。

(4)糖尿病:如与滋阴补肾药熟地黄、枸杞子、天冬、山茱萸等配伍,效果较好。

(5)其他:人参含有蛋白质合成促进因子,这个因子具有促进核糖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生物合成的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用量】

(1)用作补剂,如治疗贫血,中气虚弱和阴虚患者,少量即可,每次用2.5~4.5克。

(2)强心,如治疗心力衰竭患者,9~15克。

(3)平素体虚,服参以调补者,5~7天服1次,4.5~9克/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