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五千年帝王之谜全集
13392300000060

第60章 明清篇(1)

明太祖朱元璋

帝王档案

朱元璋:1368年-1398年在位,幼名重八,改名兴宗,字国瑞。农民出身,幼失父母,性格开朗。参加元末农民起义,统一中国,建立明朝;颁布法律,整顿吏治;与民生息,轻徭薄赋;垦荒屯田,兴修水利;屡兴大狱,滥杀功臣;创建特务机构,加剧集权统治。在位31年,后病死,终年71岁,葬于应天孝陵(今江苏南京钟山南面)。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

朱元璋身世之谜

最贫苦的农民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帝、最无依无靠的游方僧人和“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绝对皇权掌有者、最爱民恤苦的统治者和最残暴嗜杀的君主——这种种自相矛盾、反差极大的角色都集于明太祖朱元璋一身。作为一个王朝的开创者,他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他身上笼罩着重重传奇的迷雾。

神秘的出生地

明代徐祯卿的《翦胜野闻》引用了朱元璋自己作的《朱氏世德碑》碑文,上面是这样记载的:朱元璋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其地就在现在江苏省南京市境内,朱元璋以上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

按照记载,朱元璋五世祖叫朱仲八,娶陈氏,生了三个男孩。老大叫朱六二,老二叫朱十二,最小的叫朱百六。朱百六就是朱元璋的高祖,即四世祖。其后,高祖朱百六娶胡氏,生有二子,长子朱四五,老二朱四九。这个朱四九就是朱元璋的曾祖。再往后,曾祖朱四九娶侯氏,生子初一、初二、初五、初十,共四人。这个朱初一,就是朱元璋的祖父。到朱初一这一辈,他娶了王氏,生子两个,名字分别为朱五一、朱五四。朱五四就是朱元璋的父亲。

元朝初年,朱家在金陵句容,属于淘金户籍,按规定应该为官府淘金纳税。但当地并不出产黄金,朱家要到别处买金向官府交纳赋税。朱初一为官府赋役所困,便舍弃田庐,带着两个孩子迁到泗州盱眙县,就是现在江苏省淮河岸边的盱眙县。朱初一在盱眙曾经置田置产,但朱初一死后家境日益败落,竟至无法为生。

这样,朱五一、朱五四兄弟二人就流落到五河,不久,五一带着全家迁到濠州钟离县东乡(今安徽省凤阳县境内)落户;五四一家则流落到灵璧、虹县,后来也追随五一到了钟离东乡。朱五一娶刘氏,在盱眙生有朱重一、朱重二、朱重三;朱五四娶陈氏,在盱眙生有朱重四和一女。到了钟离后,朱五一又生了朱重五,朱五四在灵璧又生了朱重六,在虹县生了朱重七和一个女儿。朱五四迁往钟离之东乡后,又生了一个儿子,按排行叫做朱重八,这就是朱元璋,其时在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按照公历推算,是公元1328年10月21日。

可以想象,朱元璋的出生不会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太多喜悦,但是,因为后来成了皇帝,朱元璋本来平淡无奇的出身却由后人附会出许多灵异怪诞之说来。

一本叫做《天潢玉牒》的书是这样讲的:在朱元璋还没出生时,有一天,朱元璋的母亲陈氏在麦场坐着,这时候从西北方向来了一个道士,长着长胡子,头戴簪冠,身穿红服,手拿象简。道士坐在麦场中,用象简在手中拨弄白丸。陈氏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东西?”道人回答说:“这是大丹。你若要,给你一粒。”陈氏用手接过大丹,一不留神,竟然情不自禁地把它吞了下去。她吞下大丹后,那个道士却忽然不见了。不久,陈氏就生了一个男孩,就是朱元璋。传说朱元璋出生的时候,自东南飘来一股白气,贯穿房屋,奇特的香味弥漫在整个屋子里,历经一夜都没有散去。

草野艰辛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也要追忆自己的祖上。于是,有人揣摩朱元璋的心理,一定要为朱元璋找一个了不起的先祖。他们找来找去,七拐八拐地找到了南宋大儒朱熹。

朱熹是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按照那时候的地域划分,与朱元璋算是大同乡了。他在南宋历事四朝,曾任秘阁修撰,着有《四书集注》——有这样的大学问家兼高官作为祖上,朱氏家族就很有面子了。但是,朱元璋对此很不以为然,他不愿意借别人来荣耀自己。

他的贫穷家世和早年的艰苦经历一再在他的文章中出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写的《御制皇陵碑》,这块石碑现在就立在安徽凤阳的朱氏祖坟前,碑文写道:

予时秉鉴窥形,但见苍颜皓首,忽思往事之艰辛。况皇陵碑记,皆儒臣粉饰之文,不足为后世子孙戒,特述艰难,以明昌运,俾世代见之。

他说,我常常照镜子,只见自己面貌也老了,头发也白了,忽然想起了往年的艰难困苦。以前写的皇陵碑文,都是儒臣们粉饰的文字,不足以给子孙留下鉴诫。所以我要特意记述艰难的身世,让后人明白我们家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昌盛的,我的奋斗史,要让世世代代都能见到。

朱元璋的父亲,名叫朱世珍(即朱五四),其实是个普通农民,朱元璋称帝后,向上追尊四代,他的父亲被追尊为仁祖淳皇帝。这个地方是哪里呢?就是皇陵所在的濠州钟离,在今天安徽凤阳县东北。

朱家在钟离十分贫穷,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他们靠租种别人的田地而勉强维生,可这时偏偏又发生了天灾和瘟疫,使本来就艰难无比的生计无法维持下去了。

瘟疫流行,亲属一个接一个罹难,先是父亲死了,接着大哥又死了,随后,他母亲也死了。朱元璋的悲伤自不用说,最让他感到痛苦的是,他们兄弟几个竟然没有能力埋葬自己的父母——家里的土地是租来的,不允许他们埋葬死人。田主不理睬他们的哀告,对他们“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在他们兄弟几个束手无策时,田主的哥哥发了善心,给了他们一块地,让他们埋葬朱元璋的长兄和父母,但埋葬的条件简陋得可怜:“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之尺,奠何肴浆。”他们没有棺木盛殓亲人,只用破烂的衣被裹了尸体,用黄土掩埋了,也没有任何东西可用来祭奠。

但是,在后世的传说中,朱元璋父母的死及埋葬过程却被神化了:朱元璋父母因瘟疫死后,朱元璋的大哥又跟着去世了,朱家太穷,根本买不起棺材,更买不起地来下葬死者。朱元璋跟二哥抬着亲人的尸体,想在山谷中把人给葬了。不巧的是,走到半路,抬尸体的绳子又断了。二哥见状赶忙又跑回去找绳子,让朱元璋看守尸体。这时,天上风雨忽来,雷电大作,朱元璋跑到一棵树下避雨,他忽然听见空中有人说话:“谁在占着我的土地呀?”同时,空中又仿佛有另一个回话的人,提到了朱元璋父亲的名字。头一个人听了,说:“要是为了埋这个人,就算了吧。”过了一会儿,又刮起一阵暴风,扬沙折木,天色也变暗了。等到天色又亮起来的时候,朱元璋跑过去一看,地上裂开一道缝,他父母和大哥的尸身已经被掩埋了。这块地,就是现在凤阳皇陵所在地。